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鼎城区稻茬油菜生产示范表明,旋耕直播机械化生产是稻茬油菜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稻茬油菜旋耕直播机械化生产作业流程为旋耕机深耕整地→人工播种→田间培管→机械收割。大面积推广稻茬油菜旋耕直播机械化生产,还有待解决油菜品种选择、“一播全苗”和秸秆回收利用等问题。介绍了鼎城区稻茬油菜旋耕直播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及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耕播方式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稻茬小麦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以冬小麦品种扬麦23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秸秆全量还田、耕作层土壤含水量85.7%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耕翻、旋耕和板茬)和播种方式(条播、带状条播和均匀摆播)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板茬处理更利于小麦对养分的吸收,成熟期氮、磷、钾积累量比耕翻和旋耕处理分别提高了20.1%和5.7%、35.0%和17.7%、7.0%和4.0%,且增加了肥料表观利用率、肥料利用效率、肥料农学效率和百公斤籽粒吸氮量,产量比耕翻和旋耕处理分别高14.9%和9.6%。均匀摆播较条播和带状条播提高了小麦氮、磷、钾素吸收能力,且促进了花后氮、磷素的积累与花前积累的转运;此外,均匀摆播的肥料农学效率比条播和带状条播分别提高30.6%~31.9%和4.1%~4.7%,氮肥、磷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4%和4.6%、12.8%和3.5%。本试验条件下,板茬配以均匀摆播的耕播方式能够通过提高小麦早期氮、磷、钾养分吸收能力来促进植株生长和后期养分积累,进而增加养分吸收效率,有利于籽粒产量与养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但籽粒蛋白质含量未有一致表现,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区设计,以玉米播种机直播和人工挖穴直播为主处理,以耕整机旋耕、人工整地和免耕为副处理,进行了玉米播种高产高效技术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机直播比人工直播产量低3.3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每公顷总成本低617.73元,经济效益高55.23元;免耕栽培每公顷产量6 426.7 kg,分别比旋耕和人工整地栽培低306.7 kg和205.6 kg,达到显著水平,但免耕总成本分别少1 403.85元和7 089.10元,其经济效益分别高636.98元和6 575.35元。这表明免耕和机械化两种方式与人工作业比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可节省成本,经济效益较高。试验用3WG-4型单轮单行播种机需改进平衡性、漏播率、出苗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据董连启报导:营口新生农场几年来在48万亩稻田上全面实现了以插秧为中心的生产机械化。在耕整地方面推广了旋耕整地法。但是旋耕2—3年后,为了加深耕层,不得不用犁再耕一次。因而犁耕的缺点又在生产上重新体现。  相似文献   

5.
李世兴  曹德义 《玉米科学》1998,6(Z1):88-088
夏玉米全程免耕栽培是指从玉米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中,不实施任何形式的耕翻或灭茬的一种简化新型栽培模式。由于它是在原来麦棵套种和板茬直播等免耕种植的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除兼容了原免耕种植方法的很多优点外,又有新的发展,使操作程序更趋简化,劳动强度明显降低,经济和社会效益更为明显,成为一项既切实可行,又省工节本增产增益,有着广阔推广前景的新技术,现结合我县多年试验示范的情况将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三江平原迎茬大豆不同农艺措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在生产中迎茬面积占有较大的比重。我所于1994—1996年进行了减缓大豆迎茬损失的农艺措施研究,针对该区大豆生产条件、土壤及气候等特点,寻求有效的减缓迎茬大豆的农艺措施,为三江平原大豆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一、设计与方法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及宝清试验区东升基点进行。采用随机设计,行距07米,5行区,行长7米,小区面积为245平方米。密度为30株平方米,供试品种为合丰35号。试验共设7个处理,除每处理均公顷施磷酸二铵1005公斤外,各处理农艺措施如下:(1)CK,(2)硫酸钾225公斤,(3)缓解剂…  相似文献   

7.
水稻免耕原茬带水压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田翻耕整地作业繁杂、费时费力、耗水量大等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稻田进行免耕原茬带水压耙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压耙方法,简便易行,节水100m^3/667m^2,节支17.4元/667m^2,增产13.6kg/667m^2,增收17.68元/667m^2。是抗旱种稻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不同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利用轮作换茬措施缓解连作大豆的危害和产量损失,研究了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茬3年连作大豆比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增产10.4%,比4年连作大豆极显著增产26.7%;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比4年连作大豆显著增产14.7%.与4年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3年大豆的株高分别增加16.6 cm和14.7 cm、单株粒重分别增加7.0 g和3.7 g,差异均达极显著;苜蓿茬和玉米茬处理间的株高、单株粒重差异不显著.4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分别比苜蓿茬和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高4.54%和6.74%,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苜蓿茬、玉米茬处理间的病粒率差异不显著.三个茬口处理之间大豆虫食粒率差异不显著.可见,对于连作大豆,苜蓿茬口优于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  相似文献   

9.
苏北黏土地稻茬麦频繁受不良天气影响,经常无法适墒耕翻.针对当地多年来普遍应用少免耕作业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供试黏土地2年旋耕作业的基础上,采用3种机械整地方式:耕翻+正旋+反旋(常规,处理1)、正旋+反旋(处理2)、反旋+反旋(处理3),分别对小麦出苗率、幼苗整齐度、根系发生情况、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苏北黏土地处理1小麦出苗率低于处理2和处理3,但小麦幼苗素质较处理2和处理3好,且次生根数目较多,处理1小麦产量也均高于处理2和处理3;处理1土壤经翻耕之后,结构得到了改善,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高;处理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质量分数均相对较高,pH值略低;处理1能够明显提高小麦幼苗质量、根系数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产量提高.考虑生产成本,在天气好、土壤墒情好,且不大幅度推迟播期、保证碎垡质量的条件下,黏土地可进行适当耕翻或争取2~3年耕翻1次为好.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其中,机械插秧是整个系统的中心,盘育壮秧是前提,旋耕整地是基础,平衡施肥、优化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是获得水稻高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大豆重迎茬产生和危害的规律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黑龙江大豆重迎茬产生和危害的规律性杨庆凯(东北农业大学)刘忠堂(国家大豆工程中心)保志鸿(黑龙江省科委1重迎茬产生的时间性、地域性11时间性大豆作为一种商品,其生产必然受到市场中比较效益的影响。作为一种旱地作物,它的比较效益在北方又主要是与玉米和...  相似文献   

12.
草莓、棉花间作套种是近几年棉区开发出来的。句容县莓棉间套作已稳定在1000hm~2左右,提高棉田年综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莓棉间套作的特点1.省工节本。后茬棉花利用了前茬草莓的高垅和地膜,省去了耕翻整地、开沟筑畦和苗蕾期的中耕除草,比常规植棉省工4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品种选择、秧苗培育、整地定植、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方面介绍了辽西地区西兰花秋茬栽培技术,以期指导露地秋茬西兰花生产。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1~2015年采用玉米田间原位定位试验方法,探讨农户常规种植(根茬还田)、根茬+1/3秸秆还田、根茬+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茬还田(对照)土壤有机质年下降0.14 g/kg,根茬+1/3秸秆还田和根茬+全部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年分别提高0.03 g/kg和0.26 g/kg。同时,秸秆还田能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射菌、自生固氮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的总体数量。根茬+1/3秸秆还田和根茬+秸秆全量粉碎耕翻还田后可使土壤有机质年提高,是吉林中部黑土农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可行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5.
稻田耕作方法和质量是影响水稻产量和生产成本的重要方面。保证或提高作业质量 ,尽可能减少稻田耕作作业层次 ,对节本增效可起到重要作用。 1 999年~ 2 0 0 0年我们通过试验 ,在稻田原茬越冬的基础上 ,采取早春水旋耕的方法一次完成松土、碎土和水打浆作业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 早春水旋耕的优点1 1 水旋耕搅浆好 ,手扶水耙作业效率高目前稻田常规整地方法是以秋旋耕为主 ,其次是春旋耕 (均为旱旋耕 ) ,再通过手扶水耙地 ,达到 :(1 )搅泥浆 ,使耕层土成为糊状 ,起到减少渗漏和保证插秧时能粘住秧根 ,达到立秧良好的目的 ;(2 )平地 ,保…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美宝旺在玉米田中的残留及对下茬作物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认为美宝旺的正常应用对下茬作物无任何不良影响,可在今后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黑龙江垦区852农场研究了初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和机械阻力等土壤物理特性及对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为中长期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09年进行,轮作顺序为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和玉米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处理为免耕、灭茬还田、旋耕还田和传统耕作;玉米试验圃(前茬为大豆)处理包括免耕、直播还田、旋耕还田和传统耕作.结果表明: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免耕和灭茬还田处理生育前期的土壤温度分别比传统耕作低3.38℃和2.6℃,玉米圃(前茬为大豆)免耕和直播处理同期的土壤温度分别比传统耕作低1.93℃和1.39℃;春季播种期大豆试验圃(前茬为玉米)免耕和灭茬还田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高于传统耕作9.3 %和4.8%,玉米试验圃(前作为大豆)免耕和直播还田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高于传统耕作16.0 %和12.6 %;此外,免耕模式的5~20 cm深度的土壤容重和0~25 cm的土壤机械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模式,但是均未达到对作物根系生长产生抑制的阀值;免耕和灭茬/直播还田模式前期的耕层低温并未对产量构成不利影响,与传统耕作相比并未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亚麻5作物的4种不同轮作体系、1个轮作周期的试验,分析了不同前茬对甜菜根产量及效益、甜菜茬对后作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是甜菜的最好前茬,比其它茬口增产块根10.8%~14.4%,纯效益可增收26.5%~37.1%;甜菜茬种玉米、大豆比种其它作物产量高、效益好;从产量和效益综合分析,较好的轮作体系应为:大豆一甜菜(亚麻)一玉米,或大豆一甜菜一玉米一小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连续8年在全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水分有一些不利的变化,但其程度低于重茬玉米、重茬小麦,某些时期重茬大豆耕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还会高于正茬轮作.这说明土壤水分没有明显恶化,不是造成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引大秦王川灌区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选茬与整地宜选麦类、玉米、豆类等茬口,要求土地平整、灌溉便利。秋季应深耕。每667 m2秸秆还田时应配施尿素10 kg(或农家肥1~4 t)、过磷酸钙50~60 kg,促进秸秆腐熟分解和磷肥深施提高肥效。春季整地要做到使土块细、碎,若耙地与起垄相隔时间较长,应在耙地后2~4 d内进行镇压,若施肥后旋耕,旋耕后立即镇压,以免跑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