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野山参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的干燥根,是世界闻名的珍奇草药。产于我国东北长白山区的大森林里,由于样品难得,价格又十分昂贵,长期以来有关中国野山参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甚少[1-3]。为了科学的评价其药用价值,探索元素组成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1106型元素自动分析仪,日  相似文献   

2.
选取闽江河口区稻田为研究区域,对土壤和植物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表明:土壤C、N、P元素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72-13.41、0.47-0.82和0.33-0.89 mg.g-1,平均值分别为9.50、0.62和0.56 mg.g-1,其C与N、C与P、N与P的比值分别为12.18-16.39、15.07-24.34和0.92-1.55,平均值分别为15.05、17.88和1.20;植物C、N、P元素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62-38.99、0.65-1.52和0.13-0.32 mg.g-1,平均值分别为35.21、1.19、0.25 mg.g-1,其C与N、C与P、N与P的比值分别为24.54-44.10、94.05-258.93和2.13-10.55,平均值分别为32.11、160.07和5.47。土壤C、N含量低于植物,而P含量却高于植物,C与N、C与P、N与P的比值则表现为土壤低于植物。  相似文献   

3.
论野山参和移山参的性状特征、变异与鉴别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索野山参和移山参的分类标准和鉴别性状。 方法:对植物来源、生长环境、生长年限、采收加工方法与药材性状特征的关系作原产地调查,收集样品并对比分析。 结果:野山参和移山参的药材性状是复杂多样的,但存在着规律性。植物的遗传因素(种子来源)、生长环境(小气候、土壤类型、土壤水分、坡向坡度和伴生植物等)、生长年限和采收加工的方法以及加工是否及时等都是影响药材性状的重要因素。除了伪品,野山参和移山参实际上都有许多自然的变异。另外,使用特殊的栽培方法获得到某些“山参趴货”、形态类似,种类复杂,应注意鉴别。 结论:a.野山参的形态变异复杂,以往文献对野山参的性状描述存在错漏,需要补充更正。b.移山参的概念应当澄清。它是指把野山参移栽于野生环境下,自然生长了许多年的野生山参。若把野山参移到栽培环境下,或把园参种子播种到野外,或把园参移栽到野外,都不是移山参。c.山参类药材种类很多,但依其来源和性状特征可以分类鉴别。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研究寻找出野山参生长年限与近红外光谱的相关性,近而研制出一种不用破坏野山参原植物就能判断野山参年限的检测设备,为野山参年限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途径。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年限的野山参样品供成份分析和光谱分析用,采用Nicolet870傅立叶变换光谱仪对样品在10,000~4,000cm-1范围内进行全光谱扫描,建立野山参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建立了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年限人参芦、体、须近红外光谱数据库。结论建立的野山参生长年限近红外快速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野山参生长年限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不同年生野山参中人参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44nm和492nm波长处分别测定总皂苷及总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年生野山参中人参总皂苷及总多糖的含量分别为3.24%~6.37%、17.50%~22.92%。结论总皂苷及多糖作为野山参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含量较高,可以作为野山参质量评定的依据之一。本文的研究为野山参的基础成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为野山参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参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珍品。在药性及作用方面,野山参、西洋参及园参有一定的差异;开展野山参、西洋参及园参内在成分的比较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研究表明:园参与西洋参皂甙组成有区别;园参与野山参皂甙组成有区别。但开展园参、野山参、西洋参之间皂甙差异薄层层析比较方法未见报道;本文比较了三种皂甙成分的比较研究,以提供园参,野山参和西洋参的一种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野山参主产于长白山地区、完达山、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朝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少量分布.由于野山参价格昂贵,采挖野山参的人越来越多,山上的野山参产量也就越来越少,儿乎处在绝迹状态.野山参为国家二级保护的频危植物,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乱采乱挖,“杀鸡取卵”的作法屡见不鲜,一经被人们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树龄咖啡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某咖啡庄园1、7、10、20 a四个树龄咖啡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咖啡叶片和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咖啡叶片N、P含量与树龄呈正比,随树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与C含量呈反比,随树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树龄咖啡N、P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化学计量比C∶N、C∶P均随树龄增长而降低,其中C∶P在不同树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叶片N∶P阈值分析发现,叶片N∶P比在4个树龄均小于14,说明咖啡的生长主要受N元素限制。(2)不同树龄土壤SO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7a的咖啡C、N、P含量均为最高;0~10cm土层C、N、P含量均值略高于10~30 cm土层,0~10 cm土层C∶N均值9.79高于10~30 cm土层的6.87;0~10 cm土层咖啡C∶P变化范围为11.51~46.80,10~30 cm土层的为4.53~20.82,土层间差异较大;不同土层N∶P变化范围分别是1.00~5.12、0.81~2.08,相关性表明N∶P和P元素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锗是人体内一种非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国内外最近一些报道证明它有多种生物效益,在人体健康长寿和疾病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利用锗的氧化物和有机锗化物治疗疾病,抑制癌瘤的转移和生长的显著效果更加引起医药学界的重视。本文首次报道采用火花源质谱法对我国长白山野山参和园参中锗含量分析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人参中锗的精密分析,探索野山参、园参中锗的存在形式和防癌作用提供了线索,指出了方向。火花源质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一次可同时测出60多种元素等优点,对中草药中微量元素的普查十分有益。其缺点重现性不佳,误差较大,约在30%左右。分析下限在1~0.01PPm。但浓度在1—100PPm 范围内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元宝槭叶色变化与土壤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同一批元宝槭扦插苗栽植在不同地点,第2年秋季选择健壮叶片测定花色素苷含量,同时选取土样测定相应元素含量,并作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元宝槭土壤性状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受P元素和Ca元素影响;第2主成分主要受N元素和K元素影响;第3主成分主要受K元素的影响;土壤元素中影响元宝槭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主要是N、P、K、Ca元素含量,减少土壤中N、P元素含量,增加K、Ca元素含量,可以提高元宝槭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从而使叶色变红,提高观赏性。[结论]研究结果为元宝槭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云南薯蓣属植物矿质元素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涛  贾琳  杨亚丽  张亚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2):2332-2339
薯蓣属植物(Dioscorea L.)多数种类可供药用和食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对薯蓣资源的评价和安全食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产自云南的参薯(D.alata L.)、薯蓣(D.opposita Thunb.)、日本薯蓣(D.japonica Thunb.)、毛胶薯蓣(D.subcalva Prain et Burkill)、云南薯蓣(D.yunnanensis Prain et Burkill)和高山薯蓣(D.henryi(Prain et Burkill)C.T.Ting)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AFS)分别测定这6种薯蓣属植物地下块茎中11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并构建元素指纹图谱。结果表明:Pearson相关系数和夹角余弦均可用于薯蓣元素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分析;Fe和Mg是6种薯蓣中的主要矿质元素;Cu、Zn、Mn、Na和K的绝对含量介于1~100 mg/kg之间,为薯蓣中的累积微量元素;As和Cd的绝对含量低于1 mg/kg,为薯蓣中的痕量元素;Cu、Zn、Pb、Ni、Mg、Fe、Mn、Na和K的百分含量对不同薯蓣样品间元素指纹图谱的差异性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为薯蓣属植物资源的评价和安全食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种植情况下.研究4种施氮水平对杂交狼尾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及牧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和各种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杂交狼尾草的分蘖数、株高、产量和粗蛋白含量,N2、N4处理间分蘖数差异不显著,N3、N4处理间株高、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狼尾草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分蘖数、株高和施氮量相互间都呈正相关,其中鲜草产量与施氮量、分蘖数和粗蛋白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株高和干草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干草产量与施氮量和分蘖数呈显著相关.与株高呈极显著相关: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也呈显著相关.杂交狼尾草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牧草的干物质积累总量、粗蛋白质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也越多,而牧草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质生产效率、氮素农艺效率和氮素表观回收率都逐渐降低.在施纯氮量为350~1 050 kg/hm2时,杂交狼尾草的氮素表观回收率为25.73%~45.12%,氮素回收率只有16.68%~20.35%.  相似文献   

13.
蔬菜产地酸性土壤中Pb、Cd、Cr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聪  赵敏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7):1272-1277
在海南岛中部市县采集了8种蔬菜及其产地酸性土壤样品,采用连续浸提法分析土壤样品中Pb、Cd、Cr元素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以及全量态等的含量,同时测定了对应蔬菜样本中Pb、Cd、Cr的含量,探讨酸性土壤Pb、Cd、Cr元素的形态分析方法、分布规律及对蔬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Cd、Cr元素形态分析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7%、94%和81%。3元素各形态含量占全量的百分比大小顺序分别为:Pb元素的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Cd元素的碳酸盐结合态>残渣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有机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r元素的残渣态>有机物结合态>水溶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土壤中有70%以上的Pb、Cr离子处于被固定的状态(即残渣态),不容易被植物吸收,而有70%以上的Cd离子处于活化状态,容易被植物吸收,说明Cd元素是蔬菜无公害安全质量生产中重要的风险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用ICP-OES测定法,对比研究了微波消解法、普通消解法和盐酸浸泡法提取棉子、棉壳和纤维中K、P和Zn元素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棉子和棉壳中矿质元素K、P和Zn,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提取棉纤维中K、P和Zn元素,普通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没有显著差异,而盐酸浸泡法却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法.盐酸浸泡法提取效果取决于样品的浸泡程度,在充分浸泡的前提下,该方法适宜于对大量植物样品矿质元素K、P和Zn的提取,方法简单,快速且有效.  相似文献   

15.
对6个澳洲坚果品种果皮中的粗蛋白、可溶性总糖和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可溶性总糖和单宁含量在自选品种‘南亚2号’ 的果皮内均最高,分别为9.21%、3.70%和2.16%;其次为引进品种‘O.C.’,果皮内的粗蛋白、单宁含量分别为6.42%、2.00%,自选品种‘南亚3号’ 果皮内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为2.74%;自选品种‘南亚1号’果皮内粗蛋白含量最低,为5.04%,引进品种‘H2’果皮内的可溶性总糖和单宁含量最低,分别为0.90 %和1.06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柠檬草中Zn、Fe、Cu 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硝酸和高氯酸(体积比为4∶1)分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柠檬草中的微量元素Zn、Fe、Cu的含量,对各元素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6%~98.8%。[结果]柠檬草中含有丰富的Fe和Zn元素。[结论]Fe元素最多,Cu元素含量最少,为柠檬草的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某农场中的植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植物和土壤中的6种重金属(Pb、Cu、Ni、Zn、Cr、Cd)含量进行分析,对蔬菜中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国家土壤质量II级标准GB15618-1995(6.5p H7.5)相比,所有土壤样品都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广州某农场中植物、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香蕉土中的Cd和Zn为轻微污染;从内梅罗指数评价中可看出芋头土和豆角土为清洁,小白菜土、毛豆土、番薯土为尚清洁,而香蕉土轻度污染。土壤中Zn元素含量最高,Cd元素含量最低,且土壤重金属含量基本上都高于植物。运用THQ(Target Hazard Quotients)靶标危害系数方法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Cr元素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不明显,Pb、Cu对几类人群健康都存在最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ICP-MS法测定油茶植物不同组织中的28种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开发利用油茶,延长其产业链,通过微波消解处理茶油植物样品,以Be、Y、Sc、In、Re作为内标进行基体效应补偿,通过ICP-MS法首次测定了油茶植物的叶、枝、果及栽培土壤中的28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油茶植物的叶、枝、果中都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有11种元素的含量在2 mg/kg以上,尤以Na、K、Al、Ca、Mg等元素含量较高;28种元素微波消解的方法定量限在0.002~0.13 mg/kg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4.98%~110.00%之间。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植物中元素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及摘荚对其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秸秆饲料利用率低,原因主要是其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提高作物秸秆饲用品质的农艺措施┅之一为抑制植株的生殖生长.在饲料粗纤维测定国家标准(GB/T 6434-94)的基础上,使用FOSS纤维测定仪1020,获得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参考国家标准测定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需要调整3个参数,经调整的参数为:粉碎细度40目,样品称样量0.6-0.7 g,酸碱热浸提时间60 min.利用此方法测定了逐步抑制生殖生长后10组大豆品系秸秆粗纤维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了相应的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从鼓粒初期开始,随摘荚处理的时间逐步推后,大豆秸秆中粗纤维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粗蛋白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处理后,秸秆粗纤维含量基本低于对照,粗蛋白含量基本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秸秆的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20.
分别测定了树仔菜嫩梢和叶片样品中钾、钙、镁、铜、锰、锌、铁、镍、铅、铬、镉等元素的含量,探讨各个元素含量变化的生理规律,以及对植物生长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嫩梢>嫩叶片>老叶片,钙、镁、锰、铁、镉元素含量分布规律表现为嫩梢<嫩叶片<老叶片,铜、锌、铅、铬、镍元素含量则变化不大。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所测试的铅、镉、铬、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相关的国家标准或文献报告值。此外,研究发现,树仔菜嫩梢样品中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较为稳定,随机抽样可以体现出良好的样品代表性,因此建议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