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浦城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坚持耕地质量与高标准农田基础工程同步建设,通过"烟—稻"、"油—稻"轮作,均衡利用土壤养分,调节土壤肥力,改变土壤的生态环境。介绍了浦城县水稻油菜轮作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酸碱度等级下种植绿肥对土壤肥力及产量影响的比较,2010-2013年期间,在15个县(市、区)开展种植绿肥定位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酸性土壤种植绿肥处理和微酸性土壤种植绿肥处理对后季水稻的增产效果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平均增幅都在6%以上。与基础土样和对照处理相比,酸性土壤种植绿肥在土壤全磷、缓效钾、pH值等含量提升效果较好,微酸性土壤种植绿肥在土壤有机质、容重、全氮、全钾、有效磷、速效钾、CEC等含量提升效果较好。福建水稻田基本上都处于酸性和微酸性之间,种植绿肥都能对土壤肥力及生产力有明显提升,值得深入研究和大面积推广,特别是微酸性土壤种植绿肥的效果还好。  相似文献   

3.
人工生态茶园有机质和氮磷钾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人工生态茶园、密植免耕园、常规栽培园3种主要栽培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生态茶园栽培方式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土壤肥力育上升和富集向上的趋势;密植免耕栽培方式,土壤肥力也有提高,但较人工生态茶园栽培方式差;常规栽培方式土壤肥力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阐述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资源利用概况,分析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限制因素,根据区域生态特征提出相应的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体系,并从技术模式、土壤肥力、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对该耕作技术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耕种技术解决生产中耕层浅、实、少和土壤有机质下降以及养分过量消耗等诸多土壤肥力退化问题,构建了肥沃耕层,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针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推进玉米秸秆还田等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土壤肥力下小麦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差异,于2019-2020年小麦生长季,选择了产量潜力分别为10 500 kg·hm-2和9 000 kg·hm-2的超高产土壤肥力和高产土壤肥力两种麦田,以济麦22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土壤肥力麦田小麦的群体动态、干物质生产、籽粒灌浆特性、穗部特征和产量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高产土壤肥力相比,超高产土壤肥力增加了小麦拔节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促进了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储存同化物在开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开花后的光合物质同化量,提高了收获指数;超高产土壤肥力使籽粒在灌浆中后期维持较高的灌浆速率,延长了活跃灌浆期,提高了粒重。超高产土壤肥力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和千粒重,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施肥条件下黄棪品种茶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栽培茶园不施肥是不适宜的,会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2)施肥有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功效,并以营养全面的适量配施的最佳;(3)氮、磷、钾、菜饼四种肥料配施,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以氮和菜饼为大,磷、钾其次;(4)施肥对茶园土壤肥力的贡献大于土壤基础养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区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指出稻田工程建设不够完善、耕作水平低、土壤肥力差等问题是制约水稻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渠系建设、坚持秋翻、增施农肥、因地制宜选用栽培方式等水稻高产稳产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筛选和确定乡镇域耕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4个主导因子,分析表明,土壤质地、灌溉条件、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铅含量这四个因子能代表所评价的研究区土壤肥力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的信息,可作为龙海市东园镇和角美镇耕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提出建设森林人家,目的是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森林乡村旅游目的地,助推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分析总结永康市大陈村森林人家创建模式,为浙江省森林人家建设以及提升全省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桉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南岛主要植枝区的土壤肥力状况差异极大,其中大部分桉林分布在贫瘠的褐色砖红壤、燥红土和滨海砂土上,这些土壤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都不高。在热带地区营造桉林后,林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明显酸化。初步拟定了桉树速生丰产的土壤肥力指标,供桉树配方平衡施肥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下磷肥用量的减施潜力,进而为不同肥力水平稻田磷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在高、中、低肥力稻田上,通过在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基础上增减15%、30%、45%磷肥用量开展双季稻田间试验,并分析磷肥用量与水稻产量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在高、中、低肥力稻田上,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均呈高肥力>中肥力>低肥力的趋势,而与之比较,在其基础上磷肥增施15%、30%、45%处理对早、晚稻产量均无显著增产效应,减施15%处理未显著减产,但磷肥减施45%处理在各肥力水平稻田上均显著减产,降幅为4.06%~15.15%。高、中、低肥力稻田上早、晚稻产量潜力对应磷肥合理用量呈低肥力>高肥力>中肥力稻田的趋势,且在95%的产量潜力下,在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基础上,早稻季不同肥力水平稻田上可减施磷肥27.09%~57.58%,晚稻季可减施磷肥33.25%~50.53%,其中早、晚稻磷肥可减施比例高肥力稻田为27.09%、49.51%,中肥力稻田为36.20%、50.53%,低肥力稻田为33.25%、57.58%。在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基础上,可在不同肥力水稻田上实现磷肥减施,但减施比例有所差异,整体上高肥力稻田磷肥可减施比例较中、低肥力稻田低。  相似文献   

12.
为给"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不同土壤肥力麦田的小麦施氮量提供参考,选择开封八里湾(土壤肥力水平高)、郑州(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和开封水稻乡(土壤肥力水平低)为试验地点,3个试验地点均设置4个施氮水平(即小麦季0、180、240和300 kg·hm~(-2);玉米季0、225、300和375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增加了冬小麦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全氮含量和Rubisco活性,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分别增加22.4%~183.3%、37.9%~306.2%、49.6%~359.3%和27.4%~59.5%;不同肥力试点施氮后,产量增加幅度不同,与N0施氮水平相比,高肥力试点各施氮水平处理增产幅度为10.8%~54.9%,中肥力试点为125.3%~165.8%,低肥力试点为63.3%~288.2%;在定位试验进行3年后,高、中、低肥力试点在4个施氮处理下的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6.1%(2014-2015年度)、136.4%(2014-2015年度)和288.2%(2016-2017年度),表明施氮增产效应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高肥力麦田土壤基础肥力高,土壤贡献产量大,对氮肥依赖性低,施氮增产效果不明显。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产量由低产到中高产水平主要依靠穗数增加,由中高产到高产水平主要依靠穗粒数增加。因此,为充分发挥氮肥的增产效应,在低肥力麦田,应少量多次施氮;在中肥力麦田,应提倡稳氮,以促穗数为主,施氮量为240kg·hm~(-2);在高肥力麦田,应注意控氮,以增粒为主,施氮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13.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2):147-153
Abstract

Mini-watersheds called Nongin Thai are geographical components of rainfed lowland rice culture in Northeast Thailand, and constitute distinct units in understanding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for low and unstable rainfed rice production there. The toposequential variation of soil fertility and its relation to rice productivity within mini-watersheds, was examined by phytometry of sampled soils and field measurements of rice growth and yield. The phytometry experiment with irrigated potted rice using soils sampled from various rice fields within each mini-watershed, revealed that soil fertility as evaluated by rice dry matter production showed a 5 times difference among the fields at most. The difference in the soil fertility was ascribed primarily to that in nitrogen (N) supply capacity, which itself had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 Accordingly, the biomass production of pot-grown rice was proportional to SOC. content, which suggested the usefulness of SOC as an index for soil fertility evaluation. The effect of clay on the soil fertility wa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SOC. The actual rice yield in each field also showed quite large field-to-field variation, most of which was explained by the SOC content, rice growth duration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even though water availability also affected the yield. The yiel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owth duration and hence with earlier transplanting. Both SOC and clay contents of fields showed steep gradients with ascending field elevation within mini-watersheds, resulting in a marked toposequential distribution of rice yield. The toposequential distributions of SOC and clay contents imply that rice culture after deforestation accelerated soil erosion from upper to lower fields. The large toposequential gradient in soil fertility requires different resource and crop management for each toposequential posi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rice productivity of the mini-watershed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14.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迄今30年,小粒咖啡的土壤肥力不断更新变化,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促进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寻小粒咖啡的土壤肥力现状和变化特征尤为重要。2015—2018年间对小粒咖啡6个主产区采集的大量土壤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咖啡地土壤肥力现状,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对比,得出咖啡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目前,小粒咖啡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5.53、32.68 g/kg、128.77 mg/kg、18.01 mg/kg和138.31 mg/kg,主要分布范围分别为4.5~5.5、>40 g/kg、120~150 mg/kg、10~20 mg/kg和100~150 mg/kg。小粒咖啡土壤肥力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pH和碱解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速效钾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目前小粒咖啡土壤呈酸化趋势,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而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宜耕区长期频繁耕作、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小粒咖啡土壤肥力变化显著。建议小粒咖啡主产区应控制磷肥施用量,推进咖啡秸秆、果皮发酵还田的力度,加快小粒咖啡土壤肥力的提高并达到养分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5.
吉林中部黑土区玉米高产栽培土壤培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探讨黑土区土壤亚耕层培肥技术,明确亚耕层土壤肥力对提高玉米产量的促进作用及不同耕作措施对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论述吉林中部玉米主产区不同产量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状况及调控途径,提出玉米最大效益施肥量、最高产量施肥量,明确玉米施锌、镁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吉林省不同肥力黑土,开展高、中、低肥力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土壤酶活性等微生物学指标测定,系统分析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指标差异,拟合不同肥力土壤与微生物学肥力指标的关联性,确定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指标参考标准值。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肥力指标有很大差异,高肥力土壤具有较高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氮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真菌数量较低,为细菌型健康土壤;低肥力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氮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较低,真菌数量较高。提出吉林省不同肥力土壤相关微生物指标临界阈值,建立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肥力指标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黑土区高产土壤培肥与玉米高产田建设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黑土区高产土壤培肥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黑土区玉米最大效益施肥量和最高产量施肥量,明确了黑土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土壤限制因素以及亚耕层培肥、深松、磷、钾肥追施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探明不同产量玉米需肥规律,提出了玉米高产施肥原则,初步建立了黑土区玉米产量14250kg/hm2的土壤培肥与施肥技术,并创建了产量超过14250kg/hm2的建设技术和样板。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氮肥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对小麦的增产提质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丰德存麦5号和中筋小麦品种百农207为供试材料,分别在三个地点设置0、180 、240和300 kg·hm-2 四个施氮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点、品种和施氮量均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地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氮量,品种最小。在高肥力麦田,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产量最高,中高肥力麦田和低肥力麦田均以施氮量为240 kg·hm-2时产量最高。不施氮肥条件下,品质指标以高肥力麦田较高,低肥力麦田最低,表明基础肥力高有利于改善小麦品质。施用氮肥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延长了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各试验点表现一致。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小麦品质性状转化为蛋白质因子和面粉粉质因子,结果表明,在低肥力麦田,施氮量对蛋白质因子的增强效应较大,在中高肥力麦田,施氮量能均衡提高蛋白质因子和粉质因子;在高肥力麦田,施氮量对小麦粉质因子的增强效应较大。不论土壤肥力高低,均以施氮量为240 kg·hm-2时小麦品质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相关性研究和校验试验表明,内蒙西部平原地区冲积土有效氮的测定,采用1.8N NaoH水解氮的方法是较好的。通过校验试验确定了土壤的肥力指标。根据土壤碱解氮测定值即可获得胡麻氮肥的建议施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