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波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加工手段,在菜籽加工过程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关注。菜籽压榨前微波预处理能将菜籽油中油菜籽多酚含量提高近120倍之多,菜籽油中植物甾醇、维生素E的含量也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微波预处理还能加速硫甙的降解,与传统炒籽预处理相比,微波菜籽油香味更浓郁丰富。本文围绕微波技术在油菜籽加工领域的应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微波预处理对油菜籽及菜籽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评价其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风险,以8个省14产地的57份油菜籽样品为材料进行微波预处理,并对微波前后的油菜籽进行压榨,得到冷榨菜籽油。采用优化后的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油菜籽和菜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考察油菜品种、油菜产地以及微波预处理对油菜籽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国标方法相比,优化后样本分析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显著提高分析通量。研究发现,产地对油菜籽和冷榨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小,品种对菜籽和冷榨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不同品种的油菜籽和对应冷榨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高芥酸菜籽的花生一烯酸、芥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低芥酸菜籽的6.89倍和64.50倍,油酸的平均含量仅为低芥酸菜籽的71.48%。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油菜籽与对应的冷榨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微波预处理不会显著影响油菜籽和菜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水平,同时也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等风险因子,微波处理后,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7种主栽油用山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山茶果实经济性状、茶油脂肪酸组成及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7种主栽油用山茶的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组成、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果油茶的鲜出籽率(60.07%)、干出籽率(37.47%)、鲜果含油率(10.76%)最高;浙江红山茶的出仁率(64.99%)、种仁含油率(60.23%)和干籽含油率(38.47%)最大,油酸(82.69%)和单不饱和脂肪酸(83.18%)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5.96%)含量最低,是高油酸品种选育的理想材料;7种山茶籽油中的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等3类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低依次为β-谷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其中博白大果油茶的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最为丰富,这可为3类活性物质利用提供潜在植物源树种。相关分析表明,β-谷甾醇含量与出仁率、干籽含油率呈显著负相关,角鲨烯、维生素E与果实经济性状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芥酸和硫甙含量的变化对于油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籽油菜单株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与黑籽油菜相似,含油量和产量呈正相关,硫甙含量与油份呈负相关,芥酸和硫甙含量与产量的相关一般不显著,但低芥育种可能使油份降低,低硫育种可能导致产量下降,而双低材料表现比低芥、低硫材料均好。多元回归分析证明,三个主要品质性状(含油量、芥酸和硫甙含量)的综合作用,不会限制产量的提高。本文还就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育种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菁固氮根瘤菌AzorhizobiumcaulinodansORS571(pXLGD4)加或不加类黄酮侵染8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即高硫甙葡萄糖甙(硫甙)、高芥酸,高硫甙、低芥酸,低硫甙、高芥酸,低硫甙、低芥酸4种类型的品种。所用菌株以LacZ为报告基因,侵染部位为侧根缝隙。结果表明,类黄酮能有效地促进高硫甙品种的侵染率。通过切片和显微镜观察,细菌存在于根内外皮层细胞间隙并能在细胞间隙移动。从油菜根系分离出的细菌回接到原寄主(田菁)上能形成有效根瘤。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我们利用国外育成的“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含量,下同)油菜品种以及“全紫油菜”(1976年选自日本志贺不育系—“SCMS”的分离单株,经连续多代自交纯合,硫甙含量为0.06%)与常规良种“宁油七号”配置了多种类型的杂交组合。经过4个年度的工作,已经从三个来源不同的系统中分离出一批“双低”和“低硫甙”的株系材料。  相似文献   

7.
双低油菜行业标准在汉通过审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农业部组织的“双低油菜行业标准审定会”于 2 0 0 0年 8月 1 6~ 1 7日在武昌召开。双低油菜行业标准审定包括《低芥酸低硫甙油菜种子》、《低芥酸低硫甙商品油菜籽》、《低芥酸菜籽油》、《饲用低硫甙菜籽饼粕》等 4个主体标准 ,共有 32个技术指标、1 2 0余项条款。双低油菜行业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受农业部委托研究制定。优质油菜系列标准的制定 ,符合我国油菜及产品的质量升级和国内外市场贸易的需求 ,对促进我国双低油菜科研、生产以及评价产品质量、规范产品流通、加强市场管理、提高油菜产业化总体质量水平、参与国…  相似文献   

8.
油菜芥酸硫甙定量速测仪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硫代葡萄糖甙与特异外源酶和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产物与菜籽硫甙含量的关系以及芥酸形成浊度与芥酸含量的相关关系,研制了NYDL-2000油菜芥酸硫甙定量速测仪,芥酸测量范围0.5%~8.0%,硫甙测量范围10.0~60.0μmol/g。芥酸和硫甙的速测结果误差分别为±0.5%和±4.0μmol/g,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在农技推广及粮油生产基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具有测定快速、操作简单、测试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前人对双低(低芥酸、低硫苷)菜籽油保健功效的研究,菜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平衡,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适宜,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丰富,有利于人体健康,是食用植物油中的优质油品。鉴于我国居民膳食中α-亚麻酸摄入不足,以及我国食用植物油存储时间短、消费周转快,提出目前双低油菜育种中亚麻酸含量(9%左右)不宜降低,还应适当提高,以补充我国居民对亚麻酸摄入量的不足,这也是我国油菜品质改良应作出的科学选择之一。论述了油菜的高含油量品种和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给农民和企业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以及在我国油菜高效化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皖油14(原C022)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具有丰产,稳产,优质(高含油、低芥酸、低硫甙),抗(耐)病等特性,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2661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7.2%,比对照中汪821增产22.9%,全国(长江下游区)区试平均产量214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2.6%,抗(耐)病性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芥酸含量为0.36%,硫甙含量为31.2umol/g,含油量达44.3%。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三种油菜籽为原料,探究了油菜籽经过膨爆预处理后菜籽油的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膨爆预处理后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三种菜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0.25、0.49、0.39 mg KOH/g和0.20、0.18、0.18 mmol/kg,均在国际食品法典规定的范围内;三种菜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17.32、10.06和13.99 h。膨爆预处理对三种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膨爆预处理后,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三种菜籽油中苯乙腈、3-甲基巴豆腈、5-己烯腈等含硫化合物含量、杂环类物质以及氧化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杂环类物质和氧化挥发物中分别是以吡嗪类和醛类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直播油菜耐渍调控机理和对田间油菜出苗和成苗的胁迫影响,以沣油737为材料,分别应用氨氧 基乙酸盐(AOA)、赤霉酸(GA3)和多效唑(PP333)浸种,应用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吸胀种子,在胚根伸长期渍水后观测不同调节剂预处理对油菜种子出苗、幼苗生长、种子乙烯释放速率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根伸长期渍水显著降低种子出苗率和出苗指数,并抑制渍水后幼苗生长;AOA、1-MCP和GA3预处理可有效缓解渍水对油菜种子出苗的胁迫作用,其中AOA预处理对渍水后幼苗的恢复生长也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而PP333预处理则加剧渍水对种子出苗的胁迫作用。AOA预处理可增强渍水24h后胚芽细胞自噬活性以适应渍水环境。1-MCP、AOA、GA3预处理显著降低不渍水种子的乙烯释放速率,但可减少渍水过程中种子乙烯释放的下降幅度,表明在渍水前适 当降低种子内源乙烯水平,而在渍水过程中维持种子一定水平的乙烯合成,可能有利于提高油菜种子的耐渍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精炼后的油中尽可能多地保留菜籽多酚,首先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infrared spectrum,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二氧化硅(SiO2)和磷脂酰乙醇胺(PE)以及它们的复合物进行表征分析,然后以菜籽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在SiO2吸附脱磷处理中酚酸的变化规律,同时考察了吸附脱磷效果,并通过正交优化实验获得了高脱磷率和高酚酸保留率的工艺参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SiO2与PE的复合可能是一种弱的相互作用;SiO2对菜籽油中的磷脂有较好的吸附脱除作用,在脱磷温度为35oC、SiO2添加量为0.75%、脱磷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脱磷率可达86.7%,同时菜籽油中的总酚和Canolol(2,6-二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保留率分别高达99.5%和98.7%。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影响油菜产品价格波动的关键金融因素,本研究利用2004年1月至2020年7月的油菜产品的月度价格数据,选取油脂类农产品期货交易额、货币流动性、国际原油价格、人民币汇率和短期资本流动等金融指标构建TVP-SV-VAR模型,分析了五类金融化因素对三种油菜价格波动的影响及时变效应。结果表明,五类金融化因素对油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首先,等间隔的脉冲响应表明,五类金融化因素对油菜产品价格的冲击影响主要集中在短期,并且油脂类农产品期货有利于平抑外部冲击对油菜产品价格的影响。第二,时点脉冲响应表明,货币流动性对三种油菜产品现货价格都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国际原油价格对油菜籽和菜籽粕价格有较大的正向影响,对菜籽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人民币汇率和短期资本流动对油菜产品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时变性和结构性突变。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继续完善油菜产品“保险+期货”金融预警体系来稳定价格预期、建立油菜产品价格信息机制为油菜产品市场提供有效信息,以绿色和规模化导向来完善油菜补贴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蔗糖脂肪酸三酯(sucrose fatty acid triester,STE)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为原料制备蔗糖酯磷脂复合物,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infrared spectrum,FT-IR)、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制备的蔗糖酯磷脂复合物进行表征分析;以STE为吸附脱磷剂,考察STE在菜籽油脱磷工艺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STE与PC在无水乙醇体系中形成了新型的STE-PC复合物,与STE和PC相比,STE-PC复合物具有更低的相变熔融温度;另外,STE对菜籽油中的磷脂有一定的吸附脱除作用,在脱磷温度为55oC、STE添加量为3.5%、脱磷时间为30min条件下,脱磷率可达37.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利用甘蓝型油菜资源,以引进的124份和青海省20份甘蓝型油菜资源为材料,利用50K SNP芯片分析了这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在春油菜环境下鉴定了开花期、茎秆强度、产量和品质等13个相关性状.结果表明:资源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4683,遗传距离大于等于0.5的资源对数占总对数的36.45%,表明这批资源...  相似文献   

17.
2001-2009年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参试材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01至2009年参加区域试验(以下简称区试)的595份品系申报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数量增长6倍,申报单位数量增长7.5倍.参试品系由常规种为主转变为以杂交种为主,杂交种比例均值达77.90%.育种中使用的授粉控制系统由细胞质不育系为主转变为细胞质和细胞核不育系兼用,2003年后利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品种数量与细胞...  相似文献   

18.
精炼工艺对菜籽油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菜籽毛油为原料,分析了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四脱精炼)对菜籽油流变特性以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脱精炼对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折光指数无显著影响;在恒温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菜籽油的粘度先逐渐减小再趋于稳定,即菜籽油是由非牛顿流体逐渐向牛顿流体转化;同时在大范围的剪切速率下,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呈近线性关系,菜籽油为牛顿流体;精炼所导致的菜籽油粘度差别与微量成分相关,并且精炼可以降低菜籽油的屈服应力值;Herschel-Bulkley的简化方程xy=o+K(dVx/dY)或者Bingham方程相对适宜用于表征菜籽油在四脱精炼过程中的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19.
        油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籽叶绿素含量不一致,直接影响其加工成本和菜籽油品质,亟需建立成熟期油菜籽中叶绿素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50份代表性油菜籽样品中叶绿素含量,并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进行波长选择,建立了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交互检验结果显示,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446,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36mg/kg。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为油菜籽品质快速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