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茶树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寒害、旱害、病虫害是茶树高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子,选育、种植高抗品种有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从茶树抗逆性机理、新品种选育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茶树抗寒、抗旱、抗病、抗虫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茶树抗逆性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四川气候特点与生态条件,回顾了小麦品种选育应用情况,并对现有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开发利用进展提出了初步看法。作者结合育种实践,针对“两高一优”农业对小麦品种的要求,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小麦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四川气候特点与生态条件,回顾了小麦品种选育应用情况,并对现有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开发利用进展提出了初步看法。作者结合育种实践,针对“两高一优”农业对小麦品种的要求,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小麦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福建省传统的冬种粮食作物。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福建省小麦育种工作者先后育成大面积 (年 6 7万hm2 以上 )或较大面积 (年 3 3万hm2 以上 )种植推广的品种 4 0多个 ;获得国家二等奖一项 ,农业部一等奖 2项 ,省三等奖 10多项 ,为福建省的粮食生产和科研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小麦的育种研究也是个承前启后、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总结过去启迪后人 ,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日常与同行们交流的心得 ,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共磋。1 重视亲本的适应性在小麦育种工作中 ,品种的适应性至关重要 ,它关系到新品种的推广面积范围和利…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小麦育种现状及今后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六五”以来,云南省先后育成推广了云麦39,凤麦24,凤麦27,德麦4号等30多个小麦品种,并且在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还存在着基础研究滞后,缺乏具有突破性的育种材料,推广品种的面筋质量较差等问题,同时,对今后的育种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明确育种目标,广泛收集资源,培育核心亲本,杂种后代异地穿梭选育,重视选育优质和抗病品种,将生物技术同常规育种方法紧密结合,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自1977年成立以来,在小麦和大麦的种质资源及育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截止1991年,共从全世界50多个国家收集小麦种质28443份、大麦种质21022份,并用这些资源培育出了15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小麦品种;同时,还建立了一套抗逆性(抗旱、耐寒、耐高温)、抗病性以及品质等性状的鉴定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棉花高产育种原理与试验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棉花育种,经过广大棉花育种工作者的努力,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根据中美棉花品种第2轮联试结果,我国自育的3个棉花品种比美国的3个棉花品种平均增产17.45%(付小琼等,1995)。本文结合育种工作实践对国内几十年来的棉花育种工作的一些方面做些总结,初步概括出棉花高产育种的两个基本原理,并对改进棉花育种的田间试验和选择方法提出一些初步设想。1棉花高产育种基本原理1.1原理一;棉花品种的增产原理为理想株型与杂优利用相结合。由于在株型、分枝习性和叶片构造上的特点,棉花的光能利用率不如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如何…  相似文献   

9.
魏国江 《中国麻业科学》2009,31(6):350-351,368
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纤维用亚麻育种概况、"双亚"系列主要品种经济性状、品种育种规律、亚麻育种方向等进行阐述."双亚"系列亚麻品种是黑龙江省亚麻主栽品种,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和不同类型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小麦诱变育种的成就。15年间共育成了8个小麦新品种,占同期全省推广品种总数的13.1%,累计种植面积100多万hm^2;诱变育种手段多样化。有^60Co-γ射线、快中子照射、^32P内照射、辐射与组织培养结合等;诱变对象多样化。有F0种子处理、F1种子处理,纯秒种子处理、组织培养中幼穗、幼胚及成熟胚处理等。育种方法上有辐射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远缘杂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生态不育型(EMS)小麦的恢复性,以27个EMS小麦及60个来自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普通小麦为材料,研究了EMS小麦的可恢复性及若干小麦品种对其育性的恢复力,并对可恢复性和小麦品种对其育性的恢复力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EMS小麦按其可恢复性可分为“难恢型”(恢复源主要在南方冬麦区)和“易恢型”(南、北方冬麦区都有较多恢复源)两类。“难恢型”恢复源较窄,如农大95-1s、农大3338-13s;“易恢型”恢复源较宽,如943ls。按对EMS小麦的恢复力,参试小麦品种可分为“广恢型”、“亚广恢型”、“窄恢型”三类。“广恢型”品种对多数EMS小麦具有恢复力,是EMS小麦的共同恢复源(如21688);“亚广恢型”品种对部分EMS小麦具有恢复力,其可恢复的EMS范围较“广恢型”品种窄,而较“窄恢型”品种广(如天引4号);“窄恢型”品种仅对少数EMS小麦具有恢复能力,其可恢复的EMS小麦的范围最小(如运83-2、19643)。  相似文献   

12.
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产量性状改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1991-2000年,把每年参加产量鉴定的杂种小麦和常规小麦新品种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小麦产量的平均超标优势为8.4%,变幅为3.0%-14.0%,年平均递增率为2.4%,而常规小麦的平均超标率为3.0%,变幅为1.1%-5.1%,年平均递增率仅为0.75%,就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杂种小麦的千粒重在不同年份均比常规品种的高,粒重优势显著,杂种小麦的穗粒数高于常规小麦,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群体条件下,杂种小麦的有效穗与常规小麦的变化基本一致;杂种小麦的株高改良已达到半矮秆水平,抗倒伏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3.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是危害我国冬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为明确山东小麦生产品种对该病害的抗性水平,给山东小麦黄花叶病毒病育种、病害防控及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信息,于2012-2015年在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品种抗病性鉴定圃,对山东80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和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0个小麦品种中,济麦22、烟农5158、鲁原231、鲁原304、良星99、烟农0428、烟农173、烟农999、阳光10、红地09-5、山农18、山农29、烟农426、烟农836、济南17共15个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表现为抗病,占供试品种的18.75%;烟农24、鲁原502、济麦21、泰农1014等31个品种表现中抗,占供试品种的38.75%;其余3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的42.5%。感病品种产量的损失率与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因素的综合损失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小麦单籽粒性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测定小麦单籽粒品质的方法有单籽粒谷物品质测定法和谷蛋白溶涨指数法(SIG)。为了揭示单籽粒品质检测的作用,选用1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单籽粒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内单籽粒硬度、籽粒直径、单籽粒重量及SIG的变异较大,水分含量变异不大。单籽粒品质指标硬度、粒重、粒径及SIG与磨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蛋白质品质、籽粒品质部分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些指标对于预测磨粉品质、早代株系品质筛选及食品品质具有快速、方法简单及预测能力强的优点。将单籽粒谷物品质测定参数及SIG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进行小麦育种后代筛选及品质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黄淮麦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质资源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为品质育种提供信息,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85份普通小麦材料和5份黑粒小麦共计190份种质材料的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在Glu-A1位点具有2种亚基类型(null,1),Glu-B1位点具有5种亚基类型(7 8,7 9,14 15,6 8,17 18),Glu-D1位点上具有3种亚基类型(2 12,5 10,5 12).对面包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4 15出现频率为7.36%,5 10出现频率为34.74%,5 12出现频率为2.63%.对面包烘烤而言,优质亚基组合1/14 15/5 10、1/7 8/5 12和1/7 8/5 10出现频率较低,分别为 0.53%、0.53%和11.58%;适合制作优质手工馒头的亚基组合1/7 8/2 12和null/7 8/2 12出现频率分别为6.32%和19.47%;适合制作优质面条的理想亚基组合1/14 15/2 12出现频率为4.21%,较好的亚基组合共计占23.16%.黄淮麦区的小麦种质资源主要适合面条和馒头专用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小麦杂种优势群,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中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20份)、穗分枝小麦(4份)、轮回选择后代(14份)、西藏半野生小麦(3份)和斯卑尔脱小麦Hubel早熟诱变系(4份)共45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23个SSR引物在45个材料间共检测出226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出5~16个等位变异,平均为9.82个。普通小麦群体与轮回选择后代、穗分枝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7715、0.8145、0.9087和0.9217,均明显高于普通小麦群体内的0.6622;在聚类结果上,普通小麦、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也被明显地划分为五大不同类群,说明普通小麦群体与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其中。轮回选择后代、穗分枝小麦和Hubel诱变系与普通小麦杂交F1代育性正常,且为普通小麦表型,可用作杂交小麦的亲本。西藏半野生小麦成熟时期穗轴自然断落,不利于收获,在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时须先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的品质状况,应用SDS—PAGE方法对黄淮麦区(南片)推广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变异厦出现频率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参试品种的品质得分。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Glu-1得分偏低,平均为7.0分,只有小偃94、豫麦34的评分为10分。总体而言,黄淮麦区参试小麦品种的HMW—GS构成欠佳,优质亚基组合类型单一,缺乏2^*、17+18等亚基,5+10、14+15亚基的频率也很低(分别为16.67%和8.33%)。  相似文献   

18.
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利用1986-2015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长治区试点参试品种的试验资料,研究其演变规律,并对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8年间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68.163kg·hm~(-2)或1.57%。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总趋势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增加,穗粒数略有减少,株高降低,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灌浆期延长,其年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0.18%、0.26%、-0.03%、-0.26%、-0.12%、-0.05%、0.17%。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趋势和变异情况及区域布局、气候条件和育种现状分析,选育抗旱节水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品种是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育种面临的挑战和最终目标。为了适应当前耕作制度、生产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北部冬麦区旱地品种选育应在加强品种抗旱节水性选择的基础上,通过适当降低株高增强抗倒性来进一步增加穗数,通过选育穗子较大、小穗数适中、结实性好的品种来提高穗粒数,通过选择灌浆期长且灌浆速率高的品种来提高品种的千粒重。  相似文献   

19.
小麦的基因源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作物的基因源是指系统发育中与作物遗传关系较近、通过遗传操作可以向作物转移基因的一群植物及其基因所编码的遗传信息。研究了散作物的基因源,不仅能通晓作物种质资源的全貌,开阔育种取材的思路,而且有助于正确选择育种途径。不同作物基因源的范围大小不同。小麦的基因源包括整个小麦族,可分为三级:凡含有ABD三个基因组的品种、品系和原始种都是普通小麦的一级基因源;含有ABD这三个基因组中一个或两个基因组的物种是普  相似文献   

20.
小麦的基因源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