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光谱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快速、高效、准确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茶叶及茶制品的理化检测、品质评价等方面显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及高光谱技术在茶叶理化成分定量分析,茶叶种类、产地及品种的判别以及茶叶等级判别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对该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6,28(6):18-19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茶叶卫生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茶叶中各种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我国各级相关检测单位和茶叶企业也开展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于上世纪60年代在国内最早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研究,他领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在今年5月欧盟组织的10个国家27家实验室的茶叶农残检测技术考核中第一名。为了使各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机构更好地掌握检测技术,提高检测准确度和精确度,编辑部从本期起约请陈宗懋院士撰写“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讲座”,并分期刊出。本讲座将从农药残留毒性与残留分析特点、样品采集、标样配制、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提取纯化、农药残留检测具体方法、茶叶中农药残留多检出技术及主要农药残留测定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6,28(6):18-19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茶叶卫生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茶叶中各种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我国各级相关检测单位和茶叶企业也开展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于上世纪60年代在国内最早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研究,他领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在今年5月欧盟组织的10个国家27家实验室的茶叶农残检测技术考核中获第一名。为了使各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机构更好地掌握检测技术,提高检测准确度和精确度,编辑部从本期起约请陈宗懋院士等撰写“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讲座”,并分期刊出。本讲座将从农药残留毒性与残留分析特点、样品采集、标样配制、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提取纯化、农药残留检测具体方法、茶叶中农药残留多检出技术及主要农药残留测定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茶叶品质是茶叶外形与内质的体现,快速准确地对茶叶品质作出评价,对于茶叶加工和茶叶贸易等至关重要。感官审评、成分分析检测以及新兴技术是目前主要的茶叶品质评价技术方法。综述了近年来3种主要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了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感官审评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但结合定量描述分析可以降低主观性的影响;成分分析检测门槛高、操作难、耗时耗力,得出的结果相对准确;新兴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无损等特点,但目前还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准确率。在茶叶产品多样化的今天,唯有多维度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才能快速、高效检测茶叶品质,为茶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茶叶品质判定主要是以人工评审为主,这种方法不仅无法避免误差,而且评审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图像处理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将其运用到茶叶品质检测中,通过图像分割、标记以及HSI颜色模型等,能够对茶叶品质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经大量实践证明,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茶叶品质检测中,能够成功检测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近红外检测分析技术在茶叶上的研究的进展情况,分析了目前近红外技术与其他检测分析相比存在的优缺点及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对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前景和方向作出了展望,为近红外技术在茶叶上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元力 《福建茶叶》2016,(8):237-238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带动了茶叶的生产力的提升,茶叶的检测标准制定也愈加规范和严谨。茶叶品质质量合格与否,需要通过品质检测的实验数据来说明。本文阐述了茶叶生产中有关品质的检测问题,并对计算机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总结。通过分析茶叶生产和试验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茶叶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归纳出计算机技术在茶叶数据处理中的优点,这对茶产业中茶叶品质检测技术的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茶叶的质量检测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今的检测方式确实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介入了计算机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相信茶叶的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把关。现在就计算机视觉而言,建立相关茶叶的计算机视觉系统,探讨能够反映茶叶质量的参数,并在优化处理方式的基础上研发茶叶品质的分级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以图像处理系统为基础,对茶叶感官品质检测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然后详解了茶叶的感官品质的内容,最后以图像处理系统为基础,分析了茶叶感官品质如何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品质检测和质量鉴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质谱技术在水果、蔬菜与茶叶等安全农药残留定性、定量的检测中备受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其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特点。基于此,本文通过概述水果、蔬菜与茶叶中农药残留特点与检测现状,探讨了前处理技术、液质联用技术、气质联用技术在水果、蔬菜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大力发展便携式检测技术、先进预处理技术以及大分子量生物农药检测技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化学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由化学指纹图谱收集和化学计量分析两个部分组成。化学指纹图谱收集技术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质谱;化学计量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化学指纹图谱检测技术目前已在茶叶溯源地区分、不同茶类和等级区分、茶树品种区分、茶叶陈新区分、数字化感官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有了良好研究进展,但相关技术仍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电子舌在茶叶检测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味觉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传感器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电子舌作为一种模拟人类味觉系统的感官智能分析仪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文章介绍了电子舌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综述了电子舌在茶叶种类区分、呈味物质检测、品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电子舌在茶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供深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啤酒是在啤酒酿造过程中加入茶或茶提取物得到的兼具茶与啤酒双重风味的新型啤酒.茶啤酒的开发不仅可以丰富啤酒的种类、风味和生理功效等,还可以提升茶叶资源的附加值和利用率,有助于促进茶与啤酒产业的共同发展.然而,茶啤酒在原料处理、发酵工艺和澄清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本文结合了近年来茶啤酒相关研究,系统总结茶啤酒原料的前...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尹军峰  林智 《茶叶科学》2002,22(1):7-13,29
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围绕茶饮料加工中存在的茶汤浑浊、沉淀和香味闷熟、低下等主要问题,从茶叶浸提、过滤、品质保存、灭菌和包装等方面对各种技术方法和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根据现状提出今后茶饮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凯捷政和生态茶园基地为示范点,探索山区丘陵地带生态茶园适用耕作机的选型与操作技术,总结出耕作机在茶园管理中翻土、除草和施肥的应用技术,并对耕作机在茶园应用中的效果和效益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为耕作机在南方丘陵茶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茶树具有高度杂合、基因组庞大及高度重复等特点,这导致茶树基因组的前期研究进展缓慢。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力推动茶树基因组的解析与完善。综述了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将近年来茶树基因组的组装与研究进展按照草图水平、染色体水平和单体型水平进行分类,探讨茶树基因组未来的应用与发展方向,为茶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精确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传统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相同级别原料,按照不同工艺制作5组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同组茶样不同工艺间,感官审评总分差异不显著;茶氨酸、氨基酸总量、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儿茶素总量、多酚类、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8个指标,工艺间差异不明显;第2组茶样苦涩味指数和品质指数均差异极显著(P0.01),第4组茶样品质指数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来说,现代工艺茶样品质略高于传统工艺茶样品质,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茶园杂草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除草因快速、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受到农民的青睐。但是化学除草剂的过量使用,易造成水土流失,加速杂草抗性形成,污染地下水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践行绿色发展观,发展替代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从防控技术出发,综述了我国茶园主要杂草防控技术优缺点,提出不同技术的适用条件,以期为茶园草害防控和茶农科学除草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叶冬青苦丁茶是一种用途较广的珍贵药用植物资源,近几年来市场对大叶冬青苦丁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本文综述大叶冬青苦丁茶化学成分、繁育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