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水稻机械侧深精准施用基肥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生产中传统施肥方式肥料损失大,利用率低。侧深施肥与水稻栽插一次性完成,可减少作业程序和肥料损失,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设4个处理,以传统基肥抛施尿素方式为对照,设置3个不同尿素用量侧深施肥方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有利于低位分蘖,侧深施肥处理1高峰苗降低4.5万株/667 m^2,成穗率提高7.4%,穗粒数增加11粒/穗,有利于争大穗,从而提高产量。说明侧深施用与常规施用等量基肥的情况下,后期减少1次分蘖肥的使用,最终穗数与常规施肥相当,但穗粒结构中的实粒数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这是产量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其他产量影响因素无明显差异。侧深施肥基肥量过大(22.5 kg/667 m^2)时,分蘖过多,高峰苗难控制,后期无效分蘖退化慢,生物产量过大,导致肥料和温光资源浪费,最终穗型减小,穗粒数减少,经济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N两优1998和中籼优质杂交稻万象优华占为材料,研究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能够提高水稻茎蘖数,增加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机插秧在减基蘖肥20%内配合侧深施肥的处理效果较好。与风送方式相比,螺旋式侧深施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对水稻分蘖影响不明显,侧深施肥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三大肥测深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96kg/hm^2,奥宝肥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增产126kg/hm^2。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方超级稻沈农265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210kg/hm2,且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6∶4时,由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其他处理提高2.4%~21.1%,致使产量提高3.3%~20.2%;同一基蘖肥与穗粒肥施用比例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沈农265的总吸氮量呈上升趋势,而氮素利用率有下降趋势;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穗粒肥比例增加有利于总吸氮量和氮素利用率的提高;适宜施氮量和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产量,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插秧不同时期氮肥配施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1号为材料,研究机插秧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施用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固定的情况下,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施用比例对Y两优1号机插秧的生育期影响不大;适当增加穗肥施用比例,能提高分蘖成穗率,从而增加有效穗数,以及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实现水稻高产;氮肥的合理施用也有利于提高氮素的农学利用率;Y两优1号机插秧的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以6:4为宜。  相似文献   

6.
氮肥运筹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04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200、270、340kg/hm2)和3种施肥策略(即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15∶30∶40∶15、25∶40∶30∶5、40∶15∶35∶10),研究施氮量和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探明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施氮量和施肥策略。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270kg/hm2施氮水平具有最高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籽粒产量达到9657.7kg/hm2。施氮量显著影响水稻茎蘖数、有效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影响显著,以施肥策略S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氮肥后移有助于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形成高产。对水稻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模式而言,270kg/hm2的施氮水平和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的氮肥运筹模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机插稻侧位施肥方式对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明不同水稻种植方式侧位施肥的增产效果,提出机插稻合理的侧位施肥方法,为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产、提效寻求新途径。结果表明:水稻侧位施肥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基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侧位施肥技术用于钵苗机插的效果好于毯苗机插,但毯苗机插可以减少二次分蘖肥的用量,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水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氮肥利用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影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水稻生育期氮肥利用与产量的关系,对水稻高产和合理施肥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在相同落谷量、等氮量条件下,氮肥基施比例过多,不利于水稻萌芽而影响成苗率。茎蘖增长速度与最高分蘖数随基施氮肥比例增加而提高,但基肥施氮量大易造成水稻群体过大而使成穗率降低。前期基蘖肥高时,可促进水稻的地上部分生长以及物质运输,更有利于中稻分蘖,但也会抑制地下部分的生长。降低基施氮肥比例可促进根系生长,增加穗肥比例,可增加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保持后期根系活力,并提高产量和抗倒伏能力。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适宜的施氮量利于水稻群体的高效生长,形成较高的成穗率、单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育秧绿"水稻苗床调理剂培育适宜机插的健壮秧苗为前提,设置2组试验,一是在相同密度和移栽时间下设置不同秧龄,二是在相同施肥量下设置不同基蘖肥中氮肥配比,来研究秧龄和调整前期基蘖肥的投入对机插稻缓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秧龄有利于促进水稻分蘖,秧龄越长,高峰苗越高,但至有效分蘖终止期,各处理的有效茎蘖数差距不大;在产量方面,30 d秧龄处理的产量最高,其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在相同施肥总量且磷酸二铵均为10.0 kg/667 m2的条件下,基肥尿素10 kg/667 m2+分蘖肥尿素25 kg/667 m2较基肥尿素5 kg/667 m2+分蘖肥尿素30 kg/667 m2能显著增加分蘖,并能保持有效分蘖的优势;从产量来看,穗数是提高产量最主要的途径,而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以水稻品种盐粳456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确保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收获穗数的前提下,氮肥适当后移,增加穗肥的比例,可协调水稻的群体指标,有效控制分蘖高峰期群体茎蘖数,提高茎蘖成穗率与单位面积颖花量;有利于提高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比例。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时,可获得最高单产788.2 kg/667 m2,比5.5∶4.5和7∶3的处理分别增产1.2%和11.9%。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寒地水稻氮素调控新型施肥技术,通过对水稻基肥、蘖肥、穗肥的合理调配,控制了无效分蘖,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与传统的施肥技术比,产量明显提高,增产72.6 kg/667 m2。  相似文献   

12.
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不同硫肥水平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增施硫肥可增加产量,平均增幅6.8%~11.4%,其中施硫肥3 kg/667 m2水稻产量最高。同时施硫肥3 kg/667 m2也可促进水稻株高、平方米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的提高。而增施硫肥4.5 kg/667 m2时,产量没有继续增加;在1.5~3 kg/667 m2时可提高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而在1.5 kg/667 m2时研磨品质较好;各硫肥处理也降低稻米碎米率和垩白米率,提高了水稻的外观品质。水稻适度增施硫肥可加快水稻返青、分蘖、抽穗和成熟,比对照提前1~2 d;增加株高,提高分蘖率;同时也可增加水稻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振荣  王君 《中国稻米》2019,(1):100-102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因过度使用化肥和施肥方式不当而造成的生产成本增加与环境污染是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为了适应国家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发展战略需要,尽快解决目前徐州市水稻生产化肥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2015-2016年度组织开展的相关肥料利用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施氮素270~30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4∶3.6∶4.0,在倒3叶期施穗肥,是徐州市水稻生产较为适宜的施肥方式,既能保证有充足的穗数,又可争取较多的每穗粒数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试验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侧深施肥具有肥效长、肥料利用率高、省工节本等特点,它对水稻生产具有增产增效的作用。2018年,高邮市开展了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法对水稻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侧深施肥的A1处理产量最高,为685.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8 kg/667 m2,其次A2处理,产量为668.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9 kg/667 m2。另外,从生产效益上看,侧深施肥处理A1收益最高,达1 188.5元/667 m2,比对照增加88.6元/667 m2,其次为处理A2,效益达1 146.3元/667 m2,比对照增加46.4元/667 m2,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稻不同基蘖穗肥比例及施氮量的研究,探讨了施用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20 kg/hm2,基蘖穗肥比例为6∶4时,产量高达8 589.0 kg/hm2,说明在该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下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并且肥料在土壤中会逐渐降解,肥料在土壤中存在的时间越长降解越多。所以合理搭配肥料用量和安排施用时间是水稻施肥的重点,以最小的肥料投入获得最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在同等纯氮施用量的处理中以处理3的施肥方式为最佳:基肥尿素3 kg/667 m2,一次蘖肥施用硫酸铵4 kg/667 m2、尿素2 kg/667 m2,二次蘖肥2 kg/667 m2,穗肥3 kg/667 m2。此种施肥方式水稻长势情况、各项产量构成因素表现非常均衡,所取得的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5,(6):42-45
以超级稻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比较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和3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共9种氮肥运筹对其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施用水平之内,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施氮量后增加并不明显,氮素适当后移也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生产特性等有明显影响。施氮量225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的氮肥运筹方式可作为丰两优香1号丰产高效栽培的推荐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合理施肥对杂交粳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民习惯施肥与目标产量法确定的施肥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产量和肥料贡献率低的原因在于氮磷钾配比不合理,氮肥集中在水稻生育前期,与水稻对养分的生理需要不一致所致。杂交中粳稻在肥力水平中等的水稻田,以施氮量180 kg/hm2,N、P、K比例为1∶0.500∶0.667,氮肥的运筹方式以基肥∶蘖肥∶穗肥为40%∶30%∶30%的产量最高,达9 033.3 kg/hm2,比对照增产67.46%,肥料贡献率达到40.28%,比习惯施肥增产4.36%,肥料贡献率达到2.60%,对土壤的依存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淋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TJ),氮肥60%基施、40%做越冬肥追施(TJD),氮肥60%基施、40%做薹肥追施(TJT),氮肥60%基施、20%做越冬肥、20%做薹肥追施(TJDT)。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TJDT处理效果最佳,与TJ处理相比,TJDT处理的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6%、2.1kg·kg-1氮和4.9%。同时,TJDT处理的氮素淋失量也最小。氮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氮素平衡影响不大,但是均比氮肥集中做基肥施用(TJ)的表观损失明显减小。尽管油菜收获后,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但分期施肥盈余量明显高于TJ。研究表明在油菜生产中,氮肥分期施用既能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又可获得较好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及施用次数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以习惯施肥作对比,多处理重复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与习惯施肥相比,在水稻上将缓控释肥采用"一基一追"的2次施肥方式,能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产量增产7.1%,氮素利用率也有所提升,减少了土壤氮素残留,起到了节本增效,环境友好的作用,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施肥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