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育秧床温调控剂及分蘖促进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楠  高向达  任淑娟 《北方水稻》2012,42(3):31-32,35
对水稻进行育秧床温调控剂及分蘖促进剂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床温调控剂处理的水稻秧苗素质显著改善,株高降低14.9%、地下百株干重提高29.59%、根冠比增加31.74%。移栽本田后,穗数增加34.7穗/m2,增产率达到5.7%;分蘖促进剂的应用明显加快了水稻分蘖前期的分蘖速度,收获穗数增加19.9穗/m2,增产率达到6.6%。两者配合应用增产效果更好,水稻的收获穗数增加54.6穗,增产率达到12.7%。  相似文献   

2.
江海 《北方水稻》2006,(Z1):98-98
通过对水稻快分促进剂的田间试验,调查结果表明,苗床和本田喷施快分促进剂能使秧苗提前返青,增加分蘖、粒重,提高产量。A(a)处理表现最好,产量增加11.6%。  相似文献   

3.
水稻稻草使用"凤池"有机物料腐熟剂,可加速稻草软化,比未加腐熟剂的提早4~7 d腐熟,同时增加了水稻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增加水稻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秸秆腐熟剂的处理比无稻草还田的增产5.61%,稻草直接还田的比无稻草还田的增产3.59%,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增氧处理对水稻分蘖期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水稻因根系缺氧而减产的问题,以深优958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白天和夜间气泵增氧增加水稻根际土壤的含氧量,探索不同增氧处理下水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效果明显,增氧有利于水稻分蘖的早发生,光合作用及根系活力增强,A1处理(白天2 d气泵通氧1次)效果最佳,分蘖始期、盛期、终期的分蘖数分别较CK增加27.3%、28.5%和10.8%;分蘖盛期的光合速率较CK提高26.6%,TTC还原强度在分蘖始期、分蘖盛期、分蘖终期分别较CK高23.6%、30.3%和20.9%。较高的分蘖数、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有利于水稻后期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育对水稻生长后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稻鸭共育模式下水稻生长后期地上部农艺性状和籽粒灌浆动态的变化,设置稻鸭共育(RD)、常规水稻栽培(RH)和不施任何药剂栽培水稻(CK)的对比试验,研究水稻生长后期地上部农艺性状的动态变化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RD和RH处理的水稻分蘖、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剑叶叶片SPAD值、根伤流液、籽粒灌浆和产量均优于CK处理.与RH处理相比,RD处理降低了水稻分蘖的峰值,两者相差0.45,保持分蘖中后期水稻分蘖数的稳定;增加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量,增幅为4.20%~16.42%,齐穗期和成熟期达到显著性差异;水稻生长后期维持剑叶叶片SPAD值和根伤流液在较高的水平,利于水稻籽粒充实度和粒重的增加,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利用粒子流能量场原理制造的种子处理装置处理水稻种子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水稻的秧苗素质增强,返青、分蘖、成熟期均提前,分蘖增多,成穗率增加,水稻增产73.4 kg/667m2,增加效益102.76元/667 m2。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床土调制剂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粒滚粒水稻床土调制剂的秧苗素质最佳,株高、茎基宽、最长叶长、第一叶鞘高、单株分蘖、百株地上鲜重、百株地上干重都高于其他4个处理;叶龄、最长叶宽、根数也都达到壮秧标准。其次是禾美家水稻壮秧剂单株分蘖与粒滚粒相同,叶龄、最长叶宽、根数均高于其他4个处理;株高、茎基宽、最长叶长、百株地上鲜重、百株地上干重仅次于粒滚粒。金米海壮秧剂的叶龄、根数仅次于禾美家,株高、最长叶长、百株地上鲜重、百株地上干重均低于粒滚粒和禾美家;茎基宽、最长叶宽、单株分蘖都高于CK。绥禾农科水稻壮秧剂叶龄与金米海基本相同,茎基宽、最长叶宽、单株分蘖均低于粒滚粒和禾美家;最长叶长、根数、百株地上鲜重,百株地上干重均高于CK,但这一调制剂较其它4个处理秧苗矮,株高未达到壮秧标准,第一叶鞘也短,说明此种调制剂对秧苗的生长起到了矮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不同节位和数量分蘖对抽穗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在盆钵栽培条件下人工去蘖形成不同节位、不同数量分蘖的处理对抽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留的分蘖数量减少,抽穗期逐渐延迟;分蘖早发(低节位分蘖多、高节位空位)的处理比分蘖迟发(低节位空位、高节位分蘖多)的处理抽穗期明显提早;分蘖迟发能促进高节位分蘖的发生,而分蘖早发则相反.因此,水稻分蘖不仅具有数量调节作用,还有空间及时间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分蘖特性及成穗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水稻分蘖的基本特性及研究现状,指出通过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以提高水稻群体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可行途径,还对水稻分蘖成穗率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发挥最佳的节本增产增收效果,以水稻品种龙粳31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侧深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4种施肥方式均有利于水稻分蘖早生快发,单株分蘖数较对照增多,分蘖成穗率高,水稻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基蘖肥侧深同施处理的分蘖数及成穗率最高,产量高达9.97 t/hm2;肥料利用率则表现为,基蘖肥侧深同施方式有利于水稻氮素的吸收与积累,且氮素农学利用率高达55.3%,氮素偏生产力高达105.5 kg/kg,与对照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说明基蘖肥侧深同施方式同时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及肥料利用率,是一种有效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荣  陈成冬 《北方水稻》2011,41(5):35-36
通过对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都有一定的效果,相对防效最好的是满穗,防治效果54.5%,产量634.0 kg/667 m2,比清水对照增产76.2 kg/667 m2,增产率为13.7%。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评价供试药剂NK2010-1、NK2010-2和NK2010-3不同施用剂量对水稻叶鞘褐变病的防治效果,探讨NK2010-1、NK2010-2和NK2010-3在防治水稻叶鞘褐变病上的田间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NK2010-2用量为20 ml/667 m2的田间使用量对水稻叶鞘褐变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61.0%。  相似文献   

13.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青菊  胡金财  马士学 《北方水稻》2012,42(2):34-35,42
几年来,通过对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探讨在控制灌溉基础上寻求确保水稻高产、提优的水稻生产新途径。试验证明:控灌区比常规灌溉区平均增产7.8%,节灌区比常规灌溉区平均增产5.5%,水稻节水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抗倒伏、抗病、提高产量和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应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水稻配方肥肥效校正田间示范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辉 《北方水稻》2012,42(3):44+46
介绍了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在田间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提高水稻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施肥会有效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及产量,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湘莲腐败病是一种对湘莲危害极其严重的病,发病严重时,可导致莲藕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试验从患病的莲藕上完成了对病原菌的分离,并对该致病菌进行了纯培养,从病菌的生物学特质、ITS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接种鉴定等方面,确定该病菌的病原菌类型为尖镰孢菌。同时应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对生产中防治湘莲腐败病的常用化学农药如多菌灵、百菌清等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选择出最适的防治药剂。测试结果显示,不同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别,抑制效果最明显的为硫磺·多菌灵,抑制中浓度( EC50)为19.87μg/mL;其次为多菌灵,EC50为104.11μg/mL。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给旱地小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在2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单施磷肥产量增加85.8kg/ha,增幅6.8%;单施氮肥增产352.8kg/ha,增幅28.0%;氮磷配施增产2262.2kg/ha,增幅179.7%。有机肥处理增产显著,单施有机肥增产1954.2kg/ha;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氮肥增产9.8%,施磷肥增产17.1%,施氮磷肥增产15.5%。长期化肥单施肥料利用率较低,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6.0%,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为7.0%。氮磷配合施用,小麦吸氮、磷、钾量显著增加,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21.2和6.9个百分点。氮、磷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吸氮量比氮磷处理增加18.2kg/ha,吸磷量增加4.1kg/ha,吸钾量增加8.3kg/ha。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肥不同施入量对水稻新品种盐粳22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增加氮肥施入量,可增促进水稻新品种盐粳228的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颖花量,以及每穗成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提高了产量。但过量增加氮肥施入量则降低植株抗病、抗倒能力,进而造成减产。在本试验条件下,单产以处理B3最高,为9.15 t/hm2,比B4、B2、B5、B1处理分别增产了1.2%、3.0%、5.9%和8.5%。  相似文献   

18.
水稻强化栽培适宜密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水稻强化栽培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稀植有利于水稻个体生长优势的发挥。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少,单株分蘖数、成穗率提高,单穗总粒数增加,纹枯病减轻。不同栽植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单产有明显的影响,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现高产。单产以每公顷栽植12万丛(穴)为最高,达10050kg/hm2,分别比7.5万丛/hm2、21万丛/hm2、25.5万丛/hm2增产11%、11%和19.4%,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仲随军  樊继刚  王修玲 《北方水稻》2012,42(5):34-36,42
对水稻进行施氮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精确施氮技术具有节省氮肥,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单产,减少污染,保护土壤环境的重要作用。通过试验可知,精确施肥较常规施肥可节省氮肥4.9 kg/667 m2,增产稻谷30 kg/667 m2以上,可提高氮肥利用率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