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点就7个橡胶无性系在巴西圣保罗高原地区5个不同植胶环境中茎围生长的表型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茎围长度为植株定植后第6年的测定值。5个试验点的联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无性系在该性状上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而且变异成分中地点(线性)及无性系×地点(线性)效应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这表明各植胶环境中无性系在该性状上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无性系GT1在该性状上稳定性高,适应性强,在各种不同环境下都具有较好表现。无性系PB235及IAN873在该性状上尽管均具有明显的线性预测效果,但前者适宜在有利条件下生长,后者则可适应较差环境。此外,若按选择强度0.82对参试无性系进行选择,则预期的遗传增益为5.55 cm,较之无性系总平均值提高15.26%。  相似文献   

2.
摘 要 本研究采用Eberhart及Russell模型(1966)就7个橡胶无性系在巴西圣保罗州5个不同植胶环境中的茎围生长和干胶产量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试验中茎围生长及干胶产量分别测定了10个和4个年份。研究结果显示, 年份×地点及地点为基因型×环境互作的主要变异来源。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GT1和IAN873分别为茎围生长和干胶产量稳定性最高的无性系, 其回归系数均接近1(β=1), 并且都具有最低的离回归均方(S2di)。 不仅如此, 二者的决定系数(R2)分别高达89.5 %和89.8 %, 也印证其稳定性非常之高。相比之下, 无性系PB235、PB261和RRIM701在茎围生长, 以及GT1在干胶产量上的回归系数β均显著大于1, 故在该2个性状上这些无性系各自都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茎围生长, 干胶产量, 基因型×环境互作, 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对68个橡胶无性系1-12树龄的茎围及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第1-6树龄(苗期)和7-12树龄(成龄期)茎围,以及第7-12树龄胶乳产量间的基因型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不同树龄之间在苗期茎围(girth A),成龄期茎围(girth B),以及橡胶年产量(yield)上的等级相关系数也达到显著水平,并且该系数随树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几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北三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11个试点 5个参试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 ,研究了各品种 (基因型 )、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相对变异。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地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而且存在品种×地点交互作用。三个品质性状均以品种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大 ,品种×地点交互作用的相对变异次之 ,地点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小。各品质性状的品种主效应和品种×地点交互作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杂交育种是巴西橡胶树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以近年来在中国引种试种成功的国外胶木兼优无性系为亲本之一进行人工杂交授粉工作,研究其杂交子代苗期的性状表现,为胶木兼优品种的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热垦509×热研87-4-26、热研78-2×热垦628和热研78-2×热垦523等3个杂交组合子代苗期生长、试割干胶产量、乳管分化能力等性状。结果表明:组合内各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杂交组合子代试割前年茎围增粗均大于8 cm,试割后年均茎围增粗4.5 cm以上,均优于对照RRIM600;组合热垦509×热研87-4-26子代的综合性状均表现较好,亲本的速生和高产性状能较好的遗传给后代,从该组合子代中选育出胶木兼优品种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东北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 5个在各地都能够正常成熟的品质有差异的品种在东北三省有代表性的 11个地点种植 ,分析了解各地点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地点环境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而且存在品种×地点交互作用。三个品质特性均以品种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大 ,品种×地点交互作用的相对变异次之 ,地点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小。各生态地点的品质主效应和品种×地点交互作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早籼稻近期区试品种品质性状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浙江省1995年早籼稻品种区域试验6个试点13个参试品种11项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各品质性状的品种(基因型)、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相对变异。除整精米率性状以外,其余各品质性状均以品种效应为主,而且品种效应以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粒型相对较大;整精米率以环境效应相对最大,环境对糊化温度、垩白面积、垩白率、精米率也有一定影响;将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分解为各参试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发现,某些品种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面积、糊化温度存在基因型×地点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
用Mather和Jinks的三参数和六参数模式分析了大豆两组合12种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估算并比较了各性状的狭义和广义遗传力。各性状普遍具有极显著加性效应,而且除粒茎比及组合(1)的一荚粒数和每节荚数外,其余性状都表现显著的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的重要性因组合和性状而有很大变化。单株粒重、单株全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加性、显性及上位性三类基因效应都很重要;上位性中又以显性×显性[1]和加性×加性[i]效应较为重要;而加性×显性[j]效应较为次要,并在多数情况下有减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籼型杂交晚稻农艺性状及综合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1991 年和1992 年籼型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中稻迟熟组的数据为资料,采用朱军等提出的方法分析产量、生育期、米质和抗逆性等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以及单一性状和综合性状的稳定性表现。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多数性状存在年份×地点的互作,一些性状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地点互作和基因型×年份的互作。对籽粒产量和综合性状的组合间比较表明,广优4号、汕优63、Ⅱ优62-16、W6154/特三矮和汕A/CDR22五个组合的产量较高。汕优63、W6154/特三矮和马协优63三个组合的综合性状的表现较好。对不同地区选育的品种产量和综合性状进行了线性比较。此外还分析了各组合产量和综合性状对环境指数的反应敏感程度和稳定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杂交早稻米质性状的直接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对杂交早稻的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7个品质性状都受到种子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效应的控制。其中,糙米率、精米率、粒长和碱消值的遗传变异主要归因于母体加性效应和直接加性效应,前3个性状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碱消值则以直接加性效应占优势。这4个性状的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之间还有显著的负向遗传协方差。垩白等级主要受母体加性效应控制,直接显性效应也有影响。粒宽和长宽比的变异主要归因于直接加性×环境和母体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以后者为主,此外还有显著的直接显性效应。遗传效应预测值的结果表明,恢复系湖大242为改良杂交早稻品质的较好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