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从马铃薯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地膜覆盖相比,免耕稻草覆盖的马铃薯产量约高2.9%,但纯收入约低16%。[结论]该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需经技术改良,降低成本后再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在南方冬闲田马铃薯种植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探索稻草覆盖厚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东农303为试材,设不同稻草覆盖厚度6.5 cm、7 cm、8 cm、10 cm 4个处理和常规薄膜覆盖(CK),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覆盖厚度对马铃薯出苗期存在影响,覆盖量越少出苗期则越短,而对株高和主茎数的影响不大;产量表现以稻草覆盖厚度8 cm为最好,10 cm次之,667 m2产量分别达到1 610 kg和1 520 kg,绿薯率也较低。试验结果为马铃薯冬种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中的稻草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需用稻草量大,为解决免耕稻草用量大的困难,进行了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的探索。试验田不经翻耕犁耙,摆种施肥后,覆盖10cm厚的稻草和覆盖3cm少量稻草加黑色农膜的两个免耕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比单用稻草覆盖的免耕栽培,稻草用量减少2/3,萌芽出苗和收获都提早16d,增产20.87%,每667m2节本增收576.14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德化县马铃薯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不同品种、免耕栽培稻草覆盖、不同培土次数等栽培技术对产量、块茎性状、商品率等的影响;经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泉引1号、白花仔、泉引2号可作为我县春秋种的优良品种;采取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不同处理:开穴5cm播种后覆土+稻草覆盖3cm免耕栽培,稻草覆盖10cm+免耕栽培,既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又能省工省本,减轻劳动强度,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增加培土次数,于出苗10d、20d和30d各培土1次,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 前 言马铃薯是一种生育期短、适应性广、产量高、便于运销、粮菜饲兼用的粮食作物。从试验示范结果来看 ,马铃薯块茎在适温适湿的条件下 ,只要能遮光就能迅速生长 ,根据这种原理 ,2 0 0 1年我们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了一种省工、省力、简便易行、成本低、效益高的种植新技术。这就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引进这种新技术后 ,我们安排在鹤溪镇上张春、英川镇王宅和金钟乡交背洋三个村种植 ,试验示范面积为 0 5 5hm2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不同厚度稻草覆盖、不同密度和不同播种期覆盖稻草种植马铃薯的试验 ,…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我们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业厅农作局和省市农技推广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 ,继续展开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的有关试验 ,并在金钟、英川、陈村等乡镇开展了高产示范和攻关。通过试验示范 ,基本上已明确了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的主要栽培技术。为今后在浙西南山区大面积推广这项技术提供了可靠依据。1 各项试验设计1 1 稻草全程覆盖试验共设稻草全程覆盖与不覆盖 (对照 )两个处理 ,3次重复 ,小区面积 13 4m2 ,四周设保护行。品种选用鲁引 1号。1 2 不同品种对比试验设“东农 30 3”、“鲁引 1号”、“腰…  相似文献   

7.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费鸟瑞它为试验材料,进行4种不同冬种马铃薯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的出苗期最早:不同处理中以免耕覆盖稻草8cm的总产量和单株产量最高。因此.生产上采用免耕稻草覆盖8cm或免耕覆盖稻草2cm后盖玉米秸秆栽培方式.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中稻—秋马铃薯—春马铃薯三熟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冬闲田,充分利用我县秋冬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我们在长龙乡龙安村1社进行了免耕种植水稻-免耕稻草覆盖秋马铃薯-免耕种植春马铃薯三熟增效栽培技术示范研究。该栽培模式是集水稻旱育秧技术、规范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秋马铃薯、春马铃薯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有机整合。该模式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增效、培肥地力、保持水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马铃薯稻草免耕栽培增产机理,我们开展了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与传统栽培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相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薯皮光滑,块茎大小整齐,出苗率高,株高和叶片数较多,中、后期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分枝数多、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高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浙西南海拔 5 0 0m以下的地区进行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试验 ,结果表明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要获得高产 ,关键技术措施是要选用良种 ,适时早播 ,适当密植 ,适度盖草 ,加强管理。其中播种期以 1月下旬为好 ,播种密度以 5 5 0 0~ 6 0 0 0株 6 6 7m2 为佳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方式对冬种免耕马铃薯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合适广西冬种免耕栽培的高产马铃薯品种,2009年冬我们首次从青海引进了部分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广西开展了不同种植畦面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青薯7号与青薯8号出苗均比较快而整齐;青薯8号在现蕾期与成熟期的株高均比较适宜,茎较粗,叶片数较多,具有夺高产的生长优势;同一马铃薯品种小畦种植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分枝数均大于大畦种植,除青薯8号外,鲜薯产量也以小畦种植处理较高。可见,在免耕马铃薯生产中,应该根据不同马铃薯的品种特性,适宜的安排马铃薯种植方式,以实现免耕马铃薯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春季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本文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熟性、产量、淀粉含量、抗病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鲜食品种中薯3号、费乌瑞它;加工品种LK 99;特色品种紫薯,产量高、商品性好、品质优,较适合在安徽大面积种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高产创建是充分挖掘马铃薯单产潜力的有效途径。四川省春马铃薯净作和套作超高产纪录分别为73 965 kg/hm^2(2008年,万源市)和87 900 kg/hm^2(2010年,万源市)。本文通过分析超高产创建的经验,认为品种混杂、种薯质量低、平作稀窝、施肥水平低、晚疫病防治措施不当等是春马铃薯单产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提出选用抗病超高产型品种、创造超高产的土壤与营养环境、构建高光效群体、提高田间群体抗逆性等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建议采用摆播垄作覆膜、增大密度、重施有机肥、早施提苗肥、增施钾肥、"促调控"综合管理等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并提出春马铃薯要稳定实现超高产栽培必须走精确定量栽培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引进4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岩薯7-3。在增产的3个甘薯品种中,龙薯1号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赣薯2号增产达显著水平,广薯95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初步表明龙薯1号、赣薯2号适宜在武平红壤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华南地区引进水稻品种(系)在江汉平原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来源的35份常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分高温栽培期和缓温栽培期两期播种,对其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进行考察,评价其在本地区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平均理论产量为520.1kg/667 m2,收获指数在0.5左右,全生育期110~120 d;整精米率达到国标1级的分别有26个(Ⅰ期播种)和35个(Ⅱ期播种);垩白度达到国标1级的分别有22个(Ⅰ期播种)和29个(Ⅱ期播种);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标优质的分别有31个(Ⅰ期播种)和34个(Ⅱ期播种)。桂育9号等15个品种(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表现灌浆品质稳定,粤禾丝苗等4个品种(系)表现产量和品质双优。华南来源水稻品种(系)在江汉平原普遍表现出品质好、产量稳定、生育期适中等特点,但由于其在高温栽培期时部分品种(系)品质大幅度降低,因此其总体上更适于在缓温栽培期栽培,即作一季晚稻或双季晚稻栽培;产量和品质双优的品种(系)可以优先直接生产利用或作为育种材料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防御酶系活性与其抗晚疫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比较生理学方法,以6个对晚疫病抗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材料,研究无病原菌浸染及病原菌浸染后抗、感病品种的马铃薯叶片中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与其抗晚疫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病原菌浸染及病原菌浸染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有较高的PPO、POD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因此认为PPO、POD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马铃薯抗晚疫病有关。另外,接种后各指标测定结果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无病原菌浸染时期,表明病原菌浸染后诱导马铃薯体内与抗晚疫病有关的防御酶活性升高。本研究从防御酶活性变化方面阐明马铃薯抗病的生理基础,为马铃薯抗病生理选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选择适宜武山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天薯10号、11号较当地多年种植的主栽品种陇薯3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抗旱性和丰产性,可考虑作为武山县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晋薯16号、陇薯8号、3号可适当推广种植;紫花白为中早熟品种,抗旱性差,可在川区进行地膜栽培试验;02175-200抗旱性较差,产量低,不适宜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冷冻是南方马铃薯生产常遇的灾害。该试验研究不同品种、肥料配方和栽培方式对南方马铃薯的抗冻效果。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南方马铃薯的抗冻效果差异显著。最高产小区达到1 872.5 kg/667 m2,最低产小区的产量只有17.7 kg/667 m2。其中品种是抗冻的最佳因子,以荷兰7号抗冻能力较强,经过两次冻死后仍能恢复生长,平均产量达1349.3 kg/667 m2;其次是栽培方式,大垄双行比小垄单行平均增产440.5 kg/667 m2;再次就是肥料配方,应用"两微一免"集成技术配方比薯类专用肥平均增产227.1 kg/667 m2。本研究对江西的马铃薯防冻避冻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熟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后系统内作物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特性与种间竞争补偿的相互关系,阐明间套作系统种间竞争力弱化和恢复补偿能力提高的作用机理,为实现间套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套作马铃薯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无显著变化,而套作大豆变化显著。出苗60 d内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是同期单作的43.74%,出苗后80~100 d,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量相对于中熟和早熟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5.54%~59.22%和65.56%~70.81%,大豆收获时,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共生期,套作大豆N、P、K积累量较同期单作降低的幅度分别为31.43%~41.44%、21.17%~25.36%和23.23%~35.6%,晚熟品种与中熟、早熟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共生期结束后,套作大豆养分吸收量较单作显著增加,收获时,晚熟品种N、P、K养分积累量接近单作,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在该群体中,马铃薯是核心作物,共生期处于竞争优势(APS>0、CRPS>0),而大豆处于竞争弱势(APS<0、CRPS<0),选择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可弱化种间竞争力和营养竞争比率,还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恢复补偿能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