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考察花生病毒病发现河南、山东大多数调查田块均有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生。病害症状和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病害不同,前者病株叶片褪绿程度轻,后者病株上部叶片表现黄化花叶。血清鉴定病叶样品,多数均与花生矮化病毒E株系(PSV—E)抗血清有强反应。1984年,对河南郑州花生普通花叶病株上分离的毒株进行了鉴定。根据该病毒在花生上的症状特征、寄主范围、传播特性、病毒颗粒形态和血清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花生斑驳病     
在菲律宾,斑驳病是花生最盛行的病毒病。几乎是花生在那里种植,这种病毒病就在那里出现。它对植株的营养生长影响不甚严重,但有一定程度地减产。感病植株的叶片,比正常的叶片绿色较淡,布满了暗绿色的突起物,叶片表面呈现波纹,而种子的粒度严重减少,并出现皱缩。  相似文献   

3.
1990年8月在武昌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农场芝麻地发现以感病芝麻叶片皱缩花叶为主要特征的皱缩花叶病害,病株矮化。同时发生黄化类型病害,两种病害合计发病率达34%。从田间芝麻皱缩花叶病株中获得一种病毒分离物,暂称皱缩花叶分离物(CrMo—I)。该分离物保存在温室内的芝麻植株上,用于鉴定。  相似文献   

4.
由花生斑驳病毒(PMV)一个强株系引起的花生斑驳病毒病在苏丹首次报导。病害在花生产区广泛蔓延。田间主要症状表现为黄绿色斑驳,此外受感染的植株叶片严重畸形、植株矮化。病毒的寄主范围包括7个科20种植物。接种后的反应,在菜豆(Phaseolus Vul-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较为普遍发生的芝麻黄化型病害分离物YS—I进行了初步病原鉴定。该分离物浸染芝麻引起叶片多角型黄斑黄化,植株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摩擦接种YS—I能够侵染7科9种植物,局部侵染苋色藜、千日红、蚕豆;系统侵染油菜、百日菊等。该病毒能够由桃蚜以非持久方式进行传播。病毒在芝麻病组织汁液中存活期2天,钝化温度55℃,稀释限点4×10~(-1)。提纯病毒为弯曲线状粒体,大小约为15×810nm。血清学上该病毒与芜菁花叶病毒密切相关,与花生条纹病毒、大豆花叶病毒和黄花叶病毒不相关。在TuMV株系鉴别寄主上,YS—I与引起芝麻矮化坏死的TuMV—Se具有明显不同症状反应。因此,YS—I为芜菁花叶病毒的又一芝麻分离株(TuMy—YS)。  相似文献   

6.
1988—1991四年调查说明,花生矮化病毒(PSV.)引起普通花叶病害,花生条纹病毒(PStV)引起轻斑驳病害是开封花生两种主要病毒病。PSV通过花生种传,测定自花生普通花叶病株收集近4000粒种子,PSV种传率0.025%。刺槐花叶树是花生上PSV另一个初浸染源。PSV开封刺槐分离物(R_3、R_4)在鉴别寄主上反应和血清学性质上和PSV-Mi相一致,但引起花生病害症状较PSV—Mi轻。开封市农科所一带刺槐花叶病树率平均30.7%。四年病害流行程度差异显著。1988和1991年花生生长季雨量少,蚜虫发生量大,分别为PSV严重和中度流行年。1989和1990年雨水较多,蚜虫发生少,病害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7.
花生矮化病(又称矮缩病和孤老病)是山东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L.)上近几年发生的一种新的病毒病。据调查1976—1977年在山东的部分花生产区曾严重流行,一般病株率在20—30%,严重的高达60%以上,损失率达20—30%,重者为50%以上,个别地块单产只有20—30斤,几乎绝产。但1979年后病情明显下降,而且年度间发病程度差异很大。 感病花生的主要症状是花生主茎和分枝的节间显著缩短,植株特别矮小,株高只有健株的1/4至1/2(封3图1),整株叶形变小,叶片呈皱缩状,变厚、变硬、开花很少,甚至不开花。矮化严重的病株,大部分不结果或结几个小果,果仁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自然侵染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的命名变得愈来愈混乱。1965年,Kuhn报道美国花生上一种种传病毒,定名为花生斑驳病毒(PMV)。1980年,Dubern和Dollel发现西非一种侵染花生病毒,称为花生眼斑病毒(GEV)。1981年,Sreanivasulu等报道印度一种侵染花生病毒,取名为花生绿色花叶病毒(PGMV)。1983年,许泽永等报道中国一种引起花生轻斑驳的病毒(VPMM),但没有给该病毒定名,  相似文献   

9.
花生斑驳病毒(PMV)的坏死毒株在花生上引起不同的反应,反应是以病情指数来评价。63个引进花生品种中仅有11个发生了轻微的或不矮化的轻型斑驳;这是对坏死毒株一种很轻微的反应。用美国的田间优势毒株PMV的轻型毒株(M_2)接种的11个引进种中的两个种进行了产量试验,PMV—M_2在易感的栽培品种“星”上引起了籽仁减产31%,而在引进种(PI261945和PI261946)上不减产,引进种由于不减产被认为具有耐病性。另外,在两个易感的栽培种上病毒感染率高达2—4倍以上。 虽然美国花生斑驳病毒(PMV)的优势毒株在花生(Arachis hypogaea)上引起很轻微的症状,但减产10—30%。1973年进行的田间系统调查表明估计佐治亚州年度损失超过10万美元。美国应用的主要花生栽培种是PMV的易感品种。经对文献的查阅没有发现有关花生对病毒抗性方面的报导。1968年的筛选试验,所有供试的花生品系(37个栽培种和428个普通引进种)对PMV的优势毒株表现了相似的症状;没有发现抗病类型。最近在筛选试验项目中使用了PMV的重型毒株,初步结果指出发病是显著的。这个试验的目的是改进对花生PMV的抗性、鉴定抗原、确定抗性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0.
花生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侵染性病害,该病在国外已有很多研究报导。近几年,花生花叶病在我国花生主要产区的辽宁、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均有大面积发生,其中尤以辽宁省的旅大地区发病较为严重。据调查,发病率低者20%左右,高者80—90%,重者可达100%,发病面积逐年在扩大。一般可导致花生减产20%左右。因此,花生花叶病已成为当前生产急需解决的课题。目前对此病害存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是病毒病害;另一种认为是生理病毒。为了弄清花生花叶病的发病原因,我们从1975年以来,对该病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工作,本文主要报导我们1975—1977年对本病害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4—1987年四年对花生病毒病的调查可将我国花生主产区流行的病毒病划分为以北方产区为主的病害流行区和以南方产区为主的病害零星发生区.病害类型有以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的轻斑驳病、黄瓜花叶病毒(CMV)CA株系和花生矮化病毒(PSV)Mi株系引起的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这些病害主要在北方花生产区流行,其中以轻斑驳病为主.另由蕃茄斑萎病毒(TSWV)引起的芽枯病,主要在广东、广西等地局部流行。通过对1156份田间病害样品的血清鉴定,其结果与田间按症状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作者经1985—1991七年的研究确认,花生矮化病毒(PSV)引起的花生普通花叶病为我区花生上流行的主要病毒病,其年份流行程度、取决于花生苗期(出苗—5月底)蚜量的多少,蚜量的多少又取决于苗期降雨量的多少,初步肯定了三者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无毒花生种子防治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效果显著,在与大田毒源花生隔离500米条件下基本控制住两种病毒病发生。覆膜栽培有减轻两种病毒病,特别是CMV引起的黄花叶病毒病的效果。在病区大面积隔离繁殖无CMV病毒种子获得成功,应用无CMV病毒种子和覆膜栽培示范获得显著防病效果。34个花生栽培品种和资源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花生叶片、根系为材料,研究提取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类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叶片根系干样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以70%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33,25℃黑暗振荡提取18h,或者70%乙醇,60℃提取1h。花生叶片鲜样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40,在25℃黑暗条件下提取18h,或者80℃提取1h。最后过滤提取液,用Al(NO3)3显色法进行类黄酮含量测定。不同花生品种叶片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变异范围为2.97~11.1mg/gDW,正常生长条件下农大818、大白玉、花育20号等品种叶片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花生野生资源中有丰富的抗病虫害资源存在。据国外报道,已发现野生花生中有抗花生斑驳病毒(PMV)、花生丛簇病毒(GRV)、番茄斑萎病毒(TSWV)和花生矮化病毒(PSV)的材料。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是我国花生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种传  相似文献   

16.
温室人工接种试验说明,6个花生矮化病毒(PSV)中国分离物;PSV—1,PSV—13,PSV—Mi(由花生分离),PSV—P、PSV—R和PSV—F(分别由菜豆、刺槐和紫穗槐分离)系统侵染苋色藜和昆诺藜,不侵染红三叶草和矮牵牛,此不同于美国PSV—E株系。依据对花生、豌豆、蚕豆等寄主植物致病力,将PSV—1、PSV—13 PSV—P和PSV-E划分为强毒力株系,PSV—Mi、PSV—R和PSV—F为弱毒力株系。PSV强毒力株系引起花生严重矮化,对花生生长和产量影响明显大于弱毒力株系。  相似文献   

17.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主要病害之一。为害我国花生的病毒有6种,分别是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斑驳病毒(PeMoV)、黄瓜花叶病毒(CMV)、花生矮化病毒(PSV)、辣椒褪绿病毒(CaCV)和花生褪绿扇斑病毒(PCFSV)。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我国发生花生病毒病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以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花生斑驳病毒(PMV)克隆cDNA为模板,体外转录合成Digo-xgenin(DIG)标记PStV—I_9、PStV-I_(131)、PStV—I_(57-7)和PMV—A_(15)四种RNA探针。在点杂交反应中,PStV—I_9RNA探针能检测出0.25ng提纯PStV和花生病汁液62500倍稀释液中PStV。PMV—A_(16)RNA探针能检测到0.67ng提纯PMV和菜豆病汁液5120倍稀释液中PMV。两种病毒RNA探针均有高度特异性。PStV—I_(57-7)和PStV—I_(131)两种RNA探针具有与PStV—I_9RNA探针相同敏感性,但特异性稍差。  相似文献   

19.
1992—1994年对烟台地区花生病毒病进行调查。由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花生黄花叶病毒病是当地花生上主要病害之一,花生病株比健株减产19.4%—52.4%。大田花生CMV—CA种传率一般在0.5%以下,病害前期发生轻、扩散慢,7月底至8月初为发病高峰期。病害流行程度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和总降雨量有关。对15份花生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未发现抗病材料。采用以覆膜栽培结合苗期拔除病毒种传病苗为主的综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80%左右,显著增加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20.
危害我国花生生产的两种重要植物病毒: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和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均通过花生种子传播。种子带毒是这两种病毒病重要的初侵染来源,随着人们引种、调种,病毒进行远距离传播和扩散。为了了解各地花生种子带毒情况,为病害检疫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