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施氮量对单季稻养分吸收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晚粳浙优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30  kg/hm2范围内水稻植株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及钾积累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超过270  kg/hm2后增施氮肥反而降低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施氮量在150  kg/hm2时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杂交粳稻浙优12对土壤中氮素、磷素以及钾素的吸收利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为吸氮量最大时期,施氮量在0~270  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浙优12各生育期植株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和钾积累量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水稻吸氮总量的相关系数最大。氨挥发速率、累计氨挥发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基肥阶段氨挥发速率最快,累计氨挥发量最高。在基肥氮肥和分蘖肥氮肥施入后,高施肥水平(270  kg/hm2、330  kg/hm2)下氨挥发速率均远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施氮量330  kg/hm2处理施基肥后测得的累计氨挥发量占基肥施氮量的23.9%。  相似文献   

2.
不同控释氮肥运筹对粳稻养分吸收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绥粳18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一次性施入控释氮肥免追肥条件下,设置不同施肥量(高、中、低、无)和施肥深度(5 cm、10 cm),探讨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粳稻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粳稻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均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施肥深度5 cm组,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粳稻的氮吸收总量增加,同时可促进磷的吸收,但影响幅度较小。钾变化与氮、磷变化有所不同。施肥深度10cm组,施高量氮肥抑制了粳稻对磷的吸收、减少了对氮的吸收,但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对钾的吸收无显著影响。施用树脂包膜控释肥,纯氮用量为153 kg/hm^2、施肥深度5 cm、一次性施肥免追肥可获得最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并显著提高磷钾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运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鸦胆子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鸦胆子叶、茎、根氮浓度,其中叶氮浓度最高,但对磷和钾素的吸收影响不显著。土壤氮亏缺时,植物将较多的氮、磷和钾素分配到根部。供磷和供钾水平对鸦胆子氮、磷和钾素的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均不显著,氮磷、氮钾和磷钾施肥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叶片氮、磷、钾浓度的大小受氮肥施用量的变化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鸦胆子植株对磷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氮最少,其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平均为1∶1.4  相似文献   

4.
不同元素配施对玉米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盒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此土壤条件下,施钾和微量元素对根系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有效地防止早衰,使其活秆成熟;硫酸锌和稀土对植株的生长无促进作用,三元素复合肥配施复合微肥效果最好;钾能促进氮从根系往植株体运输,稀土不利于氮素向籽实转移,锌和复合微肥对氮的吸收无明显作用;各种微量元素对磷的吸收无明显影响;氮磷肥有助于钾的吸收和运输;ZnSO4和稀土可能延迟钾的吸收,随着生育时期的延迟,植株和根系的含钾量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5.
大豆群体对氮、磷、钾的平衡吸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蒙豆5号为供试品种,系统的研究了旱作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氮、磷、钾平衡吸收关系.结果表明:大豆一生中植株氮、磷、钾积累量间以及三要素与干物质积累量间均呈极显著的互线相关关系,每形成1kg干物质,需协调吸收氮素(N)0.026kg,磷素(P2O5)0.0022kg,钾素(K2O)0.0049kg;每吸收积累1kg氮素(N),需协调吸收积累磷素(P2O5)0.0845kg,钾素(K2O)0.1799kg.产量.2625kg以上旱作大豆群体,每生产100kg大豆子粒需N:6.12kg,P2O5:0.53kg,K2 O:1.10kg.  相似文献   

6.
施氮对高产春大豆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以高油品种黑农41为材料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氮肥对春大豆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始花期施氮肥促进氮素吸收,提高氮素的积累速率,推迟氮素积累高峰期,氮素积累总量增加,促进氮素向子粒分配,提高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施氮量为0-90kg/hm2范围内,每生产100kg子粒,氮、磷(P2O5)、钾(K2O)吸收量略增,三者之间的比率稳定,约为1:0.28:0.69,再增加氮肥施用量,钾的吸收比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硫肥对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影响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我国夏玉米主产区的34个玉米基因型(6个自交系,4个特用玉米和24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硫肥供应水平的大田试验,分析了硫肥对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肥促进了玉米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植株氮、磷、钾的积累总量平均比未施用硫肥的对照分别增加6.07%、11.89%和19.31%,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硫肥对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并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施用硫肥后,自交系氮、磷、钾的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均有大幅度提高;杂交种的氮素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均有所提高,磷素利用效率下降,但是不同基因型的变化程度差异较大;另有17个杂交种的磷素收获指数降低,10个杂交种的钾素收获指数和14个杂交种的钾素利用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量类型春玉米养分吸收特点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张颖 《玉米科学》1997,5(3):070-072
为提高化肥利用率,使有效的化肥在玉米增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玉米高产栽培试验,探讨了不同产量类型春玉米养分吸收特点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氮、磷、钾素的绝对吸收量增加,高、中、低产玉米田氮素吸收量每公顷分别为573.75kg、445.35kg和283.05kg;磷素吸收量为93.6kg、76.2kg和49.65kg;钾素吸收量为455.25kg、392.25kg和310.05kg。进入成熟期高产田氮素吸收仍在40%,而中、低产田只维持在35%-20%左右,磷、钾的吸收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转Bt+CpTI抗虫棉中棉所45为材料,研究了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花铃期是棉花一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速率与数量最大,其次为蕾期;吐絮期干物质及磷、钾积累速率与数量高于苗期,而氮素积累速率与数量低于苗期。棉株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棉花出苗后80~117 d、73~109 d、75~114 d和69~110 d,积累速率最大的日期分别在出苗后98 d、91 d、95 d和89 d。成熟棉株各器官的干物质、氮素和磷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茎>叶柄+叶片>根。各器官氮素含量:叶柄+叶片>子棉+铃壳>茎>根;磷素含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含量:子棉+铃壳>茎>根>叶柄+叶片。棉花全生育期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为213.83,30.11,156.45 kg·hm-2,全株养分吸收比例为N∶P∶K=1∶0.14∶0.73。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5,(3):58-65
以4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西昌和雅安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水稻氮磷钾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昌点水稻成熟期氮和磷的平均总积累量小于雅安点,钾平均总积累量略高于雅安点;氮、磷、钾的收获指数、稻谷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均表现为西昌点明显高于雅安点。随密度增加,水稻氮、磷、钾总积累量增加,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稻谷生产效率及磷、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均随密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水稻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均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且合理的氮肥运筹能促进各养分的吸收及转运。在本试验条件下,随分蘖肥比例的提高,孕穗期至成熟期水稻叶片及茎鞘各养分转运总量和穗部来源于叶片及茎鞘各养分转运的贡献率均有增大的趋势。孕穗期至成熟期叶片和茎鞘氮、磷、钾养分转运量最高分别达17.1%、21.2%、14.8%。在纯氮用量为195 kg/hm2时,基肥、蘖肥、穗肥最佳施肥比例为5∶2∶3。  相似文献   

12.
水稻-再生稻体系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水稻-再生稻体系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为其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以深两优5814为材料,在养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于水稻关键生育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孕穗期、齐穗期、灌浆期、完熟期)进行取样,测定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养分积累量,研究头季稻和再生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动态及分配、转运规律。【结果】 头季稻总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慢-快-慢”的增长趋势,茎、叶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分别在分蘖-齐穗期和孕穗前,增长量分别占其最大积累量的81.1%和43.8%,且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灌浆-完熟期之间没有明显降低;从齐穗期至灌浆中期是穗的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在此期间增加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总量的58.8%。再生稻的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茎、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在灌浆期和齐穗期达到最大;头季稻桩的干物质积累量从头季收割后呈下降趋势。养分吸收结果显示,头季稻氮的总积累量以及茎、穗两个器官的氮素积累量的变化规律与其干物质积累量相似,磷和钾的总积累量在灌浆后期降低;茎和叶的各养分积累量分别在齐穗期和灌浆期达到最大。头季收获后,头季稻桩的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茎和叶的养分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穗的养分积累量则表现为不断增加。从齐穗期到完熟期,各器官的氮转运量表现为叶>茎>头季稻桩,磷转运量表现为茎>头季稻桩>叶,钾转运量表现为头季稻桩>叶>茎。【结论】 头季稻孕穗期至灌浆中期是其干物质和养分的快速积累期,从头季收获至再生季齐穗期间是再生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头季稻桩中的养分会在头季收获后转移至再生器官中。满足头季稻抽穗灌浆期间的养分需求,及时补充再生芽萌发生长期间的养分供应是水稻-再生稻体系高产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水稻幼苗根系NH_4~+、K~+吸收的交互作用,深化水稻养分吸收理论,【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对低钾及高钾浓度下水稻在有铵和无铵时的K~+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不同钾浓度下水稻根系NH_4~+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当K~+0.2 mmol/L时,水稻根系通过高亲和转运系统吸收K~+服从Michaelich-Menten动力学方程;NH_4~+的存在显著降低K~+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且降幅随着NH_4~+浓度的增加而增大;NH_4~+对水稻根表载体与K~+的亲和力(Km)影响较小,在1.62 mmol/L NH_4~+浓度下,水稻品种齐粒丝苗和沪科3号的Km分别下降了12.33%和16.46%,远低于Vmax 47.30%和39.21%的降幅。2)当K~+0.5 mmol/L时,水稻根系K~+低亲和转运系统发挥作用,K~+吸收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呈不饱和特征;但在相同K~+浓度下,水稻根系的K~+吸收速率随NH_4~+浓度的增加而下降。3)水稻根系对NH_4~+的吸收速率随着NH_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NH_4~+浓度下,水稻根系对NH_4~+的吸收速率受K~+浓度的影响很小。【结论】NH_4~+抑制水稻苗期根系K~+的高亲和转运和低亲和转运,NH_4~+对K~+高亲和吸收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铵竞争细胞膜上的钾载体所致;外界K~+浓度的变化对水稻幼苗的NH_4~+吸收速率影响很小。水稻铵钾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NH_4~+对K~+吸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素吸收类型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和含氮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等6类,以探明影响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吸氮能力的主要原因。结果吸收型品种抽穗前后吸氮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抽穗前吸氮量对总吸氮量影响显著大于抽穗后吸氮量;3)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单穗吸氮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单位面积穗数无优势,单穗吸氮量对总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单位面积穗数;4)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播抽历期、全生育期较长,群体与个体吸氮强度大,吸氮强度对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生育期;5)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植株含氮率无优势,干物质生产量对总吸氮量的影响显著大于植株含氮率,干物质生产量大是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吸氮能力强的一个重要因素;6)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各器官(根、茎鞘叶、穗)吸氮量均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抽穗前茎鞘叶吸氮量大,抽穗后氮从茎鞘叶向穗部转移多,成熟期穗部吸氮量大,有利于提高氮高效吸收型品种氮素累积量。表明:1)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总吸氮量最大品种为最小品种的2.44倍,氮素高效吸收型品种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2)氮素高效  相似文献   

15.
High nitrogen(N)input features China’s intensive rice production system.To elucidate N and genotype effects on accumulation of macronutrients and micronutrients in grains of japonica rice,and to discuss its significance in rice production,a three-year field experiment involving six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and seven N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Macronutrients(Ca,Mg,K,and Na)and micronutrients(Cu,Fe,Mn,and Zn)concentrations in brown and milled rice were measured using an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For macronutrients,no consistently significant effect of N was detected in both brown and milled rice.For micronutrients,N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especially in lowering Zn accumulation in brown and milled rice.In addition,N tended to increase Fe concentration in milled rice.Genotype showed larger effect on distribution of minerals in milled rice than N.The high-yielding variety,Wuyunjing 7,accumulated larger proportion of Mg,K,and Zn in the milled rice 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five varieties,and could be of value for rice breeding programs aiming at high nutritional quality.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N between macronutrients and micronutrients,and are of significance for coping with‘hidden hunger’both in humans and crops through agronomic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免耕对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在前3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于2006-2007年在长沙以两优培九为材料进行了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和免耕直播4种耕作方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与翻耕稻氮素的吸收量相似,而磷素和钾素吸收量分别比翻耕稻高11.52%和10.44%;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量分别比翻耕稻高13.52%和0.67%,但钾素的吸收量比翻耕稻低12.36%。无论在移栽或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与翻耕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无论在翻耕或在免耕条件下.直播稻产量略高于移栽稻,2006年和2007年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较其他基追比例处理增产3.2%~20.5%,氮收获指数、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0~5.3个百分点、2.0~21.3个百分点、2.3~10.0 kg/kg和2.3~10.0 kg/kg。施氮可显著增加玉米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并可提高玉米抽雄期氮、磷、钾养分向子粒转运和子粒养分增加量,其中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量最高,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总量高于其他基追比例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且除苗期外,其他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与产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状况与产量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立双  杨恒山  毕文波  张瑞富 《玉米科学》2014,22(4):120-125,131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高量施肥和减量施肥两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单位面积N吸收量和吸收速率高量施肥均高于减量施肥;除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外,K吸收量和吸收速率总体变化趋势与N相同;P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在出苗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至吐丝期高量施肥低于减量施肥,其他生育阶段均为减量施肥低于高量施肥。植株N、P、K的积累量各生育时期高量施肥均高于减量施肥。完熟期高量施肥和减量施肥各器官N、P分配比均以子粒中最大,且高量施肥均低于减量施肥;K分配比例以茎中最高,高量施肥高于减量施肥。玉米N、P、K的收获指数和养分利用效率年度间均表现为减量施肥大于高量施肥。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和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的影响,采用水培供应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混合)的方法培养水稻和旱稻,并对水稻和旱稻的根系形态进行了扫描分析;同时,通过测定根系伤流液和采用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比较了水稻和旱稻根系对不同氮素形态响应的差异。 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干质量明显低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但单位根表面积的水分吸收与根系伤流液量比硝态氮营养高;3种形态氮素营养水稻(或旱稻)运输水分的主要方式均是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途径,但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系通过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途径运输水分的能力明显高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与水稻相比,旱稻对硝态氮营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