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株抗MRSA红树林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从海南文昌红树林保护区的红树林样品中进行真菌选择性分离,对其发酵液进行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利用琼脂孔阱扩散法进行抗MRSA活性菌株筛选,通过培养特征、形态特征、IT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红树林中分离共得到608株真菌,活性筛选得到7株真菌,其中菌株092008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通过各种指标鉴定菌株092008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相似文献   

2.
红树共附生微生物分离与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颖  时威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3):492-495
对湛江市廉江高桥、东简北港2个红树林区红树的根、叶、花、果不同部位27份样品进行共附生微生物的分离及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评价。采用改良M1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和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进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离,用美蓝酶标仪法对所筛菌株进行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评价。利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从27份样品中共分离出384株红树林共附生微生物,其中细菌170株,真菌160株,放线菌54株,细菌和真菌为优势菌群,两者占分离总菌株数的86.0%;从384株分离菌中检测出64株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占分离菌的16.7%;统计分析显示,除2个地区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数无显著差异外,2个地区的红树共附生微生物的组成、不同类型共附生微生物的数量、不同类型共附生微生物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红树不同部位的共附生微生物数量与活性菌株数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集广西山口8种红树林植物的多个部位,采用2种培养基分离培养红树林内生真菌;采用挖块法和琼脂扩散法对4种细菌和3种真菌进行抗菌试验。结果显示,从8种红树植物的根、茎、枝和叶上分离出104株内生真菌,叶片中共分出43株菌,数量最多。从白骨壤上分离得到菌株20株,占总菌株数的19.23%,比例最高。根据形态观察,内生真菌隶属8个类群及不产孢类,其中不产孢类46株,数量最多,其次是青霉属。抗菌试验筛选出20株内生真菌对至少1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表明红树林内生真菌菌种资源丰富,这些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志华  洪葵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9):1647-1654
从海南省文昌红树林分离到29株具有抗白色念珠菌和(或)细胞毒活性的真菌,分别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核酸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9株真菌中,有7株曲霉属(Aspergillus),16株青霉属(Penicillium),1株正青霉属(Eupenicillium)、1株新萨托菌属(Neosartorya)、1株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Bainier),还有3株暂不能定属。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生态系统复杂,土壤微生物资源丰富。试验采用唯一碳源平板法,从红树林土壤中筛选得172个菌株,分别进行产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平板鉴定,对较高活力的菌株进行了发酵试验,利用DNS和FPA法测定酶活,获得10株具有高产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其中一株真菌HBZ003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且酶活稳定,其CMC酶活为3 229.67 U,滤纸酶活为1 536.80 U;另一株真菌Z005具有较明显的外切酶阳性特征,其CMC酶活为1 970 U,滤纸酶活为871.67 U,对菌株HBZ003、Z005分别进行形态观察、生化鉴定系统的鉴定,初步确认菌株HBZ003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n),菌株Z005为枝状芽枝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6.
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且具有较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从海南特有药用植物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野生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初步探索其组织分布特点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华石斛中分离内生真菌179株,通过ITS序列将之划为51个OTU,分属于25个属以上的类群,其中叶点霉属(Phyllosticta)为优势属。仅轮层炭壳属广泛存在于华石斛根、茎、叶中,其余类群皆存在一定的组织偏好性,其中18个类群只在一种组织中分布。叶中分离的菌株数最多,占比60.33%。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种类也存在明显差异,以PDA和华石斛粉培养基分离到的内生菌类群最多,分别为12种,各占总分离类群的48%。12属36个菌株对至少1种供试菌具有抑制效果,其中抑菌生物活性最强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1株和蓝状菌属(Talaromyces)1株。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华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部分菌株具有较强抑菌生物活性。这为华石斛内生菌资源的深入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创制农用杀菌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豆内生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省不同地点采集大豆,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并用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病原真菌做皿内拮抗试验,经过两次筛选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结果表明,从大豆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137株内生细菌,其中2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经初步鉴定2菌株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8.
海洋放线菌因其所处环境特殊,在生理性状和遗传背景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海洋放线菌具有产生特殊代谢产物的巨大潜力。本研究以西沙海绵为研究对象,挖掘其具有抑菌活性的共附生放线菌资源。首先,利用平板分离法从海绵样品中分离纯化出一株活性放线菌菌株ITBB-ZK-a5,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结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菌落形态特征,确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其次,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菌株ITBB-ZK-a5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广谱性和持效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16株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谱较广,且对峙14、30 d仍具有活性,抑菌持效性较好;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菌株平板通过产生活性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对菌落边缘的无菌琼脂块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抑菌率与菌落距离呈负相关,说明放线菌可能通过向平板中分泌活性物质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该菌株连续转接5代后,仍具有较好的世代稳定性。再次,利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对菌株ITBB-ZK-a5进行发酵,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到提取物,通过滤纸片法对发酵粗提物进行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浴温度升高和紫外照射时间的增加,菌株ITBB-ZK-a...  相似文献   

9.
以文昌市八门湾红树林海莲林区和海漆林区土壤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对土壤样品中的真菌进行了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通过生态学指数统计分析,研究了红树林土壤可培养真菌的优势类群及多样性,共分离到真菌206株,包括21个属和无孢类群.两种生境土壤中真菌的主要优势类群是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pergillus)和木霉属(Trichoderm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688~2.281、Pielou均匀度指数(JSW)为0.745~0.864、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为1.755~3.415;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土壤样品间真菌种属组成相似性系数(Cs)在0.545~0.737,表明土壤可培养真菌种属组成存在空间上的差异;分离得到的菌株中DF12098和HF12701与Genbank中已经报道的基因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3%和97%,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以确定是否是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对人参两个栽培品种园参和移山参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新鲜园参和移山参根经酒精和次氯酸钠消毒后,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和孢子等形态特征,结合真菌的5.8S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从人参中共计分离到内生真菌48株,园参中分离得到27株,移山参中分离到21株。通过形态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15株,分为14个分类单元,归属到8科9属12种。不同栽培品种的人参内生真菌形态各异,表现出了较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大豆胞囊线虫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线虫,为了获得更多防治该线虫的真菌资源,在室内测定了生防菌D1、D7和A1孢子悬浮液对卵的寄生作用和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孢子悬浮液处理12 d后,3株生防菌对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8.83%、81.33%和79.50%。发酵液处理14 d后, 3株生防菌1×发酵液对卵孵化的抑制率分别为70.00%、77.78%和68.89%。3株生防菌发酵液处理3 d后,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01%、86.74%和80.03%。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将菌株D1、D7和A1分别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烟曲霉(A.fumigat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  相似文献   

12.
用单孢子接种,分别通过固体平板培养与液体培养,测定氟对分离自黑茶的6株冠突散囊菌和1株黑曲霉生长的抑制率、菌体生长速率和菌丝生物量,研究氟对各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株冠突散囊菌在含氟2 000 mg/L、黑曲霉在含氟1 800 mg/L的固体培养基中能生长。100 mg/L剂量的氟对冠突散囊菌生长的抑制率为0.76%~10.24%,对黑曲霉的抑制率达35.71%。随氟浓度的增加,生长速率变小,抑制率增大。液体培养中,100 mg/L的氟对冠突散囊菌与黑曲霉菌丝生物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4.47%、80.59%。冠突散囊菌的子囊孢子与黑曲霉的分生孢子对氟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两种培养方式表明冠突散囊菌比黑曲霉更耐氟。  相似文献   

13.
海南红树林的微生物生态分布及细胞毒活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海南清澜港18种红树和4种半红树植物的土壤、根、叶和果中分离微生物,利用目测法对微生物发酵液进行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黄槿(Hibicustilisaceus)和杯萼海桑(Sonneratiaalba)中分离筛选得到的总菌数和活性菌株高于其他被研究的红树品种。在所采集的土壤、根、叶和果的样品中,红树林土壤中含有最多的强细胞毒活性菌株,其次是根,叶和果中的数量最低。不同样品类型以及细菌、放线菌、真菌等不同微生物类型与细胞毒活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从土壤样品类型和放线菌微生物类型获得最高比例的活性菌。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foodborne pathogens mainly, Aspergillus sp. colonizing rice grains using cultural and microscopic methods. Four differential media (Czapek Dox Agar (CZA), Czapek Yeast Agar (CYA), Malt Extract Agar (MEA) and Czapek yeast 20% sucrose agar (CYA20S)) were used for differentiation of five Aspergillus sp., colonizing rice grains comparing with standard cultures. We studied macroscopic (colony color and diameter, conidia color, exudates, sclerotia and colony texture) and microscopic (conidiophore color, length and breadth, conidia size, shape and surface texture, vesicle diameter and phialides length and breadth) characteristics for identification of 110 isolates of Aspergillus sp. isolated from 65 rice grai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countries in South Asia (Cambodia, India, Indonesia, Malaysia and Thailand). According to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ll these isolates were belonging to Aspergillus flavus (45), A. fumigatus (8), A. ochraceus (7), A. niger (42) and A. tamarii (8).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identification of large number of Aspergill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rice grains in South Asia.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吡啶硫酮铜悬浮剂的研制,进行室内木材防霉试验,探究吡啶硫酮铜悬浮剂对常见木腐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吡啶硫酮铜悬浮剂较好的润湿、分散剂为602#、33#、500#,产品的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悬浮剂的要求。防霉试验结果表明:吡啶硫酮铜浓度为1%左右时对3种霉菌(烟曲霉、可可球二孢、产紫青霉)具有比较好的防治效力。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菌一个假想几丁质酶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瘟病菌几丁质酶在稻瘟病菌形态建成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对稻瘟病菌MGG_08054.6编码的一个假想几丁质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及其融合蛋白分泌特性研究.结果显示:稻瘟病菌基因MGG_08054.6编码的蛋白MoChil与里氏木霉、桔绿木霉、烟曲霉、禾布氏白粉菌已知的18家族几丁质酶(EC 3.2.1.14)蛋白序列同源性大于40%,并具有几丁质酶催化区域的两个保守基序GGW和DG-D-DWE及部分几丁质结合区的活性位点,该蛋白序列经程序SignalP 3.0分析含有信号肽,在16T-17S和26Q-27S处有两个可能的剪切位点;将MGG 08054.6基因在稻瘟病菌Guy11进行过量表达,获得分泌蛋白,证明了该蛋白的分泌特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侵染水稻阶段均有表达,其中菌丝阶段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内寄生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沈阳、黑龙江伊春、山东青岛、山西汾阳等地采集的大豆胞囊线虫土样,经分离获得定殖于胞囊上的真菌菌株128株.通过测定菌株对胞囊的寄生率,筛选出6株对大豆胞囊线虫有强寄生能力的胞囊内寄生真菌,经鉴定为Aspergillus niger,Paecilomyces lilacinus,Fusarium semitectum,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Verticillium sp.,Acremonium sp.,其中Aspergillus niger,Fusarium semitectum为国内首次报道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的真菌.通过6株胞囊内寄生真菌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毒性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Verticillium sp.两株菌的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有较强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