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稻草基质育秧的氮肥管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稻草基质培育水稻秧苗的适宜氮肥管理方法,探讨了不同基质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方法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基质所育水稻秧苗素质优于对照商品基质。随着稻草基质施氮量的增加,出苗率下降,成秧率和植株全氮含量以100 L基质施纯氮90 g的处理最高,而秧苗干重和秧苗叶绿素SPAD值呈增加趋势,秧苗素质提高,移栽大田后11~20 d分蘖速率增加。稻草基质育秧的施氮量,以100 L稻草基质中施纯氮90 g较适宜。将稻草基质中部分氮肥后移作为离乳肥施用,对水稻秧苗素质没有明显影响,但不利于促进栽后生长。  相似文献   

2.
稻草机插秧盘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塑料秧盘育秧成本高、秧盘储存空间大等问题,设计研发了新型环保的稻草机插秧盘,并对稻草秧盘所育秧苗的素质、产量及机插后秧盘降解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秧盘培育的秧苗生长健壮,根系能透过秧盘底部,且成毯性较好,搬运过程不断裂,可代替传统塑料秧盘育秧机插;在相同播种量下,稻草秧盘所育的秧苗素质不如钵形毯状秧盘和塑料平盘,表现为株高下降,叶龄减少,地上部质量、根质量和根冠比等相对较低,表明稻草秧盘中加入的增强剂、防水剂等化学原料不利于秧苗生长;育秧20 d,稻草秧盘质量从153.0 g下降至107.4 g,降解比例达到29.8%,降解速度为1.40 mg(/d.cm2);稻草秧盘机插大田后25 d内基本降解完全,稻草秧盘平均降解速度为2.64 mg(/d.cm2),降解速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稻草秧盘机插水稻的产量与普通塑料秧盘育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低于钵形毯状秧苗机插,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较低。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7,(3):33-35
以中早39为试验品种,探讨不同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和产量有明显影响,采用黄泥土+基质母剂或本田泥浆+壮秧剂育秧能培育出高素质的秧苗,有利于夺取丰产。  相似文献   

4.
水稻基质育秧技术是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取土难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采用商品育秧基质与营养土不同配比田间试验,考察不同配比培育的水稻秧苗各项素质及最终产量,以期筛选出适宜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的节本配比。试验表明:采取2/3基质、1/3菜园土的处理为最佳配比。该配比在提高秧苗盘根效果、利于机插作业的基础上,机插秧大田可节约育秧成本14~16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9,(1):35-39
为了探明机插杂交水稻简易场地无盘育秧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栽培试验基地(浏阳市永安镇)以杂交水稻泰优390、C两优华占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播种方式对机插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简易场地无盘基质育秧方法,不论是单粒印刷播种还是播种器播种,其秧苗株高、叶龄、植株干重等地上部指标均优于硬盘泥浆育秧。单粒印刷播种条件下,不论是简易场地无盘基质育秧还是硬盘泥浆育秧,其秧苗株高、叶龄、茎基宽、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以及根系干重等均优于播种器播种秧苗。由此可见,简易场地无盘基质育秧和单粒印刷播种均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两者结合应用对机插杂交稻育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丘陵山区推广杂交稻机插塑盘育秧的现状,在整地、放盘前的底水处理,以及播后苗床的水分管理技术操作方式上,进行多种方式的应用对比,并跟踪观察不同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从中筛选出生产上既方便操作,又能培育壮秧,还有利于机插的整地与水分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育秧的基质,以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湘陵628S’为试验材料,比较了5种育秧基质在毯状秧盘育秧条件下14 d秧龄期的秧块质量和秧苗素质,并对其中4种基质育秧的机插秧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湘晖基质、湘晖基质+细干土1∶1混合基质和食用菌菌渣基质在秧块质量、秧苗素质和机插移栽质量等方面均优于细干土和稻田泥浆基质。其中湘晖基质+细干土1∶1混合基质和食用菌菌渣基质的秧苗盘结力较为适中,而食用菌菌渣基质的秧苗素质表现最好,机插移栽后漏插率最低,每穴苗数均匀度合格率最高(72.7%)。综合秧块质量、秧苗质量和移栽质量,以食用菌菌渣基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目标要求,规范基于微喷灌硬盘基质育秧条件下,机插水稻标准化育秧作业、育秧操作流程、秧苗的苗期管理、壮秧标准等,特制定本规程。  相似文献   

9.
以常规中籼稻黄华占为供试品种,分别在露天湿润育秧和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研究了壮秧剂和育秧母剂对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稻秧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陕南地区机插秧超秧龄的调控措施,为该地区培育适宜机插的秧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露天湿润育秧方式下,秧苗适栽期为播种后33 d,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秧苗适栽期为播种后26 d;不同床土处理相比,表现为普通床土处理出苗率较高,壮秧剂处理次之,而育秧母剂处理最低;秧苗综合素质表现为育秧母剂处理壮秧剂处理普通床土处理。两种育秧方式相比,大棚旱育秧出苗率较高且有利于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生长。在陕南稻麦油两熟区可选择温室大棚旱育秧,能适当延长秧龄增加秧苗弹性,其次,充分利用设施大棚增加育秧期间积温的优势,采取适当延后播种的措施实现缩短秧龄,解决限制该地区机插秧推广的长秧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机插水稻基质育秧芸薹素内酯(BR)适宜的施用方法及最佳用量。【方法】以中早39为供试材料,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BR不同处理方式和浓度对机插早稻秧苗生理特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施用BR可以提高秧苗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及C/N,秧苗根系活力提高了13.24%~48.31%,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喷施方式对提高秧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最佳,基施方式对降低秧苗丙二醛含量效果最好。施用适量BR也可促进秧苗机插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喷施方式效果最好;浸种、喷施方式还能增强秧苗机插后20~30 d的单株分蘖力。【结论】播种前和出苗后进行两次适量的BR处理,有利形成壮苗和栽后活棵返青及分蘖,以播前0.15 mg/L浸种和秧苗1叶1心期0.10 mg/L喷施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育苗伴侣"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模式下机插秧育秧中的适宜用法与用量,以杂交稻组合德优4727为材料,对不同用量"育苗伴侣"在机插秧育秧中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育旱管育秧模式下,采用30 g/盘的用量,采取与营养土混匀装盘方式,40 d秧龄时,秧苗生长整齐,成苗率高,对叶龄的影响较小,极显著提高秧苗鲜质量、秧苗干质量、充实度、根数、根鲜质量、根干质量,从而使秧苗生长矮健,满足插秧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淮稻14号的特征特性,从叶片长度、分蘖成穗数量、节间长度分配、每穗颖花数、绿叶数等方面,提出了淮稻14号在淮安市机插产量10.5 t/hm2的量化株型指标及其关键栽培措施,包括培育适龄壮秧、插足基本苗、科学运筹肥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为该新品种在淮安市机插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适合寒地种植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苗期设置不同光质和光照度的LED灯光照射处理,研究光对寒地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寒地在冬季实现室内培育水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光质处理对水稻秧苗的影响相似;不同水稻品种对光的反应有所差异,但提高光照度后水稻秧苗有叶龄进程加快、根数增多、茎基变宽、地上部干质量和根干质量增加、壮苗指数提高的趋势,适当增加光照度有利于培育水稻壮苗。与对照相比,光照度1 7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较差,光照度3 5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相近,光照度5 3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叶龄期水稻秧苗对水分亏缺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分亏缺对秧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甚多,但有关水稻秧苗本身对水分亏缺反应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水稻不同叶龄期秧苗对水分亏缺的敏感程度、忍耐力及其生物学原因,为合理掌握旱秧育秧期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选用杂交中籼汕优63和早熟晚粳武育粳2号为材料,在塑料顶蓬内的盆钵中进行。供试土壤为砂壤土,最大持水量为29.6%。1) 分期播种,培育不同叶龄的旱秧。从6月28日至7月23日,每隔3~6d播一期,共计6期。7月23日播最后一期后,各期秧苗全部停止水分补给。在此之前,适当给水,保持表土潮湿,以保证秧苗正常生长。2) 各播期分别设置浅土层和深土层两个处理:“浅土层”处理的土层厚度为5cm,5cm以下用塑料膜隔开,防止深层土壤水分上升及秧根下扎,用以探讨秧苗对水分亏缺的生物学反应。“深土层”处理的土层厚度为25cm,模仿旱地育秧的生长环境,用以探讨秧苗对水分亏缺的农学反应。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水稻品种吉农大858为材料,选择不同用量聚谷氨酸原粉与水稻壮秧剂配比组合共5个处理,测定水稻播种后25 d秧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底土2500 g与“稻小孩”壮秧剂12 g混合,秧苗根条数、根长均高于其他配比,株高小于其他配比,根系活力较其他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壮秧剂适量施用有利于培育壮秧,聚谷氨酸有促进秧苗徒长的作用,不宜加入育秧底土。  相似文献   

16.
育秧基质和喷水间隔处理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明适合水稻机械化播种+旱育秧模式下培育符合机插标准健壮秧苗的水分管理方式。方法 以辽粳401为供试材料,选用2种育苗载体(有机质型育苗基质和营养土),于秧苗1叶1心期设置3种喷水间隔处理(24h、48h、72h),研究不同喷水间隔下水稻秧苗素质、移栽质量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喷水时间间隔由24h延长至72h,秧苗SPAD值升高,株高降低,根数增加,根冠比升高,秧苗的综合素质提高。间隔72h喷水处理秧苗机插伤株率和漏插率低,移栽后缓苗活棵迅速,新根数量多。移栽后间隔72h喷水处理秧苗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其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均处于较高水平。72h处理成熟期有效穗数最多,结实率最高,实际产量最高。结论 采用间隔72 h的水分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水稻机械化育苗的秧苗素质,提高机插质量,利于机插后缓苗,促进茎蘖成穗,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采用盆栽法,在土壤中添加油菜秸秆生物炭可极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但对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影响;添加生物炭可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水稻的根系活力、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分蘖数、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水稻各部位(根、茎、叶)干物质量。综上,添加生物炭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进而促进水稻苗期根系和地上部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杂1838为材料,通过在基质中拌入烯效唑,设置0、20、40、60和80μg/L共5个烯效唑浓度处理,测定毯状苗在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器官干重,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对油菜毯状苗的调控效应,以探索适合机械移栽的育苗基质及轻简优化培育方法。结果显示,基质中拌施烯效唑后,苗高明显降低,根颈长度变小,根颈增粗;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基质中拌入33.7μg/L烯效唑时明显抑制油菜毯状苗伸长,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对存苗数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出叶数,促进根颈粗壮,壮秧效果显著,最适合机械化移栽,因此认为此浓度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机插秧技术秧龄适应期短、栽插后秧苗植伤大等技术问题,突破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开发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集成创新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精准对位播种、秧期综合管理和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突出了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创新了育秧盘结构,在低播量条件下所育秧苗上毯下钵,素质高,有效延长了秧苗适宜机插时间,减少了栽插时秧苗的根系损伤,栽插后几乎无缓苗期;2ZBL-400型水稻育秧生产线解决了低播量和精准对位育秧播种的难题;应用秧期综合管理技术培育合格秧苗是实现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关键,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技术模式;水稻大钵体毯状苗在机插时要求插秧机进行按钵取苗,对现有插秧机的横向和纵向送秧机构进行简单的改进设计就可以满足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插秧的技术要求。该技术已经在全国水稻主产区进行了广泛试验和示范推广,具有缓解茬口紧张、降低生产风险、促进农药减施、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该技术有效缓解了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机插秧造成的水稻生育期不足难题,为水稻机械化作业开拓了一条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