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形态指标和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收获期生姜的株高、分枝数和根茎产量;其中处理2(生姜与大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生姜的分枝(10.5%),同时处理2、处理3(生姜与大蒜间作)和处理4(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也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株高分别增加了15.0%、11.4%和14.0%),并且这3个处理提高了生姜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生姜茎叶含硅(SiO2)量达2%-5%,远高于氮(N)、磷(P)、钾(K2O)含量,表明生姜为喜硅作物。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硅肥的施用,使生姜株高增加8.6%-11.3%,地上茎分枝数量增加10.3%-12.4%,地上茎粗度增加9.0%~11.3%,产量提高11%以上。  相似文献   

3.
谭光仙 《长江蔬菜》2013,(22):42-44
为推动凯里市生姜产业发展,开展了生姜适宜栽培密度探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姜行距不宜低于50 cm,否则不利于培土,密度以调整株距为宜;生姜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000株/667 m2,此密度下生姜产量高,产品品质优、商品性好;生姜不宜连作,连作病虫害严重,且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4.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生姜水浸液对生姜幼苗形态指标和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茎和叶不同浓度的水浸液均显著抑制了生姜幼苗的株高、每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其抑制程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强,而对生姜幼苗每株分枝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浓度下,茎水浸液对生姜幼苗的形态指标均显示出最强的抑制作用,叶水浸液次之,根茎水浸液最弱。同时,3种水浸液均随浓度的增加降低了生姜幼苗的光合参数(包括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净光合速率)。生姜幼苗形态指标与光合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胞间CO2浓度与每株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7)、与每株分枝数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外,生姜幼苗叶片各光合参数与所测定的形态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生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喜温耐阴,但不耐霜不耐寒。由于其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弱,生长期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分。生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松软,保水力强,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为最好。生姜喜微酸性土壤,pH值在5~7生长良好,全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11.0:1.0:1.61。了解以上这些生姜特性后,我们在栽培中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措施: 一、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生姜忌连作,连作后根茎小,质量低,易生姜瘟。所以,栽培生姜要与大田作物轮作,以山芋、大豆茬最好,其他作…  相似文献   

6.
赵常胜 《中国蔬菜》2008,1(12):50-51
生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但因生姜起源于热带地区,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喜温不耐寒的特性,种植区域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青海高原无霜期短,生姜的生长期不足,露地栽培难以获得产品.随着近几年设施农业的发展,2006~2007年青海省大通县蔬菜站利用日光节能温室在大通县新庄镇台其庄村(海拔2 500 m,年均气温4.0 ℃)对生姜栽培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获得成功.每667 m2生姜产量2 400~2 700 kg,产值14 400~16 200元,扣除生产成本,每667 m2每茬纯收益9 000~12 000元.  相似文献   

7.
生姜各个器官的生长状况与产量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对4个生姜品种进行试验,测得每个品种的形态学指标,即株高、茎粗、叶数、分枝数、叶长、叶宽、叶形指数、根茎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4个品种的差异,选出生长势强的品种,希望能为生姜的增产创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顾智章  陈瑛 《蔬菜》1999,(11):32-32
生姜原产中国和东南亚热带地区,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以广东、浙江、安徽、山东、云南等省为主要产区。著名的品种有山东莱燕姜、广东疏轮大肉姜,浙江红爪姜和安徽铜陵白姜等。生姜以肥大的肉质根茎供食用,含有芳香挥发油,可做香辛凋料,又称植物味精,是重要调味品之一,又是良好的健胃、祛寒和发汗剂。生姜烹饪时能将自身的辛辣芳香渗入菜肴内,使味鲜清辣,能去鱼腥除肉膻,是煎鱼、烧鸭的重要作料,在吃螃蟹、海鲜时蘸上姜末醋可解寒尝鲜;对冰冻的肉食、海味、河鲜在加热前用姜汁浸泡可运鲜提味。姜还可制成各种加工品,如糖姜片、…  相似文献   

9.
生姜茎叶含硅(S iO2)量达2%~5%,远高于氮(N)、磷(P)、钾(K2O)含量,表明生姜为喜硅作物。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硅肥的施用,使生姜株高增加8.6%~11.3%,地上茎分枝数量增加10.3%~12.4%,地上茎粗度增加9.0%~11.3%,产量提高11%以上。  相似文献   

10.
麦套生姜高产优质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生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种植生姜成为沂水县姚店子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首选。生姜连作易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生姜产品品质下降。为了生产出优质、绿色的生姜产品,沂水县姚店子镇大面积推广麦套生姜种植模式,667m2可产出小麦245~285kg、生姜3000~3500kg,收入可达9500~105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栽培措施角度研究了生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不同生姜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莱芜大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比普通栽培模式产量提高60%,莱芜小姜提高40%。地温24℃和在地温24℃下加热层与姜种距离5 cm处理的生姜生长均优于其他间距(15 cm和10 cm)和不同地温,该条件下生姜产量高,且生长量大,生长势强,品质良好,生姜株高、有效叶数、根茎鲜质量、茎粗、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明显增加;周年3茬次栽培的产量最高。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主要是为生姜提供适宜的生长因子尤其是地温条件,从而打破生姜自然休眠障碍,提高长势,实现周年生产,且对不同品种增产效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生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生姜种植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产品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莱州市现有生姜种植面积2000hm2,已被确定为省级无公害生姜生产基地。几年来,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减少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产品的农药残留量,我们总结归纳出生姜从选地到收获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丰富、pH值6~7的微酸性地块,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前茬地为粮田或大蒜田。要求地块周围3km以内无“三废”污染源存在。姜田大气环境质量、灌溉水质、土壤均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质…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生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生姜的产地环境要求、生产技术措施、采收、包装、运贮等,适用于烟台市无公害农产品生姜的生产。一、产地环境条件指影响蔬菜生长和质量的空气、灌溉水、土壤等自然条件。生姜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严格,以土层深厚松软、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pH值5~7的土壤为宜。无公害生姜生产的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二、生产技术措施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要求姜种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2.种子…  相似文献   

14.
程洪花 《蔬菜》2007,(3):17-18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历年种植生姜(黄姜),面积达600余hm~2,为使生姜产量有个新突破,2003年开始将地膜覆盖技术用于生姜生产,到2006年全区覆盖面积达400hm~2。地膜覆盖对地温、生姜生育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以及生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能形成一个更有利于生姜生长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据试验:应用地膜覆盖,5月份平均地温比露天栽培高3~5℃,6月份平均高2~3℃。4月15日下种,出苗时间可提前到5月上中旬,使生姜生育期提前30d左右。地表下0~15cm土壤含水量比露地含水量高40.5%。水、热条件的改善,使土壤理化性状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覆膜2个月后,地表下0~10cm土壤容重下降幅度为7.5%,土壤呈膨松状态,孔隙度增加,有利  相似文献   

15.
胡涛  宋丽花  李培习 《蔬菜》2003,(10):27-27
生姜贮藏是保证生姜周年供应,调节市场盈缺的重要手段。通过生姜的贮藏,可使生姜淡季上市,保值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生姜贮藏的方法多样,其中窖藏是简便易行、贮藏时间较长的一种。以下简要介绍生姜窖藏的八步法。一、地窖选址与消毒新挖地窖应选在向阳、避风、地势高燥、排水方便的地方,深度4~5 m。老地窖要先清除2~3 cm老土层,露出新土层,再用800倍多菌灵溶液喷洒杀菌。二、生姜采收挑选贮藏用的姜应该是充分长成的根茎,一般在初霜前收获,避免着霜受冻。收获时带土太湿可稍晾晒,注意避免日晒过度。一般收获后立即下窖贮藏,不能在田间过夜…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姜蒜套种的生产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五莲县自1990年开始改生姜一年一作为生姜大蒜间作套种,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目前推广面积已占生姜种植面积的90%以上,试验表明,姜蒜套种比一年一作生姜每hm^2增加收入5万~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大棚西瓜套种生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套生姜是我地区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改生姜单作为西瓜、生姜一年两种两收,复种指数增加了一倍,提高了光能和土地利用率,缓解了西瓜、生姜与其它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充分发挥大棚保护地栽培的优势,通过套种,使生姜比常规种植法提前定植25天,延迟收获25~30天,每(亩)土地产量增加1500~2000千克,增产30%~40%左右,而且生姜生产前期,可利用西瓜叶为其遮荫,节省了插“姜影”所需的工料费。该模式每(亩)产西瓜4000千克、生姜5000千克,产值超万元。栽培技术如下:1西瓜早熟栽培技术1.1大棚建造:大棚必须在封冻前…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为试材,以腐熟的生姜秸秆、蛭石和珍珠岩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复配,研究了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生长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秸秆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在植株生长的合理范围内,生姜秸秆复配基质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了黄瓜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有利于黄瓜幼苗生长,其中以秸秆∶蛭石∶珍珠岩=3∶2∶2的处理效果最佳。因此,生姜秸秆可以替代草炭作为黄瓜的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9.
徐漫 《吉林蔬菜》1999,(3):15-16
大蒜、生姜均为苍山县常年大面积种植的经济作物。大蒜套栽生姜的收入比单作大蒜或单作生姜提高80.2%~90.8%。因此,蒜套生姜的栽培模式倍受菜农的欢迎。1整地播种大蒜采用高畦栽培,大蒜畦宽1.2m,起高畦覆膜栽培。其中净畦面宽90cm,沟宽30cm,...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生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姜产品形成期叶片光合最适温度为25℃,此温度下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最高。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光量子通量密度和CO2浓度升高而增加。生姜叶片的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在25~69μmol·m-2·s-1之间,随叶温升高而升高,且叶温越高上升幅度越大;光饱和点为642~867μmol·m-2·s-1,在15~25℃范围内随叶温升高而升高,超过25℃,则随叶温升高而下降。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25~72μL/L和1343~1566μL/L,均随叶温升高而增加,且高温条件增加幅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