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分析了油梨果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并对国内油梨资源与国外油梨品种"Hass"进行对比。主要针对采集至海南儋州、海南白沙、云南瑞丽和广西南宁的16份油梨资源的果肉含水量、灰分、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和总黄酮等7种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看出,7种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在大部分油梨资源之间差异显著。含水量、灰分、可溶性蛋白质和总酚含量在16份油梨资源间差异较小,而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总黄酮含量在16份油梨资源间差异较大。与其他15份国内油梨资源比较,Hass油梨果肉含水量最低,灰分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处于中间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集广西南宁的油梨品种‘桂研10号’,检测其种子中含水量、灰分、粗脂肪、脂肪酸成分、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油梨种子含水量最高,其次是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此外,粗脂肪、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也较高。种子中共含有22种脂肪酸成分,其中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要脂肪酸成分。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达到47.94%,其次为亚油酸,相对含量达到28.94%。种子中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低。通过分析油梨种子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油梨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在农业加工等行业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23对SSR多态性引物对收集的54份油梨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利用Popgene 1.32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采用NTSYSpc 2.1计算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位点119个,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位点在2~10个之间,平均为5.1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L)为100%;多态性信息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33、1.3219、0.2059、0.3356。54份油梨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97之间,在0.71处可划分为4大类群,Fuerte单独归为第Ⅰ类,Hass、Bacon为第Ⅱ类,第Ⅲ类的种质包括Y1-10、Y3-1、Y6-5、Y10-1,余下47份归为第Ⅳ类,占参试材料的87.04%,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以卡里佐枳橙Citrus sinensis×Poncirus trifoliata实生苗为材料,采用-Fe(0μmol/L)和+Fe(37.3μmol/L,对照)两种营养液培养6周,探讨缺铁胁迫对枳橙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铁胁迫下幼苗整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干物质积累减少,各部位铁含量下降25%~51%,根部钙、锰含量也显著降低,而根部镁、锌含量则显著增加。通过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仪(FTIR)分析发现,缺铁胁迫下枳橙幼苗根部出现1 400cm~(-1)、1 075cm~(-1)和1 055cm~(-1)等3个吸收峰的增加,以及1 061cm~(-1)吸收峰的缺失;叶片出现1 246cm~(-1)、1 070cm~(-1)和1 032cm~(-1)等3个吸收峰增加,以及1 250cm~(-1)和1 063cm~(-1)等2个吸收峰的缺失。缺铁胁迫时,枳橙幼苗叶片的蛋白质、纤维素、可溶性糖和核糖的结构发生变化且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12份引进油梨品种果肉有机酸组分和抗坏血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油梨引进品种果肉有机酸组分和还原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含量特征,为引进油梨品种的评价、筛选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12份引进油梨品种果肉中的有机酸组分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油梨果肉中可检测到酒石酸、苹果酸、马来酸、柠檬酸和富马酸5种有机酸组分,其含量由高到低为:苹果酸>柠檬酸>富马酸>酒石酸>马来酸;不同品种间单一有机酸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而不同品种间的有机酸总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油梨果肉有机酸含量与苹果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苹果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2份油梨资源中,‘洛雷塔’果肉中有机酸及单一组分苹果酸、富马酸和酒石酸的含量均为最高,‘布鲁克斯晚’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结论】油梨属苹果酸优势型果实,果肉中总酸含量与苹果酸和维生素C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油梨果实不同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的油体变化,采用尼罗红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观察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发育不同时期油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油梨果实中的果皮、果肉、种皮和种子4个组织发育初期,油体仅在细胞壁周围分布,随着各组织发育,油体逐渐向细胞中间分布,且逐渐增多变大。在发育后期,果肉中的油体体积明显大于其他3个组织中的油体。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油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油脂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4个油梨品种的果皮、果肉、果核的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采用Folin-Ciocalteu法确定了水果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测定水果提取物的DPPH清除率、ABTS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确定其抗氧化能力,并测定了提取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4个油梨品种的果皮、果肉、果核的总酚含量为9.6~27.8 mgGAE/g干物质;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是41.7~144、27.3~2 783和20.2~323.1μg/mL;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的IC50为202~2 042μg/mL。总体而言,油梨不同部分的抗氧化活性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从弱到强依次为果肉果皮果核。  相似文献   

8.
油梨(Persea AmericanaMill)又称鳄梨,英文名avocado,原产中美洲及墨西哥湿润地,属于热带、亚热带名贵果树。油梨果肉含脂肪8%~30%,是其它主要果蔬的97~187倍,其中油酸占65·3%,亚油酸占15·9%,棕榈酸占12·4%;蛋白质1%~3%,是其它主要果蔬的2~4倍;碳水化合物含量2%~9%;果肉含钾>20mg/100g、铁0·7mg/100g、磷55mg/100g、钙9mg/100g;还富含各种维生素(A、C、E、K及B族等),尤其维生素B2是其它水果的10倍;油梨还富含膳食纤维;多种氨基酸含量均约为鸡蛋的1/15。研究发现,油梨可醒脑益智,还可美发、美肤和防衰老,帮助病后恢复,是高能低糖易消…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贵州地方干椒资源的类型,以48份贵州地方干椒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干椒的籽皮比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3份贵州地方辣椒资源干椒籽皮比在0.34~2.03之间,平均值为0.84,变异系数达47.57%;在欧氏距离7.5处,将48份辣椒资源聚为4大类型,并依次定义为种子型干椒、轻度种子型干椒、轻度果肉型干椒和果肉型干椒。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省湛江市国家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中,以稳定开花结果的12个油梨品种为试材,于果实生理成熟期采集果实样品,对果肉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粗脂肪和水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油梨果肉可溶性总糖含量在17.35~40.75 mg/g之间,迪普伊(Dupuis)和威尔逊无核(Wilson seedless)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果肉可溶性糖组成中葡萄糖所占比例在87.00%以上,有少量的果糖和微量的蔗糖。淀粉含量在30.46~63.32mg/g之间,西蒙兹(Simmonds)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35~15.37mg/g之间,仍以西蒙兹的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在1.33%~7.33%之间,以门罗(Monroe)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水含量相对稳定,分布在82.67%~90.83%之间。说明,油梨果肉可溶性糖的积累是以葡萄糖为主;与淀粉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相比,可溶性糖、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更宜作为油梨品种选择和新品种选育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瓜列当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磷素溶液(1×10~(-4)、3×10~(-4)、5×10~(-4)、7×10~(-4)、9×10~(-4)、1×10~(-5)、3×10~(-5)、5×10~(-5)、7×10~(-5)、9×10~(-5)、1×10~(-6)、3×10~(-6)、5×10~(-6)、7×10~(-6)、9×10~(-6)、1×10~(-7)、3×10~(-7)、5×10~(-7)、7×10~(-7)、9×10~(-7))对预培养的瓜列当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磷素对瓜列当种子发芽率及瓜列当与加工番茄寄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磷素溶液为1×10~(-4)、9×10~(-4)、1×10~(-5)、3×10~(-5)、1×10~(-6)浓度下瓜列当发芽率较高,对瓜列当发芽有促进作用,在磷素溶液为7×10~(-6)、9×10~(-5)、9×10~(-6)、9×10~(-7)浓度下瓜列当发芽率较低;在1×10~(-5)和9×10~(-5)级别浓度下瓜列当寄生率最低,且差异不显著,能较好的抑制瓜列当的寄生。因此,10~(-5)浓度的磷在促进瓜列当诱杀发芽和减少寄生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有鲜食潜力的密花胡颓子(羊奶果)种质资源,在云南德宏采集1个优良品种(德甜1号)、9个品系和6个农家品种共16份密花胡颓子驯化种质的果实,测量纵径、横径、单果质量和果肉厚度等性状指标,分析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品质指标,并测定单宁和番茄红素含量。结果表明,16份种质的果实上述各指标存在明显分化,且大部分种质之间各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合分析,有3份种质(含德甜1号)可以作为以后选育鲜食羊奶果的候选资源。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油梨种子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经计算机检索与标准谱图对照,确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油梨种子中初步鉴定了83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86.10%,其中化合物种类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萜类(37种,77.75%)、醇类(13种,2.17%)、酯类(8种,1.77%)、醛类(13种,1.63%)、烃类(4种,1.21%)、环氧类(2种,0.94%)、酮类(3种,0.42%)、肟类(1种,0.11%)、酸类(1种,0.07%)、噻唑类(1种,0.04%)。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有反式-α-佛手柑油烯(27.99%)、大牛儿烯D (11.01%)、反-β-法尼烯(6.85%)、β-倍半水芹烯(4.44%)、反-β-罗勒烯(4.13%)、β-石竹烯(2.82%)、β-甜没药烯(2.56%)、α-蒎烯(2.48%)、δ-杜松烯(2.09%)、反-α-香柠檬烯(1.43%)。  相似文献   

14.
对油梨种子进行全核(对照)及3种不同纵剖方法(剖成1/2、1/4和1/6剖片)处理,并对发芽率、成苗数、发芽时间及幼苗长势等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时间、幼苗长势基本与种子剖片数呈负相关,但剖片后,一枚种子的成苗数比全核(对照)多。综上所述,1/2纵剖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成苗数、发芽时间及幼苗长势等指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鲜食葡萄品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主要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利用比色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的果皮、果肉、种子和果梗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了清除氧自由基(ORAC)、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铁离子还原(FRAP)能力与多酚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葡萄品种多酚类物质主要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其中花青素在果皮以及总酚和总黄酮在种子和果梗中含量较高,但多酚类物质在果肉中最低。葡萄品种‘夏黑’果皮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其它葡萄品种。以‘巨玫’果皮和果肉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但‘青提’果皮和果肉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低于其它葡萄品种。通过分析各葡萄品种抗氧化活性与多酚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发现,果皮中FRAP和ORAC清除率以及种子和果梗中DPPH·清除率与花青素、总酚及总黄酮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且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说明其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瓜菜》2017,(4):29-32
为筛选到优良的辣椒种质资源,满足进一步的遗传改良和育种的需要,选用111个辣椒品系(种),在漂浮育苗条件下,对这些品系(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c2016-18’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100%、100%、1.34;其次‘gx2016-4’‘gx2016-7’‘gx2016-20’‘gx2016-23’‘gc2016-47’和‘gv2016-2’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在90.00%~100.00%、90.00%~100.00%、1.00~1.34之间变动;发芽势超过80.00%的品系(种)占供试品系(种)的16.22%,发芽率超过80.00%的品系(种)占供试品系(种)的40.54%,发芽指数超过1.00的品系(种)占供试品系(种)的17.12%。  相似文献   

17.
对早熟苹果辽伏喷布40%水胺硫磷1000倍液。喷后27d,果皮及果肉中残留量分别降至0.182mg·1~(-1)和0.028mg·1~(-1)。果皮中水胺硫磷残留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果肉中水胺硫磷含量在喷后前7d却在增加,第7天之后才呈下降。经对果皮及果肉中水胺硫磷含量的差比分析认为,果肉中水胺硫磷含量在喷后前7d增加,是果皮中农药向果肉中渗透大于果肉中农药消解所致。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分析技术对灵芝提取物进行了光谱测定和定性分析,通过计算样品的杠杆值、学生化残差和马氏距离剔除异常样品,根据原始图谱和一阶导数差谱,选取不同的波数区间和有效的预处理方法,分别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对灵芝提取物真伪进行识别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灵芝提取物样品中有一个为异常样品,在建模前予以剔除;在PCR模型中,用于识别灵芝提取物的最佳波数区间预处理分别为7 654~6 987 cm~(-1)、5 534~4 000 cm~(-1)和多元散射校正结合二阶导数(MSC+SD),相关系数达到0.946 5。在PLS模型中,用于识别灵芝提取物的最佳波数区间预处理分别为9 150~4 000 cm~(-1)、一阶导数(FD),相关系数达到0.965 6。运用所建立的识别模型预测灵芝提取物样品,其预测识别率都达到100%。同时对PCR和PLS模型的预测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索核桃(Juglans regia L.)种子油脂转化时期的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方法】基于Illumina Hi SeqTM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以新疆早实核桃‘新新2号’(J.regia‘Xinxin2’)品种种子的种仁为材料,对核桃种子油脂转化期3个不同阶段(花后60~70 d,简称G1;花后90~100 d,简称G2;花后120~130 d,简称G3)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分析。【结果】组装得到174 545条Unigene,其中G2 vs G1、G3 vs G2和G3 vs G1分别有9 408、8 316、6 398条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和11 916、10 485、5 218条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3个阶段之间差异基因富集最显著的是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随机挑选8个基因进行荧光定量验证,结果与测序数据一致,表明核桃种子油脂转化期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可信度高。不同时期基因差异表达富集度最高的为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在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上乙酰辅酶A的羧基转移酶α亚基基因acc A、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基因acc B和生物素羧化酶亚基基因acc C的表达量在G1到G3持续上升,β-酮酰ACP合酶Ⅱ基因fab F、β-酮酰-ACP还原酶基因fab G和硬脂酰-ACP去饱和酶基因FAB2的表达量在G1到G3也持续上升,并且G2与G1之间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最多。【结论】核桃种子的油脂转化在G2阶段脂肪酸合成最活跃,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与油脂合成有关的accA、accB、accC、fabF、fabG、fabI和FAB2基因均呈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干燥方式对龙眼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对龙眼酚类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高品质龙眼干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龙眼果肉经过3种不同干燥处理,龙眼果壳和果核只经过热风干燥处理,利用福林-酚比色法和液质联用技术(UPLC-QqQ-MS/MS)分别检测龙眼总酚含量和各酚类物质的组分,同时利用DPPH、ABTS和FRAP法检测多酚抗氧化活性。【结果】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后龙眼果肉总酚含量(w)分别是2.934/5.288和2.855mg·g~(-1),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是2.537、5.478、1.501 mg·100 g~(-1),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是0.919、1.216、0.870 mg·100 g~(-1),以及还原力(FRAP)分别是5.810、6.634、5.538 mg·100 g~(-1)。液质分析结果表明龙眼不同部位酚类组成差别较大,龙眼果皮中多酚种类和含量均高于龙眼果肉和果核。与新鲜果肉相比,3种干燥方式均降低了龙眼果肉中大部分酚类成分含量。其中,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后主要酚酸阿魏酸分别降低了74.05%、63.67%和73.16%,主要类黄酮芦丁分别降低了51.58%、52.80%和46.50%。【结论】3种干燥方式对龙眼果肉酚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影响有显著差异,与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相比,冷冻干燥能够减少龙眼果肉在干燥过程中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