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芽葱木种子催芽处理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芽葱木AraliamandshuricaRupr.etMaxinl,(吉林省野生经济植物图谱 ) ,别外刺龙芽。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 1 .5~3 0m ,最高达 6m ,直接一般 1~ 1 0 ,树皮灰色 ,密生坚刺 ,老时逐渐脱落 ,顶芽侧芽锥形或卵形常呈紫褐色 ,被数枚磷片 ,叶互生为 2~ 3回羽状复叶 ,伞形花序聚生为顶生伞房状 ,园锥花序 ,里实浆果状核果球形 ,成熟时黑色具五棱 ,每果内种子 2~ 5枚 ,种子肾形 ,花期 8月 ,果期 9~ 1 0月。龙芽葱木根皮入药 ,能补气安神 ,祛风湿 ,活血止痛 ,用于慢性气虚无力 ,神经衰弱等症 ,但具毒性。龙芽葱木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相似文献   

2.
东北刺人参     
东北刺人参,又叫刺人参、刺参,属五加科刺人参属。它和人参是同科,其药效也有些相似,是我国东北地区特产的珍贵药用植物。 全世界有三种刺人参属,其中东北刺人参只产在我国东北。吉林省长白山区和辽宁省的东部山区是主要产区。 现介绍引种栽培刺人参的三种无性繁殖法: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境内,是中国的名山,也是我国东北高山植物代表区,天然药物资源极为丰富。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以人参为典型代表的五加科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长在这一地区的五加科药用植物有刺五加,短梗五加、长白檧木,龙牙檧木,东北刺人参、刺楸参和人参等。它们在我国作为药物应用已有悠久历史.我国历代药学著作多有记载。远年来随  相似文献   

4.
人参叶茶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茂密林中。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1人参叶的形态特征叶轮生于茎端。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初生时为1枚3出复叶,二年生者为1枚5出掌状复叶,三年生者为2枚5出掌状复叶,四年生者为3枚,以后逐年增多,最后增至6枚。叶具长柄;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复叶基部的小叶较小,长2~3cm,宽1~1.5cm;上部的小叶长4~15cm,宽2.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细锯齿;叶表深绿色,沿叶脉有直立刚毛,叶背淡绿色,无毛;小叶柄长达2.5cm。2人参的栽种要取得人参叶,先得栽种人参。人参喜…  相似文献   

5.
药用牛蒡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蒡(Arctium,lappa L.),别名大力子.东北又称老母猪耳朵,为菊科植物.2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1~2米,根粗大,主根肉质,圆锥状或棍棒状,直向下伸展,粗可达8厘米,长可达50厘米以上.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表面有纵沟,密被贴生的柔毛.叶柄长而有毛;叶片肥厚呈心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钝状或急尖状,基部通常心形,全缘或呈不整齐牙齿状.头状花序丛生,多数有梗,于茎顶簇生.雄蕊5枚,与花冠裂片互生;冠毛短,浅褐黄色,雌蕊1枚.瘦果长倒卵形或长圆形稍弯曲,两侧扁,灰褐色或灰黑色,具暗色斑点,长约5~6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相似文献   

6.
人参主产于我国,为东北“三宝”之首,驰名中外。人参中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重要保健医疗功效和营养成份,是名贵药食同源植物。 我国明代以前山参蕴藏量十分丰富。至清代,因保护措施不力,掠夺性采挖,山参资源破坏严重,山参供不应求。于清代末年始现伐林栽参。 解放后,人参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80年代,人参作为主要致富经济作物栽培,仅吉林省自1980年至1988年,栽培面积增加近4倍,产量增加5倍多。由于人参产量的剧增,供大于求,导致参价暴跌,使人参生产陷于空前未有的困境。 为使参业生产尽快走出低谷,研究和探讨我国参业发展战略,对促进参业发展,当有重要现实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应用人参最早的国家。早在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时代《急救章》、《春秋论》和《礼论》等书中都有“参”的记载。东汉安帝时许慎著《说文》中进一步说明“人参出上党”。以后的医药书籍大多记载人参。到了明代嘉靖年间,上党人参基本采绝,东北的人参成为主要的资源。因此,人参的采集中心转至东北,使东北人参的采集业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Camellia L.)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西南部、东南部省区。通过查阅文献及植物标本,对广东省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共4个亚属、10组、48种,占中国山茶属种数的20.6%;在广东省分布广泛,多集中于北部山区;在广东省的垂直分布海拔范围为50~1 800 m。  相似文献   

9.
对东北刺人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食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粉蚧是一类重要的农林害虫,其种类繁多,分布区域范围广,寄主种类多,在农业生产中容易产生识别混淆。2018—2020年笔者在田间调查棕榈植物病虫害时多次发现一种粉蚧对椰子和槟榔为害较严重,经鉴定为柑橘棘粉蚧[Pseudococcus cryptus (Hempel)],通过对该粉蚧形态观察,其主要特征为:(1)粉蚧体缘具白色粉状蜡丝17对,前端侧蜡丝短,而后端侧蜡丝长,尾端1对最长,约等体长,在尾部正中尚有1对小细丝,夹在2根长尾丝的中间;(2)雌成虫触角8节,单眼基部边缘无伴孔,刺孔群17对,C1、C4、C7具3根锥刺,C3具3~5根锥刺,多格腺主要分布在虫体腹面3~8腹节上,领状管分大、中、小3类,较大的领状管多数分布在腹部节的边缘,少量分布在胸部和头部边缘,蕈状腺大小2种,较大的蕈状腺数量不多,分布在背面体缘和中部,刺孔群C1后方各有1个,较小的蕈状腺,在头胸部腹面边缘分布较多,2~5个一组常出现在胸节边缘和第1腹节腹面上。本文以图文结合形式详细描述了柑橘棘粉蚧各虫态特征,并编制柑橘棘粉蚧及其种近似种检索表,为其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参、西洋参种质资源的生态环境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属是五加科的一个小属,在我国人参属植物有12个种或变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些资源都经历了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在不同地区分布着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与若干优良性状的地方品种、类型,是今后发展人参、西洋参生产和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人参皂甙在植物界的分布范围、皂甙的类型及含量等问题予以综述,为开发利用人参皂甙的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明确二化螟不同寄主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对上述结构的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方法】选择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为研究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两种群梗节具2个刺形感器、3个锥形感器;上唇具6对刺形感器;上颚切齿叶具7个端齿,基外侧具2个刺形感器;轴节和茎节各具1个刺形感器;外颚叶具3个锥形感器、2个刺形感器和2个栓锥感器;下颚须侧缘具1个指形感器;下唇须端部有1个刺形感器。两种群间鞭节和下颚须感器数目存在差异:茭白种群鞭节具1个栓锥感器和2个锥形感器,水稻种群则具1个栓锥感器和1个锥形感器;茭白种群下颚须具5个锥形感器和3个柱形感器,而水稻种群具4个锥形感器和4个柱形感器。在感器长度上,茭白种群部分龄期幼虫的部分刺形感器(分布于梗节、轴节、茎节)、锥形感器(分布于梗节、下颚须、外颚叶)、栓锥感器(分布于鞭节、外颚叶)显著长于水稻种群的相应感器。茭白种群(1~5龄)的部分柱形感器(分布于下颚须)、3~5龄幼虫部分刺形感器(分布于外颚叶)显著短于水稻种群的相应感器。  相似文献   

14.
1世界人参产业发展现状1.1人参的分布与产量,人参主要产于中国东北、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东部,此外还有产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西洋参。人参按照生长的区域不同可以分为中国长白山人参、高丽人参、西洋参。中国人参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  相似文献   

15.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为人参属(Panax)五加科(AraLiaceae)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它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植物[1]。人参属植物经历了一亿多年漫长的生物学演变过程,在第三纪地层中发现了人参化石。由此可以推断,五加科及人参属植物的祖先在白至纪就已存在于地球上了。古代人参的生产地区有二:一是太行山山脉包括今天的长治县和邯郸等地区;一是长白山山脉,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和朝鲜等地[2]。后来由于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在我国仅长白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地区分布有少量的野生人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仅就本室十余年来,对人参、西洋参、刺五加和刺楸等4种五加科药用植物皂苷的化学研究进行综述。从人参地下部位(根和根茎)和地上部位(种子、茎、叶、花蕾和果实)中共分得G-Ro、G-Rb_1、G-Rb_2、G-Rb_3、G-Rc、G-Rd、G-Re、G-Rf、20-gluco-Rf、GRg_1、G-Rg_2、20(R)-Rg_2、20(S)-Rg_3、G-F_1和 Z-R_1等15种已知皂苷。从西洋参叶中分得 G-Rb_2、G-Rb_3、G-Rd、G-Re、G-Rg_1、G-F_2、P-F_(11)和 P-RT_5等8种已知皂苷。从刺五加叶分得 Hederasaponin B、Eleutheroside 和 Saponin-1等3种已知皂苷;又从中分得 Ciwujianoside A_1、A_2、A_3、A_4、B、C_2、C_2、C_3、C_4、D_1、D_2、D_3和 E 等13种新皂苷。从刺楸根中分得 Kalopanax SaponinA 和 B、Chikusetsu Caponin IV(C-IV)和 Spina Saponin A 等4种已知皂苷;又从中分得 Kalopanax Saponin C、D 和 F等3种新皂苷。又从刺揪叶中分得Kalopanax Saponin A 和 B,Eleuthero-side K、Aekboside stb 和 Saponin Pg 等5种已知皂苷;又从中分得 KalopanaxLa、Lb 和 Lc 等3种新皂苷;还发现1种新皂苷配基即 Kalopanax-genin L_1。以上从人参、西洋参(我国引种品)、刺五加(叶)和刺锹(根和叶)4种五加科药用植物中共分得35种已知皂苷;19种新皂苷和1种新皂苷配基。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植物化学分类学、生物活性,以及药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剌人参(Oplopanax clatus Nakai)系五加科植物,根及根茎具有滋补强壮、解热、镇咳和调节血压等作用。其叶主要成分为三萜皂甙,但其含量及含量测定方法尚未见报道。本文根据三萜皂甙与香草醛—浓硫酸反应显色的原理,用比色法测定了刺人参叶中皂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永嘉县竹种资源的调查,初步明确永嘉县境内有竹类植物13属23种6变种7变型。主要分布有刚竹属Phyllostachys、刺竹属Bambusa、苦竹属P1eioblastus、箬竹属Indocalamus、单竹属Lingnania、短穗竹属Brachystachyum等。主要分布竹种为刚竹属和剌竹属。  相似文献   

19.
刺芫荽又名刺芹,是一种药、蔬两用植物,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驱风解表等功效。在傣族、景颇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在食品和药品行业极具开发应用潜力。综述刺芫荽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繁殖方式、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为刺芫荽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参是东北三宝之一,是举世闻名的药用植物,药用历史悠久。近年,由于作为特种经济作物栽培,经济效益显著,因此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剧增,已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为此,笔者根据所查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一、吉林省人参业的历史沿革人参是地质史上欧亚板块上的古老植物,受第四纪冰川运动的影响,仅亚洲东部的一定区域有分布。我国的东北和华北的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