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高海拔咖啡和低海拔咖啡质量的不同,对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渔塘桠口村海拔1 400 m和海拔1 200 m的咖啡鲜果的果实性状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测和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咖啡鲜果重量、鲜果纵横径、果皮重量、果皮厚度、种子单重、种子纵横径、种子厚度等方面在2种海拔下具有显著差异,在果皮厚度方面,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其他指标海拔1 400 m>海拔1 200 m。此结果表明,高海拔咖啡的质量优于低海拔咖啡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蕉城区不同海拔茶园气候差异与茶叶化学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蕉城区5个不同海拔茶园气候与茶叶化学品质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月份蕉城区不同海拔茶园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幅较小,差异不显著,而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呈现显著的增加;不同海拔茶园,茶叶茶多酚含量差异大,氨基酸总量差异较小,酚氨比差异也较大;氨基酸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减少趋势,而咖啡碱、水浸出物和酚氨比随海拔升高而呈增加趋势;不同海拔茶园气候和茶叶化学品质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与蕉城区受海洋性和山地气候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海南咖啡生产适宜的栽培模式,分析比较了咖啡单作和咖啡香蕉间作2种栽培模式下咖啡的生长量、产量、光合特性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下咖啡生长量、产量、净光合速率差异均不显著;咖啡香蕉间作比咖啡单作模式下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咖啡香蕉间作模式下4年单位面积总投入比咖啡单作高58.5%,总收益率比咖啡单作高60.7%。咖啡香蕉间作模式在缩短投资回收期、提高产值、增加收益方面显著高于咖啡单作。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茶树光合活性和光系统Ⅱ(PSⅡ)的光抑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以茶树品种庐山本地群体种为材料,观测了庐山5个不同海拔高度茶树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叶片厚度、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PS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Ⅱ)max]、光补偿点(Ic)、光饱和点(Isat)、半饱和光强(Ik)、水分利用效率(WUE)等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水汽压亏缺(VPD)、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暗呼吸速率(Rd)等随海拔升高而呈下降趋势。PSⅡ潜在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随海拔升高而降低。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Ⅱ)]、光化学淬灭(qP)、PS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Ⅱ)]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综上分析,茶树在庐山低海拔处的光合作用和PSⅡ活性显著低于高海拔处,这与低海拔处叶片PSⅡ受到光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渝香203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具有米质优(达国标优质米2级)、香味浓、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本试验设置了5个海拔高度处理(500 m、600 m、700 m、800 m、900 m),对不同海拔高度下渝香203的稻米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渝香203在海拔600 m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最低,整精米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显著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胶稠度则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不同海拔下玉米生物学干重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紧凑型玉米郑单958、半紧凑型玉米东单60和平展型玉米长玉13为试验材料,分别在重庆海拔220、530、1 300 m地区种植,测定玉米叶片、茎秆、叶鞘以及果穗干重的动态积累,研究不同株型玉米在不同海拔高度地区生物学干重的形成规律,并结合产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3种株型玉米的叶片干重均表现为高海拔地区持续上升至峰值,而在中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均先上升后下降,各时期变化总趋势为中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玉米茎秆和叶鞘干重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郑单958干重受海拔的影响较小,东单60干重达最大值的时期各不相同,长玉13在散粉期或灌浆期达最大值;果穗干重随生育时期推移呈直线上升至最大值,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子粒产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平展型玉米以中海拔地区最高。因此,应重视玉米育种和生产上海拔高度对玉米生物学干重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上星油藤植株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差异,在西双版纳雨季,对4个海拔梯度(560、900、1 200、1 490 m)上栽培的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进行了叶片光合与解剖、植株生长与种子成分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的星油藤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高海拔(≥1 200 m)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呼吸速率值显著小于低海拔(1 200 m),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均显著减小,而叶片厚度和气孔大小的变化则不显著。单株的总生物量、果实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比叶面积和比根长则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低海拔(560 m)星油藤具有较大的根茎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以及氮和NSC库,较高海拔(900~1490 m)植株则存在不同程度的碳源供应不足。不同海拔高度星油藤种子的NSC、脂肪酸、蛋白质和多酚含量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星油藤生物量的差异主要由植株冠层碳源供应不足造成;雨季种子产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种子的品质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1)海南岛低海拔小粒种咖啡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一级分枝的结果百分率和果节数极显和显高于二、三级分枝。在研究的4个品种中,一极分枝的干豆产量分别为二、三级分枝的1.6-5.6倍,达到极显和显的水平,是植株主要的结果枝条。(2)一级分枝和高产与其果节数量密切相关,它是经济产量构成因素的决定因素。因此低海拔小粒种咖啡可考虑采用多干整形,以提高其一级分枝的数量,增加植株的果节数,从而达到产。(3  相似文献   

9.
海拔高度对武陵山区玉米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武陵山区2003、2004年玉米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25个玉米品种(组合)的生育期和产量表现与海拔高度的对应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生育期和产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用线性回归方程y=a bx来描述,随着海拔升高,生育期明显延长,产量明显增加。海拔每升高100m,2003年生育期延长3.55d,产量增加314.85kg/hm2;2004年生育期延长2.95d,产量增加193.20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西兴山200、400、600、800、1000米五个不同海拔高度苎麻生长发育的观察研究,初步摸清了鄂西山区不同海拔苎麻生长发育和纤维品质变化规律,800米及以下的海拔,实行年收三季,1000米左右实行年收两季均能高产、优质。山区年收三季的麻园,高海拔比低海拔见苗约迟10天,工艺成熟期推迟10天左右。随海拔升高苎麻生长速度变慢,高、低海拔的苎麻都有明显的旺长期,随着海拔升高,苎麻旺长期株高日增长和出叶速度的绝对值降低,但历期相应延长,高海拔苎麻也能达到一定的生长高度和生长量。纤维支数随海拔升高而递增,每上升100米,纤维支数平均增加99支;不同海拔高度纤维支数差异明显大于不同季节纤维支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大麦立体栽培理论,更好地推动高海拔地区大麦的生产,通过不同海拔种植大麦试验,分析了海拔对大麦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海拔升高大麦生育期显著延长,株高显著增高,千粒重增大,籽粒发芽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麦芽浸出物和库尔巴哈值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氮先降低再升高;海拔对产量也有明显影响,在试验区内产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对两个大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相同。因此,生产上应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重视海拔对大麦品质的调控作用,以改善大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拔地区对大麦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4个不同海拔地区进行7个品种大麦试验,研究海拔高度对大麦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大麦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在试验海拔范围内大麦产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海拔地区间大麦穗数和穗粒数差异不显著;生育期和株高对海拔差异反应敏感,千粒质量对海拔差异不敏感;各性状指标在品种间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在品质性状方面,大麦籽粒的发芽率、筛选率、蛋白质含量、麦芽浸出物、库尔巴哈值均呈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不同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籽粒淀粉含量和可溶性氮含量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在高海拔山区的繁殖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湖南新化海拔800~1 000 m的山区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Y58S和株1S的繁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800~950 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两系不育系表现播始历期延长,株高增加,有效穗增多,稻穗增大.海拔900~950 m区域试点的结实率和实际产量较高,是进行水稻温敏核不育系高产繁殖的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海拔高度下林下参生长区域内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辽宁省桓仁县林下参基地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结论如下: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分层含量变化规律均为0~5cm5~10cm10~15cm。不同海拔土壤碱解氮均值的变化规律为590.1m564.5m626.7m;随海拔高度增加有效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土壤有效钾含量变化规律随海拔高度先升高后趋于平稳。以海拔为590.1m(即山坡中部)土壤有效养分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适宜施氮量,以其高产无性系24-2为试材,在咖啡果干物质积累高峰期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施氮量对咖啡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未施氮,CK)相比,施氮能够显著提高咖啡株高、冠幅等形态指标,显著增加植株一级分枝对数、果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且显著提高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随施氮量增加各指标总体呈增加趋势。对咖啡产量与各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发现,咖啡产量与一级分枝对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通过提高咖啡光合能力和增加植株一级分枝对数来提高产量。综上,重视咖啡果干物质积累高峰期的氮素供应,是确保植株较高光合能力和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仅以产量考量,N760为最佳施氮处理。本研究结果为海南中等肥力咖啡植区的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花生施氮肥效果与根瘤菌固N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条件下,花生施氮肥均显著增加植株生长量和荚果产量,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分别比不施肥、不接种根瘤菌(对照)处理增加26.9%~36.5%和29.9%~34.1%。但其主、侧根上根瘤数目和根瘤菌固氮量,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减少,根瘤菌固氮量由88.6%降至30.8%。不施氮肥只接种根瘤菌的处理,根瘤菌的固氮量虽高,但植株生长量和荚果产量则明显降低,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仅比对照处理增加6.9%和5.9%。  相似文献   

17.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受品种遗传特性、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RVA(快速粘度仪)谱特征值是评价稻米食味品质优劣的重要理化指标。为探究不同海拔地区苟当1号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在贵州省从江县242~857 m的海拔范围内选取了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点种植苟当1号,对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苟当1号的蛋白质含量在5.23%~7.07%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1.61%~2.87%之间,海拔高度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VA谱特征值多重比较表明,回复值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崩解值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消减值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此外,不同海拔的土壤基本成分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回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苟当1号在从江地区242~857 m的海拔范围内种植,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而变优。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咖啡副产品和提高咖啡园的综合效益,2011~2013年在咖啡园利用咖啡生产的副产品——咖啡壳混合其它原料进行复合栽培彩云菇的试验,并对其综合效益及咖啡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株行距1 m×2 m、树龄4~6 a的小粒种咖啡园内采用一床双垄浅坑式栽培模式,彩云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到36.5%,鲜菇产量为5.84 kg/m2,复合栽培后,每667 m2平均收益3 180元/a,是单纯种植咖啡纯收益的1.6~2.1倍; 栽培后的菌糠又为咖啡提供优质有机肥料,能显著稳定咖啡的产量,并且对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海拔梯度对马铃薯地方品种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的影响,测定和分析了在不同海拔种植的3个马铃薯地方品种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特点。结果表明,3个马铃薯地方品种的自身组织结构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却又向着有利于生长方向发展而存在着特异性。3个品种的株高、分枝长和分枝数都是在海拔2 000 m处的数值最大,茎粗都是在海拔1 000 m处最大;3个品种的上下表皮厚度都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除‘盈江小洋芋’的下表皮厚度、‘老家洋芋’的上表皮厚度);‘盈江小洋芋’和‘老家洋芋’的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均是在海拔3 000 m处最大,‘剑川红’在3个海拔的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差异不大。3个品种在海拔3 000 m处的海绵组织厚度最大;3个品种的气孔开度都是在海拔1 000 m处最大,海拔2 000 m处最小;除‘老家洋芋’外,其他2个品种的气孔数都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老家洋芋’在海拔2 000 m处的气孔数最多,在海拔3 000 m处的气孔数最少。  相似文献   

20.
优质稻南粳9108机插高产栽培区域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稻麦两熟制条件下江苏不同生态区机插粳型优质食味水稻南粳9108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差异,为该品种大面积的科学布局和机插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优质超级稻南粳9108为材料,采用毯状小苗机插的方式,比较江苏不同纬度对南粳9108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和青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和总积温随纬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成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全生育期天数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纬度每升高1°全生育期平均增加3d左右。日照时数表现出和全生育期一样的趋势。该优质稻的产量受积温影响较大。因此,在机插条件下,按大面积650kg/667m2产量目标,南粳9108适宜在北纬32°~34°地区种植(苏中和苏南北部地区),生育期适中,成熟度较好,苏北地区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