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黄素的抗氧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虎  胡英  周睿  赵剑 《茶叶科学》2005,25(4):237-241
茶黄素是衡量红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红茶中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主要物质,它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本文对茶黄素的抗氧化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从本期开始,《茶世界》和台湾制茶工业同业公会下属刊物《茶讯》联合推出海峡之窗栏目,栏目中的言论均为作者个人见解,不代表本刊立场。  相似文献   

3.
的特点     
以油菜品种秦优7号为材料,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PEPCase活性变化规律以及水份、油脂、蛋白、主要贮藏蛋白亚基等含量的积累动态,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种子发育期间,水份含量从81.61%下降到23.22%,油脂含量从0.26%上升到31.38%,蛋白含量从1.1%上升到21.36%,可溶性蛋白含量从0.63%上升到12.21%。12S球蛋白先积累,2S清蛋白后积累;PEPCase活性与蛋白含量、油脂含量分别呈阶段性相关,与油脂含量/蛋白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12S组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α 2-3,α 4,β2,β3,β4亚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亚基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与2S组分及其亚基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豆渣的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加热时间、pH及蔗糖添加量对豆渣持水率、膨胀率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试验得到豆渣的最佳处理条件为:118℃加热15 min,pH 3,蔗糖添加量为豆渣质量的20%.用改性后的豆渣替代鱼糜制成鱼丸,最大替代量为25%.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鲜叶分级机的筛分率,以柳叶种机采鲜叶为试验原料,对6CFJ-70型鲜叶分级机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利用Solidworks 2014对鲜叶分级机进行3D建模,基于离散元法建立鲜叶仿真颗粒模型和接触力学模型,设置关键仿真技术参数,运用EDEM 2018软件对鲜叶在锥形滚筒中的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影响筛分率的关键参数为锥形滚筒转速与倾角。为了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以筛分率为目标函数,设计了2因素5水平的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运用响应面法得到二次回归模型且通过了相关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鲜叶分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锥形滚筒转速和锥形滚筒倾角。当锥形滚筒的转速为24 r·min-1,锥形滚筒倾角为6°时,鲜叶的筛分率为81.7%,具有较好的鲜叶分级效果,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为鲜叶分级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裕光 《福建茶叶》2016,(4):138-139
近年来,随着"茶为国饮"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茶文化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已初具成效,但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茶文化旅游的现状问题,提出了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方法和途径,意在促进我国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茶皂素的表面活性及其相关的功能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近10年来的研究结果,对茶皂素的表面活性及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茶皂素的 CMC 为0.5%左右,并且在水质硬度0—28.7°d 的范围内几乎不受影响。同时,对茶皂素的去污力、起泡力、湿润性、分散性以及乳化作用等功能性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首次提出了茶皂素对疏水性材料接触角θ在0°<θ  相似文献   

8.
为发展西洋参种植业,作者分析了播种西洋参的成本和收益,测算了收获4年生鲜根和红色浆果以及2年生种苗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4年生鲜根和红果的单位面积产值可达$104 600/667 m~2,总成本约为$23 600/667 m~2,经济效益率约为4.43;当以生产2年生种苗为主时,收益约为成本的5.41倍。事实证明,播种西洋参的经济效益显著。建议在西洋参播种伊始采用播前化防技术,并在生长季酌用农药喷雾技术,以便遏制西洋参病虫害,确保苗株健壮,促成西洋参种植业的优质、高产和高效。  相似文献   

9.
位于尤溪县城南的白鹤楼,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主祀八仙中的钟离权和吕洞宾两位祖师的神像。据《尤溪县志》载,白鹤楼是"宋人赵希参建以祀钟吕二仙。忽一道士画鹤于壁,道捂掌歌舞,鹤亦舞,因名。"单说这吕洞宾,原本就是个喜好游山玩水的道家仙人,呆在白鹤楼里,虽说享不尽人间香火,尝不完信众供品,却不能逍遥自在,总觉得闷闷不欢。时光  相似文献   

10.
茶的起源演化及分类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其志 《茶叶科学》1966,3(1):36-40
茶的起源、演化和分类,为现代茶叶科学中争鸣的问题。起源清,演化明,分类中有系统,拥有千差万别的品种资源才能很好的系统化和加以利用。从我所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搜集、整理工作中,对上述问题得到一些感性认识,但观察材料多系湄潭一地所得,可能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入很大。仅将粗浅认识提出,与茶叶界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