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麦植株干物质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建立大麦产量品质形成预测模型奠定基础,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品种和氮肥处理大麦干物质分配和转移的变化过程,建立大麦植株干物质分配动态模型.模型采用Richards方程描述大麦干物质分配指数的动态变化,引入叶片潜在分配指数、茎鞘潜在分配指数、籽粒潜在分配指数3个品种遗传参数反映不同品种在器官间的干物质分配差异;采用两段Richards方程来描述大麦茎鞘在灌浆期前后的干物质分配动态,较好地解决了两段方程的衔接问题;运用氮素影响因子来校正不同氮素水平对大麦干物质分配的影响,引入潜在临界含氮量和潜在最小含氮量2个品种遗传参数来表达氮素对不同品种干物质分配影响的差异.利用不同品种、氮肥、播期和种植地域试验数据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大麦干物质在叶片、茎鞘、穗和籽粒间分配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绝对预测误差为0.001~0.252 kg·m-4,RMSE为0.007~0.186 kg·m-2,精度良好.模型体现出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为给大麦生产提供栽培咨询、农情监测、生长状况比对、田间管理决策等技术服务,设计开发了一套大麦专家系统。本系统结合甘肃大麦生产实际和专家种植栽培技术及经验,采用Visual Basic研发了主界面,由VC++调用OpenGL图像库开发的大麦生长模型的模拟结果,嵌入了LabVIEW设计的大麦田间监视窗口界面,并利用Access软件开发了其数据库。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界面友好,生产咨询栏目浏览便利,远程视频监控大麦田间状况失帧率范围为1.02%~1.11%,可实时模拟大麦可视化生长,并能与田间实际比较分析,误差值为0.15~0.25,能实现大麦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推理决策,可信度高,可为抢抓农时的生产管理提供一种农业信息化技术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麦植株干物重、含氮率、植株吸氨量、土壤速效氨和土壤累计供氨量各项指标,在大麦一生中均具有各自的变化动态和累积规律,经过统计选择认为,土壤累计供氨量是表示麦田氮素水平的较好指标。土壤累计供氨量是植株吸氨量和同期土壤速效氮之和,年度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比性。在大麦生长的一生中,按变形双曲线的回归模型累积,其值与产量密切相关。文中模拟推算了大麦亩产250和350公斤的土壤累计供氨指标和曲线模型,供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鉴定。  相似文献   

4.
大麦籽粒功能成分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控制大麦籽粒功能成分的基因,选育高功能成分含量的大麦品系,以S500和宽颖大麦及其杂种后代BC3F1、BC3 F2为材料,应用分离世代联合分析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的统计方法,研究了大麦籽粒总黄酮、γ-氨基丁酸、生物碱及抗性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大麦籽粒的总黄酮含量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E-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7.95%;生物碱含量受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遗传(B-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7.36%;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遗传(E-0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6.49%和80.13%.控制大麦籽粒四种功能成分含量的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且遗传贡献较大,因此在育种中应充分利用主基因效应进行有效选育.  相似文献   

5.
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期的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能直观反映大麦生长发育进程,利用生理发育时问恒定的原理,建立了系统预测大麦顶端发育阶段和物候期的模拟模型。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大麦大多数发育阶段的绝对模拟误差都在0~6d,平均差平方和的根值(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不超过4d。模型对出苗期、成熟期的模拟误差较小,RMSE分别为1.0和1.6d;对雌雄蕊分化期的模拟误差较大,RMSE为3.7d;对于比较重要的单棱期和药隔形成期,RMSE分别为1.8和3.2d,均没有超过4d。模型表现出较强的机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我国啤酒大麦的重要生产基地、大麦栽培面积接近全国的十分之一,发展大粒型优质大麦生产是充分利用冬季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有效途径.由于大麦生长在低温、干旱条件下、土壤养分矿化释放少、移动性弱.因此以调节施肥来满足大麦的营养要求更为突出,成为大麦生产的关键措施.为此,本试验以氮、磷、钾和有机肥四因子为对象进行编码采用最优回归设计、建立大麦产量与肥料因子间的回归模型、以探讨各肥料的不同效应、及合理的用量与配比,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WTO后对大麦生产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啤酒工业的发展,对大麦育种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快大麦产业化进程,培育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便成为大麦育种工作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驻马店市大麦育种工作,提出了该市发展大麦高产育种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二年来大麦专业委员会工作情况,综述如下: (一)组织建设: 主要进行了地区大麦协会(专业委员会)的组建上,先后成立了五个地区的大麦专业委员会(协会),即江苏省大麦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啤酒大麦协会,西北、华北、黄淮海三个地区大麦协会,组建了三个筹备组,即太湖地区、东北、农垦系统三个大麦协会筹备组。有的市、县,由于大麦生产的发展,成立了大麦研究会,如福建泉州市、山东梁山县大麦研究会。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省大麦冻害的调查研究分析,初步掌握了河南省大麦冻害发生的状况,找出了大麦冻害后死苗的原因,制定了防御和补救大麦冻害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为促进大麦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外大麦生产发展现状、市场需求等进行了简要综述。阐述了山西省大麦生产发展现状,对发展 大麦生产和建设优质大麦生产基地的优势、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大麦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药用大麦及其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全面了解药用大麦研究现状,从药用大麦的本草考证、药用大麦活性成分的种类、作用及检测方法以及积累规律和遗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从药用植物品质育种的角度,分析了药用大麦品质遗传育种的背景、研究方法,揭示了药用大麦品质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为大麦资源开发和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以及药用大麦的基础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驻马店农科所大麦育种工作取得了不断的进展。由 1 979年从事大麦育种工作以来 ,先后育出了驻大麦 1号 (豫大麦 1号 )、驻大麦 2号 (豫大麦 2号 )、驻大麦 3号、驻大麦 4号等一批高产优质大麦新品种 ,累计省内外种植面积 1 34万hm2 。获省科技进步奖 2项 ,地市级进步奖 4项 ,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 40余篇。为我省和全国大麦主要产区的兄弟单位提供了良种 ,为啤酒工业和城乡饲养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 ,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协调发展高产高效农业 ,振兴国民经济 ,作出了积极贡献。1 驻大麦系列品种选育1 1 …  相似文献   

13.
呼伦贝尔市大麦生产从无到有,起步晚,推广速度快,2008年大麦播种面积已超过全国四大大麦产区之首的甘肃省.随着大麦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呼伦贝尔市大麦产业的健康发展,大麦大田用种生产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问题尤为重要,所以急需出台一套科学、严谨、全面、具体的大麦大田用种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此为据,可使呼伦贝尔市大麦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大麦大田用种标准化生产为指导思想,以推进呼伦贝尔市大麦产业良性发展为目标,对大麦大田用种的田间生产、种子加工、质量监控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福建省大麦生产的发展 ,育种工作者 ,陆续育出了一批大麦品种 (系 ) ,现综合 1996~1999年两个年度省大麦联合区试结果 ,并对新育成的大麦品种 (系 )的可用性进行分析、评价。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 (系 ) :闽麦 0 2、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和莆大麦 8号、泉大麦 4 4、泉大麦 57、泉大麦 14 ,并以本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莆大麦 5号为对照。1996~ 1999年进行两个年度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 ,统一布点 ,试验设计、观察记载、考种、测产等内容均按省大麦品种区试统一方案进行。对各试验点材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2 结…  相似文献   

15.
大麦种质资源是大麦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大麦新品种选育及大麦生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资源的占有量和对其研究的深度。广泛搜集引进和利用国外大麦种质资源则是拓宽遗传基因类型,加速新品种选育,促进大麦生产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我省多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国外大麦资源980份,极大地丰富了我省大麦的遗传基础,并在大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文概述了本世纪国内外大麦生产发展动态,我省大麦生产发展现状、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战略对策,明确指出,鉴于我省土地利用状况及大麦生长特点,应以中低产田、高寒区、旱地、冬闲田(地)、空隙地、山地等土,地资源在不同耕作制度下,以饲用大麦为主,兼顾啤用等发展大麦生产;以大麦科研为基础,加强大麦的加工、饲喂效应研究,使科研—生产—加工—销售(饲喂)等形成一套综合体系。加速培育优质大麦品种,新型饮料、食品尚待开发。本世纪国内外大麦生产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九十年代乃至下一世纪我省大麦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开展学术交流和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开发四川盆地大麦生产,四川省重庆市潼南县农业局利用有关大麦专家、教授来潼南考查大麦生产与科研的机会,于四月十一日至十三日,举办了大麦生产开发讲习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陆炜同志讲了"我国大麦生产、流通、利用现状与前景";四川农学院农学系副教授徐廷文先生讲了"大麦的遗传育种".重庆市农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外大麦生产发展现状、市场需求等进行了简要综述。阐述了山西省大麦生产发展现状,对发展大麦生产和建设优质大麦生产基地的优势、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大麦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麦茎尖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大麦茎尖遗传转化技术,以我国大麦主推品种鄂大麦9号、鄂大麦32122为材料,以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麦茎尖,经PPT筛选获得了转抗除草剂基因的大麦株系。PCR鉴定表明,以鄂大麦9号茎尖为受体,筛选获得4个转基因植株,阳性率为0.59%;以鄂大麦32122茎尖为受体,筛选获得10个阳性植株,阳性率为1.96%。转基因T1代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外源基因确已整合到大麦基因组中,已鉴定的转基因株系均含单个转基因拷贝,不同转基因株系整合的位点不同。因此大麦茎尖可作为农杆菌转化的受体。本研究结果为拓宽大麦遗传转化受体提供了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