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稻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Ⅱ水稻再生成穗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40—1、汕优63、特优63、威优64、盐籼203等品种各节位的再生穗数和产量,结果表明,再生穗数一般为头季稻穗数的150%以上,最高的可达到246.3%。40—1的再生穗数为头季稻的199.2~246.3%,汕优63为156.5~193.9%,威优64为212.9%,特优63为165.9%,威优64、盐籼203有54.8%~32.0%,40—1有20.9%的再生穗来自地下部非伸长节,而特优63、汕优63分别只有0.5%和13.6%;威优64、盐籼203地上部最高成穗节位为第3节位,以1、2两节位成穗最高,40—1、汕优63、特优63地上部最高成穗节位为第4节,汕优63、特优63的主要成穗节位是第2、3节,40—1的主要成穗节位是3、4节;再生穗较多的节位再生穗的产量结构性状较好。相反的较劣。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稻+再生稻"高效种植模式在豫南稻区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两优6326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头季稻不同留茬高度对再生稻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提高,再生稻的生育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总穗数逐渐增加;当留茬高度低于25 cm时,倒4节及其以下节位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当留茬高度在30~40 cm时,倒3节和倒4节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当留茬高度高于45 cm时,倒2节和倒3节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两优6326在留茬高度为45 cm时,再生季生育期最短,产量最高,达到5 665.5 kg/km~2,倒2节和倒3节产量的贡献率达70.57%。豫南稻区再生稻栽培可参照两优6326采取"留2保3争4"的措施,在收割时要兼顾当年腋芽生长的长度,充分利用倒2节和倒3节上的优势芽,提高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杂交水稻再生制种的可行性,我们于90年在连江官坂军垦农场制种田上进行再生制种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设计与方法 1.大田再生父、母本同步生长发育情况观察:母本珍汕97A、龙特甫A(留桩25厘米),父本明恢63(留桩40厘米),母本9月14日割桩,父本9月4日割桩,每间隔5天进行腋芽长度及始穗期的调查。 2.再生父、母本不同留桩高度的生长、发育情况的观察。再生父、母本留桩高度分别为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于9月1日同时割桩8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丛,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腋芽再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两优500和汕优6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其腋芽再生特性。与汕优63相比,培两优500腋芽萌发好,活芽率高,在头季稻后期茎部干物质积累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成熟期茎节各节位干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活芽率呈显著正相关;齐穗后20 d茎部SOD、POX酶活性均有所回升,至成熟期达最大,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强,腋芽萌发好;头季稻后期根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大,活力强,根系衰老缓慢,有利于腋芽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5.
根据以前几报研究,再生稻有赖地上部茎生腋芽的萌发成穗,再生腋芽在头季抽后27天左右进入一次枝梗分化,于头季抽穗后20天施用芽肥对腋芽的萌发再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芽肥对于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阐明芽肥生理效应,为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2年在福建省北部山区的武夷山市黄村基点进行,供试品种为汕优63。头季稻齐穗后20天施芽肥。设缺N、低N(2公斤/亩)、中N(4公斤/亩)、高N(8公  相似文献   

6.
以培两优E32(高节位再生型)和培两优210(低节位再生型)为代表组合,研究了两种再生类型杂交稻的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母体条件下,培两优E32腋芽再生率表现倒2节>倒3节>倒4节趋势,而培两优210表现相反;离体条件下,两组合各节位腋芽再生率均提高,并均以倒4节腋芽再生率最高;离体条件下再生稻株高与穗长均随节位下降而明显提高;母体与离体条件下两组合再生稻穗粒数均随节位下降而提高,但离体条件下的提高幅度更大;离体条件下再生稻穗粒数较母体条件下显著提高,且提高幅度随节位下降而增大,培两优210表现更为明显.可见,杂交稻腋芽再生率与穗粒数在去除母茎影响后均提高,但提高幅度在不同再生类型组合间及不同节位腋芽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杂交中稻汕优63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各节再生穗对产量的贡献,以期明确提高再生稻产量的主攻方向,为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调查了大田和盆栽的汕优63再生稻的产量结构和各节再生穗性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取得了如下的结果。1各节再生穗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差异较小,而穗数差异较大,倒2,3节再生穗的穗数居高,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83)。2产量性状与亩产量的相关与通径。亩总粒数与亩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0.8531),而结实率、千粒重与亩产量的相关均未达显著水平。亩总粒数对亩产量…  相似文献   

8.
水稻再生技术是目前正在全国推广的轻型栽培技术之一 ,它因“省工、省力、高效”而深受农民的欢迎 ,四川、湖南等省用汕优 63等中籼类型的杂交稻作再生稻 ,已有相当大面积和一套完整的经验。主要是“高留茬 ,依靠高节位分蘖成穗”。通过多年的广泛筛选 ,测得早籼良种浙 733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浙 733不仅早季早熟高产 ,晚季再生也能达到高产水平。浙 733属早籼型品种 ,晚季用来作再生稻不能照搬中籼型再生稻的栽培模式。通过 4a多的研究 ,初步总结出了早籼型品种浙 733的再生高产技术 ,即“低留茬、割老稻、早追肥、燥田割早稻” ,其中割…  相似文献   

9.
以培两优210和培两优E32为材料,研究了留穗母体、去穗母体与离体条件下两系杂交稻不同节位腋芽的内源激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腋芽GA与IAA含量随留桩高度降低而提高,且低位芽提高幅度较高位芽大;与留桩40cm处理相比,离体扦插后9d,高位芽与低位芽GA和IAA含量均提高;离体条件下GA与IAA含量均表现高位芽大于低位芽,而母体条件下多以低位芽较高;扦插后9-15d,高位芽与低位芽CTK含量均降低,但两个时期均表现低位芽大于高位芽的趋势;与留穗处理相比,去穗处理腋芽GA含量提高,且留桩越低提高幅度越大,腋芽IAA含量变化在不同品种、不同留桩高度及不同时期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再生稻生育期短,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穗子短小,每穗粒数仅为头季的1/3~1/2。为揭示再生稻穗粒形成规律,探索培育较大再生稻穗的可能途径,进行本研究。研究方法 1992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黄村基点进行本研究。在“汕优63”一立头季田和3立不同产量水平的再生季田,成熟期各随机取5丛有代表性的稻株,考察各节位穗数,从中按节位穗数比例各随机取10~30个穗子,在  相似文献   

11.
赣东北地区光热充足,非常适宜发展再生稻。为明确合理的促芽肥施用时期和留茬高度,本研究于2011年在江西省余江县设置了不同的促芽肥用量(170 N kg/hm2和125 N kg/hm2以及不施肥)、收割方式和留茬高度(留茬高度为60 cm和30 cm),探讨了不同处理对再生稻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再生芽萌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促芽肥相比,施促芽肥的再生稻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幅为48.9%和36.9%;其再生稻的每丛穗数、每穗粒数也显著提高。与机械收割相比,人工收割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其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比机械收割分别增加7.7%、27.9%和11.6%。在人工收割方式下,留高茬处理的再生稻产量、再生芽萌发率、每丛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明显高于留低茬处理。这说明,在赣东北地区,要保障再生稻高产,施促芽肥170 N kg/hm2、人工收割、留高茬是较好的再生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多年生粳稻留桩高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迟熟粳稻台农68号为材料,设置了5、10、15、20、30cm五种留桩高度处理,结果表明:(1)随着留桩高度的增加,生育期逐渐缩短,活桩率,分蘖数,成穗数逐渐增加,但每穗粒数逐渐减少。(2)不管留桩高度多少,再生分蘖多自地下节位萌发,地下倒二节位为优势芽位。  相似文献   

13.
麦草还田就是割麦时留高茬,作麦套棉或麦后棉的追肥和基肥。现将试验资料整理如下: 一、麦草还田的增产效应1、不同留茬高度。1988年试验,留茬20厘米的亩产皮棉49.9公斤,留茬13厘米的亩产51.7公斤,留茬7厘米的亩产49.9公  相似文献   

14.
直播-再生稻栽培试验及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杂交稻为材料,探索直播—再生稻栽培技术。安排再生稻头季播种期时,应当根据品种的生育期特性,把再生稻再生季的抽穗扬花期安排在9月中旬为宜。水稻品种的分蘖能力不同,会影响到再生季的有效穗数,直播-再生稻栽培要选用分蘖力较强的品种为宜。再生穗着生节位高度与品种特性有关。直播稻栽培的关键技术是:保匀苗、除杂草、防倒伏和治...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再生稻组合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与早稻同期播插,收后蓄再生稻,筛选出再生力强、产量较高的65396、两优培九、丰两优1号,再生稻单产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加28.3%,25%,15.57%;丰两优1号、两优培九和65396头季+再生稻单产分别比汕优63增加15.69%,7.02%,1.77%;头季稻留桩高度以20-30cm为宜;头季+再生全生育期平均为185.4d,生稻收后还有100d左右的无霜期天气,有利于种植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为种植结构调整探索出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16.
探讨早稻 -再生稻模式的不同留桩高度与管理水平对两优 2 16 3产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两优2 16 3分蘖成穗率高 ,有效穗多 ;进行高桩收割再生管理的两优 2 16 3再生成穗率、产量最高 ;而低桩收割齐苗后稍加管理的 ,产量次之 ;两优 2 16 3高桩收割时 ,倒二倒三芽节位再生能力最强 ,三个以上叶片的再生苗多 ,产量比重大  相似文献   

17.
以牧草鲜草产量、再生速度、分蘖数等为观测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处理和刈割茬数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Hay king)Stapf.]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在干热河谷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其生长季内可刈割5次;留茬高度和茬数对其再生性能和分蘖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刈割茬数对其再生速度和分蘖数影响最大,随着刈割茬数增加再生速度显著减慢而分蘖数则明显增加;海狮苏丹草不同留茬高度、刈割茬数对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就生物量和再生能力来看,海狮苏丹草留茬高度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高产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物质生产与分配及产量形成规律,为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进行本项研究。研究方法于1992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黄村试验基点对汕优63高产再生稻田进行定位追踪。记载头季与再生季的主要生育日期,于头季移栽期、分蘖高峰期、孕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头季收割后,再生季孕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随机取有代表性的稻子5丛,按比重法测定绿叶面积,分茎、叶、鞘、穗、稻茬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稻龙两优072、深优9576为材料,在自然母体和离体节插2种再生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节位再生腋芽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母体条件下,不同节位腋芽中IAA和GA含量均随节位的降低呈增加趋势,低位腋芽IAA和GA含量高于高位腋芽,而CTK含量在头季稻收割后2~7 d表现为低位腋芽低于高位腋芽,在头季稻收割后12~22 d则表现为低位腋芽高于高位腋芽。离体扦插条件下,不同节位腋芽中的CTK含量变化趋势与母体条件下基本一致,但IAA含量变化趋势与母体条件下相反(表现为低位腋芽低于高位腋芽),而不同节位腋芽中的GA含量变化趋势在离体扦插后7~12 d与母体条件下相同(表现为低位腋芽高于高位腋芽),但在离体扦插后17~22 d却与母体条件下相反(表现为低位腋芽低于高位腋芽)。  相似文献   

20.
D优63     
D优63(D汕A×明恢63)是四川农业大学与福建尤溪县管前农技站(黎汉云、刘文炳、周开达、李仁瑞)协作育成的D型细胞质杂交新组合。1985~1987年在全国十五个省累计推广561.53万亩,产量与汕优63相近或略高,一般亩产达600公斤左右,高的达700~800公斤。是一个可与汕优63搭配或轮换种植的新组合。 1.特征特性D优63.属中稻型偏感温组合,作单季栽培全生育期150大左右,作连晚栽培全生育期130~135天,比汕优63早2~3天。株高100~105厘米,株型紧凑,整秆较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一般每亩有效穗为17~18万,每穗总粒数120~14V粒,作单季栽培结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