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在寒冷季节对培养料进行室外堆积发酵,采用不同覆盖物和翻堆时间的处理,观察培养料的发酵时间和发酵程度,得出结果为堆料第3天翻堆和覆盖草帘发酵质量好,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王德明 《食用菌》2009,31(1):28-28
1 充分预湿 稻草应充分浸泡,以利发酵。浸泡不充分的稻草翻堆时需大量补水。在二次翻堆之前若不能补足水分,以后将很难补足,这样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1预湿不充分 稻草应充分浸泡,以利发酵。浸泡不充分的稻草翻堆时需大量补水,在二次翻堆之前不能补足水分的不但以后很难补足水分。而且还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答读者     
《食用菌》1983,(6)
蘑菇堆料为什么要翻堆? 答:蘑菇料堆制过程中要翻堆,是为了改善堆内空气条件,调节水分,散发废气,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利进一步发酵,使培养料得以良好的转化和分解。翻堆时需把上面的料翻到下面、外面的翻到里面,把粪草充分抖松、拌匀。一般要翻4~5次,通常每次间隔时间是7、6、5、3天。具体的翻堆间隔时间和堆制总天数,应根据天气、草的种类、料温变化等情况灵活掌握。第二次翻堆  相似文献   

5.
秋冬香菇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10月,浙江省各地气温偏高,湿度偏大,对常规秋冬香菇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接种成品率普遍较低。许多菇农通过2~3次翻堆,使原本属于同一批次的菌棒,被分成了几个批次,既延误了生产季节,又给生产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损失。根据当前生产实际,秋冬香菇应特别注意做好管理,避免因季节延误造成生产损失。1分别视菌棒的不同情况翻堆翻堆的目的是使菌袋的光照、空气和温度均匀,促进发菌平衡。翻堆时结合解套袋口、脱套袋、刺孔通气等措施可加快发菌速度。由于翻堆延误生产季节,应增加菌棒的翻堆次数。菌袋在菌丝培养阶段宜翻堆3~4次。翻堆可以与检查杂菌结合进行,第一次一般在接种后7~10天,以后可隔10~15天进行一次。随着发菌范围扩大,呼吸作用增强,要注意散堆和通风换气,并视天气情况调整堆形,降低堆叠层数。翻堆时不要随意丢弃污染菌棒。对于后期感染杂菌的菌棒,只要香菇菌丝生长尚占优势,就可保留,以减少损失。对于接种孔感染黄曲霉、毛霉、根霉的,只要香菇菌丝萌发良好并深入料内,仍可继续保留,香菇菌丝覆盖这些杂菌后亦能正常出菇。感染菌棒脱袋时,可切去杂菌污染部分,保留有香菇菌丝的部分,用竹签、木签把它们连接起来,再排...  相似文献   

6.
通常蘑菇料发酵需翻堆四(稻草)、五(麦秸)次,时间近1个月。翻堆的间隔时间,因南北方温度和堆制材料的不同分别有5、4、3、2天;5、5、4、4、3天;还有7、6、5、4、3天,并且不易堆制出高质量的生产料。笔者在推广生产中,翻堆时没有机械地搬用书中所规定的间隔时间,而是以温度做指标,料温达到70℃时进行翻堆,这样用麦草做原料,即使不用石灰水进行预处理,就可堆制出符合标准的高质量的培养料。在这基础上我们参考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增温剂发酵法,进行了一次翻堆堆料发酵新方法的试验推广,通过生产实践获得成功,通过了青岛市科委的鉴定、验收,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园林植物废弃物堆肥的理化性状及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园林植物废弃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运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含水率、C/N、菌种和翻堆对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种子发芽指数的适宜参数是含水率51.2%、C/N30.9、菌种用量10 g/kg、翻堆时间5 d,4个因素对堆肥影响的大小顺序是:含水率、C/N、翻堆时间、菌种用量。堆肥过程堆料体积缩小,pH和EC值升高,堆肥成品具有一定的肥力。  相似文献   

8.
发酵是红茶加工中最关键环节,技术难度大。目前国内大部分红茶发酵设备作业时,揉捻叶静止堆积在发酵箱内,通气及控温装置放置在发酵堆外,发酵堆内外温湿度、氧气供应差异大,发酵堆温湿度反馈及精度控制误差较大,鲜叶进出料及翻堆耗费大量人工。现有发酵设备的工作连续性、方便性及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本文设计的红茶发酵设备采用相互独立式子发酵室组合形成发酵室,每个子发酵室底内安装有温湿度控制装置,温湿度控制更加精准;同时将子发酵室底设计为多翻板组合结构,通过翻板平面与竖立状态相互转换,可使发酵叶在重力作用下从上往下在各子发酵室中迁移形成流式形态,达到连续式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2005年初春至2008年6月,笔者在海拔800余米的福建省宁德市虎贝乡,用发酵料栽培竹荪获得增产增收,现将这一技术总结如下。1菌种选择选用长裙竹荪D1,其子实体洁白,菌柄粗,易栽培且产量高。栽培种选用菌丝体白色,呈粗线状或羽毛状,无黄水,冬季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菌龄为65~75天,在23℃的温室内栽培35~40天即可的菌种。2原料配方竹荪栽培原料来源广,配方可选用40%香菇菌糠、30%竹制品下脚料、20%竹木枝或竹制品下脚料及10%杂木屑。竹木枝条须破碎或切成3~10cm的小片,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每平方米用量为35kg,在建堆发酵前备足晒干。3建堆、发酵长裙竹荪菌丝在5~29℃下均能生长,但子实体形成温度须为16~30℃。建堆选择在当地气温回升到16℃之时的前两个月进行,建堆采用边加水边堆料的方式,堆成高100cm,底宽180cm,面宽120cm的梯形堆,长度视栽培面积而定,堆完后用湿麻袋或稻草覆盖以保温保湿。待料温升到60℃后保持2天,之后翻第1次堆,如果此时含水量不足60%则要在翻堆时补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0%~65%,之后每2~3天翻堆一次。翻堆时间视气温而定,气温高时每隔2天翻堆一次;低时则每隔3天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草菇栽培完全可以模仿双孢蘑菇的生产流程,即从堆料——翻堆——进房——播种——覆土——管理——采收。只要根据草菇和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征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如菇房的光线、培养料的配方、培养料含水量多少、堆料时间的长短及水份管理进行适当调整。自从1985年在广东清远县的琶江口、源潭、高田等地推广此法栽培以来,群众反映良好,基本已经扭转了传统的室外栽培法,单位产量翻了几翻。1988  相似文献   

11.
用玉米芯栽培平菇操作简单易行,省时省工,从玉米收获以后均可栽培,生物效率高。根据笔者几年来的栽培经验,下面介绍用生料袋栽和畦栽两种方法。 (一)选料和处理 选干燥、无霉变、无虫蛀的当年或上一年秋季收获保存的玉米芯,因玉米芯含糖量较高,较易污染发霉,所以收获后的玉米芯必须及时收藏,防止雨淋。使用前必须粉碎,一般可用去掉筛底的打草机粉碎成指头尖或豆粒状碎块为宜。粉碎块太大,装袋后孔隙大,料易干,发菌困难,产量低;粉碎得太细,料内通气性差,发菌慢,产量也不高。 (二)拌料和建堆 粉碎后的玉米芯,放在干净水泥地上,加3%~5%的石灰水,边拌料边洒石灰水,边用脚踩,踩后再翻,翻了再踩,一般翻拌3~4次即可拌透。然后建堆,用铁铣轻轻拍平,此后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翻堆一次,翻前先用3%~5%的石灰水再洒一遍,石灰水用量以手握料见指缝有1~2滴水为宜,晚上加盖薄膜。一般堆2~3天,翻堆4~6次,当较大块玉米芯断面已无白心时,表明料已浸透水。在最后一次翻堆  相似文献   

12.
(1)充分预湿稻草充分浸泡,以利发酵。浸泡不充分的稻草翻堆时需大量补水。在二次翻堆之前若不能补足水分,以后将很难补足,这样会影响菌丝的生长。(2)均匀翻堆翻堆时应按“生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的放两头,两头的放中间”的原则。翻堆时不遵循这个原则,会导致培养料发酵不均匀,达不到翻堆的目的。(3)合理采土有的农户用未处理过的菜园土进行覆土,有的还添加未充分腐熟的牛粪。这样的土壤常带有大量的病菌和虫卵,容易引发多种病虫害。(4)正确覆土新的农户习惯性地把种植双孢菇和种植其他作物等同起来,覆土时添加尿素,从而造成氨味过重,导致菌丝死亡。(5)不喷“关门水”在双孢菇种植前期高温时喷施“关门水”而造成高湿环境,引起冒菌丝、结菌被及小菇死亡等;而后期喷施“关门水”,则容易使菌丝退化、早衰。(6)及时防病有些农户由于缺乏基本的辨别和防治病虫害的知识,往往在病虫害发生较重时才着手治理,以致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造成减产。双孢菇高产栽培六要点@王德明  相似文献   

13.
马瑞霞 《食用菌》2001,23(4):36
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菇农称之为“脱隔”,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蘑菇萎缩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高温烧菌 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后发酵后料温未稳定下降等原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播种后料温高使菌丝萎缩。 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稳定在 25 ℃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翻堆通凤.再调节好培养料的湿度,重新播种。2 料内有氨气 建堆时,氮肥添加量过多,或氮肥加入过晚(后期翻堆时才加入)。菌种播种后,培养料内存在氨…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草菇的培养料,在发酵期,为了使发酵均匀一致,一般要翻料三、四次,如果翻料不得法,不但费工,效果还不好,现将笔者在实践中摸索的点滴经验介绍给菇农。具体做法是:先把料堆上边的草帘揭去,保持原堆的层次,再细致地将暴露在外的料堆外表覆盖层(即左、右、上及两头五个面,厚约33厘米),翻在原堆的旁边,并整好堆形,然后将原堆内部的料,按顺序一层层地翻开覆盖在新整好堆形的原覆盖层料上,最后盖好草帘。这样的翻堆法,原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袋料高产栽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贵阳 《食用菌》2004,26(6):25-26
双孢蘑菇以它营养丰富,鲜嫩可口,风味独特而成为市场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目前,川东地区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同国内其它地区的栽培方法一样,沿用堆料、翻料、前后发酵,床式栽培出菇技术。这一栽培模式在堆料、发酵、翻料上时间长,用工量大,出菇时间相对集中在春秋季,鲜菇市场淡旺季现象严重,价差特别大,从而促使我们从栽培季节、栽培方法,高产高效等技术上进行探索。2002年10月,笔者进行了双孢蘑菇袋料高产栽培试验,现将这一结果报告于后,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香菇生料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利用棉籽壳、木屑、麸皮为主料,不经湿热灭菌而栽培香菇的方法。提出培养料经55℃以上7天发酵,翻堆两次,装袋接种培菌。最佳培菌气温恒定于12℃以下,无光低温。试验结果,生料与熟料产量接近。  相似文献   

17.
张冲 《长江蔬菜》2016,(19):66-69
对堆肥最佳发酵层现象作了详细描述,对其构成条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介绍一种堆肥新方法——大垛叠层免翻堆法。该堆肥新方法对堆肥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可减少翻堆次数和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企业前期投入和产品加工成本,且能较好地解决"三废排放"问题,是一种简约易行、可操控性强的堆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蘑菇菌种一般都用粪草或谷粒制作.但是前者制作工艺较繁,用种量大,播种不便;后者浪费粮食,易遭受鼠害.而棉子壳砻糠菌种制作工艺简单,又不用粮食,且产量比前两类菌种高.现将其工艺简述如下:(一)培养基配方棉子壳60%,砻糠7%,干牛粪30%(或蘑菇废料505),石膏1.5%,石灰1.5%,含水量58%.(二)原料的准备①棉子壳要曝晒2天,再用pH12的石灰水拌匀,堆成狭长堆,四同围薄膜(堆顶盖),堆积1周左右(翻堆2次).②牛粪经晒干粉碎,加pH12的石灰水翻拌,也堆成狭长堆,四周围薄膜,堆积1周(翻堆2次);若采用蘑菇废料,要选没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用稻草之类作培养料,制堆后由于微生物的分解,稻草腐烂变较,料堆逐渐下沉变实,堆中心通气不良,好氧微生物一旦耗尽了可利用的氧气,代谢活动即停止,而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则加快,产生厌氧发酵。为了弥补料堆氧气不足,每隔3~4天要进行翻堆,需连续翻4~5次。即使这样,堆料中、下部要避免厌氧发酵仍很困难,且由于料堆表面干燥、温度低,表面的部分料不能较彻底地发酵。为此,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有效方法,即采用室内后发酵。但是,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5,(6)
<正>笔者摸索了一套用稻草粗放栽培草菇的方法,多年来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配方及原料处理配方重为50 kg,干稻草加5 kg,石灰粉或者3kg生石灰。选用新鲜无霉烂的干稻草采取浸水或者浇水方法预湿后建堆发酵。建堆时,在地面上先铺上一层20 cm厚的稻草(可以整把不解开)撒上一层石灰粉踩实,然后再铺上一层稻草和石灰粉踩实,如此堆高5~8层。建好堆后盖上薄膜发酵5~6 d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