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松水曲柳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管宁  陈森 《林业科学》1990,26(2):149-155
本文继前一报告之后,对红松、水曲柳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的结果是:(1)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因树种、切削方向、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之不同而有差异;(2)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对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影响有统一的趋势,而且此趋势可用简单的线性关系表述;(3)木材中密度以外的影响切削阻力因素的分布状况,从株内较大范围看,半径和树高方向不同部位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古建筑木构件无损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力波检测、超声波检测和微钻阻力检测3种常用木材无损检测技术在古建筑木构件检测评估中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3.
11种针叶树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管宁 《林业科学》1991,27(6):630-638
对我国11种针叶树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研究的主要结果是:1)11个树种内,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相关性,90-90方向切削普遍明显高于0-90和90-0方向,其回归系数有随树种平均密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2)种间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相关性性较种内者高,其回归系数与各种内关系的回归系数的平均值接近;3)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对种间密度阻力关系的影响表现统一的趋势,即各树种的平均切削阻力越大,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回归系数越大;4)试验中发现了若干表现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分散性的某些特点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基于应力波和阻抗仪技术的旱柳内部腐朽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应力波和阻抗仪两种仪器对旱柳行道树内部腐朽情况进行检测,应力波法每个断面采用10~12个传感器,阻抗仪法每个断面测试2~4个方向。结果表明:由应力波断层扫描得到的二维图像和由阻抗仪得到的阻力曲线均能较准确地反映活立木内部腐朽的位置、程度等状况,两者对应关系较好;阻抗仪每个测试方向的平均阻力与相应方向应力波传播速度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 r ﹥0.5;每个测试断面上的整体平均阻力与应力波平均传播速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 r =0.817。这为联合两种仪器的检测结果制定一个表征立木腐朽程度的量化指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同树种木材切削阻力变动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管宁 《林业科学》1994,30(5):451-457
根据11种针叶树材和15种阔叶树材切削阻力的研究结果,推出不同树种木材主切削力变动模型,描述不同树种木材切削阻力在不同切削条件下变动的规律,并可对此种变动进行估计。模型由三部分组成:不同条件下切削阻力的平均水平;不同树种中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木材含水率对切削阻力的影响;不同条件下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木材密度是木材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关系到木材的材质、缺陷、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质等。如何有效而快速地检测到被测木材的密度,探索到合理的检测方法,一直是相关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本文把当前使用和研究中的木材密度检测方法,从检测机理角度分为传统称重法、基于机械力密度检测法和基于射线密度检测法。对这些方法尤其是后两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介绍。希望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古建筑木结构的无损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将三维应力波断层扫描仪和阻力仪应用于古建筑木结构的勘查中.试验室预试验及现场勘查实例证明,三维应力波断层扫描仪完全适用于木构件的勘查,与阻力仪结合使用,可使勘查操作更便捷,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基于针刺仪测定技术的湿地松木材密度间接选择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木材密度是林木重要的经济性状,在广东湿地松第2轮遗传改良中被列为目标性状之一。本研究比较了针刺仪与传统体积法在评价湿地松木材密度上的效果,分析了湿地松材性与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选育速生优质的湿地松种质提供理论与方法。【方法】以广东省台山市18年生的32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在测定林中对活立木木材阻力与去皮直径进行快速测定;并在同一株树上利用生长锥钻取木芯,以体积法测量木材基本密度。利用Asreml统计软件对研究性状间的相关性、性状的遗传力、选择效率等进行估算。【结果】1)单株木材阻力与木材密度在单株水平上呈表型正相关(0.659),为此建立了利用木材阻力原值预测木材密度的线性回归方程(模型R~2=0.393)。2)木材密度与木材阻力的遗传相关性更强(0.738),二者在家系水平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木材阻力的家系平均遗传力(0.618)高于木材密度的家系平均遗传力(0.410)。利用木材阻力值进行家系水平的间接选择,其间接选择效率为91%。表明可以利用针刺仪法进行湿地松木材密度的间接选择。3)为了消除针刺仪刺入木材过程中由于摩擦引起的阻力值上升趋势,在数据分析前,对阻力值做了校正。校正阻力值的遗传力,其与木材密度的表型与遗传相关无明显提高。4)湿地松的去皮直径遗传力在家系水平为0.596,去皮直径与木材密度和木材阻力无显著的遗传相关性,但表型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0.272和0.493。这暗示着,改良湿地松生长性状,不会降低木材的密度。【结论】针刺仪法具有快速、无损、相对准确的优点,可用于湿地松活立木木材密度的间接评价与去皮直径的测定,在湿地松材性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在根据木材材性或生长性状选择湿地松优良个体中,为获得较可靠的选择效果,宜采用家系选择+家系内单株选择的合并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对木结构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有必要对木构件的材质性能进行及时有效的预测和评价。采取小试样-缩尺-足尺递进的方式,将微钻阻抗仪和应力波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与实验室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相结合,构建并检验了落叶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能与微钻阻抗值和波阻模量关系预测模型,进而提出了古建用落叶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现场无损检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小试件密度与微钻阻抗值呈现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木材密度与微钻阻抗值线性方程相关系数为0.91;落叶松小试样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及抗弯弹性模量与波阻模量呈现较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与波阻模量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74,0.74;通过微钻阻抗仪和应力波检测可推算落叶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利用小试件测试数据所建立的预测方程进行落叶松大试件物理力学性能推算存在一定的误差,其缩尺试件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偏差分别为12%和16%,足尺试件密度和顺纹抗压强度预测值与实际值平均偏差分别为16%和17%。现场预测应同时考虑测试路径因素,自心材至边材区域,落叶松木材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微钻阻抗值沿径向...  相似文献   

10.
15种阔叶树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管宁 《林业科学》1994,30(1):57-63
继11种针叶树材之后,对15种阔叶树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针叶树材试验中发现的主要规律在此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古建筑木构件勘查中常用的无(微)损检测技术,阐述了各种仪器工作原理、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其中包括皮罗钉、阻力仪、应力波和超声波检测设备。基于以上技术,结合古建筑木构件特点,提出仪器结合使用、构件分类检测、设备便携化以及以树种鉴定为基础的木结构古建筑无损评估体系。
Abstract:
Commonly used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technologies involved in the survey of the wood structures of ancient building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inspection methods,working principl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instruments,including of pilodyn,re  相似文献   

12.
宁波保国寺大殿瓜棱柱内部构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损检测法对宁波保国寺大殿承重的瓜棱柱进行勘查和取样,根据阻力仪曲线的轮廓外形和走势,辅助不同的进针方向,推断瓜棱柱的内部构造,为大殿的保护和修缮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保国寺大殿中C5,C6,D6,E3,E6,F3,F4,F5,F6为整木柱;D4,D5,E4,E5为瓜棱拼合柱;C4,D3为包镶式瓜棱柱;C3为一特定构造柱。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木材密度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进行原木无损检测,通过对原木树种断层 CT 值的统计,对 CT 设备在检测过程中的窗宽与窗位进行了设定,同时拟合出了木材 CT 值一密度值的线性方程,为原木缺陷的无损检测及木材密度的测定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CT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方法已在木材构造检测和物理性能评价领域得到广泛利用, 逐渐成为木材科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文中介绍了CT技术的基本原理, 综述了普通医学CT和工业CT检测木材宏观构造、密度, 以及利用高分辨率CT研究木材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CT技术在木材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应力波技术在木材性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文简要叙述了应力波检测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木材性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用于木材性质检测的应力波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Currentl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ning provides a non-destructive method to determine moisture content in wood in three dimensions. With the current methodology two measurements are needed, one with the scanned piece of wood’s moist state and one after drying. Then the difference of the images can be calculated. The drawback and challenge is that dimensional changes due to shrinkage of wood in the drying process have to be compensated for by image processing. In this study a dual-energy CT scanning method is tested based on the consecutive scanning of wood samples at different energy levels to differentiate water from wood, without the necessity to dry the sample and thus without the need for complex image correction. Not quantified but visible differentiations due to moisture content were obtained on small cubical pine samples of different densities by quick consecutives scans at 60 and 200?kV.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given that the pixels in the CT images are representing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directly measure moisture content in wood non-destructively in small volume elements inside solid wood in three dimensions. Further applications of this technique in industrial CT scanning of woo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激光技术在木材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晶  刘镇波 《森林工程》2003,19(3):15-16
本文总结了用于木材中的无损检测技术 ,着重论述了几种常用的激光无损检测技术在木材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文中概述了应力波传播机理及应力波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与工作过程,介绍了现阶段木材无损检测领域内常用的几种应力波木材检测设备,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力学性能检测、内部缺陷检测和影响应力波传播速度的因素3个方面对应力波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预测其发展前景,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X射线图像法测定木材生长轮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萍  刘盛全  周亮  徐斌 《林业科学》2007,43(7):61-66
提出X射线图像法测定木材生长轮密度和生长轮宽度的一种新方法,应用自编的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其灰度值,根据图像的灰度值与穿透物材料密度的线性关系直接测定物体微密度,并与微密度测量仪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射线图像法与仪器法相比,平均密度误差为0.45%,相关系数为0.966 4;生长轮宽度误差为0.34%,相关系数为0.996 2,显著度密切相关.图像法测量生长轮密度和生长轮宽度是可行的,对于生长轮界限不明显的木材,图像法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