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甘蓝品种纯度的早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蓝品种“渝丰三号”正交(A)和反交(B)幼嫩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纯度检查结果表明,正交(A)和反交(B)种子酶谱纯度分别为94%和96%,正反交种子田间纯度为92%和96%。2种鉴定结果高度吻合,证明甘蓝品种早期酶谱纯度鉴定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种子纯度检测是作物种子品质检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基于DNA水平的种子纯度分子标记技术。综述了RFLP、SSR、SCAR、SRAP等几种主要分子标记技术应用在辣椒种子纯度检测中的基本原理与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为辣椒种子纯度鉴定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种子纯度在种子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以往的形态鉴定等方法难以满足种子强度鉴定的要求,因而分子标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种子纯度鉴定中。文章介绍了SRAP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木原理和特点,简要论述SRAP标记技术在农作物种子纯度鉴定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对鉴定不同菜豆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的田间小区种植法、种子形态法、电泳谱带法和分子标记等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准确、快速地鉴定菜豆品种真实性及种子纯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种子质量检测的10种特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质量检测一般包括净度、纯度、生活力、活力、抗逆性、损伤等方面,除了采用常规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生体染色等方法以外,在细胞学、形态学、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还有一些特殊检验方法,对于特定作物类型,有时会得到比较理想的检验效果。1空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些年主要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种子纯度鉴定方法,并指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对甜菜种子纯度鉴定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SSR和SRAP将成为甜菜种子纯度鉴定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西甜瓜海南纯度鉴定的十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纯度鉴定是种子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纯度足直接反映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北方生产的种子当年在北方无法实施纯度鉴定,只有在海南或云南通过种植的方法鉴定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8.
辣椒杂交制种的授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一代杂种的制种关键是杂交种子的纯度和产量,而影响纯度和产量的因素有亲本种子纯度、栽培管理、隔离和授粉技术等,其中以授粉技术尤为重要.现谈谈授粉的过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人们在用电泳方法鉴定西瓜品种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研究。Zamir(1984)用12种同工酶电泳分析12个西瓜品种,没有看到其多态性。Biles(1989)用7种同工酶研究了6个西瓜品种的酶谱,也没发现这些酶谱的多态性。张兴平(1989)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了10个杂种一代和16个亲本材料,发现几种杂交种酶谱类型,为杂交一代的纯度分析提供了有益的资料。但是,在他的研究结果中,用干种子进行分析仍是一件不能奏效的事情。张玉秀(1991)用 SDS—PAGE 电泳分析了瓜类种子的蛋白组分,为葫芦科分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依据。但文章中没有报道西瓜品种种子的多态性。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探讨西瓜品种种子蛋白的多态性,为用电泳进行西瓜品种鉴定与纯度分析提供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微辣型辣椒中椒6号及其双亲幼苗的α─淀粉酶同工酶,发现母本具有一条快带,父本具有一条慢带,其杂种同时具有双亲的两条酶带,此模式可用来鉴别真假杂种。对田间纯度鉴定和同工酶纯度鉴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表明两种不同的纯度分析方法所获结果基本一致。幼苗α─淀粉酶同工酶分析,方法简捷、可靠,完全可以用于中椒6号种子纯度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杂交种中熟5号纯度的RAPD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PCR分子标记技术,对大白菜品种中熟5号及其亲本的DNA指纹进行了分析研究,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互补带明显的引物S33,构建了相应的DNA指纹图谱.通过对100株中熟5号进行纯度鉴定,结果只有2个有母本特异带,与大田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杂交率达98%.  相似文献   

12.
以10 份大白菜杂交种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基于NCBI 基因组数据库中EST 序列信息,应
用SSR 标记及高分辨 率溶解曲线技术筛选出用于大白菜杂交种纯度鉴 定的SNP 位点及复合 SSR 位 点,并
根据 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 种子纯度鉴定的需要 ,对单粒种子育苗条件、单株植株提取 状态、快速DNA
提取方法、复合PCR 体系的建立等关键 技术进行了摸索及优化。结果显示:经过48 h 破壳状态的单粒
种子,采用改良CTAB 法可于3 h 内得到较高质量的DNA;同时经7 d 达到苗期状态的单株叶片,采用
chexe-100 法亦可于40 min 内完成DNA 提取;筛选得到的SNP 位点可对6 份大白菜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
复合SSR 位点可对10 份大白菜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3.
小白菜不育系应用防虫网熊蜂制种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采用熊蜂在镇江市蔬菜研究所防虫网内进行小白菜雄性不育系制种。结果表明,利用熊蜂授粉能显著提高制种产量,熊蜂授粉种子产量较本地蜜蜂授粉种子产量提高146.7%,较人工辅助授粉种子产量提高15.9%;熊蜂制种较人工辅助授粉种子纯度提高3.5%;利用熊蜂在防虫网内进行小白菜不育系制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SRAP技术对夏华2号甘蓝种子纯度进行了分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从10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对引物(Me-5/Em-8)能清晰地扩增出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并且F1代带型呈双亲互补。利用这对SRAP引物对夏华2号种子进行纯度检测,检测纯度为97%,与田间生物学性状表现相符合,表明SRAP技术可用于夏华2号甘蓝种子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5.
几种芸薹属作物的温汤浸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鲁刚  张静 《长江蔬菜》2006,(10):40-41
以秦白2号、秦白3号白菜,秦甘70甘蓝,陕油8号、陕油10号和甘杂1号油菜品种为试材,进行了温汤浸种时间和晾干试验,结果表明:白菜、甘蓝、油菜不同作物对温汤的耐受力不同,白菜比较耐温汤,而油菜不耐温汤;同一作物,不同品种耐温汤也有差异,白菜中秦白2号较秦白3号耐温汤,油菜中陕油8号和陕油10号较甘杂1号耐温汤.对白菜和甘蓝品种来说,温汤浸种的最佳时间应是5~10 min,超过10 min其发芽率明显降低.对油菜品种来说,温汤浸种的最佳时间应是5min.因此认为,对于种皮较薄的十字花科作物等不提倡温汤浸种,而取代以药剂处理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选育出一批优、特、异育种材料,进一步完善了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初步应用于育种实践,实现了杂交种全程机械化制种,培育出一批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大白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大白菜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分析了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种子人工老化及劣变的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唐祖君  宋明 《园艺学报》1999,26(5):319-322
研究了大白菜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加深,种子活力指数、POD、SOD、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脂肪酶活性逐渐降低,MDA及芥子碱含量逐渐增加,且品种间有差异。认为大白菜种子人工老化及劣变的主要机制在于膜过氧化作用加剧。  相似文献   

18.
以牛牌19大白菜杂交种为试材,从种子预处理、DNA简便提取及质量检测、引物筛选等环节,构建了大白菜杂交种入库前分子标记快速鉴定技术体系,并与田间鉴定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该体系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种植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杂交种纯度都是97%左右;以72 h萌发处理的单株幼苗为材料、采用两步法快速提取的DNA完全可以满足分子标记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铝胁迫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铝胁迫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对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铝胁迫浓度的增大,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大白菜幼苗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随着铝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增大的趋势,而幼苗根系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则随着铝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光星  陈新娟 《园艺学报》2003,30(3):338-340
 ‘晋甘蓝4号’开花后45~55 d采收的种子,发芽率均达到98%以上;随着种子成熟度提高,其千粒质量、发芽活力及其POD酶活性、TIC值都显著上升,而EC值显著下降;40~60℃的烘干温度对种子千粒质量和发芽率等无显著影响,但50℃和60℃会使发芽活力以及POD酶活性、TIC值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