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天翔  蔡宇良  冯瑛  赵晓军 《园艺学报》2016,43(6):1148-1156
以中国樱桃14个自然居群280个个体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各引物扩增条带在4 ~ 13条之间。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431 ~ 0.7151,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9057 ~ 1.468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居群内(70.00%),Mantel检验显示总群体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显著相关(r = 0.472,P = 0.011)。因此,中国樱桃在居群水平(PPL = 100%,h = 0.643,I = 1.207)和物种水平(PPL = 100%,h = 0.743,I = 1.591)上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森林草莓独脚金内酯合成关键基因D27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森林草莓中独角金内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D27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获得了D27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采用MEGA5.0软件,对森林草莓与其他物种D27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森林草莓D27基因与其他物种D27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设置正常供磷、缺磷和在缺磷条件下接种丛枝状菌根真菌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草莓植株的磷含量,结果表明缺磷条件下接种丛枝状菌根真菌,草莓植株中磷含量极显著提高,而缺磷处理的磷含量极显著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缺磷和接种丛枝状菌根真菌处理条件下,D27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上调7倍和11倍,这说明D27基因的表达既受到磷水平调控,又受到菌根形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新疆哈密瓜病毒的DAS-ELISA检测和分子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当前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主要毒原种类及其遗传分化,为哈密瓜病毒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吐鲁番、鄯善、昌吉等哈密瓜主产区的病毒病调查、采样,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和RT-PCR技术对侵染哈密瓜的7种主要病毒及瓜类重要检疫性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进行检测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21个样品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检出率最高,为70.2%;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次之,分别为62.0%和37.2%,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的检出率仅为2.5%,CGMMV、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MV)、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 spot virus W,PRSV-W)和烟草坏死病毒(Tobacco necrosis virus,TNV)未检测到。CMV、WMV、ZYMV在田间分布广泛,2种及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发生普遍(60.19%)。对各病毒分离物进行CP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CMV新疆哈密瓜分离物归属于CMV亚组ⅠB。ZYMV、WMV和MNSV与已报道的病毒株系CP基因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存在一定的变异,ZYMV和WMV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菜薹[Brassica rapa L. ssp. chinensis(L.)Mokino var. utilis Tsen et Lee]为材料,克隆得到1个WRKY转录因子,命名为BrWRKY75。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发现BrWRKY75与拟南芥的WRKY75同源性较高,且同属于第Ⅱ类c亚族。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BrWRKY75在菜薹叶片衰老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强。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分析显示BrWRKY75定位于细胞核,是一种核蛋白,并且具有转录抑制活性。体外凝胶阻滞试验(EMSA)证实BrWRKY75能与W-box(TTGAC)元件特异结合。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菜薹叶片衰老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辣椒材料‘P205’和‘野力姆’为砧木,以‘三道筋’为接穗进行嫁接,研究了嫁接对高温(45 ± 1)℃和低温(4 ± 1)℃胁迫下辣椒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引起自根苗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OJIP)发生显著变化,J、I、P相降低明显。JIP-test分析显示,荧光诱导曲线中出现了明显K相,且自根苗和嫁接苗在高温胁迫后的ΔK值均高于低温胁迫,说明辣椒叶片光合机构更易受到高温胁迫的损伤。温度胁迫降低了自根苗和嫁接苗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性能指数(PIabs),其中PIabs对温度胁迫更敏感。自根苗和嫁接苗叶片的反应中心单位面积上吸收(ABS/CSm)、捕获(TRo/CSm)和传递(ETo/CSm)的光能以及反应中心数量(RC/CSm)在温度逆境中下降,而J相相对可变荧光(VJ)、热耗散量子比率(ΨDo)、单位面积的热耗散(DIo/CSm)和综合性能指数(PItotal)升高,其中自根苗所有荧光参数值均与常温对照差异显著。砧木‘P205’嫁接苗和砧木‘野力姆’嫁接苗分别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自根苗和嫁接苗叶片的PItotal在温度逆境下均大幅升高,胁迫解除后又迅速恢复,表明在温度胁迫下辣椒叶片光系统Ⅰ(PSⅠ)的受损伤程度较PSⅡ低。  相似文献   

6.
高温对北高丛越橘叶片结构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北高丛越橘(Vaccinium corymbosum L.)‘蓝丰’、‘公爵’和‘布里吉他’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4个培养温度(25、30、35和40 ℃),研究高温对叶片叶绿体超显微结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色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3个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不大,但显著改变了3个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40 ℃对‘公爵’和‘蓝丰’的叶绿体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对‘布里吉他’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3个品种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叶绿素b(Chl.a/b)、总叶绿素[Chl.(a + b)]及类胡萝卜素(Car.)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出现了相似的变化趋势,品种不同其最大值出现的温度也不同。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的测定结果也间接地支持了上述结论,即30 ℃35 ℃高温对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限,但40 ℃高温导致其受到严重损伤。抗高温能力‘布里吉他’最强,‘蓝丰’次之,‘公爵’最弱。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根域调控技术促进根系生长的原理,进一步完善根域调控技术体系,以12年生大田盛果期‘红富士/平邑甜茶’苹果树(Malus ´ domestica Borkh.‘Red Fuji’/M. hupehensis Rehd.)为试材,分析了“砖土缓冲系统”和“混合土系统”两种根域调控处理下根域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肥力、土壤相关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构型等的变化差异情况。结果表明:与正常的施肥管理相比,根域调控处理能够显著降低0 ~ 40 cm根系集中分布层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及干旱时期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且在处理后3年期间一直保持较高的土壤肥力;根域调控还可提高果树根系活力,增加根系密度,尤其以0 ~ 1 mm径级的生长根增加最为明显。与混合土系统相比,砖土缓冲系统通过砖的吸水保湿性,改善了周围混合土的环境,对土壤和根系的改良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东  杜姗姗  李冠 《园艺学报》2016,43(5):991-997
从新疆哈密瓜(Cucumis melo L.)主产区之一的鄯善县采集表现病毒病症状的哈密瓜嫩叶,经昆诺藜连续3次单斑分离纯化后,采用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将该分离物鉴定为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利用该分离物,采用汁液摩擦接种法对12个常见的甜瓜商业品种和13个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进行室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表现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分别有1、11、10和3个,其中表现抗病的为Iran H。  相似文献   

9.
试验材料是从新铁炮百合(Lilium × formolongi)与东方百合‘索邦’(Oriental hybrid ‘Sorbonne’)的杂交苗中筛选出的优良株系。以该株系组培扩繁的试管鳞茎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观察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阶段的茎尖解剖结构;通过交互迁光试验初步确定光周期感受态及限界性诱导光周期;在不同光周期下,通过qRT-PCR技术测定分析了杂种苗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成花诱导相关基因CONSTANSCO)和FLOWERING LOCUS TFT)的表达。结合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和基因表达状况,最终确定了该百合杂种苗成花诱导关键时期:在6 ~ 8片基生叶时开始进入光周期感受态,在2 ~ 4个节间时开始进入成花诱导期,限界性诱导光周期为28 d。  相似文献   

10.
王珏  王燕  张静  陈涛  王磊  陈清  汤浩茹  王小蓉 《园艺学报》2020,47(1):98-110
对栽培和野生中国樱桃进行De novo基因组测序和比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筛选出50 617个InDel位点,并挑选均匀分布的200个标记进行验证,其中,27个标记在中国樱桃种内表现出多态性。利用多态性标记,对不同来源的192份中国樱桃(168份栽培和24份野生)种质进行基因型分型,共检测到60个等位基因(Na),平均每个标记2.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Hs)为0.010 ~ 0.500,平均0.23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10 ~ 0.375,平均0.198,表明中国樱桃遗传基础相对狭窄。根据聚类结果和地理分布将192份中国樱桃种质大致划分为5个群体。筛选出在蔷薇科李亚科樱属、李属、桃属、杏属、苹果亚科梨属、苹果属和蔷薇亚科草莓属、悬钩子属等重要果树共8个属156个个体中表现出较好通用性标记34个。物种与中国樱桃亲缘关系越近,InDel标记的多态性越高。  相似文献   

11.
前期研究明确了影响香蕉生根试管苗离体接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进行抗病性鉴定的4个主要因素:产孢培养基、试管苗接菌前在MIS(Medium for interaction system)培养基上生长的时间、MIS培养基的组成、Foc菌株的致病力等。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离体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优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发病最重要的因素是Foc菌株的致病力(P < 0.001),其次是产孢培养基和MIS培养基的组成(P < 0.05),试管苗接菌前在MIS培养基上生长的时间对鉴定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上述4个影响因素的最优组合为用马铃薯葡萄糖水作产孢培养基,香蕉试管苗接菌前在MIS培养基上生长7 d,MIS培养基的组成为1/2MS不含有机物,接种菌株为Foc热带4号小种复壮3代菌株。分析得到的最优组合与验证试验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香蕉枯萎病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抗病品种‘南天黄’根系分泌物中10种酚酸物质的含量,并选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的酚酸物质验证其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cubense,Foc)4号生理小种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接种Foc4诱导后,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仅在抗病品种‘南天黄’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的含量在抗病品种中高于感病品种近2倍。在PDA培养基中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对Foc4菌落生长的抑制率随着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研究结果表明香蕉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物质与香蕉品种抗性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以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4号生理小种的粗毒素为诱变剂,以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为筛选材料,通过多步筛选法,优化了筛选体系,并筛选出了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突变体。以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5%的EMS 分别处理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40 min,获得“半致死剂量”效应,对存活的香蕉愈伤组织和分化芽在依次递增的粗毒素浓度(5.0%→10.0%→12.5%)胁迫下进行定向筛选,获得了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愈伤组织块和分化芽,从抗病分化芽突变体获得了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抗毒素的性能进行鉴定,其病情指数(24.72)显著低于对照植株(96.11),抗毒素效果达到74.28%。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根部病菌孢子接种测定了36份香蕉品种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感病性,以及采用植株根部和叶片毒素处理测定了5份香蕉品种苗对病菌粗毒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天宝角蕉(AAA)、柴蕉(AAA)、广粉1号(AAB)和贡蕉(AA)表现抗病,哥斯达黎加蕉(AAA)和抗枯5号(AAA)表现中抗;感病品种对毒素的敏感性高于抗病品种。通过香蕉不同品种的病情指数、萎蔫指数和叶片损伤面积的差别分析,发现香蕉苗期对枯萎病菌感病性与对病菌粗毒素敏感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60d龄期的假植苗病情指数与其叶片损伤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因而叶片毒素处理法测量香蕉假植苗中部叶片损伤面积可作为一种快速区别香蕉抗病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oc4)及巴西香蕉(AAA)和广粉1号粉蕉(ABB)为材料,研究了韭菜对Foc4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韭菜粗提取液能显著抑制Foc4菌丝的生长,孢子的萌发。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韭菜对Foc4菌丝细胞结构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并对其孢子有极高的杀灭作用。大...  相似文献   

16.
香蕉枯萎病菌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的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也是国际植物病害检疫对象和我国广东省、福建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为加大对该病的防治和检疫力度,控制其扩散、蔓延和危害,保护香蕉生产的安全,促进我国香蕉非疫区的建设,通过全面搜集香蕉枯萎病菌的...  相似文献   

17.
香蕉枯萎病菌新毒素——白僵菌素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春雨  陈石  左存武  邝瑞彬  易干军 《园艺学报》2011,38(11):2092-2098
 调查并分离了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云南等香蕉枯萎病疫区的一批病原菌样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MS)法对所分离的28个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初步分析。发现了分子量为179 D的镰刀菌酸及分子量约为783 D的未知产物;利用1H-NMR对一株4号生理小种的未知产物进行了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白僵菌素。离体试验表明白僵菌素能够导致香蕉假茎腐烂。  相似文献   

18.
从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采集发病的香蕉和粉蕉植株近地面茎段维管束病变的样本,经分离纯化获14个单孢菌株。经寄主致病性测定表明:粉蕉分离物皆为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香蕉分离物则为4号生理小种。利用氯酸钾诱变这14个枯萎菌株共产生104个抗氯酸盐突变体,诱发获得67个nit突变株,其中nitl型58株,nitM型6株,nit3/nit8型3株。将获得的nit突变株做营养亲和性配对反应,可将14个菌株分为2个亲和群,其中VCG1包括7个菌株,且全为1号生理小种,VCG2则由7个4号小种菌株组成。  相似文献   

19.
西瓜核心种质枯萎病抗性与SRAP 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杏平  刘广  侯喜林  徐锦华  张曼 《园艺学报》2013,40(7):1298-1308
 对35 份西瓜核心种质进行了抗枯萎病鉴定,再采用SRAP 分子标记技术对35 份核心种质进行多态性分析。从63 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6 对多态性引物。SRAP 扩增共产生445 个条带,其中262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58.88%。平均每对引物产生9.67 个条带。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 软件对多态性标记与枯萎病抗性进行关联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35 份西瓜核心种质分为3 大群体:1 个野生西瓜群体和2 个栽培种群体。分析发现在2 个栽培种群体中存在基因渗透。聚类分析结果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分为4 个类群,其中第2 类群又细分为5 个小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说明具有相同抗性水平的材料倾向于聚在一起。关联分析发现有1 个标记位点与枯萎病抗性显著关联(P < 0.01),该位点对表型性状的解释率为0.2035。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RAP 标记可以有效地对西瓜种质资源进行群体结构的划分,且关联分析能够找到与西瓜枯萎病抗性相关联的SRAP 标记,为西瓜抗病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香蕉遗传转化体系效率低,难以满足大量鉴定基因的抗性功能的要求。为了借鉴模式植物成熟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对拟南芥、烟草、番茄3种模式植物的多个常用品种材料对强毒性香蕉枯萎病菌热带4号小种的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仅番茄‘Money Maker’品种受侵染后表现出典型的枯萎病症状;从感病植株根颈附近茎段内部坏死组织可检测和再次分离出病原菌,说明病菌的致病性符合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进而以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的Money Maker番茄不定芽再生体系。研究结果为借助模式植物番茄进行快速筛选鉴定抗香蕉枯萎病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