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11-2015年浙江省诸暨市对中早39进行了叠盘暗出苗机插育秧模式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经5年的试验、示范,明确了中早39叠盘暗出苗机插育秧模式的主要优点和增产机理,总结出了中早39叠盘暗出苗机插育秧技术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2.
宋长波 《垦殖与稻作》2012,(3):58-59,68
培育健壮的水稻秧苗是水稻增产增收的根本保证。从种子处理、苗田选择、整地做床、铺放钵盘、合理稀播、出苗前后及揭膜后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桓仁地区水稻培育壮秧的技术措施。该项技术可培育出符合壮苗标准的水稻秧苗,从而起到促进水稻高产、优质,提高水稻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长波 《北方水稻》2012,42(3):58-59,68
培育健壮的水稻秧苗是水稻增产增收的根本保证。从种子处理、苗田选择、整地做床、铺放钵盘、合理稀播、出苗前后及揭膜后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桓仁地区水稻培育壮秧的技术措施。该项技术可培育出符合壮苗标准的水稻秧苗,从而起到促进水稻高产、优质,提高水稻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产上存在水稻盘育苗出苗不全、不齐或完全不出苗的现象。指出盘育苗在播前种子处理、育苗施肥、育苗土条件、壮秧营养剂及除草剂的使用、播后盘土水分等方面可能导致出苗不全不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晒种、浸种消毒、配制优质营养土、合理使用壮秧剂与除草剂、供足生长所需水分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低播种量(90 g/盘和110 g/盘)和3种拌种剂(旱育保姆、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稀播和拌种剂对毯苗机插水稻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影响,旨在探究毯苗机插水稻长秧龄壮秧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稀播和拌种剂处理下,毯苗机插水稻秧龄25 d的秧苗素质最好;播种量90 g/盘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毯苗插秧机增加取秧块面积的改进技术以及在该技术下稀播长秧龄的水稻适宜播量、秧龄和育秧盘,并形成毯苗机插稻稀播长秧龄农机与农艺相配套技术。结果表明,经过对毯苗插秧机性能的改进,增大取秧面积,毯苗机插杂交稻可实现与钵苗机插稻相当的产量,同时常规稻产量比未改进的常规毯苗机插稻增产4.74%~6.83%;机插水稻秧龄在30 d内,秧龄和产量成正相关关系,播量80 g/盘、秧龄30 d的处理产量最高;与普通塑料盘相比,大体钵型毯状降解盘透水透气性好,栽插带土成球,秧苗素质好,植伤轻,水稻缓苗期短。  相似文献   

7.
2008、2009年分别用南农2191和科棉6号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及优化整枝技术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利用"双秆棉"技术克服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是完全可行的,具体操作和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适当保留2个左右营养枝有利于增加结铃数,处理得当可以增产;不整枝处理在低密度和气候条件较好时结铃数增加,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在密度较高时和雨涝年份成铃数降低,影响产量。因此,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应强调合理整枝。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盘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调查,结果表明:稀播的秧苗发根力强、分蘖多、茎基宽,播量75、100、125g/盘产量水平较高,但综合机械插秧和大棚利用率两方面,100~125g/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水稻Y两优143号为材料,采用30 cm×60 cm机插硬塑秧盘,分别以50、60、75、100 g/盘播种密度进行育秧密度对比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表明:秧苗质量与播种密度相关,适当稀播有利于秧苗质量的提高;机插漏蔸率与播种密度相关,在一定播种密度范围内,密度增加有利于降低漏插发生率;在经济效益上比较,50 g/盘、60 g/盘和75 g/盘等3种处理的经济效益相差不大,而75 g/盘处理要比100 g/盘处理的效益高802.65元/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盘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调查,结果表明:稀播的秧苗发根力强、分蘖多、茎基宽,播量75、100、125g/盘产量水平较高,但综合机械插秧和大棚利用率两方面,100-125g/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不同播种方式和灌溉方法研究了孔穴塑盘育秧实用技术,结果表明:1)土种分播每孔穴4~5粒芽谷,播后浸润沟灌,出苗穴率和成苗效率较高,土种混播或泥浆播种,虽较省工,但成苗率不如土种分播;播后淹灌或浇灌,易引起烂种烂芽,2)每盘播80g芽谷以下随播种量增中空穴减少,播种量超过每盘80g芽谷虽空穴减少,但秧苗素质下降,3)床土混土重0.5%的NPK营养剂有利于培育强壮秧苗,不添加NPK营养则秧苗较弱  相似文献   

12.
据多年杂交稻制种父本育秧技术摸索和实践,对父本肥床稀播旱育栽培优势作了分析,总结了肥床稀播旱育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机插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水稻生产技术从手工作业向机械化作业转型。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核心是种植机械化,种植机械化的关键是育秧。在分析和研究传统水稻机插育秧模式的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水稻叠盘出苗育供秧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基质育秧和可叠秧盘,经流水线播种的秧盘叠放,将叠放的秧盘移入控温控湿的出苗室,出苗室的温度控制在30℃~32℃之间,湿度在90%以上,经过48 h左右,当出苗高度达到0.5 cm时,将秧盘移到育苗场育苗。这种模式采用的是1个播种出苗中心(育秧中心),N个育苗场地,实现1+N的水稻机插育供秧模式。1个育秧中心可提供几百到几千公顷面积机插的出苗秧盘,为社会化服务提供新模式。该模式提高了秧苗质量,成秧率提高20%左右,育秧成本下降15%~20%,育秧风险下降,育秧中心的场地和装备利用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水稻工厂化育秧模式可实现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育秧。从床土准备、种子处理、流水线播种、叠盘暗化出芽等方面介绍了再生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机插稻育秧、运秧劳动强度,在云南籼稻地区探索籼稻小苗机插技术。以吉优716为材料,设置160 g/盘(T1 )和180 g/盘(T2)2个播种量处理,秧龄9 d,每667 m2大田用秧6盘。以常规播种量70 g/盘,15 d秧龄,每667 m2用秧15盘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秧苗素质、栽插质量、茎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密播小苗处理秧苗素质不如对照,并且缺丛率较高,但每丛基本苗数、各时期的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最终产量均高于对照。较高的有效穗数是机插密播小苗技术增产的主要原因。其中,T1处理用种量比对照减少了8.57%,秧盘数比对照减少60%,但产量比对照增加了9.0%,节本增效的效果明显,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吉粳88耐肥、抗逆性强、米质好、增产潜力大。根据其特点提出适合梅河口地区的种子处理、旱育苗稀播育壮秧、本田整地、插秧技术、本田管理、收获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方法试验于1982年3月至8月进行。在自然变温条件下,采用盆栽方法控制水分。分3月3日、4月10日、5月5日、6月2日、7月1日和8月1日等八期播种,每期的土壤含水率均一律分10、15、20、25、30、35、40%七个处理,重复四次。播种晒土装盆,每盆装干土2.5公斤。并进行选种、晒种和发芽试验(发芽率均在85%以上)。供试品种为沪棉204。每期播种时,按各处理的规定含水量给每盆加水,每盆播10粒,播后用塑料棚防雨。播后每日下午4时定时称盆,补充蒸发耗水,并观测出苗数至不再增加为止。最后统计各处理逐日出苗数及出苗百分率。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双亲直播制种,可以省工省种,增产增收,在制种技术上应强调精细做畦,定量播种,稀播匀播,化学除草,移密补稀和管好肥水。  相似文献   

19.
吉粳88耐肥、抗逆性强、米质好、增产潜力大。根据其特点提出适合梅河口地区的种子处理、旱育苗稀播育壮秧、本田整地、插秧技术、本田管理、收获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晚稻强化直播技术应用强个体大穗高产原理,采用早播稀播早发强个体、安全除草争早蘖足苗、配合施肥促壮秆大穗、“浅活”管水强根防倒伏早衰的“强根促蘖大穗”高产途径,配套选用大穗抗倒品种、早播稀播、安全除草等相应的直播高产技术措施,取得稳产高产,是直播晚稻由传统的多穗高产向大穗更高产改进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