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3年和2005年进行2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通过2年调查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和灌木林面积呈增长趋势,疏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和无林地呈减少趋势;活立木总蓄积和林分蓄积呈现增长趋势;森林覆盖率上升。掌握了全县森林资源基本情况,以及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为县政府制定适应新时期的林业发展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产业》2007,(6):78-78
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酋家以森林资源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上市公司,创立于1994年1月,1996年12月6日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交易。现有员工2000余入。公司现有总资产10亿元,森林经营面积12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达1200万立方米;林业资源为福建省第一、全国第六。永林蓝豹中密度纤维板为全国林业行业和三明市首批入选的中国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业产业》2008,(8):71-71
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以森林资源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上市公司,创立于1994年1月,1996年12月6日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交易。现有员工2000余人。公司现有总资产10亿元,森林经营面积12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达1200万立方米;林业资源为福建省第一、全国第六。永林蓝豹中密度纤维板为全国林业行业和三明市首批入选的中国名牌产品。拥有注册商标54个;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以三明市1996-2003年资源建档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三明市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主要指标(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进行预测,经预测三明市第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森林覆盖率为76.8%、有林地面积176.35万hm2与第二次调查持平,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12694.8万m3。  相似文献   

5.
小陇山龙门林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龙门林场1994和2008年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从森林资源各类土地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林场14年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门林场有林地、宜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地类面积呈增加趋势;灌木林地、疏林地、无林地等地类面积呈减少趋势;从蓄积量来看,活立木蓄积量持续上升,生长量大于消耗量。人工林的面积增长较快,以落叶松林为主,未成林造林地则为针叶、阔叶和针阔混交;从林龄结构上来看,中龄林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6.
朱君 《辽宁林业科技》2011,(6):51-52,62
1993年和2005年进行两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通过两次调查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和灌木林面积呈增长趋势,疏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和无林地呈减少趋势;活立木总蓄积和林分蓄积呈现增长趋势,森林覆盖率提高。  相似文献   

7.
三明市林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IS技术和马尔柯夫链模型,对三明市林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明市林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有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和无林地是三明市林地利用动态变化中最为活跃的四种类型。该研究为三明市林地利用优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 3个时段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与发展趋势的浅析 ,表明全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 :有林地、人工林面积增长较快 ;无林地、疏林地面积减少较大 ;森林覆盖率则由 1 979年的 36 4%提高到 1 994年的 54 6 % ,增长了 1 8 2个百分点 ,平均每年增加 1 2个百分点 ;活立木总蓄积量在稳定中稍有增加 ;竹林面积稳定 ,毛竹株数增长 ;经济林面积增长亦较迅速。但是 ,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 ,成熟林减少 ,林分质量呈现劣化趋势。本文为制订全省林业生产方针政策、客观及时地分析检查林业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和经营措施的效果、科学地经营林业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根据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总结铜仁地区30多年来森林面积、蓄积、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近年来铜仁地区森林质量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林业用地面积和蓄积均呈下降趋势,随后林业用地面积和有林地面积明显增加,林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上升;自2005年以来.通过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区森林面积和蓄积...  相似文献   

10.
陈少彬 《防护林科技》2020,(1):63-64,69
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分别从林业用地的面积、树种面积和公益林3方面对雷州半岛森林1998—2018近30年以来的森林资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州半岛近30年的森林面积不断增大,以桉树为主要树种的开始减少,乡土树种不断增多;公益林占有率增长缓慢;森林树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等。因此,雷州半岛森林资源正在往好的趋势发展,政府的重视是雷州半岛森林资源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全球森林日益受到土地利用变化、分散化、管理目标变化和退化的影响。运用管理强度描述全球森林动态变化趋势,并概述了与森林管理相关的全球碳库变化。讨论了对“管理”的不同解释,并强调了一些重要的核算和分析问题。全球森林面积自1990 年以来下降了3%,但全球各地人工林面积都有所增加,截止2010 年已占全球森林面积的近7%。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栖息地破碎和退化,使得占所有林地34%的原始森林面积正在下降,尤其是南美洲和非洲。同时,自然再生林面积也有所下降。由于管理强度的增加,1990 年以来,非施业林面积(通常被定义为缺乏人类管理计划或保护状态的土地)大幅度下降,截止2010 年仅占全球森林的21%,而用于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等非木质林产品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从全球来看,木材生产自1990 年以来一直相对稳定,但非木质林产品用地面积越来越多,表明林业采伐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较小。根据管理森林和区域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可知,历史上和现在的森林管理是当前碳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目前,已建成的森林抵消了来自使用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的约30%,而减少森林的砍伐可能会将陆地碳地面总吸收量从大约4.0 t 升至每年6.2 t。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多样化使用森林土地可能对维持或提高目前的陆地碳汇有重大影响。未来,诸如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等间接的人类影响,以及土地管理的直接影响和木材生物燃料的日益增长的需求,都将成为影响土地管理战略规划和森林生态系统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勃氏甜龙竹引种及栽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福建省三明市从华安县引种勃氏甜龙竹进行栽植,经过3年的试验观察,引种初步成功。竹种栽植当年,成活率达78%,保存率达75%;栽植第2年可郁闭成林,第3年可形成盛产高产的林分结构,且经济效益显著。在引种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勃氏甜龙竹栽植与管理技术可供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三明市森林资源结构调整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三明市森林资源结构现状和森林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提出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并提出三明市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三明市为例,分析三明市生态公益林现状,现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及存在问题,着重探讨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定义、评估办法,并提出构建森林生态补偿体系设想,旨在为决策层制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森林资源现状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获取各基层单位森林资源现状与分布的主要方法,根据江苏省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笔者通过提取各类林地、林木、林种、乔木林、竹林和灌木林的组成及分布等森林资源主要数据,并对单位面积蓄积、单位面积株数和树种结构等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客观地反映了江苏森林资源快速增加、幼中龄林占优势地位、非公有制林业快...  相似文献   

16.
以1998年Landsat TM,2003年Landsat ETM+和2007年IRS-P6卫星数据为信息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线性关系,得到广州市PAR的情况,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中,1998—2003年广州市林分PAR逐年增强,特别是阔叶林增加较快,而针叶林保持较稳定的状态,森林生产力较高。2003—2007年广州市区、花都区、番禺3个区的林分PAR明显减弱,2007年广州市区和番禺区林分光合有效辐射比率(FPAR)较小,这说明广州市在珠三角发展的带动下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为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三明市位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浙闽山地的南缘,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胜地。在论述三明市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前提下,提出了实施其生态旅游的基本途径,并对三明市开展生态旅游的有效管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1996年、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统计年鉴与土地资源数据,并以5年为单位,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1996—2016年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2016年长株潭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047 4 hm^2,人均生态容量为0.810 5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36 9 hm^2;1996—2016年长株潭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年平均增长率为2.20%,人均生态赤字呈现先快后慢的增长趋势。基于此,以建设长株潭国家森林城市群为契机,提出提升生态绿心森林资源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低碳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引导科学消费等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依靠GIS技术支撑,对三明市森林资源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森林资源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化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某些单个森林资源景观的破碎化指数增长快,这说明区域内存在有占优势的景观类型,整体森林资源景观较完整,但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大,系统的开放性越强,斑块越变越小,并呈直线化和直角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Empiric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ole of homestead forests in household economy is ess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resources. Identification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homestead forest production and understanding forest owners' attitudes toward key forest management issues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making appropriate policy responses to manage these resources on a sustainable basis. In Bangladesh, homestead forests are claimed to play an important economic role in rural livelihoods, but no reliabl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exists.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omestead forests in the household economy, examine if forest production and income vary across landholding size class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of homestead forest production with species richness, education level, and household size, and to assess the attitude of homestead forest owners toward key forest management issues. Results show that homestead forests contribute 15.9% of the household income and generate 51.4 man-days of employment per household per year. Production of homestead forests significantly varies across landholding size classes. It was observed that forest production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species richness of homestead forests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of forest owners. However, no such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forest production and household size.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farming families depend more on forest income than nonfarming families. Attitudes of forest owners toward key forest management issues differ significantly across landholding size classes. For example,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the forest owners prefer fruit species to timber species, the percentage of respondents decreased as the landholding size class increased, while the opposite trend was observed for timber speci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diversification of forests and extension of education amongst forest owners would improve forest production. Furthermore, forest policy should address the concerns of the forest owners in different landholding classes and focus on their specific requirements to enhance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