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一种黑色的霉菌对本地的桉树组培苗污染严重,对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害。通过对桉树组培苗污染霉菌的调查,取样分离,获得2个单孢菌株。研究表明,菌株经r DNA-ITS基因测序,在Gen 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表明,与黑曲霉(A.niger)相似性达100%。再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2个菌株与黑曲霉(A.niger)多个菌株处于同一分枝上,而与其他近缘种有较远的遗传距离。综合分析,确定污染桉树组培苗的霉菌为黑曲霉(A.niger)。  相似文献   

2.
菌丝融合型测定结果表明,32个茭白纹枯病菌菌株隶属于两个菌丝融合群:30个属AG1群,占测定菌株的93.95%,其中AG1-1A、AG1-IC两亚群菌株依次为24与6,有两菌株为AG4,占6.25%.显然,AG1-IA为优势融合群,占测定菌株的75%.融合群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AG1-IA致病性强,AG1-IC弱,AG4基本不致病.茭白与水稻两种纹枯病菌交互接种,其发病基本一致.由此,作者认为这两种纹枯病菌为同一病原物,或者说茭白、水稻是同一病原物的两个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不亲和性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9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中经单孢分离获得的单核菌株,两两配对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锁状联合,配对结果将金针菇的A因子确定到10个,B因子确定到8个.13个黄色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包含了从A1到A9,B1到B8;而16个白色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大多为A2A3B2B3类型.有24个金针菇菌株获得的单核菌丝有4种交配型且符合1∶1∶1∶1比例,其它菌株获得的单核菌丝交配型与理论数据有偏离.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从广东、福建、江西、山东等地收集的8个茶薪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来自江西农科院的A.C4菌株和福建农科院的A.C6菌株是两个具有较高产量和外观品质的菌株,可以考虑做为珠海地区栽培的优质菌株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2015~2017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市和齐齐哈尔市各马铃薯主产区共采集分离了126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测定交配型、mtDNA单倍型、SSR基因型并进行multi-locus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126株菌株中发现了A1、A2、自育型3种交配型,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88.1%、6.3%和5.6%。126株菌株中共鉴定出Ⅰa和Ⅱa两种mt DNA单倍型,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17.5%和82.5%。126株菌株中共鉴定出7种SSR基因型,分别为F-01、F-02、F-03、F-05、F-06、D-03和G-02,其中F-01基因型(77.8%)为优势基因型。根据马铃薯晚疫病菌的mt DNA单倍型和SSR基因型,共划分了9种multi-locus基因型,其中multi-locus基因型A(65.1%)是黑龙江省发现的优势基因型。2015~2017年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逐年复杂,绥化市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最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保藏的4个绣球菌菌株为材料,进行绣球菌生物学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0,培养料的最适石灰添加量为3%;最适培养料含水量菌株A为75%,其他3个菌株为65%。4个菌株中,以菌株C的菌丝生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桑枝屑配比培养料对杏鲍菇生长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桑枝屑配比培养料对3个杏鲍菇品种菌丝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得出在棉籽壳培养料中添加桑枝屑,可以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当培养料中桑枝屑比例达到30%时,A1、A2菌株产量与对照相当,A3菌株产量显著降低,当培养料中桑枝屑比例达到60%,3个菌株产量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10个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试验材料,对元蘑1号菌株的菌丝生长势、生长速度、出菇时间、出菇集中程度、子实体形态特征以及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4和A5为最佳配方,不仅在生物转化率方面达到了最高,而且在与其它配方的对比中各指标均表现较好,其生物转化率分别为60.92%和63.81%.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桑黄(Phellinus baumii)黄酮生产能力,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技术诱变桑黄菌株SH1(出发菌株)的原生质体,经过筛选获得了3株高产胞内黄酮的优势菌株A67、A130、A157,与出发菌株相比,菌株A67、A130、A157液体发酵胞内总黄酮产量分别提高了86.7%、20.0%和60.0%。拮抗实验和RAPD分析显示3株优势菌株与出发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TEAC(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和FRAP(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实验结果表明,A67菌丝体醇提物比出发菌株具有更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桑黄属菌株的选育提供了高效可行的诱变方法,并为桑黄黄酮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优良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10.
以Atp6、ITS、Rpb2基因片段分别构建了蘑菇属中9个种[白蘑菇(Agaricus bisporus)、奶油蘑菇(棕色蘑菇)(A.bisporus)、(四孢)蘑菇(A.campestris)、大肥菇(A.bitorquis)、大紫蘑菇(A.auqustus)、野蘑菇(A.arvensis)、姬松茸(A.blazei)、酒色蘑菇(A.subrutilescens)、白林地蘑菇(A.silvicola)]20个菌株的分子遗传关系无根树。结果表明,ITS、Rpb2基因片段能够从某种程度对实验材料中的蘑菇种类进行区分;但Atp6基因片段因为进化较慢,其区分能力较差,不适于研究蘑菇属的遗传多样性。同时3个基因的联合分析较单一基因具有更好的分辨能力,所构建的亲缘关系树,可将9个种20个菌株划分为4个大的支系,进一步划分为7个明确的类群。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低能离子射线诱变原生质体选育桑黄菌株SH009,在确定诱变剂量效应曲线的基础上选择了1.5×1015 ions/cm2氮离子的诱变处理剂量.经过对诱变原生质体单个再生菌落的筛选,得到8株变异株,选取生长速度较快的5个菌株进行摇瓶培养,这5个菌株的菌丝体多糖和总黄酮产量均比出发菌株有所提高,其中P4的多糖和总黄酮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7.76%和73.24%.5个诱变菌株经平板传代5代以后的生长速度均保持稳定,无明显回复突变.结果表明,采用低能离子射线诱变桑黄菌株是一种有效的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新收获及市售的8个品种苹果表皮微生物区系的分析表明,每克苹果表皮上细菌和真菌的含量分别为4.87 × 10~3CFU—7.38X10~5CFU和2.63X10~2CFU—4.75X10~2CFU.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细菌菌株273个,真菌菌株75个.以苹果贮存期两种主要病菌炭疽病菌和轮纹病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测定,得到拮抗性细菌菌株77个,真菌菌株20个.对其中拮抗性强的9个菌株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测定,表明它们对苹果贮藏病害有不同程度防治作用,其中NA—W42和K'B—X71对轮纹病防治效果分别达96.3%和88.9%,PG—Wlla对炭疽病防治效果达55.6%.  相似文献   

13.
石良红  赵兰勇  吴迪  王玉  姜琳  杨暖 《园艺学报》2015,42(3):585-590
牡丹黑斑病的致病菌尚不明确。通过对泰安地区的牡丹病叶进行组织分离,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Mega5软件对链格孢属的22个种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该病致病菌ITS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Alternaria alternata、A. tenuissima、A. metachromatica相似性均为100%,利用DNAMAN软件对核苷酸一致性进行比较,发现样品菌株与A. alternata的一致性最高,结合形态学方法鉴定该病致病菌为链格孢A. alternata(GenBank登录号为:KJ682317)。回接鉴定后分离得到的菌株,菌饼刺伤接种的病叶与无伤接种的病叶均发病,但刺伤叶片病斑扩展快。  相似文献   

14.
蜜环菌菌株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技术对13个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0条RAPD随机引物中,有16条可扩增出清晰、稳定的DNA条带;聚类分析表明,以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为外类群,在相似系数0.760水平时,可将供试的13个菌株分成四大类:第一大类为A.m0010、洋县M-8、蜜0903、A.m0005、宁强A9-1、蜜环菌A9和A.m0006,第二大类为A.m0007、A.m0004和A.m0008;第三大类为蜜金乡和蜜三明;第四大类为A.m0001.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以有效区分蜜环菌菌株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研究羊肚菌单孢菌株与多孢菌株的出菇产量差异,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sextelata的M-90、M-925、M-1080菌株和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的MT-7菌株为对象,用孢子分离法纯化获得单孢菌株,并由不同的单孢菌株2~3个组合获得多孢菌株,分别进行大田栽培出菇试验,记录和分析栽培出菇的产量和质量性状。结果显示:所有菌株中以单孢菌株D7产量和质量表现突出;产量总体表现较好的D菌株的多孢菌株与单孢菌株产量差异大,有多孢减产的趋势;而可正常出菇的单孢菌株A4、A10、A8构成的多孢菌株C14+A8和A10+A11未出菇,推断育种或菌种生产中多孢菌株的出现可能对产量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野生蘑菇属90个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90个中国野生蘑菇属菌株(其中44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为双孢蘑菇菌株)的总DNA进行SRAP和ISSR分析,获得了18条SRAP和12条ISSR标记条带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大体上可分为野生双孢蘑菇和野生蘑菇属其它菌株两大类群,其中来自川藏高原的41个野生双孢蘑菇按照采集地的不同聚为4个群,地域性差异比较明显;部分来自新疆、西藏的白色野生双孢蘑菇菌株新疆野生、AgX04和AgX042具有独特带型,与其它双孢蘑菇菌株的遗传相似值仅为10%~13%.  相似文献   

17.
提出蜜环菌单孢亲本菌株及杂交菌株的筛选标准,从114个高卢蜜环菌菌株中选出15个欧洲、北美及中国的单孢亲本菌株,通过杂交,筛选出6个具有杂交优势的组合(A3E3、A3C1、A3C3、A3C4、A3C3和A1C3)。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省黑木耳优良品种春季选育的基础上对10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24个栽培菌株进行了秋季栽培比较试验。结果从10株野生菌株中筛选出2个较优菌株A15和A6;从24个栽培菌株中筛选出7个较优菌株M4,M14,M8,M15,M25,M3和M37。  相似文献   

19.
对21个鸡腿蘑栽培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SRAP分析,9对引物共获得23条明显的多态性扩增条带,利用23条扩增条带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不同菌株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扩增指纹能有效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在60%的相似值上,21个菌株可以分为5大类,而在100%相似值上,除2个菌株Co.0071和Co.0072未能区分外,其余19个菌株均可单独分开.  相似文献   

20.
瓜类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通过平板稀释法从辽宁省保护地瓜类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armum Owem)有抑制活性的拮抗放线菌株,采用孢子萌发法、生长速率法进行抑菌测定.结果表明:4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60%~70%左右.通过胚根接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菌株在田间可有效地控制黄瓜苗期枯萎病,其中65号菌株防效最好,其发酵液10倍液和5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91.8%和91.4%.同时4种菌株代谢物质均有促进黄瓜种子萌发与幼苗根系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