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六堡茶加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堡茶素有“红、浓、陈、醇”的品质特点,汤色红浓略呈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甘醇爽口,独具槟榔昧,隔夜而味不变。加工工艺为:①鲜叶加工: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五个工序;②毛茶加工:筛分、拣剔、拼配、渥堆、复蒸包装、晾置陈化五个工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六堡茶的品质形成机理,提高六堡茶产品质量,本研究对六堡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进行跟踪检测,研究发现,经过渥堆、陈化等工序,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呈不断下降趋势,而茶褐素的含量变化呈不断增加趋势。结果表明,过度发酵会导致六堡茶中水浸出物等几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减少,使得六堡茶品质降低,因此适度的渥堆发酵有利于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在黑茶加工中作用广泛而突出,本文从同属黑茶的“六堡茶”生产过程中的渥堆发酵及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构成入手,以科学研究结论和客观事实为依据,较全面地阐述了微生物种群在形成“六堡茶”品质中的作用及机理,以及微生物种群的生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梧州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特点,得出梧州特有微生物的不可复制性和移植性,离开梧州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吴平 《广东茶业》2007,(2):12-14
微生物在黑茶加工中作用广泛而突出,本文从同属黑茶的"六堡茶"生产过程中的渥堆发酵及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构成入手,以科学研究结论和客观事实为依据,较全面地阐述了微生物种群在形成"六堡茶"品质中的作用及机理,以及微生物种群的生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梧州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特点,得出梧州特有微生物的不可复制性和移植性,离开梧州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吴平 《茶叶科学》2014,34(4):408-416
阐述了我国历史上和国外的茶叶分类理论和方法,以及黑茶的独特工艺、品质特征等情况。通过研究六堡茶标准化工艺流程中不同工艺阶段的堆积变色方法、影响堆积变色的主导因素、毛茶和成品茶的感官品质特征等,认为无论是六堡茶的毛茶还是成品茶,均经过了堆积变色过程,符合茶叶分类理论、相关标准及相关法规规定,均可称为黑茶,但成品茶比毛茶多了两次堆积变色过程——渥堆和陈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外形、年份的六堡茶进行产品质量与主要化学成分的跟踪监测,以期为六堡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外形的六堡茶随陈化年份的推移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及茶红素等物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茶褐素随着陈化年份的递增得到积累,呈上升趋势;咖啡碱在陈化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总体变化不大;品质综合得分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外形、年份对六堡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变化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性影响(p<0.01),外形对茶色素含量及品质变化无显著性影响,年份对茶黄素含量变化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茶红素、茶褐素及最终综合品质评分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茶世界》2017,(3)
<正>广西梧州茶厂是"中华老字号"六堡茶龙头企业,全国供销系统先进集体,始建于1953年1月,有"中国六堡茶工业的摇篮"之誉,厂区座落在梧州市美丽的鸳鸯江畔,占地面积27000㎡,厂房面积25000㎡,茶窖面积4000㎡,具有得天独厚的六堡茶加工陈化环境。在63年发展历程中,企业始终坚持"精心制茶,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坚持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传承、丰富和发扬了六堡茶的品质特色和文化,全国供销合作总  相似文献   

8.
六堡茶加工工艺及发展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广西悠久的传统历史名茶,长年盛销于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因而成为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它是以广西境内生长的群体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初制工序和精致工序两大过程制作而成的,其中的沤堆和陈化工艺是六堡茶特有品质风格形成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六堡茶的历史、加工工艺及其功效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黑茶加工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堡茶、普洱茶、茯砖茶等同属黑茶类,传统加工过程中的渥堆发酵是形成黑茶品质特征的关键,上述过程需要微生物参与才使其具有独特品质。本文就黑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其对黑茶品质形成所起的作用、微生物的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六堡茶之越陈越好,好在哪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平 《茶叶》2009,35(1):22-24
本文选取陈化1至16年的品质正常的六堡茶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品评和比较进行研究。从外形到内质较全面归纳了六堡茶越陈越好的各种表现。指出梧州生产的六堡茶越陈越好是逐渐变化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既非越陈越香或越陈越醇所能概括,也非标准化的审评术语^[1]所能全面、准确地描述,并提出了越陈越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吴平 《茶叶》2021,47(2):89-98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个与六堡茶风味特征相符合的风味轮.从标准化的六堡茶定义及加工工艺出发,通过对六堡茶的毛茶、新茶及陈茶进行感官审评、冲泡品饮、生产现场调研、文献查证,并与资深的质检师、制茶师、品鉴师进行品饮、切磋、交流,用标准化的、文献中有明确释义的及新创的术语描述其色、香、味、韵的特征,按风味的主要来源或呈现环节不同,将术语分类、分层次、排序,从而绘制出六堡茶汤色轮、香气轮、滋味轮、韵味轮和风味轮.结果显示:风味轮涵盖了六堡茶的汤色、香气、滋味、韵味及其与原料、工艺的关系,可阐析风味随发酵程度、陈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风味轮的构建为人们全面、准确认识六堡茶感官品质特征提供了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单丛陈香茶渥堆水分与堆温及品质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单丛茶渥堆过程茶坯水分与堆温及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渥堆茶坯含水量高低与堆温、茶品质关系密切,渥堆前期随渥堆时间的延长温度升高,渥堆茶坯水分越高其对应的堆温越高;渥堆茶坯含水量对茶叶品质有决定性的影响,随渥堆时间延长品质逐渐提高,但超过一定时间,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3.
茶叶拼配的类型大体可分为原料拼配、筛号茶拼配、半成品拼配、成品茶拼配等几种。一、原料拼配即是毛茶的定级归堆,并于付制前进行以内质为主的拼配,目的是要保证主级茶有最大的回收率。原料拼配是按“毛茶付制通知单”在毛茶仓库进行,拼配后向精制车间发货。原料拼配必须参照毛茶收购标准样,按“以嫩度为依据,外形适当升降”的原则进行毛茶定级归堆。具体归堆方法:正茶按原级归堆,例如嫩度上符合标准样二级的毛茶则归入二级堆,次品茶要降一级归堆。  相似文献   

14.
吴平 《广东茶业》2016,(2):20-27
目的:研究六堡茶作为投资品的价值规律及其应用。方法:通过研究限量发行的、在市场上流通多年的六堡茶投资收藏品的市场表现,分析六堡茶价值构成、增值模式、与黄金分割率的关系等,推算出六堡茶的自然增值率、最合适的黄金分割率,从而推导出六堡茶投资品价值规律。结果:限量发行的六堡茶投资品价值除了与自身的发行量、发行价值、黄金分割率0.618相关外,也与龙头品种的发行量、发行价值、发行时间间隔、自然增值率等密切相关,其价值规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结论:六堡茶投资品价值规律经验证符合市场运行状况,具有操作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陈年六堡茶的调脂保肝功效,比较分析了不同年代六堡茶的主要化学物质的差异,再以高脂高糖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并用选定的陈年六堡茶水提物灌胃小鼠,观察小鼠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陈化15年茶样被选为陈年六堡茶的代表,用于后续试验。与模型组相比,陈年六堡茶尤其中高剂量条件下能有效减轻高脂血症小鼠体重、肝重和降低肝系数,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改善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脏和脂肪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陈年六堡茶能明显减少肝细胞中脂滴的形成和抑制脂肪细胞膨大,呈剂量依赖关系。综上表明,陈年六堡茶在正常剂量条件下能有效改善因高脂高糖饮食所致的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和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6.
覃妍 《福建茶叶》2023,(2):149-151
六堡茶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是广西优势特色历史名茶。历史悠久的六堡茶衍生出了丰富的茶文化,并成为了苍梧县的支柱产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六堡茶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许多新的影响与冲击。本文通过对苍梧县六堡茶保护利用现状和所取得成效的分析,针对六堡茶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新时代背景下,提出改善提升对策,助力推动六堡茶的保护与利用,发挥六堡茶在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升区域文化自信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广西苍梧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制定了《苍梧县六堡茶规模种植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县六堡茶面积发展到6.2万亩的目标。从2012年起,苍梧县建立了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县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繁育,加工技术研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相似文献   

18.
六堡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是广西特色名优农产品,但其安全性研究不够。为了探明六堡茶饮用的安全性,本实验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六堡茶常规理化成分;并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较系统的六堡茶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六堡茶理化指标符合广西地方标准,且3个批次有较好的重复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bliss法计算得出六堡茶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9.38 g·kg~(-1),95%的可信限为8.43~10.44 g·kg~(-1),大于5 g·kg~(-1)的经口急性毒性标准;采用大鼠30 d喂养实验发现,期间动物的生长发育良好,六堡茶3个剂量组(0.47 g·kg~(-1)·d~(-1)、0.94 g·kg~(-1)·d-1、1.88 g·kg~(-1)·d~(-1)的动物体质量、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六堡茶属于无毒级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梧州市政府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六堡茶产业,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猛,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在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六堡茶产业发展现状,并针对六堡茶原料品质不高、管理粗放、缺乏人才和六堡茶普及度低等六堡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转型升级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平 《中国茶叶》2010,(9):31-31
有着悠久历史的六堡茶,向以侨销茶而著称。近年,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复兴和推广的深入,六堡茶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不但在国内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而且近来还引起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纷纷以大篇幅报道六堡茶的历史和文化,一时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