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苹果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潘增光  邓秀新 《园艺学报》2000,27(2):95-101
以悬浮培养细胞及叶片作为分离原生质体的起始材料 ,对影响苹果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优化的原生质体培养基为 :改良MT 维生素C 5mg/L BA0 .5~ 1mg/L 2 ,4 D 0 .2mg/L 蔗糖 0 .6 5mol/L 谷氨酰胺 50 0mg/L CH 10 0mg/L ME50 0mg/L ;以葡萄糖代替蔗糖作渗透压调节物质效果好 ,且在培养过程中不需降压 ;适宜的低密度培养 (0 .5× 10 5/mL)可减少褐变。悬浮系原生质体培养 5~ 6d出现第 1次细胞分裂 ,15~ 2 0d形成多细胞团 ,4 0~ 50d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经培养诱导出不定芽 ,并进一步诱导生根长成完整植株。获得了平邑甜茶、M2 6 、嘎啦 3种基因型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0):200-200
以苹果属珠眉海棠(Maluzumi Mati)根为供体进行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解过程中酶液浓度、酶液渗透压、酶解时间均对原生质体分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珠眉海棠,一步酶解法,两步酶解法皆可以分离根原生质体,但两步酶解法优于一步酶解法。  相似文献   

3.
植物原生质体指植物除去细胞壁后被质膜包被的裸露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全能性。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是进行植物育种、基因工程、遗传理论及细胞生理特性研究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概述了植物原生质体全能性表达过程中原生质体的获得、培养和再生等关键技术环节及其在甘蓝类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完善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及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蔬菜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学者对蔬菜原生质体培养包括原生质体的来源和预处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再生植株的获得以及原生质体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是蔬菜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该文对蔬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的研究现状及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做了综述,同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许多文献已论述了有关真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技术,然而从食用菌中分离原生质体的报道却很少,关于食用菌原生质体回复至今还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相似文献   

7.
以‘富士’苹果(Malus × domestica Borkh.‘Fuji’)成熟花粉为试材,采用“萌发—酶解二步法”,初步探讨了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关键因子,获得了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用萌发后45 min的花粉,转入含1%纤维素酶和1%离析酶的混合酶液中,以18%甘露醇调节渗透压,静置酶解6 h,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效率可达6.83%,用0.1%荧光增白剂检测表明脱壁完全,用0.01% FDA检测表明其具有生活力,可以作为后续细胞融合等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花粉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萍  张峰  王蒂 《园艺学报》2004,31(1):120-124
 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效果和分离方法以及培养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甘蓝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甘蓝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再生植株的获得、原生质体融合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香蕉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世界第4大粮食作物和近5亿发展中国家人口的主要粮食,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但由于香蕉品种的高度不育性和多倍性,制约了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生产实践中所需抗病虫害新品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的体细胞杂交育种有望克服这些障碍。原生质体培养技术是细胞融合所必需的基础技术之一,自1984年首次进行香蕉原生质体分离研究以来,有关香蕉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融合等方面的研究陆续开展,相继有超过10个品种成功获得再生植株,并且开始了体细胞杂交研究的探索。作者就香蕉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诱变技术、单核化技术以及转化技术等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简述了原生质体融合后融合子的几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电镜观察与酶解分析确定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细胞壁组成.并进行了双核菌丝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研究发现:酶解过程中,菌丝原生质体一般只从菌丝顶端等新生部位释放出来.合适的渗透剂、菌龄和酶解温度是原生质体得率的重要保证;原生质体再生菌丝过程是一个间歇性的依赖于原生质团涌动流向的过程,再生菌丝的形成经历了原生质体形成突起-哑铃状-分枝状等不同形态类型的再生阶段;再生菌丝体在形态上没有观察到锁状联合,栽培后未能结实,初步判断为单核菌株.  相似文献   

13.
以莴苣无菌苗的幼叶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分离材料、质壁分离时间、苗龄、酶液组合、酶解时间及酶液渗透压等对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叶在含有13%甘露醇的CPW溶液里质壁分离2h,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质壁分离时间;苗龄为20d的幼叶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质量高,原生质体呈圆形、内含物多、活力强;酶液组合为1.0%纤维素酶+0.2%离析酶,25℃黑暗条件下酶解12h可获得大量有较高活力的原生质体;酶解液中添加浓度为9%的甘露醇较适合原生质体分离。  相似文献   

14.
影响灵芝原生质体再生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培养基、酶解时间及单双层培养法等因素对灵芝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二糖培养基及双层培养法比较适合灵芝原生质体再生。考虑到灵芝原生质体的得率以及不同酶解时间制备的灵芝原生质体的再生率,酶解2.5h的灵芝原生质体用于再生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香菇自然种群交配型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在湖北省无栽培菌株孢子传播的香菇自然发生地随机采集的32个野生香菇菌株为材料,用原生质体单核体和孢子单核体配对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鉴定样本中的交配型因子,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石斛兰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可以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石斛兰叶片原生质体分离最佳预处理方法为:12 h黑暗条件萎蔫处理,0.4mmol/L CaCl2浸泡16 h,0.5 mol/L甘露醇浸泡16 h。  相似文献   

17.
草莓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毒品种宝交早生的花药愈伤组织建立的悬浮细胞系为试材,对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酶液的渗透压、浓度和配比对悬浮细胞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有重要的影响。悬浮细胞在CPW+1.0% Cellulase R-10+0.5 Macerozyme R-10+0.05%Pectolyase Y-23+0.6mol/L甘露醇+0.5%PVP的酶液中酶解12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分别达16.35×10~6/g和84.6%。采用液体浅层培养法对原生质体进行培养获得了再生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蒂  司怀军  王清 《园艺学报》1999,26(5):323-326
以马铃薯减数分裂二分体和四分体时期的小孢子为材料,对原生质体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蜗牛酶和0.5%崩溃酶的混合酶液游离效果最好,原生质体的最高得率达65.4%。渗透压调解剂以蔗糖最好,甘露醇次之,最适浓度分别为16%和18%。0.1%荧光增白剂检测表明脱壁完全,FDA荧光检测表明花粉原生质体具有生活力。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e availability and maintenance of embryogenic callus is a major limitation 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somatic hybridization for citrus breeding. The suitability of cryopreserved callus as source of protoplasts was evaluated. Sweet orange callus were frozen by slow cooling and stored for two years in liquid nitrogen. Cryopreserved callus were fast thawed and used as source of material for protoplast isolation, protoplast fus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non-cryopreserved callus.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protoplast yield, quality, growth and regeneration capacity between both callus types. Protoplasts isolated from cryopreserved callus were also successfully used in somatic fusion assays. Plants regenerated from protoplasts of the two sources had the same phenotypic characters and no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by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Availability of cryopreserved callus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breeding programmes based on somatic hybridization, avoiding the risks and high labour needs associated with standard maintenance by periodical subcul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