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十七个高温平菇菌株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日光温室袋栽技术,通过对17个供试平菇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商品性状和高温季节生物学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灰平260和夏丰一号耐高温,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以作为高温品种进行越夏栽培推广。51942和SD111比较耐高温,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以作为夏秋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生产的高温平菇品种,对23个平菇品种的发菌速度、子实体性状、出菇产量等指标进行了观测比较,结果表明:云南89、高温灰平和平菇125这3个品种菌丝洁白、粗壮,接种后3 d开始吃料,菌丝发满天数分别为21、24、28 d,菌丝日均生长量分别为11.4、10.0、8.6 mm;子实体呈灰色,韧性好,菌盖厚度均为7.0 mm,单朵质量位列前4,分别为429.0、264.0、291.3 g;单棒产量位列前3,分别为1.68、1.63、1.62 kg;生物转化率位列前3,分别为112.0%、108.7%和108.0%;总潮次均为5潮;综合评价总分依次为10.0、9.0、9.0分,位列前3;因此,云南89、高温灰平和平菇125可以作为耐高温平菇品种在北京地区进行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适于北京地区栽培的耐高温平菇品种,采用日光温室袋栽技术,对9个供试菌株菌丝生长情况、高温季节出菇能力及子实体商品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6综合性状优良,菌丝长势强,子实体肉厚,较耐高温,菌盖颜色为灰色,较受市场欢迎,可以作为一个耐高温平菇品种在当地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沧州地区3个平菇主栽品种的生长势、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满袋时间、子实体农艺性状、现蕾时间、产量、生物转化率、转潮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菇品种TD-1更适合在沧州地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富利 《食用菌》2012,(1):23-24
以引进6个平菇菌株和乌兰察布地区主栽的1个平菇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经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污染率和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性状的比较,以新平33和黒平2号菌株综合表现突出,为适合乌兰察布地区栽培的优良平菇菌株。  相似文献   

6.
1996年秋,笔者在长江簰洲西流湾的防浪林柳树桩上采到一只特大野生平菇,经组织分离获得纯种,驯化栽培性状稳定,编号簰洲湾一号.经20多个省大面积栽培表明,既具有低温季节大量出菇的特点,又兼有高温形成子实体不死的高温出菇性能,抗杂力强,耐水、耐CO_2.韧性好,产量菇质均明显高于当地传统品种,现将其特性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玉米芯和棉籽壳为主料,以京西北地区春栽最为广泛的平菇特抗650作为对照,对6个平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平均产量(单袋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菇黑丰90和科佳一号表现较好,建议春茬推广栽培;对照平菇特抗650产量较高,但其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农艺性状一般,仍可继续作为春季主栽菌株之一;平菇灰美2号发菌快,产量较高,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较差,可少量栽培,控制出菇时间,与其他菌株交替出菇。平菇新科619和奇美969不推荐广泛栽培。  相似文献   

8.
为缩短平菇菌株的育种年限,加快优良菌株的获得,以平菇的5个栽培菌株P129、黑380、茶39、华平49和B5-19分析与G30(高温30)菌株杂交后获得的71个子实体为材料,通过对71个子实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并进行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P28产量最高,每袋单产为1 007.5g,P16与HP41关联度最大,其综合性状最好,因此,筛选出综合性状较优良的平菇菌株P16、HP41。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冬季栽培的平菇菌株,栽培比较10个不同来源的平菇菌株,考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K6菌株综合性状优于试验地主栽平菇菌株4195、灰美2号、平菇99,可作为豫南地区冬季栽培的主推菌株;V9、驻研1号菌株综合性状次于4195、灰美2号、平菇99菌株,可作为搭配菌株。  相似文献   

10.
对采集分离的4株野生平菇菌株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明湖2号菇形美观、生物转化率较丰5提高3.01%~3.46%,出菇期提前5~7 d,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以作为早熟品种示范推广;鲁山平1-2与国槐1号子实体偏褐色,可作为搭配品种;黄台3号出菇晚、出菇不整齐、子实体形态有变异,不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适于房山地区栽培的耐高温平菇菌株,在日光温室内开展了袋料栽培比较试验,对10个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和生物学效率等项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早秋4号菌株菌丝长速快,菇体美观,生物学效率最高,达38.82%,整体表现良好,建议在房山区高温季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拓展湿地芦苇秸秆就近高值化利用途径,筛选适宜芦苇秸秆代料栽培的侧耳属菌株。方法:以芦苇秸秆为主要基质栽培19株侧耳属菌株,考察供试菌株经济性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平菇3806、2150、大叶39菌株发菌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袋产量与生物学效率较高,经济性状较优;大叶39、2150、秋丰1号、灰美2号等菌株菇体大,菇形好,单个子实体质量较高,商品性状好;大叶39、夏灰1、六月灰、2150菌株子实体粗蛋白、粗纤维、粗多糖含量较高,其中大叶39、2150菌株子实体粗蛋白含量高出食用菌营养标准值。结论:平菇2150与大叶39两菌株的经济性状以及营养成分等指标最优,可考虑作为含适当比例芦苇秸秆培养料栽培的主推侧耳属菌株。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间高温灭菌处理技术,栽培、观测北京地区9个平菇品种的发菌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灰美2发菌快,子实体颜色好,产量较高,适宜晚秋栽培;8105出菇快,产量高,适宜秋季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产量较低,但韧性好,菌盖厚,适宜早秋栽培。抗3单菇最重,650菌盖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14.
平菇一年四季都能栽培,这不仅延长了供应期,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平菇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然在夏季栽培平菇,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技术如果掌握不好,大面积栽培效益便不那么令人满意。根据,我们的推广实践,认为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应掌握下列关键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优质菌种 平菇栽培品种较多,夏季栽培应选用高温型菌种,此菌种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4~28℃,如榆黄蘑、侧5、红平菇、新平1012、鲍鱼菇、佛罗里达等。其中菇农普遍应用被称为平菇高产之王的“新平1012”效果更好,这是一株高产、优质的广温型新菌种,子实体发生的最低温度3℃,最高温度35℃,最适为8~28℃。菇潮涌,菌盖肥大,柄短肉厚。  相似文献   

15.
茶枝屑替代木屑栽培平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展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基质来源,提高茶枝利用率,以夏灰1号平菇为试验菌株开展了茶枝屑替代木屑栽培平菇的配方优选、平菇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茶枝屑代料栽培平菇效益评估以及平菇子实体质量安全性评价等研究。结果表明,茶枝屑替代木屑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为茶枝屑30%、木屑45%、麦麸20%、石灰3%、石膏1%、磷肥1%。与纯木屑栽培的平菇子实体相比,纯茶枝屑栽培的平菇子实体灰分、蛋白质、膳食纤维、粗多糖以及多酚类营养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8%、42.36%、6.15%、9.42%以及60.87%;菌袋生产成本降低了23.3%,提高了栽培平菇的经济效益以及食用菌的质量安全性。表明茶枝是一种很好的栽培平菇的新型栽培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适宜达州地区栽培的平菇优良菌株,对当地主栽品种及引进菌株共13个进行品比试验,经过对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的测定分析,初步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P1、P5和P13。对3个菌株进行rDNA-ITS基因鉴定的结果显示,3个菌株的基因片段存在差异,排除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菌株,可供达州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夏季香菇栽培品种,以常栽品种武香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高温型香菇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比较7个高温型香菇品种的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基本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香菇L18品种具有菌丝长势旺、基本农艺性状好、产量高等优点,有望作为今后密云县夏季半覆土地栽香菇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8.
应用模糊聚类法筛选平菇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发菌期、出菇期、转潮期、菌盖与菌柄的重量比以及生物转化率5个指标,对用玉米芯栽培的23个平菇株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归为十二类,其中,第一类的莱平1号和第二类的莱平4号、PL-802在个菌株,发菌株,出菇早,转潮快,产量高,子实体性状优,是适宜玉米芯栽培的优良平菇菌株。  相似文献   

19.
平菇AP838菌株系本站1990年冬从野生平菇分离选育而成,经试种及大面积栽培表明,具有适温广,菌丝生长快,抗杂能力强,转化率高,性状稳定等特点。一、基本特性菌丝粗壮浓密,气生菌丝生长旺盛、爬壁能力强,在低温下菌丝生长速度快于目前栽培的大多数品种。子实体发生快,在适温条件下从播种到出菇约15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4个平菇菌株在菌丝形态特征、子实体形成物候期、商品性及产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广东地区高温季节栽培的优良品种:P139(白色)、殷育20(灰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