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SSR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对64份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对SSR引物扩增出166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2406~0.9037,平均值0.6960;Shannon-weaver指数为0.4800~2.4684,平均值1.4538.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地方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包括鄂中南江汉平原大豆类群,鄂西北大豆类群以及鄂东、鄂南和鄂西混合类群.江汉平原大豆地方品种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利用茄子种质资源,基于17个表型性状对113份茄子种质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变幅为8.2%~62.3%,平均32.7%,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大(62.3%),商品果光泽变异系数最小(8.2%);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2~2.03,平均1.32,以始花节位最高(2.03),商品果光泽最低(0.12)。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主茎高与始花节位互为正相关,熟性与主茎高、株高、始花节位正相关,与单果重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7个性状提取为6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0.936%,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计算综合得分,有9份材料综合表现优良(F0.8),可作为优势亲本材料加以利用。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23.5处,将供试的113份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30份种质,多为早熟、紫黑色棒形果实;第Ⅱ类群包含26份种质,以中晚熟、果实紫红色棒形种质为主;第Ⅲ类群包含22份种质,平均果型指数最小,主要为紫色扁圆形或卵圆形果;第Ⅳ类群包含35份种质,大部分为中晚熟种质。本研究结果可为茄子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81份辣椒为研究材料,对20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个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5.91~6.32,其中叶形的H′值最高,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为29.28%,表明81份辣椒种质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性状有65对,说明大部分表型性状间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57.526%,代表了辣椒表型性状的主要信息量,说明这4个主成分可反映20个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从特征值和贡献率来看,果形、果肩形状、叶形、首花节位、辣味、果色表明光滑度、子叶颜色、主茎色、花药颜色、下胚轴颜色和花柱颜色是引起辣椒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6.0时,81份辣椒种质可聚为5个类群,有效区分了不同亲缘关系的种质;其中第Ⅰ类群包含21份种质,均为黄灯笼辣椒,主要特征是浅绿色子叶、扁灯笼果形、辣味极辣;第Ⅱ类群包含38份种质,以灯笼椒为主...  相似文献   

4.
遗传多样性分析是开展茶树种质资源聚类、茶树品种筛选和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从DNA水平首次对清远全市8个县(市、区)的55份本土野生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估。1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8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为3~20个,平均11.812 5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305 5~0.904 2之间,平均值为0.698 7;观测杂合度(Ho)在0.056 6~0.836 4之间,平均值为0.539 1;期望杂合度(He)在0.091 8~0.919 5之间,平均值为0.723 8;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0.221 8~2.635 6之间,平均值为1.796 8;按遗传距离0.53为阈值可将参试的55份资源分为7个类群。研究认为清远野生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60对SSR引物对东北52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其中40对SSR引物扩增出408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10.2个,Shannon-Weaver指数变化范围为1.2203~2.6392,平均为2.0560,东北野生大豆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②41~43.N×124~126.E区的野生...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引物分析西藏青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西藏青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用260对SSR引物对来自青藏高原主要农区的75份青稞育成品种、17份野生大麦、39份青稞地方品种和44份国外大麦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3对多态性高的引物,占筛选引物的8.1%.23对SSR引物在西藏野生大麦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92条,多态性条带为81条,其比例为88.04%;在西藏青稞地方品种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89条,多态性条带为78条,其比例为87.6%;在青稞育成品种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109条,多态性条带98条,其比例为89.9%;在引进材料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64条,多态性条带53条,其比例为82.8%.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青稞育成品种(0.9882)>西藏野生大麦(0.8033)>西藏青稞地方品种(0.5820)>国外大麦材料(0.4218).聚类与主坐标分析表明,实验材料可以清楚的分为4类,西藏野生大麦分在两个类群,西藏青稞地方品种分在两个类群,引进大麦材料分在一个类群,青稞育成品种分在四个类群.同一来源地区的青稞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窄,不同地区间的青稞育成品种遗传差异较大.以上结果说明,在西藏青稞新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中,在发掘和利用西藏野生大麦资源、西藏青稞地方品种资源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不同地区青稞育成品种资源的交换和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油棕种质资源进行深入、高效的利用,本研究对新引进的9个油棕品种,90份油棕种质资源的20个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和记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90份材料果穗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3.26),最小的为果实形状(0.865)。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不同,最大的为果穗重(43.99),茎高的变异系数最小(10.41)。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要因子,分别为株高、果穗重、果实总重量、果肉含油率及种仁含油率,累计贡献率为70.272%。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I的36份油棕材料总体表现为矮株、矮茎、产油量高、棕榈油品质较好的品种,是选育高含油量、高品质棕榈油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部分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我国北方部分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从79对SSR核心引物目录中,选出43对引物对5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共检测到174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4.35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9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份自交系划分为兰卡斯特群、瑞德群、旅大红骨群、塘四平头群和综合种群5个类群。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类群。  相似文献   

9.
为拓宽棉花育种的遗传基础,在广泛收集国外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优良种质资源作为育种亲本.以60份中亚地区引进的棉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主要表型性状与纤维品质的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并以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叶色、株型、铃形等6个表型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2与11.32之间;在8个农艺产量性状中,单株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6.02%),第一果枝位节数(31.15%)和单铃重(29.89%)变异较为明显,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5.01%);在5个纤维品质性状中,伸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16.99%),整齐度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95%),相较于农艺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小.1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1 ~2.07,以整齐度指数最大(2.07),单铃重最小(0.91);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聚类分析表明60份材料可聚为五个类群,Ⅰ、Ⅱ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纤维品质性状较好、籽指较高,可作为改良棉纤维品质的杂交亲本来利用,Ⅲ、Ⅳ、Ⅴ类共有30份种质资源,其表现为高衣分、高果枝节位,但纤维品质一般.  相似文献   

10.
西藏野生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0对AFLP引物及13对SSR引物,分析了43份来自西藏地区部分野生类型油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10对AFLP引物共得到276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214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7.5%,平均每对AFLP引物得到21.4条多态性带。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51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9.5%。通过对西藏野生类型油菜资源的遗传距离以及聚类分析,可将西藏野生类油菜分为两大类群,分别为白菜型和芥菜型野生油菜种质资源;两种分子标记适合揭示西藏野生油菜的遗传多样性,西藏野生类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这些结果有利于对西藏野生油菜的进一步鉴定和归类,从而利用其丰富的遗传资源,培育优良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调查分析29份茄子种质资源的8个数值型性状和10个非数值型性状指标。结果表明:29份材料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0.090~0.568,其中叶长/叶宽的变异系数最小,萼片色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401~1.529,其中花瓣色遗传多样性指数值最小,茎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7个非数值型性状与抗青枯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缘深度、叶脉色、茎色、萼片色、花瓣色、果形与田间青枯病病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嫩茎茸毛数量与田间青枯病发病情况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茄子田间选育种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86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为试材,分析澳洲坚果种质叶片表型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8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3.8个,嫩叶颜色和叶片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各为5个;4个数量性状中,叶柄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33%,叶片宽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3.59%;Q型聚类分析将86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6.85时分为光壳种及光壳种与粗壳种的杂交种2个组群;R型聚类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1.16处聚为4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2个表型性状简化为5个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71.120 9%,更为直观展现了叶片表型特点,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因此,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叶片表型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叶序、嫩叶颜色、叶尖形状、叶缘形状、叶缘刺、叶柄长度、叶形指数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基于叶片表型多样性的数量分类为构建澳洲坚果种质分类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西云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广西的10个百色云耳野生菌株和9个商品栽培菌株的菌丝和子实体性状进行测定,采用ISSR技术对其遗传差异进行分析,从而为广西云耳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9个菌株的菌丝培养特征和子实体外观性状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野生菌株与商品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前者多数菌株的菌丝培养期间色素发生早、子实体颜色较浅而呈半透明状、子实体质地柔软而滑嫩、咀嚼性低,后者菌丝培养期间色素发生晚或无色素、子实体颜色深而不透明、子实体质地较脆、咀嚼性高。ISSR分析结果显示,19个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1~0.90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69时,可将它们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类群I和III全为野生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分别在0.69~0.74和0.69~0.77之间;类群II和IV全为栽培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分别在0.80~0.86和0.85~0.90之间;类群V仅野生菌株BY81。上述结果表明,广西云耳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百色云耳野生菌株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广西商品栽培的云耳菌株间的遗传差异较小;野生菌株与商品菌株间的遗传差异大,属于不同的生态类群;百色云耳是一类有待开发的宝贵云耳资源。  相似文献   

14.
大理茶是栽培型茶树的野生近缘种,了解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于大理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利用30对茶树核心SSR引物,对3个代表性的野生和栽培大理茶居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0对SSR引物在所有大理茶样本中都能扩增出特异性产物,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4个,PIC范围为0.041~0.877,平均0.491。3个大理茶居群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大雪山(DXS)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香竹菁(XZQ)和白莺山(BYS)栽培居群的近交水平很高,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728和0.913。居群配对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均小于0.15,基因流(Nm)大于1。分子方差分析表明3个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94.1%)。聚类分析显示,野生和栽培大理茶单株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基于PCoA和Structure的群体结构分析显示,野生居群的遗传背景单一,栽培居群的遗传背景较复杂,其中7个BYS栽培居群单株可能是大理茶和阿萨姆茶通过渐渗杂交形成。  相似文献   

15.
基于SSR标记对梧州六堡镇群体种和南渡镇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筛选出用于该种质资源鉴别的核心分子标记。研究结果如下:(1)17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得到98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扩增的等位位点为3~8个,平均每个位点5.764 7个等位基因;(2)从17个SSR分子标记中筛选出8个核心标记组合即可区分每份种质资源;(3)六堡镇茶树种质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基因型数、基因多样性(H)、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4.647 1、7.000 0、0.675 4、0.628 3,高于南渡镇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与栽培种茶树群体接近;(4)聚类分析表明,六堡镇茶树群体部分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部分与云南的大叶种茶树,少量与浙江、贵州地方栽培种聚为一类;而南渡镇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仅有2个六堡镇的种质材料散落其间。综上所述,梧州茶树种质资源丰富,遗传多样性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海南荔枝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种质圃的荔枝品种(种质)和海南的霸王岭、尖峰岭等地采集的野生荔枝果实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品种(种质)的果实形状、果实大小、果皮龟裂片、果皮颜色、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吕玲玲  冯雪锋  李可  李威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0):2091-2096
咖啡碱-辅酶A-O-甲基转移酶(caffeoyl-CoA-O methyltransferase, CCoAOMT)是木质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但其在逆境胁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茄子基因组数据设计引物克隆了CCoAOMT,命名为SmCCoAOMT,其最大阅读框为564 bp,编码18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0.95 ku。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mCCoAOMT与其他植物的CCoAOMT序列同源性高达90.67%,同时具有CCoAOMT的全部保守序列。对其在不同果皮颜色茄子品种及35 ℃高温下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进行了qRT-PCR分析,结果表明SmCCoAOMT在果皮颜色深的茄子品种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在果皮颜色浅的品种中的表达量,说明SmCCoAOMT的表达量与茄子果色呈正相关;与常温对照相比,在花后10和20 d时,高温胁迫下SmCCoAOMT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尤其是在花后10 d时,表达量仅为对照的9.23%,说明SmCCoAOMT表达量显著下调可能是导致果皮颜色变浅的原因之一。结果推测SmCCoAOMT在高温胁迫下茄子果皮颜色变浅的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45对SSR引物对224份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6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的变幅为2~7,平均为3.6。各位点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为0.009(RM169)~0.663(RM444),平均为0.197。青稻、黄稻、红稻和白稻各传统生态型均具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表明,SSR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传统生态型内。青稻与红稻间、青稻与白稻、红稻与白稻、红稻与黄稻间遗传分化显著。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SSR多样性较低,稀有类型等位基因较多。这对科学制定太湖粳稻地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西的杧果(Mangifea indica L.)以百色右江干热河谷为重要栽培地区,百色地区的杧果栽培品种仍然以传统品种为主,伴随着新兴杧果产区的崛起,急需选育适宜百色的杧果新品种,以提升百色杧果的竞争力.目前,在广西以外的其他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杧果品种性状评价的研究,而针对广西百色地区杧果栽培种质的多样性分析评价鲜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