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室葡萄休眠期不同阶段保温的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从11月初至1月末,研究不同阶段保温芽的生化反应。结果表明:葡萄深休眠期前芽具有高水平的ABA,深休眠期后进行保温ABA下降,IAA、GA3、ZT含量增加;休眠期间芽淀粉含量增加、可溶性糖下降,至保温后淀粉开始下降、可溶性糖上升,但萌芽前淀粉上升、可溶性糖下降,蛋白质进入休眠后下降,至萌发前上升,次年葡萄生长结果良好;休眠期前保温的葡萄不能正常进入休眠,最终影响生长结果。  相似文献   

2.
可溶性糖含量是决定萝卜品质和商品价值的重要因子。现以23种不同萝卜品种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萝卜材料肉质根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糖组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木质部、韧皮部糖分含量的相关性以及糖含量与甜度值的关系。结果表明:萝卜肉质根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可溶性糖都是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均值分别达到15.40mg·g~(-1) FW(韧皮部)和19.37mg·g~(-1) FW(木质部),其次是果糖,蔗糖含量最低;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均值高于韧皮部,二者密切相关,r值达到0.802 0(**);韧皮部和木质部甜度值分别与各自的总糖含量呈现极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93 9(**)和0.971 8(**),在各种糖组分中,果糖含量与甜度值相关性最大;该研究为萝卜品质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可利用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以红小玉、S9、早春红玉3个小型西瓜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主要可溶性糖以及Vc的积累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小型西瓜果实的糖含量及构成随果实的发育而变化,其变化动态一致;蔗糖的峰值出现迟于果糖和葡萄糖;总糖含量在授粉后22d达到最高值;Vc的积累过程是幼果期含量较高,果实膨大期迅速下降到最低,然后迅速积累,完熟期达到最高,过熟期含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并分别在18℃和20℃下后熟,测定果实硬度,果皮颜色、膜透性和叶绿素,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研究温度、乙烯利浓度对‘宝岛蕉’果实后熟进程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和乙烯利浓度均对‘宝岛蕉’后熟进程和品质有积极作用,使果实硬度下降、果皮膜透性增加,总叶绿素含量下降,颜色由绿转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减少,达到食用品质;20℃与18℃相比,适当高温可促进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加速淀粉的水解和维生素C的转化,从而促进‘宝岛蕉’果实的成熟,缩短后熟时间。  相似文献   

5.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分析了不同疏粒量处理对始熟期后葡萄叶片内容物、果实大小、果实糖酸含量及果实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始熟期开始随着果实成熟,对照和处理的果实纵横径及糖含量均逐渐增加,而果实酸含量及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与此同时,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都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活性却持续升高。另一方面,在相同果实成熟期随疏粒量的增加,果实糖含量明显上升,酸含量明显下降,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及细胞壁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均升高。另外,疏粒处理对各时期果实纵横径、叶片叶绿素影响不大,但随疏粒量的增加,各时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却逐渐降低。对果实酸性转化酶活性、叶片可溶性糖及果实含糖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壁酸性转化酶活性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果实含糖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且随着果实疏粒量的增加,相关性有升高趋势。总之,葡萄果实成熟期疏粒处理对葡萄果实中的酸性转化酶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细胞壁酸性转化酶,最终可能改变了葡萄树体的库源关系,增加了果实库强,使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分配到果实中。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3个不同熟期甘蓝品种幼苗期叶片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舍量、还原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3种甘蓝幼苗期蛋白质舍量和叶绿素含量总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都表现为在幼苗期的前3周逐渐升高并在第3周达到最高值,在第4周显著降低后又逐渐升高.还原糖含量多呈现无规律的波动性变化,但是还原糖含量的值都显著低于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7.
桃自然休眠过程中外源激素对花芽碳水化合物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曙光油桃为试材,分析了整个休眠期芽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动态及不同休眠阶段外源生长调节剂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然休眠前期淀粉缓慢积累,至11月下旬达最高值112.50mg/gDW,之后有大约35d的缓慢下降期,12月下旬迅速降低;可溶性糖则一直处于升高过程,与淀粉含量的变化相对应,12月下旬急剧上升至最高点110.34mg/gDW;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跃变期与自然休眠的进程相吻合。外源生长调节剂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因使用时期而异:10月10日使用,GA3、6-BA使芽中淀粉含量降低,却提高了可溶性糖的含量,ABA的作用效应刚好相反;11月10日外源喷布3种生长调节剂均对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显著影响;12月10日使用,GA3、6-BA引起芽中淀粉含量迅速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迅速升高,但ABA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南丰蜜桔果实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小果系普通南丰蜜桔为试材,研究了其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果实发育期糖、有机酸、维生素C、纤维素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以探明南丰蜜桔果实发育规律,为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南丰蜜桔果实生长曲线为单S型,相对生长率5月最高,10月最低,成熟前略有回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果实的发育,可溶性糖、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增加且持续到果实成熟时达最高值,而蔗糖含量在9月底10初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成熟前略有提高;有机酸含量在发育早期增加,8月初至9月中旬达最高值且变化缓慢,之后急剧降低;果实维生素C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于10月上中旬达最大值;果肉纤维素含量随果实发育逐渐降低,成熟时达最低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口感番茄风味优于普通番茄的原因,以2个口感番茄品种和2个普通番茄品种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指标,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口感番茄和普通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可溶性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从绿熟期开始迅速积累,且可溶性糖含量在半熟期达到最高值,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完熟期达到最高值,完熟期口感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比普通番茄高43.70%~53.58%、57.98%~96.57%和47.35%~86.59%,其中果糖含量在可溶性糖含量中的占比最高;蔗糖含量从幼果期即开始下降,此时期口感番茄果实蔗糖含量比普通番茄高18.30%~63.03%。口感番茄果实发育前期的糖代谢与积累主要受蔗糖合成酶(SS)调控,后期主要受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调控。口感番茄和普通番茄果实可滴定酸均从幼果期开始积累,完熟期口感番茄比普通番茄高73.89%~101.05%;口感番茄果实中的有机酸以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且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番茄。完熟期,口感番茄果实的糖酸比为5.17~5.64,显著低于普通番茄;可溶性...  相似文献   

10.
 以‘巨玫瑰’葡萄(Vitis vinifera L. × V. labrusca L.)为试材,从始熟期开始研究了根域限制栽培对果实可溶性糖积累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巨玫瑰’葡萄果实中主要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从始熟期开始果实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也随果实发育进程而逐步增强。AI活性与果实中含量最多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相关。中性转化酶(NI)和蔗糖合成酶(SS)的分解方向的活性只是在始熟期3周后开始增加,且活性低于AI。蔗糖合成酶(SS)的合成方向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在始熟期开始后稍有增加,此后保持平稳,且活性远远低于蔗糖分解相关酶AI、NI和SS的分解方向活性。根域限制栽培可以显著提高‘巨玫瑰’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糖积累期间的AI活性和成熟时的NI活性,但对其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由此推断AI是葡萄果实糖积累的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也是根域限制提高果实糖含量的关键代谢酶。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苹果产业发展态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年以来辽宁省苹果栽培面积、产量和单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3—2012年,辽宁省苹果栽培面积逐年稳步增加,占全国苹果总面积和辽宁省水果栽培总面积的11.67%和36.46%;辽宁省苹果总产量呈稳步上升态势,占全国苹果总产量和辽宁省水果总产量的6.12%和34.26%;辽宁省苹果单产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十年间提高了61.01%,平均每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苹果产业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1年以来辽宁省苹果栽培面积、产量和单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1~2010年,辽宁省苹果园栽培面积在2003年以前下降,之后逐年回升,占全国苹果园总面积和辽宁省水果栽培总面积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2.64%和38.11%;辽宁省苹果产量从2001年到2002年下降,之后上升,占全国苹果总产量和辽宁省水果总产量的平均比重分别为6.05%和34.99%;辽宁省苹果单产呈逐年上升趋势,10a间提高了1倍以上,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同时对辽宁省苹果今后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快优新品种选育,推进苹果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加强果园基础设施,提升苹果园标准化创建水平;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推进苹果产业化进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辽宁日光温室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辽宁地区不同结构日光温室主要建筑结构参数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合理的日光温室结构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法,为辽宁乃至北方地区日光温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大棚栽培的5年生‘北陆’蓝莓等为材料,研究强根素对蓝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强根素处理对蓝莓树体生长、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有促进作用。萌芽至现蕾期、果实膨大至转色期和果实采后施用3次的效果最好,其次为萌芽至现蕾期和果实膨大至转色期施用2次的,施用浓度为15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5.
 以核桃雌先型品种‘中林5号’和雄先型品种‘辽宁1号’为试材, 研究了花芽分化期间叶片和混合芽内源多胺的变化。结果表明, 雌先型品种‘中林5号’叶片内Put、Spd含量高峰比雄先型品种‘辽宁1号’提前1周出现; 混合芽内Put、Spd、Spm在所测定时期内动态变化相似, 但含量达最高峰的时间前者比后者提早两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辽宁省的羊肚菌资源,了解其产地环境及种属的关系,探寻羊肚菌在辽宁省发生的适合条件,对辽宁省7市16个羊肚菌发生地开展了资源调查,共采集到羊肚菌样本53份。采用ITS和多基因系谱一致性系统发育种识别法(GCPSR),对采集到的羊肚菌样本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采集的羊肚菌样本被鉴定为5种,即Morchella sp.(Mes-6)、Morchella sp.(Mes-8)、Morchella sp.(Mes-9)、Morchella sp.(Mes-20)、Morchella sp.(Mes-21),其中,Mes-20和Mes-21为辽宁省新记录种。辽宁省的野生羊肚菌资源主要集中在朝阳市,以Mes-6为主。采用11条ISSR引物,共检测出多态位点51个。在居群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为0.1201±0.0466,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0.79%,居群内占39.2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甜菜夜蛾田间种群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分别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和葫芦岛市连山区应用性诱剂监测了甜菜夜蛾全年发生动态,并对当地的主要作物的受害程度进行了调查。根据甜菜夜蛾越冬区划和越冬规律,结合当地越冬调查,明确了甜菜夜蛾在辽宁省田间不能越冬,其初始发生虫源性质属于外来迁飞虫源。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发生的甜菜夜蛾主要由我国黄海地区迁入。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根肿病主要生理小种种群分化鉴定初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Williams法的4个鉴别寄主(Jersey Queen、Badger Shipper、Laurentian 、Wilhelmsburger),对采自国内15个大白菜根肿病主要发病区域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理小种种群的鉴定。结果表明:辽宁沈阳新民大民屯、辽宁沈阳西窑、辽宁大连水师营、辽宁丹东振安,山东青岛农业科学院、山东苍山小林村,云南江川,四川郫县,吉林乌拉街东窑村、吉林乌拉街旧街村、吉林梨树镇11个地区的根肿病菌为4号生理小种;辽宁本溪桓仁的根肿病菌为2号生理小种;四川彭州地区的根肿病菌为7号生理小种;四川西昌地区的根肿病菌为10号生理小种;辽宁沈阳农业大学根肿病菌为11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当前辽宁省出口切花菊产业的概况,分析了出口切花菊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由政府牵头成立出口切花菊产业化领导小组;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整体栽培水平;建立出口切花菊专业技术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化进程;扶持龙头企业,将花卉产业做大做强;打造花卉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0.
对5个榛子品种的产量与主干横截面积和产量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达维和辽榛8号产量稳定且丰产,辽榛9号产量低,辽榛1号与玉坠前期产量低,后期增长快,也有发展前途。榛子主干横截面积与产量有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在生产和科研中还需长时间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