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脂和食品原料,是我国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出口创汇经济作物.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等真菌感染后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黄曲霉毒素污染花生具有偶然性和不均匀性,黄曲霉毒素超标是目前我国花生出口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针对我国花生出口贸易实际,分析提出了我国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生产、收购、贮藏、...  相似文献   

2.
数年前从霉花生中发现一种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以后证实一些发霉的粮食也存在这种毒素。目前研究出一种鉴定玉米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方法,相当简便。 如果破裂的玉米粒,在紫外光下发射  相似文献   

3.
花生抗黄曲霉病分子遗传研究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单世华  庄伟建 《花生学报》2003,32(Z1):324-327
黄曲霉毒素污染对热带、亚热带的粮食、油料等作物的生产、食品加工和贸易有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花生抗黄曲霉病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并就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对黄曲霉抗性研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臭氧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一种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臭氧脱毒专用装置,分析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臭氧脱毒技术和脱毒效果,包括通气方式、臭氧浓度、处理时间和花生水分含量对脱毒的影响等。结果表明,T-1(即下部通入臭氧气体,上部排气)方式下,臭氧浓度6.0mg/L、处理时间30min、花生水分含量为5%时脱毒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总量和B1脱毒百分率分别为65.88%和65.90%,脱毒效果显著。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臭氧脱毒装置和技术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环境友好,适用于花生及粮油制品黄曲霉毒素脱毒。    相似文献   

5.
资料文摘     
敌敌畏作为小麦、玉米、水稻和花生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抑制剂 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工业》1976.6 据CA.83 73256报导敌敌畏可作为阻止黄曲霉毒素产生的抑制剂。试验表明,小麦若附着20PPM敌敌畏,就可抑制黄曲霉毒素生成。当敌敌畏剂量降低到20PPM以下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量就大。当培养基为玉米,水稻或花生也得到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国家的一种主要的油料作物。由于花生荚果发育至成熟是在地下进行的,因此荚果紧密地与土壤真菌接触,很多种土壤真菌能从正常的荚果及种子上分离出来,其中含有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ex Fr.)这种真菌侵染在花生荚果、种子上遇到高温高湿等适宜条件,即可产生黄曲霉毒素(Aflatoxin)。这种毒素是一种极强的致癌物质,因此,筛选出抗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花生品种是当今的主要课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很早以前就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和抗黄曲霉菌及其毒素育种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将发展概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山东花生与黄曲霉黄曲霉属真菌类,它分泌的毒素即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质,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易感黄曲霉的粮谷类,主要有玉米、大米和花生等。我国出口花生,90%以上都需要出据黄曲霉毒素证书(无或含量在5PPb以下)。以前山东出口花生极少被黄曲霉毒素污...  相似文献   

8.
应用暴露限值法评估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暴露限值法(MOE, margin of exposure)评估黄曲霉毒素暴露风险。在取样检测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浓度数据和收集整理、花生消费数据以及毒理学资料基础上,应用MOE法评估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不同年龄组人群膳食摄入黄曲霉毒素的致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人群膳食摄入黄曲霉毒素致癌风险无显著差异,儿童属于高风险人群。与低剂量外推方法相比,MOE法计算结果更便于后期应用。MOE法值得在黄曲霉毒素等遗传毒性致癌物风险评估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大多数花生生产国,当花生被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侵染后,就会发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预防干旱、及时收获、收后迅速干燥,荚果、籽仁在大田和仓贮期间尽量避免虫害,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但也受到一定限制,特别在落后国家。因此,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另一种可行的措施是种植对黄曲霉菌侵染具有抗性的品种。另外是寻找籽仁虽能被黄曲霉菌侵染,但不利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工接种和毒素测定,对抗、感青枯病的花生种质进行了黄曲霉菌产毒抗性评价.结果表明:1)抗青枯病花生种质之间存在着黄曲霉产毒抗性的显著差异,品种间毒素含量高低相差近10倍,鉴定出抗黄曲霉产毒种质6个;2)2种抗病性无相关性;3)获得具有直接生产利用价值的兼抗青枯病和抗黄曲霉产毒的花生材料1个.  相似文献   

11.
建立防范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GMP设想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可以减轻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因此对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本文通过对出口花生全过程可能造成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因素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监控措施和建议 ,提出建立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良好操作规范 ) ,以期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预防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在收获前玉米籽粒中产生毒素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as 和 A.parasificus 菌丝以及伴随它们的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业已明确(Zuber 等,1976)。在一些作物收获前,如玉米和花生上常可发现产生毒素的真菌、酵母以及细菌。在籽粒发育早期在玉米上常发生自然的黄曲霉侵染。以前的报导表明在乳熟期用真菌田间接种籽粒最有效。在收获前控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作过很多努力,通过应用化学或  相似文献   

13.
佐治亚州是美国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州,每年为320万亩左右,约占全美花生面积的三分之一。最近几年,佐治亚州花生种植业面临几种严重的花生病害,生产实践中尽管对这些病害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但收效不大,导致花生产量下降,生产成本提高。为进一步摸清这些病害并寻找更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佐治亚州的植物病理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生产调研,目前正着手花生病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主要的研究课题如下:1、花生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该研究包括黄曲霉毒素的快速、精确测定方法;田间发生的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从云南广南、西藏察隅、四川蓬安采集177份花生、土壤样品,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菌206株,分析其分布及产毒特征,并调查71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蓬安花生产地黄曲霉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检出率和菌落数分别为50.0%、212.0 CFU/g,西藏察隅黄曲霉菌分布最少(18.1%,52.8 CFU/g)。菌株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88.6%的菌 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产毒类型以B族毒素为主,尤其是AFB1,其含量在0~8500μg/L,平均产毒能力排序为:云南广南(4393.4μg/L)>西藏察隅(1991.0μg/L)>四川蓬(1259.3μg/L);不产毒菌株占11.4%,均来自西藏察隅。对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发现,西南地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较轻,阳性样品检出率为7.0%,AFB1含量在0~7.2 μg/kg;四川蓬安花生样品AFB1检出率为4.2%,含量0~7.2 μg/kg,云南广南AFB1检出率为16.7%,含量0~2.1 μg/kg, 西藏察隅样品未检出AFB1。西南产区黄曲霉菌检出率越高、菌落数越多,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花生消费国和生产国,黄曲霉毒素是影响花生安全消费和出口贸易的主要风险因素。开展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技术研究,变事后污染脱毒为事前预警防控,不仅可以减少大量脱毒费用,而且还能显著减少因化学、生物脱毒造成的二次污染所带来的消费安全风险,是目前花生黄曲霉毒素控制技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对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收获前预警、收获后预警及全程预警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概况一、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理化性质: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有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是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最强致癌物质,它比已知的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胺”的毒性强七十五倍.一九七三年十月,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的化学污染会上,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被列为十六个优先研究项目中的第一个项目。同年,我国也将黄曲霉毒素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早在1915年,就已知道油料种子和油饼在发霉以后,作家禽饲料,可能变成毒性物质。首先被注意的是发霉落花生。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2018年山东省花生主产区土壤及收获后花生荚果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在烟台、青岛、临沂、泰安、枣庄及菏泽等花生主要产区进行土壤、花生荚果的采样,对土壤、荚果果壳、花生籽仁的黄曲霉菌检出率进行统计并对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3.33%~33.33%;花生果壳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10.89%~27.78%;花生籽仁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3.11%~11.56%;花生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浓度为5.01~26.80 μg/kg。数据分析得出:花生籽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与土壤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呈极强的相关性;与花生果壳和籽仁中黄曲霉菌的检出率呈中等程度相关。本研究对解析花生种植区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发生原因,精准预警与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将花生在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加热,测定黄曲霉毒素(AFT)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的含量。结果表明,加热可降低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并随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增加,毒素含量也明显下降。同时毒素含量的减少速率与样品最初被污染水平有关,AFTG1的热稳定性较AFTB1差。  相似文献   

20.
某些真菌或霉菌具有产生有害化学物质的能力,当人或牲畜吃了含有这些化学物质的食物或饲料,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这种化学物质被称作真菌毒素。 人们认识真菌毒素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1960年才得到世界范围内的重视。当时在英格兰有10万只火鸡因吃了带有霉菌的花生粉而死亡。人们发现这种饲料中含有真菌毒素,后来人们把这种真菌毒素称作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由两种真菌产生:即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通常合称作A.flavus。之后,人们很快鉴定出这些花生粉来自南美。但是经过对美国花生抽样检查,发现少量花生中也含有这种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