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假臭草水浸提液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Lour.)Olsson),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水稻(Oryzasativa L.),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作为测试植物,研究新鲜假臭草(Praxelisclematidea(Griseb.)King and Robinson)水浸提液对种子发芽,新鲜假臭草和风干假臭草水浸提液对幼苗早期生长的化感效应以及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假臭草浸提液对萝卜幼苗早期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新鲜假臭草浸提液对4种测试植物的种子发芽都有抑制作用。假臭草叶和完整植株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明显大于其它器官水浸提液化感作用,叶可能是假臭草释放化感物质的主要器官。风干和新鲜假臭草水浸提液在低浓度时抑制所有测试植物幼苗根系生长。在逆境(如干旱和养分胁迫)中,假臭草会释放更多的化感物质,从而导致其化感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红树林是指由红树科植物组成的一类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红树林由于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源的泥沙等悬浮物质,起到防风消浪、固岸护堤的作用;红树林特殊的生态适应性—胎生、特殊根系、泌盐等,及其底栖生物的作用,使红树林具有净化水体、减少赤潮发生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红树林净化水质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芳  曹晓华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268-2273
以黄瓜、西瓜作受体材料,研究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对受体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幼苗根长、苗高和苗干重存在化感促进或抑制效应。对指标进行综合效应分析,发现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化感作用呈现浓度效应及受体差异性,一定浓度水浸液处理对受体种子萌发阶段、幼苗生长阶段及整体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西瓜较黄瓜对浓度敏感,0.02 g/mL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对黄瓜化感促进强度最大,0.04 g/mL处理下,表现为化感促进强度降低或微弱抑制作用;0.02和0.04 g/mL南瓜根系水浸液及0.04 g/mL根部土壤水浸液对西瓜则表现为强烈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山药零余子和玉米种子为受体材料,采用生物测试方法,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茎长和干重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山药植株腐解液、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土浸提液对受体材料的化感效应,旨在探明山药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探索山药化感物质对不同受体材料的化感作用,为揭示山药连作障碍的机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山药植株腐解液和根系分泌物对山药和玉米均有强烈的化感抑制作用,根际土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较微弱,化感作用强度为根系分泌物˃植株腐解液˃根际土浸提液,山药根系分泌物和植株腐解液含有丰富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山药自毒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山药化感物质研究的可靠基础材料;在试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山药化感物质对受体材料的抑制作用与其质量浓度呈正比,3种浸提液对受试材料的化感作用存在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低于100 mg/mL时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大于等于100 mg/mL就会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升高,化感抑制作用强度越大;山药的化感物质对玉米幼苗生长抑制强度大于种子萌发期,山药则相反;结合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化感效应指数,2种受试作物对山药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为自毒作用强于他感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小麦合理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高粱不同组织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高粱秆、穗、叶的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苗高和根长均有极强的化感作用,浸提液在低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高浓度抑制小麦生长,且对根的化感作用大于对地上部的化感作用.高浓度高粱浸提液降低了小麦的根系活力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小麦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小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综合来看,高粱不同组织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表现为秆>穗>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韭菜根系分泌物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本研究以‘山东雪韭6号’韭菜和苦瓜枯萎病菌为试验材料,水培法收集韭菜根系分泌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法研究韭菜根系分泌物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根系分泌物组成成分,筛选可能的主效化感物质,进一步通过体外抑菌试验验证其化感作用,明确主效化感物质。结果表明,随着韭菜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升高,苦瓜枯萎病菌的菌落直径和孢子萌发数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当分泌物浓度为3.22 mg/mL时,抑制作用最大,满足化感作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通过GC-MS鉴定出韭菜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成分为酚类、酯类、烷烃类、醇类、烯类、芳香类,可能的化感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4-二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证实这3种物质对苦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为2,4-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明确其为化感物质。由此可知,韭菜根系分泌的主效化感物质对苦瓜枯萎病菌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这为苦瓜间套轮作韭菜防控苦瓜枯萎病和研制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辣子草对蔬菜的化感作用。【方法】以白菜为对象,研究不同浓度、不同部位的辣子草水浸液对其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根长和苗长的影响。[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辣子草的水浸液对白菜不同部位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而在同一浓度下,不同部位辣子草的水浸液对白菜的影响为叶〉茎〉根。【结论】辣子草对白菜具有化感作用,且该化感物质可能主要存在于辣子草的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8.
刚果12号桉对4种豆科植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室内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刚果12号桉叶片自然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叶片水抽提物、叶片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桉油、含挥发性水溶性物质的冷凝水和含水溶性非挥发性物质的渣汁3个组分以及桉树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柱花草与大翼豆4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活性。结果表明:刚果12号桉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桉叶水抽提物与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柱花草与大翼豆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不但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和柱花草幼苗的根生长还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处理分别比对照高出13%、2%、23%。从桉油、冷凝水与渣汁3个组分的化感活性来看,渣汁的最强,桉油次之,冷凝水最低,即单位叶片中水溶性物质的化感活性比挥发性的高。这表明水溶性化感活性物质可能是刚果12号桉的主要化感作用物质。  相似文献   

9.
艾蒿对大豆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0,12.5,25.0,50.0 g·L~(-1))的艾蒿水浸提液处理5个大豆品种鹤丰、辽鲜、沪宁、毛豆29-2和韩国-45,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主根长、根毛区宽度和根毛密度等指标,研究了艾蒿对不同品种大豆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艾蒿水浸提液对大豆化感效应的总体趋势为浸提液浓度越高,对大豆种子萌发和根系分化的抑制作用越强,且艾蒿对大豆生长的化感作用大小与品种有关,大豆不同品种对艾蒿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5个供试品种以鹤丰最不敏感,而毛豆29-2和韩国-45较为敏感。此外,大豆各发芽和根系生长指标对艾蒿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以发芽势和根毛区宽度对艾蒿较为敏感,可以作为衡量艾蒿对大豆化感作用的品种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连作花生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机制,采用二氯甲烷提取了玉米抽雄期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含有不同浓度的连作花生根系分泌物中主要的三种酚酸类物质(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物的土壤中,研究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及养分含量均存在化感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0.05)。整个培养时期,添加玉米根系分泌物均增加了酚酸类物质处理土壤呼吸强度、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养分含量,以低浓度处理增幅较大,分别平均增加7.58%、6.73%、7.72%和4.90%;降低了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各指标的化感指数,其中低浓度酚酸类物质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分别降低21.57%、21.19%、 26.32%和20.95%。3次取样,酚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呈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在第10d达到最强;而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处理第5d最强,随后呈减弱趋势。玉米根系分泌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作用,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增加火龙果中天然红色素的稳定性,实现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以红肉火龙果果肉为原料,研究pH值、金属离子、甜味剂、食品添加剂等因子对其喷雾干燥粉、冻干原粉及冻干包埋粉中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火龙果粉中色素对高温敏感,喷雾干燥粉中的色素损失率高于冻干原粉和冻干包埋粉;色素在pH6的环境中较稳定;Ca2+、K+、Mg2+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Na+有利于提高喷雾干燥粉中色素的稳定性,Zn2+、Al3+不利于色素热稳定性,Fe3+、Cu2+可对果粉中的色素稳定性造成严重损坏;甜味剂等碳水化合物对火龙果粉中色素稳定性无不利影响;丙酸钙不利于色素稳定,过氧化氢明显降低喷雾干燥粉热处理后的色素残留率,亚硫酸钠对3种果粉的色素均可造成严重破坏,抗坏血酸可明显提高3种果粉色素的热稳定性。该结果为促进火龙果粉的加工及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s) of the toxic dinoflagellate, Karenia brevis, produce red tide toxins, or brevetoxins. Significant health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red tide toxin exposure have been reported in sea life and in humans, with brevetoxins documented within immune cells from many spec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immunotoxic effects of brevetoxins using a leukemic T cell line (Jurkat) as an in vitro model system. Viability,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assays were conducted using brevetoxin congeners PbTx-2, PbTx-3, and PbTx-6. The effects of in vitro brevetoxin exposure on cell viability and cellular metabolism or proliferation were determined using trypan blue and MTT (1-(4,5-dimethylthiazol-2-yl)-3,5-diphenylformazan), respectively. Using MTT, cellular metabolic activity was decreased in Jurkat cells exposed to 5 – 10 μg/ml PbTx-2 or PbTx-6. After 3 h,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ell viability were observed with any toxin congener in concentrations up to 10 μg/ml. Viability decreased dramatically after 24 h in cells treated with PbTx-2 or -6. Apoptosis, as measured by caspase-3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ells exposed to PbTx-2 or PbTx-6. In summary, brevetoxin congeners varied in effects on Jurkat cells, with PbTx-2 and PbTx-6 eliciting greater cellular effects compared to PbTx-3.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图像处理技术获得的红树林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以5种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形态特征及建立叶片颜色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回归模型,为苗木培育及营养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获得红树林叶片形态特征值是可信的,5种红树林叶片形态特征(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片形态因子)存在显著差异。红海榄和木榄单片叶片最大,其次是秋茄和桐花树,白骨壤叶片最小,白骨壤叶片形态接近椭圆形,红海榄和秋茄2种红树叶片属于长条型,木榄和桐花树叶片形态类似,红海榄叶长和叶宽相关性最强。5种不同种类红树林的SPAD值和Dualex值差异性显著。利用数码相机获取5种红树林叶片彩色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提取RGB以及通过差值、比值、标准化值、归一化值等运算组合的28种颜色特征值,与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Dualex 值)进行回归分析,B值与SPAD值极显著相关,(R+B+G)/3、R/B、G/B与SPAD值显著相关;18种颜色特征参数与Dualex值显著相关,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为G-B和G值。因此,可依据颜色特征参数(R、G、B)建立相应的统计模型进行红树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进而为检测红树林生长、诊断营养状况以及进行水肥精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一株抗MRSA红树林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从海南文昌红树林保护区的红树林样品中进行真菌选择性分离,对其发酵液进行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利用琼脂孔阱扩散法进行抗MRSA活性菌株筛选,通过培养特征、形态特征、IT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红树林中分离共得到608株真菌,活性筛选得到7株真菌,其中菌株092008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通过各种指标鉴定菌株092008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以小麦西农538(中筋)为供试材料,分别添加0、2%、4%、6%、8%和10%的绿茶、红茶和黑茶3类茶叶粉于面粉中,并对其进行面团流变学特性及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类茶叶粉均可显著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及糊化特性。随着茶叶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均显著增大;添加2%~10%的绿茶粉及6%~10%的黑茶粉,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显著提高,弱化度均显著降低。添加6%的绿茶粉时,面团的拉伸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增幅均达到最大值,延伸度出现小幅度升高的拐点;添加4%的红茶粉,面团的拉伸面积显著增大,继续增加添加量则变化不明显;黑茶和红茶粉添加量分别大于4%和6%时,面团延伸度均显著降低。面粉中添加适量的茶叶粉可改善面粉的品质,绿茶粉的添加对面团网络结构形成速度和面团筋力的改良效果大于红茶粉和黑茶粉。面粉糊化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回生值随着茶叶粉添加量的增大均呈不同幅度的降低趋势;3类茶叶粉对面粉糊化的热稳定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南东寨港无瓣海桑—海桑人工红树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红树外来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与本地种海桑(S.caseolaris)在热带地区混种17年后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红树树种均适合在滩涂前缘生长,且长势良好,但无瓣海桑的长势要优于海桑,无瓣海桑树高、胸径、冠幅甲均值分别为10.6 m、15.06 cm和3.43 m,海桑为9.56 m、12.69 cm和2.23 m,两者在群落中的重要值指数分别为68.02%和24.69%;(2)群落中有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等乡土红树植物的自然更新现象,表明"引进种 本地种"的人工恢复模式可以促进乡土红树的更新,尤其是在滩涂前缘;(3)通过数量和立木结构分析可推测,随着群落的发展,群落中的无瓣海桑和海桑会逐渐被秋茄、桐花树等乡土物种替代,从而达到本地物种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7.
吴瑞 《热带作物学报》2016,36(10):109-11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进展。目前,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多样性、影响因子、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次级生产力和污染生态学等方面。同时提出今后还应该更深入地进行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红树林恢复过程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并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对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和2007年对三亚红沙港的自然环境概况、污染物来源和养殖状况及赤潮生物进行调查分析,为热带港湾赤潮可持续防控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亚红沙港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半封闭型港湾;沿岸地表径流很少;污染物来源有养殖污染、生活污染和船舶污染,网箱养殖污染和沿岸池塘养殖污染是红沙港海域污染的主要来源;该海域赤潮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共38种,主要种类为硅藻和甲藻,硅藻占68%,甲藻占26%;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和角毛藻(Chaetoceros sp.).该海域丰富的赤潮生物种类构成了该海域赤潮发生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海南文昌清澜港红树林和广西北海红树林采集的植物组织和土壤样品进行真菌选择性分离,并对其发酵液进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白色念珠菌和细胞毒活性筛选。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真菌63株,通过培养特征、形态特征、ITS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发现其中有8株同为烟曲霉,占活性菌株的12.7%。综上表明,分离自红树林的烟曲霉部分菌株,产生了与其它生境烟曲霉菌株不一样的性质,具有了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火龙果果粉的加工适宜性,以‘台农3号’红肉火龙果为材料,制备了淀粉全果粉、糊精全果粉、糊精速溶粉3种火龙果果粉,比较了三种果粉流动性、色泽、总多酚、总黄酮等理化性质差异,并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火龙果果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淀粉全果粉呈颗粒状,休止角为36.6°、Carr index(CI值)为18.3,均小于糊精全果粉(休止角38.6°、CI值20)和糊精速溶粉(休止角42.1°、31.6),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好;淀粉全果粉为红色,色泽a*值为34.64,比糊精全果粉(a*值为37.27)颜色略浅,但比粉色的糊精速溶粉(a*值为24.62)色泽深;分散性方面,糊精速溶粉分散所需时间最短,仅75 s,而淀粉全果粉和糊精全果粉分别为135、156 s;3种果粉中,糊精全果粉的营养及活性成分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为1.7 g/100 g,总黄酮、总多酚和甜菜苷的含量分别为13.06、14.29、3.94 mg/g;糊精速溶粉可用于加工固体饮料等需要完全溶解的产品,而糊精全果粉和淀粉全果粉则适用于压片糖果、营养强化剂等溶解性要求不高的产品。总体表明,3种果粉各有优势,为满足不同加工需求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