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茶多酚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善瑾  杨贤强 《茶叶》1990,16(3):40-41,47
本文筛选了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胀杆菌、副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六种细菌,采用杯碟法对茶灰的提取物——茶多酚粗晶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并与黄岑素作对照。结果表示:茶多酚对福氏痢疾杆菌等6种细菌的抑菌圈大于16mm 的浓度分别为1%、3%、与5%;而黄岑素对福氏痢疾杆菌等4种细菌的抑菌圈大于16mm 的浓度分别为10%与15%,并高达15%浓度的黄岑素药液对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对副伤寒杆菌的抑菌作用也不强。由此说明,茶多酚的抗菌活性比黄岑素强,抗菌谱也比黄岑素广。  相似文献   

2.
茶饮料的抗生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翁蔚  屠幼英  杨子银  陈利燕 《茶叶》2004,30(2):98-100
试验对酵母发酵的绿茶饮料抗生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平板法培养,发酵36小时的绿茶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分别为98%和100%。液体培养法,发酵48~60小时绿茶汁对乳酸杆菌增生45.1%,对双歧杆菌作用不显著。另外,乙醇、茶多酚与有机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茶多酚对乳酸杆菌有一定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合鹧鸪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在热水浸提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纤维素酶辅助浸提法提取鹧鸪茶多酚基础上,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羟自由基法、超氧阴离子法和还原力法评价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多酚提取物的抑菌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纤维素酶辅助浸提法提取鹧鸪茶多酚的得率分别为(10.31±0.42)%、(9.79±0.38)%、(10.88±0.52)%;含量分别为(44.72±2.26)%、(39.54± 1.78)%、(47.07±2.52)%。3种方法浸提的多酚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的鹧鸪茶多酚(CFC)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0034±0.0002)mg/mL;热水浸提的鹧鸪茶多酚(WFC)清除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最强,其IC50值分别为(0.066±0.004)、(0.069±0.004)、(0.127± 0.009)mg/mL。3种方法浸提的多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其中WFC对4种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依次为(12.34±1.01)、(12.16±0.95)、(2.12±0.15)、(6.12±0.36)mm,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依次为3.13、3.13、12.50、6.25 mg/mL。综合考虑,鹧鸪茶多酚提取采用热水浸提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不同农杆菌菌种对茶多酚的耐受性能变化幅度,以及驯化培养对提高农杆菌茶多酚耐受性、从而提高茶树遗传转化中遗传转化率的作用与可行性,本文比较了茶多酚对四种农杆菌生长的抑制率,进行了耐酚菌株的驯化培养,最后比较了驯化菌株与原始菌株的转化能力。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几种农杆菌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但不同菌种的耐受性能差异较大;通过驯化培养得到的耐酚菌株EHA105AP,其耐酚性能提高了90.89%,同时,其在茶树叶片和愈伤中的GUS瞬时表达率也分别提高了43.85%和57.55%。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罗布麻茎叶粗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黄曲霉的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并定性分析了脱胶后的罗布麻纤维对上述类型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罗布麻茎叶粗提物对黄曲霉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稍差,其中,罗布白麻和罗布红麻对黄曲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7.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均为7.5 mg/mL,而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15 mg/mL;定性分析发现,经脱胶后的罗布麻纤维仍对细菌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霉菌类的黄曲霉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农杆菌介导的茶树遗传体系中,茶多酚对农杆菌侵染效率的影响,以LBA4404、EHA105、ATCC15834和K599 4个农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不同浓度茶多酚处理下的耐酚能力、被膜完整率、吸附性、virchv基因表达,以及遗传转化差异。结果显示,4个菌株的耐酚能力依次为LBA4404>K599>EHA105>ATCC15834,其中EHA105和ATCC15834菌株对茶多酚较为敏感;ATCC15834菌株被膜完整率与茶多酚的浓度、静置时间呈负相关,EHA105在600 mg·L-1茶多酚处理48 h后,其被膜完整率最低;ATCC15834和EHA105对烟草叶肉细胞的吸附能力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经茶多酚处理24 h后,ATCC15834中chvB和EHA105中chvB2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virA表达量与低浓度酚类的敏感性呈正相关性;烟草经农杆菌菌液(含茶多酚)侵染后,瞬时转化效率和稳定转化效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发状根诱导率大大降低。1 000 mg·L-1茶多酚处理后,ATCC15834的发根诱导率最低,仅为13.85%,坏死率高达33.85%。综上所述,茶多酚会降低农杆菌活力和被膜完整率,chv基因通过降低表达量影响其吸附性,最终导致烟草转化体系中瞬时转化效率和稳定转化效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绿茶及茶多酚抗人轮状病毒的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国营  何丽娜 《茶叶科学》1994,14(2):155-158
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引起人感染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毒。用绿茶及茶多酚对人轮状病毒进行了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绿茶和茶多酚稀释浓度分别在1:100(每毫升细胞培养液含200μg绿茶)和1:8(每毫升细胞培养液含6.25μg茶多酚)时,表现对该病毒的完全抑制作用,使正常细胞不受病毒侵袭。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与茶汤浓度和茶多酚的浓度成正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绿茶茶汤在高浓度时具有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姜油树脂的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的工艺条件,在压力22 Mpa,时间15 min,温度50℃,萃取率可达5.38%。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姜油树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志贺菌、苏云金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最低质量浓度为0.5~1.0 mg/mL。在不同温度或不同时间紫外光照条件下,姜油树脂仍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光、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与维生素C混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试不同浓度茶多酚和维生素C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的体外抑制效果,并将茶多酚与维生素C以不同比例混合,测试两种药物对H pylori抑制效果是否具有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一定比例混合的茶多酚与维生素C对于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具有增效作用,当混合物中茶多酚为1.2βmg/ml,维生素C为0.08βmg/ml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率最高,达98.23%。  相似文献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茶树转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检测GUS瞬间表达 ,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侵染茶树叶片效果的若干因素进行研究。Kan对茶树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抑制浓度在 3 0mg/L左右 ,因而对以Kan为筛选标记的载体来说 ,5 0mg/LKan是较为适宜的选择浓度。茶树较为适宜的农杆菌转化系统是用OD6 0 0 为 0 5 - 0 8的LBA4 4 0 4侵染 10分钟左右 ,暗中2 8℃共培养 2 - 3天。硝酸银对农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不宜在共培养阶段添加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浓度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上升,咖啡碱、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感官风味品质明显下降,熟汤味明显;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绿茶饮料的感官理化品质变化趋势加剧,高温贮藏(37℃)变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温贮藏(4℃)。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600mg/L时,绿茶饮料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的化学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海宁  洪军  沈生荣 《茶叶科学》2003,23(2):124-128
研究了茶多酚在不同浓度,不同pH值,不同金属离子(Fe2+,Cu2+,Zn2+)存在下的化学发光,结果表明,茶多酚浓度对其发光强度有一定影响;pH越高茶多酚的发光强度越大;Cu2+可抑制茶多酚的发光,而Fe2+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发光, Zn2+对茶多酚的化学发光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NaHSO3对茶树代谢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民强  陈杭芳  朱飘娜  陆庆  蒋德安 《茶叶》2004,30(4):224-226
用不同浓度的NaHSO3,喷洒不同品种刚萌芽的生产茶园,生长二十天后,采摘一芽二叶的鲜叶,制成生化样,分析茶多酚类、氨基酸、水浸出物等茶树次生代谢成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NaHSO3,能显著提高茶叶内含成份的含量,1mmol/L、2mmol/L处理的效果较明显,其中2mmol/L处理的茶多酚类、氨基酸、水浸出物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68%、18.67%、6.91%,不同品种之间以鸠坑种提高幅度较大,差异都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用含钙离子水冲泡速溶茶粉,研究了不同浓度钙离子对绿茶茶汤沉淀形成的影响,以及钙离子对不同发酵程度茶类茶汤沉淀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钙离子质量浓度(5~40 mg·L-1)的增加,绿茶茶汤的沉淀量呈逐渐增加趋势,钙离子质量浓度与绿茶沉淀量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r=0.98,P<0.01),而沉淀中的茶多酚(r=0.95,P<0.01)、总糖(r=0.99,P<0.01)和咖啡碱(r=0.82,P<0.05)含量也与沉淀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同钙离子浓度下,绿茶、铁观音、武夷岩茶、红茶、普洱茶茶汤沉淀形成量差异较大。随着茶叶发酵程度的加重,茶汤沉淀量呈增加的趋势,而钙离子对茶汤沉淀形成的促进作用逐步降低。通过分析发现,钙离子促进沉淀形成的增长率与茶汤中茶多酚所占的比率有显著相关性(r=0.78,P<0.05),说明钙离子可能是主要通过影响茶多酚的络合作用来促进茶汤沉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了茶树根内生细菌的分离方法及对茶多酚的耐受性,并对内生细菌进行了初步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茶树内生细菌时采用75%的酒精2min和2%次氯酸钠20min表面消毒处理,消毒彻底;含茶多酚的细菌营养平板可作为茶树根内生细菌的选择性分离平板。茶树内生细菌对茶多酚的耐受浓度,最高不高于0.5g/L;经鉴定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6.
茶多酚对家兔肾病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茶多酚对C BSA和Masugi肾炎模型及水负荷家兔的疗效。结果表明 :茶多酚高(30 6mg/kg)、中 (10 2mg/kg)、低 (34mg/kg)剂量都明显降低两种肾炎模型兔的尿蛋白、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含量 (P <0 0 5或P <0 0 1) ;降低C BSA肾炎兔的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含量 (P <0 0 5) ;减轻肾小球肿胀、细胞增生、血栓形成及白细胞浸润 ,修复肾小球病理改变。茶多酚对水负荷兔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P <0 0 5或P <0 0 1)。茶多酚的上述效果强于对照 (地塞米松或氢氯噻嗪 ) ,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段红星  杨娜 《茶叶》2011,37(3):150-152
本文随机选取了产自云南的三个普洱熟茶茶样和产自广西的三个六堡茶茶样,分别对其主要内含成分(茶多酚、氨基酸、茶多糖、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进行测定,其后,对六个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旨在分析比较普洱熟茶和六堡茶的品质特点及差异。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普洱熟茶和六堡茶都各具地方特色,品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对大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茶多酚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enzyme,ACE)活性的影响。血管紧张素Ⅰ在ACE的作用下,通过脱去C端His-Leu二肽,转化为有生物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从而产生强升压作用。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研究茶多酚对大鼠ACE活性的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茶多酚摄入量的增加(45mg/kg,90mg/kg,180mg/kg),ACE活性显著降低(84.43±4.59u/μl,75.17±6.85u/μl,60.19±8.62u/μl,P<0.05)说明茶多酚对大鼠ACE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可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