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7,(11):1-5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植物细菌性病害,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检疫性细菌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给西瓜、甜瓜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笔者从该病害病原菌的传播发生途径、检测鉴定及其相关致病机制、防控管理等方面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对该病害进行有效的检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海南大棚甜瓜急性萎蔫的病因及筛选防控该病害的适宜化学药剂.[方法]通过室内组织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明确了造成海南甜瓜萎蔫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8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致病性分析表明,甜瓜茎及茎基部接种病原菌72 h后表现出明显的坏死,从表现症状的部位重新分离到该病原菌.形态学...  相似文献   

3.
“玉金香”甜瓜采后真菌病原物鉴定及侵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玉金香”甜瓜花期和不同生长阶段果实为试材,对采后病害进行系统调查和典型病害的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从生物学特性和形态学鉴定上探讨病原菌在甜瓜生长阶段的侵染规律.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采后极易发生真菌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粉霉病、白霉病和褐腐病.主要病原菌是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粉红聚端孢霉(Trichothec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sp.).其中,甜瓜常温贮藏主要病害是粉霉病和黑斑病,低温贮藏的主要病害是黑斑病.“玉金香”甜瓜在从开花至成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可受到链格孢和镰刀菌的侵染,粉红单端孢霉的侵染主要发生在甜瓜果实成熟期;链格孢的侵染率最高;链格孢和镰刀菌的侵染主要发生在花期和果实转色期.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山西省太谷县疑似镰孢刀菌引起的甜瓜果实新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柯赫氏法则明确其致病性。基于形态特征以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转录延伸因子(EF-1α)、组蛋白(Histone 3)和线粒体中核糖体小亚基(mtSSU)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均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温度为20~35℃菌丝生长较快,20~25℃产孢量最大;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和木糖等碳源适合菌丝生长,产孢的最佳碳源为乳糖;病原菌在多种氮源上均能较好生长,产孢的最佳氮源为酵母粉;pH为8时菌丝生长最快,不同pH处理的产孢量间差异不显著;病原菌在全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能较好生长,不同光照条件下产孢量差异不显著;菌丝致死温度为61℃(10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6℃(10 min)。  相似文献   

5.
《中国瓜菜》2019,(3):8-12
甜瓜(Cucumis melo L.)是我国重要的瓜类经济作物。2015年10月在我国广西武鸣甜瓜主要种植区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一种新的叶斑病。该病原菌疑似通常危害植物叶片引起叶斑病的多主棒孢菌。采用形态学观察,多基因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病原菌菌落中间墨绿色,边缘浅褐色,有明显的生长圈,气生菌丝茂密。分生孢子呈圆柱形或倒棍棒形,单生或串生,直立或稍微弯曲,具0~13个隔膜,大小为(3.1~6.4)μm×(14.0~138.9)μm。克隆测定该病原菌的4个保守序列ITS1,2、ITS4,5、ACT和TUB2。分离纯化的病原菌回接到甜瓜幼苗,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症状,符合柯赫氏法则,鉴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该病原菌也可侵染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和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及离体叶片使其发病。  相似文献   

6.
何石兰  刘增亮  刘晓妹  蒲金基  谢艺贤 《果树学报》2011,(3):474-478,后插2
于2009年在云南发现一种杧果新病害,搞清其病原菌与生物学特性,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通过常规鉴定和rDNA-ITS序列克隆鉴定明确了该病的病原菌为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lose-um),并将该病害命名为杧果粉红聚端孢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  相似文献   

7.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保护地甜瓜在我国北方发展较快,在河北、山东、北京都有近667hm2的种植面积,种植的品种多是一些厚皮甜瓜。由于这类甜瓜上市早,可以弥补果品的淡季,一开始种植其经济效益非常好。但是种植年限一长,就会发现病害成了甜瓜生产上的一大问题,制约了甜瓜生产的发展。甜瓜上的病害种类较多,据报道瓜类上的40多种病害,几乎都可以为害甜瓜,下面对其重要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方法作一简要介绍。1 细菌病害甜瓜细菌病害是一类发生严重又比较难防的病害。在我国较常见的甜瓜细菌性病害是角斑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大病,由丁香假单…  相似文献   

9.
张勇  李晓军  曲健禄  范昆  杨建明 《园艺学报》2010,37(11):1745-1750
对我国桃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测定及分析,确定该病害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叶枯病,病原菌rDNA-ITS区序列已在GenBank上登录(GenBank登录号:GU270581)。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 ~ 30 ℃,适宜pH 5 ~ 7,适宜碳源为蔗糖,适宜氮源为酵母。  相似文献   

10.
甜瓜枯萎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瓜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甜瓜病害,遍布整个欧洲以及中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我国甜瓜产区甜瓜枯萎病发生都很严重,且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严重制约了瓜类作物生产的持续发展。病原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等在土壤及病株残体上过冬,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中国辽宁省设施栽培辣椒上首次发现的新病害辣椒叶斑病,鉴定其致病菌为尖孢枝 孢(Cladosporium oxysporum)。对该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并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测定:病菌 菌丝生长以V8 汁培养基为最适;能有效利用多种糖和氮源,分别以山梨醇和麦芽浸膏最佳;菌丝适宜生 长温度为20 ~ 25 ℃;最适pH 6 ~ 8;光照可促进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77 ℃。病菌分生孢子萌发适 宜温度为20 ~ 30 ℃;最适pH 7;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8 ℃。  相似文献   

12.
西瓜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西瓜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瓜根腐病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是10~40℃,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pH4~10范围内都能生长,适宜pH范围为7~10,最适pH为8;能够很好地利用多种碳源;适宜的氮源是硝态氮,而铵态氮不利于其生长。该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达到90%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萌发,萌发的最适相对湿度是100%;分生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8℃,5min。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豇豆轮纹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新发现的病害——豇豆轮纹病的发病症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病原菌进行了鉴定,
对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柯赫氏法则证病试验,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
定,并与基因库中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序列进行比对,相似性达99%,鉴定豇豆轮
纹病的致病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and Curt.)。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
菌丝在豇豆叶煎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碳源和氮源以甘露醇和牛肉浸膏最佳,最适温度为28 ℃,最适pH
为8~10;分生孢子产生的最佳培养基为豇豆种子煎汁培养基,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
最适温度为28 ℃,最适pH 值为9,光暗交替培养利于孢子的产生;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 ℃,
最适pH 值为7~10;菌丝致死温度为65 ℃,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 ℃,10 min。  相似文献   

14.
2011年7月在武汉黄陂发现黄瓜靶斑病,对病样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并对病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武汉地区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这是多主棒孢霉在武汉引起黄瓜靶斑病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宜p H值为6~9;病原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山药漆腐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山药(Dioscorea opposita)主产品种‘铁棍山药’生产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田间发病株率为6.6%。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植株下部叶片,病斑圆形褐色,具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产生大量黑色孢子堆。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组织分离培养和柯赫氏法则验证。其分生孢子座碗状或浅盘状,分生孢子梗呈笤帚状分枝,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棒状产孢细胞;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棒形、长卵形或梨形,透明无色,不分隔,两端钝圆,大小为1.7~2.5μm×4.9~6.8μm。病原菌菌落白色绒毛状,产生大量墨绿色胶质状分生孢子团,呈环状排列。用ITS通用引物对病原菌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测序(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KY369166),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其与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的一致性达到99%,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露湿漆斑菌。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pH 5~10之间该菌生长良好,光暗(12 h/12 h)交替最有利于病原菌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为乳糖和丙氨酸,产孢的最适碳氮源为果糖和酵母。  相似文献   

16.
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该菌危害红毛丹为首次报道。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毛丹灰斑病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PDA和C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病原菌在pH 3~11都能生长,pH 4~8生长较好,pH6生长最佳。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以木糖、甘露糖、山梨糖和蔗糖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新发现的越橘镰孢果腐病菌(Fusarium acumin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O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产孢最适温度为21℃;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佳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尿素;pH 5~6适宜菌丝生长,pH 6产孢最佳;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全光照有利于产孢;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7℃(10 min)。病菌生长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病菌生长的影响最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菌对21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咯菌腈、丙环·嘧菌酯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0.5000 mg·L~(-1)。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越橘镰孢菌果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防效较好,能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茄子褐纹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 年采用室内离体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武汉市茄子褐纹病病原进行研究,并测定了其相关生物学特性。从武汉市各茄子种植区采集茄褐纹病病样,分离获得来自茄子病株叶、茎、果等器官的15 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经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均为茄子褐纹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15 个菌株均为Phomopsis vexans。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PDA 和PSA,最适宜产孢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 ;最适pH 值为4~7;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钠利用效果最好;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55 ℃ 25 min。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马铃薯早疫病菌丝有横隔和分支|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分生孢子倒棒状或手雷形,大小为(46.32~156.33)μm×(11.58~28.95)μm,具纵横隔膜。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为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nali Sorauer)。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黑暗条件有利于产孢|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7~28 ℃,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值为7~8。营养特性研究表明,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和淀粉都比葡萄糖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其中蔗糖、果糖、乳糖效果较好|甘氨酸和硝态氮能促进菌丝生长,铵态氮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