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通过对立架式栽培的高温香菇不同注水量试验,研究其对出菇、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条件下,增加头潮菇注水量对高温香菇出菇时间没有影响,但可以增加头潮菇的菇蕾发生数、提高头潮菇二潮菇的子实体品质及产量,进而提高每棒总产量。  相似文献   

2.
菌棒补水催蕾是香菇栽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传统手工补水催蕾劳动强度大、标准化程度低,明显影响香菇生产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香菇菌棒补水催蕾机械装备,对香菇菌棒专用补水催蕾机和传统手工补水催蕾方式进行应用效果比较的试验结果:应用补水催蕾机的注水量和补水后的菌棒重量一致性好,现蕾速度快,现蕾菌棒率高,当潮菇(第二潮)生育时间缩短4天,菇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提高,烂棒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在实践中,我们多次观察到,香菇原基先育成菇蕾后,如果搬动菇木改变了菇蕾的原有生长方向,菇蕾就会萎缩或者长成畸形菇。特别是平菇更为明显,只要一改变原有的生长方向,珊瑚状原基就会萎缩,再在这个原基旁边长出新的原基,这就势必影响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南方灰树花栽培模式下,设置注水、增温等11个处理,开展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结果所有试验处理都能发生初始原基,但原基不能继续发育成完整子实体;初始原基发生率以大棚注水(架上)处理较高,达93.33%。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注水处理下香菇(Lentinula edodes)氮、磷、钾运转规律,筛选适合香菇生产的注水配方,试验选择香菇‘K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注水时期和注水配方,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注水处理条件下香菇菌棒中氮、磷、钾的含量变化及其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香菇菌棒中氮、磷、钾的含量基本呈现"M"型变化趋势,在转色完成时达到最大,在第2次出菇时有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不同的注水处理,处理A在第2潮菇中能明显提高香菇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较对照提高27.27%、21.10%、24.23%。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考虑在第2潮菇出菇前选择注水处理A来提高香菇的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吴岩课  赵丽萍 《食用菌》2006,28(5):55-56
近几年来代料栽培香菇发展迅速,新品种、新技术也在不断的推广应用,但许多菇农对香菇生理、生态要求缺乏应有的理解,对香菇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束手无策,造成不应该的损失,如菇农所谓的“假菇”现象,即为典型一例。本文为笔者近几年来的一些实践总结。何谓“假菇”?即香菇双核菌丝达生理成熟扭结为盘状组织(原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分化为菇蕾或已分化菇蕾而不能发育为正常的子实体造成“幼年夭折”的现象。从上述得知,假菇有种情况:一是原基不能分化成菇蕾。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1989,(4)
袋料香菇脱袋转色后,菇蕾的形成和数量与外界环境关系较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筒上形成的子实体原基可能较多。根据我们栽培试验,在棚内人为增加红光照射,可以达到增产目的。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袋栽香菇出菇后期,时值春夏之交,常遇持续高温天气,菇房温度超过香菇生长的最适温度,原基难以分化成菇蕾,影响产量.为此,笔者于近年来对出菇后期的茁袋进行浸液、拉大温差等方面的探讨,现将结果简报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为出过五批菇的黑荆树木屑香菇菌筒,原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糖、石膏粉各1%,每个菌筒干料重为500克,试验前菌筒用清水去霉后刺洞备用.  相似文献   

9.
一定浓度的腐植酸钾、钠、铵盐溶液,通过喷洒等方式作用在香菇菌丝的不同生育阶段,可刺激促进菌丝生长发育,提高产菇量及改善品质。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腐植酸的刺激效应作了不少探索。本文报道应用腐植酸刺激香菇现蕾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较易长成畸形菇,如平菇的菜花形"块菌",金针菇多分支的小菇"针尖菇",香菇原基畸形,蘑菇、球盖菇、猴头菇、真姬菇等都易出现菇蕾菇体畸形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减少了菇农的收入。1畸形菇产生原因食用菌栽培中出现的畸形菇大多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和病毒感染所致。1)菇棚设计不合理,以致空气不流通,  相似文献   

11.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原基形成过多影响子实体商品的产量和品质,生产上一般通过人工疏蕾保证单菇重达到商品菇要求。通过在刺芹侧耳菌丝体培养阶段结束后进入生殖生长时,采用中间留有直径4cm圆形孔的20cm×20cm牛皮纸(100g/m2,透光率5%)套住刺芹侧耳袋口端,减少栽培袋袋口光照面积,考察对原基发育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芹侧耳菇蕾在开口处分化并迅速发育成子实体,使采收期比对照提前1.8d;而在被牛皮纸覆盖的区域菇蕾不能分化,从而有效地控制刺芹侧耳菇蕾的数量,使疏蕾次数从对照的2次减为1次;同时,局部遮光而对子实体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茅盛浩 《食用菌》2005,27(5):40-41
阿魏菇出菇阶段是指阿魏菇菌丝体在适宜条件下形成原基,继而发育成菇蕾,直至发育成可以采收的阿魏菇子实体这一生殖生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往往会出现栽培袋长不出原基,或原基长出后无法发育成菇蕾,或菇蕾长出后出现死菇的现象,给栽培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一经济损失有很多因素。但是根据笔者这几年栽培阿魏菇实践和调查研究结果初步可以确定是部分栽培者对阿魏菇出菇阶段对温度有什么要求还没有摸索清楚与盲目管理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添加金针菇粉和香菇粉对馒头比容、高度、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菇粉适宜添加量:金针菇粉2.5%,香菇粉1%;确定复合菇粉馒头的最佳制作工艺为:金针菇粉1.5%,香菇粉0.5%,小麦粉98%,加水量50%;和面时间7 min,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50 min,成型后在室温下醒发15 min。在此条件下制作的馒头具有较好的品质。研究为金针菇、香菇的深加工利用探索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9,(6)
为充分利用芒果枝屑栽培食用菌,减少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开展以芒果枝屑栽培香菇试验,研究不同芒果枝屑比例对香菇菌丝生长、出菇时间、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芒果枝屑最适合的添加比例。试验结果表明,用芒果枝屑代替杂木屑栽培香菇,以添加40%左右的芒果枝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5,(5)
分别研究了高温香菇代料栽培增氧时不同刺孔数量和深度对菌棒转色率、菇蕾形成、子实体品质、鲜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刺孔数量和刺孔深度的增加有助于香菇菌棒的转色。当刺孔数为80个(深度2 cm),刺孔深度为1 cm(刺孔数为40)时,头潮菇的菇蕾数最多,但菇蕾分化稍迟。不同刺孔数量及深度对高温香菇的子实体性状、品质均有一定影响,但各指标间在四个出菇潮次中的规律不明显。当刺孔数为80个(刺孔深度2 cm)时及刺孔深度1 cm或2cm(刺孔数为40)时,香菇的均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质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杏鲍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杏鲍菇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杏鲍菇原基形成最早、菇蕾形态最好,子实体菌盖较小,菌盖菌柄之间比例适宜;黄光、绿光、白光和蓝光处理子实体菌盖普遍偏大,蓝光效果尤为显著,菇体形态均表现为畸形;黑暗处理原基形成较大的疙瘩状不分化;说明光照对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不同光质作用效果不同,红光为杏鲍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阶段最适宜光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立体的、自动注水的香菇出菇新模式——串袋出菇模式,其优点是可以提高土地和菇棚利用率、减少注水用工、节约水资源。试验比较串袋出菇法和斜靠出菇法的出菇效果表明,两种方法出菇总量和生物学效率都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18.
李正飞 《食用菌》2009,31(2):20-20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温湿度均适合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此时菇蕾盛发,菇潮集中,是香菇长菇高峰期。但春季气候多变,时阴时雨,温度时高时低,如果管理不当,产量和品质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造成霉菌烂菇。因此,春季香菇必须精心管理。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黎明 《食用菌》2002,24(5):29-30
我县近年才开始栽培杏鲍菇,发菌期都相当好,出菇时由于对其出菇特性不甚了解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总结介绍如下:1 几项改进措施1.1 现原基后再割袋口 我县菇农由于受一些“专家”的错误指导,采取先割袋口现蕾,且棚内湿度不让增大,结果导致料面干缩无法形成原基。笔者将其改为待袋内现原基后再割袋口出菇,并预先将棚内湿度提高至85%~90%。1.2 出菇时加强棚内通风 2000年出菇时,由于棚内通风不良导致料面菌丝受二氧化碳刺激形成密集的菇蕾,再加之幼菇竞争生长性差,使菇蕾都长成了刺猬菇,空耗了袋内营  相似文献   

20.
在草菇栽培过程中,经常可见菇蕾发生量很多,结果仅有少量能形成子实体,大部分枯萎死亡。因此,查明菇蕾枯萎的原因,以便采取提高成菇率的措施,乃是北方地区草菇取得高产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