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拔节期杂交中稻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及指示性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强降水频发,杂交中稻在拔节期易受涝害影响。为定量揭示淹水胁迫对水稻的影响和科学评估灾损,提供形态学、生理特性和产量结构的数据基础,同时筛选拔节期水稻淹水胁迫后受涝及减产程度的指示性指标,在丰两优香1号拔节期设计了不同淹深(1/4PH、1/2PH、3/4PH和全淹)及不同淹水持续时间(3 d、6d和9 d)交互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杂交中稻受淹后,株高、节间显著伸长,且第2节间伸长速度快于第1节,植株黄叶数显著增多,最长叶片长度显著增长,且株高增长量(Y_(PH))、节间长度(Y_(IL))、黄叶数(Y_(YL))、最长叶片长度(Y_(LL))均与淹涝天数(D)和淹深(H)呈显著的二元一次关系;同一淹水持续时间处理,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水稻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剑叶中MDA含量均随淹水历时和淹水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根系中,当淹水持续时间为3 d和6 d时,其MDA含量随淹水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在淹水持续时间为9 d时,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拐点在1/2 PH淹水深度;同时,在同一淹水持续时间下,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叶片和根系中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剑叶中POD活性持续升高,且水稻受淹越深,其增加幅度愈大,但在根系中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拐点出现在淹水第6 d的1/2 PH淹深;拔节期水稻受到不同程度涝害后,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当淹水深度达到株高的1/4且持续6 d,其结实率降低20%以上,产量减少19%以上。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表明,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可作为拔节期水稻受涝后的关键性生理指标,用于指示、监测水稻受涝及减产程度。  相似文献   

2.
李伟海  赖清云  金军 《中国稻米》2015,(1):52-55,59
以2012年常州市水稻苗情哨田块的多点苗情监测数据为样本,分析归纳了种植方式、栽插丛数、播栽期、肥料运筹等因素对机插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稻较直播稻更高产,减穗增粒特征明显。机插稻获得高产的适宜栽插丛数为1.8万丛/667 m2,适宜移栽秧龄为15~20 d,氮肥运筹中基蘖肥与穗肥适宜比例为6∶4,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适宜比例为3∶7,分蘖肥最适施用时间为移栽后第2叶龄和第3叶龄。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是提高机插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温度条件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指出4~9月平均温度及各生育时期的温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别提到阶段性低温和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4.
水稻分蘖期受淹(冠水)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大,不同品种耐涝性表现为常规粳稻耐涝性高于杂交中籼稻,直播稻耐涝性高于人工栽插高于机插秧,秧苗素质好的耐涝性高于秧苗素质差的。杂交籼稻在冠水8 d(粳稻10 d)内,只要管理措施运用得当,多数水稻田可以恢复生长。受涝水稻能否保苗保产,关键在于抢排积水和出水后加强管理,采用排水露田、追施氮磷钾肥和加强病虫害防治,能有效地促进涝后水稻的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抗逆免疫剂对杂交粳稻齐穗后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以辽优9906(高产型品种)和粳优653(优质型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喷施处理,研究不同喷施处理对水稻灌浆期籽粒物质积累量和粒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齐穗期喷施1次、齐穗期后10 d喷施1次、齐穗期和齐穗期后10 d各喷施1次均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其中齐穗期和齐穗期后10 d各喷施1次增产效果显著,且表现为高产型品种的增产效果大于优质型品种。抗逆免疫剂通过提高分蘖成穗率、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以及开花后14~20 d的灌浆速率来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6.
孕穗期淹水胁迫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淹水胁迫对孕穗期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受淹以后的减灾避灾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取嘉兴8号和早籼807两个早稻品种,设置半淹和没顶2个淹水深度,3 d、6 d、9 d和15 d 4个淹水时间,于孕穗期进行淹水处理,以未淹水作对照,研究不同淹水时间和深度对植株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后两早稻品种生育期均相应延迟,且与淹水时间和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半淹水各处理株高在胁迫后24 h及成熟前7 d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没顶超过6 d的处理在处理后24 h及成熟前7 d株高显著低于对照;淹水胁迫后绿叶数、绿叶面积显著低于对照;顶叶SPAD及净光合速率在处理后24 h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淹水时间推移和深度加深下降幅度越大,但到成熟前7 d时除没顶9 d、半淹15 d及没顶15 d 3个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产量及其构成分析显示,半淹处理情况下有效穗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没顶淹水则显著高于对照;千粒重与淹水时间和深度相关性不显著;淹水胁迫使得植株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这是造成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的主要原因,其中半淹水9 d和没顶淹水6 d处理的产量已经下降至对照的50%左右,植株每穗粒数、结实率及产量与淹水时间和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佟立杰 《北方水稻》2010,40(2):37-39
寒地水稻生产中,水稻不同生育阶段水温的调控直接影响水稻品质及产量,特别是地下水温度的调控,对水稻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文中通过对松花江水与井水温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时期采取科学灌溉的方式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影响灌溉水温的要素及井水增温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的洪涝常常导致安徽水稻生产田受淹并成灾。本文研究比较了不同淹水深度和淹水天数对两系杂交籼稻两优240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深度和淹水天数的增加,两优240的生育期推迟、有效穗数减少、产量下降。该研究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在受涝后及时补改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水稻苗情资料预测生育期及产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自1973年以来开展了水稻苗情观察,在全省各地县建立了苗情站,每年对当地的水稻当家品种从播种到成熟按统一标准进行系统观察,积累了大量的苗情资料。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进一步发挥苗情观察的作用,寻找不同年间水稻生育规律,指导大面积水稻生产,于1984年春,组成了“微电脑水稻苗情预报系统研究协作组”,进行微型电子计算机在苗情观察中的开发应用研究。桃江县从1985年起,连续三年应用本地  相似文献   

10.
盘锦水稻纹枯病发展趋势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盘锦稻区水稻纹枯病的发展趋势调查,明确了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的相关因子及该病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合盘锦地区的水稻生产情况提出了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气候因子、药剂防治等对纹枯病的可持续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红兴隆垦区温度条件与水稻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温度条件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指出4~9月平均温度及各生育时期的温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别提到阶段性低温和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2.
浅析水稻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倒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都非常大。近几年黑龙江省方正县稻区的水稻在抽穗后连续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该县水稻倒伏地块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品种不抗倒、耕作层过浅、水整地过细、栽培密度过大、氮肥施用不合理等水稻倒伏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水稻倒伏的预防措施及倒伏后的保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苏北地区常规粳稻苏秀86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稀落谷不同长秧龄和常规落谷常规秧龄两种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秧龄25 d常规落谷相比,稀落谷秧龄25~35 d的处理秧苗素质有所提高,移栽后发根速度快,缓苗期短;在栽插基本苗一定的情况下,稀落谷的处理随着秧龄的增加,水稻产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秧龄30 d稀落谷的处理产量最高,其次为秧龄35 d稀落谷的处理和秧龄25 d稀落谷的处理,产量最低的是秧龄40 d稀落谷的处理。总体上,稀落谷秧龄在25~35 d之间时秧苗素质较高,产量较秧龄25 d常规落谷处理增产57.0~130.5 kg/hm2,说明该品种稀落谷条件下秧龄弹性较大,适当延长秧龄(30~35 d)更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水稻冷害产量试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的特点,选用了47个水稻品种,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孕穗期低温处理,最后调查每一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孕穗期的处理条件为15℃、湿度80%、光照1.0万~1.3万lx,处理时间是1~7 d。以7 d水稻产量为标准,针对生态区域把材料划分为耐冷、较耐冷和一般耐冷3种类型。建立黑龙江省区域、第一、二、三积温带水稻冷害产量试验模型Y=Y0×(aX+b)。  相似文献   

15.
花后水分亏缺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2000~2001年设置盆栽试验,在人为控制水分的条件下,造成水稻齐穗后遭受干旱的条件,研究了花后水分亏缺对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25 d内,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干旱缺水,将对稻谷产量产生重大影响;齐穗25 d以后断水,由于土壤田间持水量尚能供应10 d左右的生理需水,影响大幅减弱。稻米品质与谷粒的充实程度显著相关,在进行优质稻的栽培中应尽量保持后期的田间水分,排水时间不能早于齐穗后25 d。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盘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调查,结果表明:稀播的秧苗发根力强、分蘖多、茎基宽,播量75、100、125g/盘产量水平较高,但综合机械插秧和大棚利用率两方面,100~125g/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穗肥追施时间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穗肥追施时间越晚,加工品质越好,而产量和食味品质明显降低.这种趋势以出穗前25 d为准,有跳跃式的质的变化.所以为了提高产量和增加食味品质,水稻的穗肥追肥时间不应晚于出穗前25 d.  相似文献   

18.
通过4 a试验研究了不同收割时间对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割过早或过晚加工品质下降,收割时间对外观品质影响不大,收割早食味品质有提高的趋势。综合考虑吉林省的气象条件,水稻的抽穗期应在8月5日左右,收割期在9月25日前,抽穗至收割的时间在45~50 d时,才能比较安全地保证产量和米质。  相似文献   

19.
陈有弟 《中国稻米》2008,14(1):60-61
本文根据对水稻进行水分控制的结果,说明了水稻在水分控制情况下,其产量会比未进行水分控制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通过水分控制,能有效控制水稻分第,提高分蘖成穗率。水稻在采用强化栽培技术的情况下,搁田时间以出苗后45~55d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桂两优2号为材料,通过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在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扬花期分别水分胁迫16 d,然后恢复正常供水。水分胁迫及复水10 d后测定水稻根系形态、根活力和干物质,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分蘖盛期和抽穗扬花期适度的水分胁迫均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处于不同生育期的水稻根系对干旱的耐受程度不同,在分蘖盛期水分胁迫期间,轻、中度水分胁迫对水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复水后,促进效果不显著;而在抽穗扬花期水分胁迫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