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饲用玉米的育种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扈光辉 《玉米科学》2003,11(2):046-049
本方分析了饲料玉米在我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对饲料玉米的种类及饲用价值,以及国外在营养品质的遗传变异、青贮玉米的消化率的遗传变异、收获时期的研究、种质资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国内专用饲料玉米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提出我国当前选育优质专用饲料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商品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我国加入WTO以后发展玉米产业面临的形势,按照区域化规模种植玉米原则,提出东北玉米产区重点发展绿色饲用玉米、华北玉米产区饲用和工业原料用玉米并重和适当发展南方玉米种植的初步构想,并论述了从品种、播期、种植密度、肥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品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秦泰辰 《玉米科学》2004,12(Z2):38-40
从饲用玉米发展的势态、玉米种质贫乏带给玉米栽培学科的困惑以及玉米栽培学科在我国发展趋势等问题,提出商榷意见,以探讨玉米栽培学科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质饲用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盛良学  贺喜全 《杂粮作物》2002,22(3):134-137
回顾了我国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和青饲、青贮玉米等饲用玉米品质育种研究历史和现状,并综述了饲用玉米品质充种目标、原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近30年来我国优质蛋白玉米(QPM)的发展演变,通过对国外青饲(贮)玉米部分标准的分析与国内优质蛋白玉米(QPM)、青饲(贮)玉米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促进我国优质蛋白玉米种质的经济实用化(商业化)创新利用,加快青饲(贮)玉米、粮饲型玉米育种发展步伐的优先序:青饲(贮)玉米--粮饲型玉米--优质玉米--优质蛋白玉米。  相似文献   

6.
试论饲用玉米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用玉米分4个类型:①以子粒为原料的饲用玉米;②以茎、叶为原料的青饲玉米;③以子粒和茎叶为原料的粮饲兼用玉米;④以整株玉米(含果穗)为原料的青贮玉米.后两种类型为我国饲用玉米的发展方向.引进bm1和bm,基因,开展以提高茎秆品质为目标的育种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玉米饲用栽培的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试验于2001~2002年对三个不同类型5个玉米品种饲用栽培的营养品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各器官营养成分含量不同,营养成分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也不相同,植株干物质各营养成分含量也因品种而异.就营养成分含量而言,粗蛋白含量科多8号最高,而科青1号最低,中单9409、东陵白及掖单13居中;粗脂肪含量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较高,普通型玉米品种其次,二者均高于青贮专用型;粗纤维含量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较高,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居中,普通型玉米品种最低;无氮浸出物的含量普通型玉米品种>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粗灰分含量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大于普通型玉米品种与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由于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的不同及干物质积累量的不同,营养成分积累量不同类型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饲用玉米品种的研究与育种战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论述了饲用玉米品种的选育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育种策略和目标;探讨了饲用玉米品种的划分和分类以及选育方面的几点浅见。同时提出了饲用玉米生产机械化、最佳收割期和推广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特种玉米类型介绍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发展特种专用型玉米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玉米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玉米不仅具有高产特性,而且兼有食用、饲用和工业用等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10.
王胜祥  王胜  晏纯 《杂粮作物》2006,26(2):150-151
着重分析我国玉米生产和玉米育种面临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玉米的主要用途依次是饲用、食用和工业用。目前我国玉米65%~70%用于饲料,人均占有饲用玉米60 kg,美国人均占有饲用玉米300~500 kg,而我国远远低于农牧业发达国家。中国人口众多,再经过30年努力,玉米总产翻一番,人均占有玉米量也不超过120 kg,仅靠玉米数量增加是无法满足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的需求,因为大部分肉、禽、蛋、奶是靠玉米转化的。当前应加强品质育种研究,使今后玉米产业向高层次迈进,发展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opaque-2玉米)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农业技术措施。此外,为满足市场需求,还要发展高油玉米、青饲青贮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等。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种质创新和商业育种策略   总被引:25,自引:17,他引:25  
张世煌 《玉米科学》2006,14(4):01-003
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是玉米育种技术发展的基础,其目标是促进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正趋向于成熟,将大规模地推向育种应用。发展商业育种要明确产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还要分析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与亲本之间特殊配合力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产量增长的相对贡献率。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玉米商业育种要实行循环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以来我国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育种是玉米遗传育种快速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在玉米分子育种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综述从"十二五"至今,国内研究者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在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相关性状基因/QTL发掘和基因克隆等方面的新进展,促进玉米分子育种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育种研究中,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育种学的发展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向东 《玉米科学》2004,12(Z1):005-006
如将20世纪玉米生产史与玉米育种史相联系,可清晰地看出:玉米育种学是伴随玉米生产的发展,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以遗传学为理论指导,结合生态学原理,并与其它相关科学紧密联系,而成长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体系.并通过对玉米生产的研究,选育新品种,进一步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充实.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是在玉米育种学指导下产生的人工进化玉米新类型.进入21世纪,玉米育种学与细胞杂交技术、DNA技术结合,将会产生巨大发展潜力,最终服务于社会化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质改良与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18,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商业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综述了CIMMYT和美国玉米遗传资源的搜集、评价、改良和利用情况,玉米遗传多样性的演变趋势与动力,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群体改良理论和技术的新发展及对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探索。Hallauer于2003年提出的两个杂种优势列(heteroticalignment)的概念,把对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认识从温带种质扩展到所有生态类型,为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两个群体间的相互轮回选择改良技术,是把种质资源大规模推向杂交育种应用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5.
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及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狭窄和杂种优势单一,严重制约着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发掘优异种质,获得突破性育种材料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与前提,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引入、改良和应用对促进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以及演化进程。采用群体改良方法对玉米Tuxpeno-Reid种质进行4次轮回选择,构建温热人工合成Tuxpeno-Reid 1号(简称墨瑞1号)C0、C1、C2和C3群体,回顾玉米Tuxpeno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应用,为有效地利用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拓宽与丰富我国现有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本文通过对2017-2021年间全球玉米育种技术领域相关专利数据挖掘与分析,重点从主要专利布局区域、权利人、技术分布、热点分布以及高价值专利等方面分析发展动态与竞争态势。分析表明,美国是玉米育种技术的专利领先国,专利申请和高价值专利分别占全球的40%和69%,专利研发机构为跨国种业企业集团为主。我国玉米育种技术专利申请排名全球第3,研发机构以科研院所、大学为主,但高价值专利偏少,仅为美国的5.86%。提出要增强玉米育种技术研发与专利布局等3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述了西南地区生态特点,概述了该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西南地区生态特点及玉米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玉米育种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生理学方法和分子手段进行玉米抗旱育种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玉米生产国家的重要农业灾害之一,解决干旱问题的有效途径包括培育抗旱型和节水型的玉米杂交种.多年来,通过常规手段进行玉米抗旱育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其育种效率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与此同时,对玉米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途径研究很多,其成果可以为抗旱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尤其是近年来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组学技术对玉米抗旱性进行了深入的遗传剖析,其研究结果也为玉米抗旱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同时评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并讨论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俊 《玉米科学》2007,15(3):144-146
系统阐述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五十年在农家品种、综合种、品种间杂交种的鉴选与应用。讨论了杂交种的选育和应用、自交系的选育和基础材料的创造、基础理论研究、专用玉米育种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回顾了育种目标的变化发展、育种技术方法的变化与进步、杂交种的选育推广、种质创新与自交系的选育取得的重要成就,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生产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品种改良密切相关,种质的合理利用,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形成的玉米选系理论,结合选系实践经验,提出双向轮回选育体系,其核心在于“双向”和“轮回”,把二环系选育、动态基因池选育、双单倍体育种、回交转育、分子辅助育种以及转基因检测和功能基因的开发等玉米选育方法有机结合。构建玉米群体双向轮回选育体系,有利于促进玉米育种工作的系统化和流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