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人参类中药本文系指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人参、红参、人参叶、西洋参和三七。为进一步翔实人参类中药的药性,本文对历代古籍及权威药学专著中关于人参类中药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等内容的记载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分析,进而梳理出人参类中药的药性。研究表明人参药性为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红参药性为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人参叶药性为苦、甘,寒。归肺、胃经;西洋参药性为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三七药性为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认识与需求越来越强,回顾中华五千年历史,茶与中医药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中药代茶饮即以药代茶,兼具防病、养生之功效。而中药复方白头翁汤,是东汉名医张仲景著名的千年药方,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白头翁汤中的主要药物成分包含香豆素类、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和皂甙类等,这些药物成分能够发挥一定的抗菌、抗炎和修复溃疡、免疫调节和抗腹泻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上,该方在治疗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和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此,基于药茶理念对中药复方白头翁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十药神书》与独参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单味人参药用考》一文中,作者以中药组方“七情”之“单行”所涉及的内容,对“独参汤”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药凝胶剂作为一种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透皮给药制剂,尤其水凝胶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发。本文现对中药凝胶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总结,为中药凝胶剂在化妆品中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药作为中国特色的、独有的治病与保健的药物,有文字记载,在中国已使用了三千多年。商代成书的《山海经》中就记载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千年后,中国能够生产中药产品的企业达一千家多家,而我们的人口数量也达到十三亿这样一个历史高峰,这首先要归功于现代的医疗制度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中医药作为国粹,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过去中医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在经营方式上是前店后厂或者就是在中药铺内看病抓药,中医药事业发展是极其缓慢的。现在,我们可以在高等学府培养中医药人才,可以到专职的中医院或中医科看病就诊,可以在各个药店买到由中药制药企业专业生产出来的现代中药,所有这些,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力量的强势。但近些年,在现代思潮,如弃医存药,废弃中医理论的冲击下,个别中药企业在生产和质量意识上出现了盲目,比如用人参总皂苷来代替人参,用金银花的花苞代替花蕊。如果粗枝大叶的话,甚至能不加区分地使用川黄连和胡黄连。因此,中药不仅要现代化,更要专、世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人参药性菌质中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通过单因素考察、正交试验考察,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人参药性菌质最佳提取条件为加7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较低,可适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中药黄芩研究,发现黄芩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对糖尿病、内毒素血症、鼻窦炎均有疗效。药对是复方中一种比较固定的最小组方单位,两味中药配伍,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还能减少毒性和副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黄芩的药对配伍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对黄芩的药理作用、黄芩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及黄芩药对配伍的提取工艺等进行综述和总结,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如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早已成为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饮品。茶最早以“荼”字见于《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意思是用茶叶去解药物的毒性,这证明茶叶最初是作为药用出现在历史中,后期在药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食用、饮用等。茶叶的作用与其茶性密不可分,正如中药的药性决定了其药效。这足以见得,茶性的理论研究对指导用茶实践有着深刻的意义,而纵观涉及茶性的文章大多不成体系,从传统医学角度研究茶性的文献寥寥无几。因此,对茶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分析,从中医中药角度揭示茶性的科学内涵,是茶文化理论自身创新,茶产品开发,茶叶走向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9.
茶画是在中国茶文化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通过古代绘画体系来传递茶文化的一门艺术,为广大茶人所青睐。宋代社会发展的情况相对稳定,这一时期文化发展也变得空前繁荣,因而茶文化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巨大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宋代茶画艺术的特色及其成因分析,为我们深刻了解宋代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西洋参和人参的不同加工品的燃烧热量和基本成分分析,探究与其药性(温、热、寒、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5年生的园参不同加工品及5年生西洋参,其中鲜人参用冷冻干燥机处理干燥。设西洋参组、冷冻干燥参组、生晒参组、红参组,分别测其热量、总糖含量、淀粉含量、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皂苷含量等相关指标探究与其药性的相关性。结果:红参性温其热量、总糖含量、脂肪含量最高,淀粉含量最少,次之西洋参和生晒参性偏凉其热量、总糖含量、脂肪含量较少,淀粉含量较高,冷冻干燥参性偏寒其热量、总糖含量、脂肪含量最少,淀粉含量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参不同炮制品总糖含量、脂肪含量与热量呈正相关,淀粉含量与热量呈负相关。说明人参药性与其热量、总糖含量、脂肪含量有相关性含量越高药性越温和。与其淀粉含量有相关性含量越少药性越温和。则与蛋白质含量、皂苷含量并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 古代中医理论对茶叶食性的分析   按照中医、中药的理论,食物的食性、药物的药性有四气五味之分,即寒、凉、温、热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食疗、食养正是利用食物的偏性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偏胜,使之恢复正常、健康状态的一种手段,药物与食物的热性与凉性,与其苦和甜的程度有关,苦味重的通常属凉性,苦味轻且稍甜者,一般属热性。   中药治病,常是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以阳胜阴,以阴胜阳,以阳补阴,以阴补阳,这也是茶疗的使用原则。药物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表现升、降、浮、沉四种趋势,升和浮意为向上向外,属阳,有升阳、发表、散含、催吐等作用;降和沉为向下向里,属阴,有潜阳、降逆、泻下、利尿等作用,茶叶就具有这样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养生是国人亘古不变的话题,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在我国传统保健食品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忽思慧是元代蒙古族医学家,其精通汉蒙两族医学。此书总共分为三卷,本文将主要针对《饮膳正要》中植物的药性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饮茶有益健康,世人皆知,也是古今医学所肯定的共识,目前更引起世界的关注。我国早在秦汉《神农本草)}已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唐《本草拾遗》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明《本草纲目》述茶“苦、甘、微寒、无毒”;明《雷公炮制药性解})称茶人心、肝、脾、肺、’肾五经。一般认为甘味多补而苦味多泻,可见茶是攻补兼备的良药,而茶一味能归经遍及五脏,反映茶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近年,据《中国茶经》统计九十二种古籍,茶的传统功效有二十四项,再加上对现代疾病如心血管病、放射损伤、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广东茶叶金帆发展有限公司的历史发展过程为主线,首次全面、系统、权威地介绍了在普洱茶界广为人知的“广云贡饼”的历史由来,厘清了“广云贡饼”形成的历史背景、技术由来、茶品特点等,通过历史证据廓清了关于普洱熟茶工艺的创始起源问题.最后介绍了承载着广云贡历史的“广云贡”牌广云贡的再次面世,宣告了广云贡从历史传奇走向了现实.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文化关注的是养生学说,通过对茶的养生价值和药用价值等诸多元素,进行集中分析,从而有效增进了社会大众对茶的具体应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这也使得茶的药用价值与中医药发展之间实现了深度融合。在今天,我们研究这些文化,依旧充满价值。本文拟从"神农尝百草"的历史故事认知入手,结合茶的医药价值认知,通过探究茶与中医药文化的关联性认知,从而分析茶的药用价值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16.
保健食疗米粥,即将大米与中药材和其它动植物食物配方煎煮而成,具有保健和医疗功效的粥食,民间俗称“药粥”。它是一类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药膳,在我国历代中医药著作中多有记述。本文汇集了20余种适合家庭制作的保健食疗米粥,对其配方、制作方法及保健医疗作用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珠子参家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生桢 《人参研究》2003,15(1):24-27
珠子参也称大叶三七、钮子七、珠儿参、竹根七、七药子、定风草、七叶子等。叶在中药中习称“参叶” ,味清香 ,微甘 ,能清肺热 ,止津止渴 ;根茎在中药中习称“钮子七”、“珠子参”等 ,性味苦、微甘、寒、有舒筋活络、补血止血等作用 ,为民间常用草药 ,列入国家药典 (1 977年版 )。但由于自然生态失去平衡、有趋临危状况 ,国家列入三级频危植物保护之一。我们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对陕西秦岭产珠子参〔panaxjaponi cusVar.major(Buekill)C·Y·WuetK·M·Feng〕及其变型粗齿三七 (P .japoni…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药茶     
“药茶”是用茶叶、中药为愿料加工而成,以开水冲泡或煎水当茶饮用进行防治疾病的一种剂型,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药茶防治疾病,在历代的名医方书中均有记载,除单味代茶用外,以复方制成茶块也时有所  相似文献   

19.
(一)“和汉药”研究方法论的诞生山本:人参被称为“五千年之药”,人参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真正以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还为期不长。大浦先生是最初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人参的生物化学家,其功绩之卓越常被人们所赞扬。在今天的座谈会上首先请你发言,从研究人参的历史开始可以展开地谈谈。  相似文献   

20.
中药数量繁多,内容庞杂,学习有难度,教学易枯燥。本文从徐灵胎所言的“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这七个方面以及教学上的几个案例,探讨取类比象思维在中药教学上的应用,同时也提出了思维的局限和教学注意事项。取类比象的思维不仅是祖先认识发现中药性能功效的方式,也是学习、研究中药的重要方法,推动了中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