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酥油茶是集茶和酥油营养特点于一体的混合型饮料,具浓郁民族风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西藏王统记》记载,唐文成公主下嫁到西藏,带去了内地的茶叶,与酥油结合,始有酥油茶。酥油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历来为藏族等兄弟民族所喜爱,在他们的饮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深入藏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制造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现代分析技术,对酥油茶基本风味品质特点和营养成分等进行研究。 材料和方法 茶样:康砖、茯砖、云南砖茶、云南七子饼茶的1991年成品样。 酥油:购于四川阿坝县。 儿茶素标样:日本三井农林株式会社食品综合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2.
周文劲 《茶叶》2006,32(4):65-68
茶艺的延续表演,作为茶化的动态展示形式,是茶专题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不可或缺和补充。中国茶叶博物馆自1991年建馆至今,一直致力于茶艺表演项目研创,不断地推陈出新。中国茶叶博物馆茶艺表演队目前已推出了“白族三道茶”、“西藏酥油茶”、“台湾、潮汕乌龙茶”、“擂茶”、“农家茶”等一系列的民俗茶艺表演。介绍性地展现了各地区风格迥异的饮茶方式,反映了不同民族对茶不同角度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3.
从年轻时学茶叶专业知识到现今,认识六堡茶已有50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六堡茶,特别是陈年六堡茶。我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向别人说起六堡茶,六堡茶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份;我无论是在制六堡茶,还是品六堡茶,藏六堡茶都觉得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我不抽烟不嗜酒,唯对茶情有独钟。茶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晨起,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空腹泡上一壶茶,红茶也罢绿茶亦好,幽幽一缕香,萦绕脑际,顿感神清气爽:饭后时分,不管肚里头汤汤水水喝得再多,也忘不了饮上大大的一杯清茶,以解茶瘾:夜深人静,坐在电脑前码字,香茗在侧,文思泉涌。键盘上跳动的文字里,似有袅袅茶韵相依相伴,多了几许的灵性。  相似文献   

5.
品茶悟人生     
"品"茶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相信每一位爱茶之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就常常独自品茶,边品边思,遐想甚多,我想着茶树、茶芽、茶的生长地……以及陈年六堡茶一杯。  相似文献   

6.
(五)酥油茶和奶茶的制作 藏、蒙地区的少数民族,以牛、羊肉为主食,又地处高原,因此茶叶成为他们一日三餐的必需品。他们的饮茶方式很有特色,不同于一般散茶的冲饮,而是先烹煮茶叶然后加入其他配料调制饮用,这种传统的饮茶方式已流传千年。烹煮所用茶叶以紧压茶为主,紧压茶主要产区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而销区主要是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等省区。 1.藏族酥油茶 藏族同胞习惯将紧压茶制成酥油茶来饮用,又称打酥油茶。据史料记载,唐朝时,西藏已开始和内地进行茶马交易,到了宋朝则在两地交界处设立茶马交易…  相似文献   

7.
拉萨品甜茶     
拉萨,雪域之都,日光之城,圣洁,古朴,厚重。 初到拉萨,漫步街头,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而遍布大街小巷的甜茶馆,更是拉萨的一道人文景观。在拉萨或者说西藏的许多地方,喝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班可以不上,生意可以不做,而太阳不可不晒,茶不可不喝。每个茶馆差不多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老茶客,酥油茶、甜茶、清茶各有各的所爱,但价廉味美的甜茶,似乎更受偏爱。  相似文献   

8.
韵味老茶     
<正>饮茶有三种感受:一是解渴,二是享用,三是感受。轻轻地啜一口老茶,品茶犹如品味生活,感受人生,能品味那种舌尖感觉。茶是知己,藏茶、泡茶、品茶、悟茶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钟先生家里喝到一种表面看起来有点"黑不溜秋"的普洱茶后,为其色其味所吸引。原来该茶产自南糯山,钟先生好不容易从茶农手中寻得。藏茶,钟先生家中办了个"老茶博物馆",他因喜欢茶,就要藏茶,朋友家中的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老茶成了宝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有一含茶成语"柴米油盐酱醋茶",语见《元曲》:"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作"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成语大意是说,每天有7种生活用品是不可缺的,那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比喻必备的生活用品。说起中国的姓氏文化丰富多彩,上面所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姓,其他的不说,单说"茶"姓。茶姓源出多头并且均与茶有关。通常当我们发现对方跟自己同一个姓  相似文献   

10.
喝茶     
正一稍一琢磨,我就确认,在老家开封,喝茶是包含喝白开水和喝茶叶水两种意思的。我们管暖瓶叫茶瓶,管喝水的杯子叫茶缸儿或茶碗儿。小孩儿接了压井里的水喝,大人制止时就说:"别喝凉水,屋里有茶!"这可不是让孩子进屋倒茶叶水喝,而是白开水的意思。即便晾凉的白开水,我们也称为凉茶。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会问:"喝水还是喝茶?有  相似文献   

11.
<正>广东、福建、台湾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红茶、黑茶冲泡程式之中。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沿袭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我对此存疑多年,作了近十年的专注性调查研究,以理性和实证对待这个问题,不"人云亦云",也不主观臆断,认为"洗茶"一词,既不科学,又因其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贬低了中国茶的声誉,尤其是日本继欧盟  相似文献   

12.
丁俊之 《福建茶叶》2010,32(7):52-53
<正>广东、福建、台湾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程,洗茶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红茶、黑茶冲泡陈式之中。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沿袭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我对此存疑多年,作了近十年的专注性调查研究。以理性和实证对待这个问题,不  相似文献   

13.
正西藏是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受土壤气候影响,绝大部分地方不产茶。西藏人民由于高寒缺氧,缺乏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对茶叶的依赖有"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千百年来西藏茶叶大多由雅安市的西路边茶源源不断运往西藏满足藏区人民需求。上世纪六十年代,西藏自治区分别在林芝地区的易贡、墨脱和山南地区的错那县勒布沟发展过茶叶,其中易贡规模最大,约2000余亩,错那勒布  相似文献   

14.
漳平水仙茶饼是漳平市"一市一品"优势特色产品。文章介绍了漳平水仙茶饼制作技术及品质特征,并针对目前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漳平水仙茶饼产业化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日前,西藏民族大学赵国栋新著《茶谱系学与文化构建:走进西藏茶叶消费空间的秘密》由西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65.8万字,并配有多幅珍贵图片。该书是作者自《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一书之后又一部以西藏茶叶消费为主题的系统性著作。该书以茶叶的社会史学视角探索和审视中国茶文化的谱系性,从而构建出"社会史视域的茶谱系学",以历史叙述的手法揭示与展现茶叶特有的社会历史轨迹与谱系空间的存在。作者在每一篇中运用一个社会史的视域,向读者展示了特定的关于茶的社会文化空间。该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关于西  相似文献   

16.
丁俊之 《中国茶叶》2005,27(5):43-43
人们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这一程序称之为"洗茶".按<中国茶叶大辞典>"洗茶"条的解释:"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并认为这是一种古人遗风习惯.而不洗茶,往往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人云亦云,有的饮茶者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殊不知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相似文献   

17.
茶情     
《茶世界》2017,(2)
<正>我爱喝茶。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茶,茶尚未泡好,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呡一口,尽管烫得唏溜不已,然那茶香却解了我一夜的饥渴,觉得舒服多了,待茶凉些后,我就开始大口喝茶,尽管头道茶有些苦,但我不觉得苦,只觉得茶香顿时沁入肺腑,觉得过瘾极了。每天的下午午觉起来,我会重新泡一杯茶,几口喝下去后,午休的倦意顿时一扫而光,我会觉得神清气爽,铺开稿纸,开始写作。每当写作遇到困顿之时,我  相似文献   

18.
茶事沉浮     
王春华 《茶叶通讯》2009,36(2):54-55
茶性温雅,传递善意。茶香家庭温馨宁静。茶性振作,文人烹茶,诗画并举,词曲飞扬。茶性内敛,佛经禅意借以导入精神空间。茶性普适.能从欧洲宫廷贵妇的时尚消遣品走向劳工大众的日常饮料。茶性宽容,有了茶的参与,人际交流顺畅。举杯之间,不同民族能达成沟通,增进友谊。饮茶的方式在各地变异成奶茶、酥油茶、功夫茶、午后茶;饮茶的礼仪在日本、韩国、东南亚诸地形成具有各自意境、形式繁复的茶道。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16,(8)
正次仁顿典一生都与边销茶打交道。自小他就知道茶叶是藏族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必需品。11岁那年,他跟着舅舅离开青海老家,贩茶来到拉萨,从此在拉萨成家立业。次仁顿典喝着来自四川雅安的边销茶生活了大半辈子,却从没到过雅安。他的女儿和女婿在拉萨市开店,卖的是雅安生产的藏茶。熟悉茶行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藏族人喝的边茶都来自四川雅安,但对他们来说,雅安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是茶叶的圣山,是他们向往的地  相似文献   

20.
李红兵 《中国茶叶》2007,29(5):39-39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后又企图在中国谋取更多的利益。在他们占领印度之后,又把目光瞄向了中国的西藏,分别从军事上和经济上对西藏进行侵略,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以茶侵藏"就是其侵略手段之一,他们把盐、茶等物资倾销到西藏,妄想通过控制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来达到控制全西藏的目的,对此中国人民与其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从19世纪末到新中国建立从未间断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