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森林土壤有机碳与全球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影响。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了解氮沉降下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动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森林土壤碳动态过程对氮沉降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大气氮沉降对土壤碳释放及其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从土壤生物学特性、凋落物动态、土壤碳释放等方面揭示大气氮沉降对土壤碳平衡过程影响机制和机理,探讨了森林土壤碳动态过程对氮沉降响应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指出未来该领域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气氮沉降日益增加,已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土壤酶活性反映了土壤肥力及土壤环境质量,因而可以用来评价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造成的影响。关于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酶活性的影响已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尚缺少系统总结。文中从森林土壤酶种类和林分类型角度总结了氮沉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从氮沉降水平、氮种类形态、氮沉降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方面探讨了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提出未来研究热点是氮沉降对不同类型的森林土壤酶影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的氮沉降临界值、氮沉降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长期定位研究以及氮沉降与CO2浓度、温度、降雨、磷添加的交互作用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以期为未来森林土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壤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成分,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正确估计是编制2005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其中的难点。本文简要介绍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各种估算方法并对各自的优缺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了不确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了四川森林土壤的基本特征后,从满足编制IPCC温室气体清单高层次的方法上考虑,指出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的合理方法是土壤类法和生命带法相结合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森林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土壤碳库在调节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降低大气CO2浓度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森林土壤有机碳对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为了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为森林经营和土壤管理提供参考,文中从全球、全国和区域尺度上综述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各活性...  相似文献   

6.
氮沉降可能改变森林土壤CO_2通量,已有研究结果对氮沉降作用的方向和强度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整合已有模拟氮沉降的野外监测数据,评估了氮沉降对中国森林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平均降低了中国土壤CO_2通量的8.7%,且这种影响对次生林和人工林影响较大,而对原始林影响较小。同时,氮沉降对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对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竹林土壤CO_2通量的36%。施加100 kg N·hm~(-2)·a~(-1)时才会对森林土壤CO_2通量造成显著降低,且施加硝酸铵的降低大于尿素。氮沉降的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过多的氮抑制了土壤微生物活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森林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在调节大气温室气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众多研究显示,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日益重要,尤其是在氮沉降严重的地区,预计到2030年,大气氮沉降的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将继续增加50%~100%。基于此,对我国近年来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制定合理的森林资源和环境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析邓恩桉人工林幼龄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氮沉降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氮沉降可以显著减少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同时又可以显著地增加森林土壤全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森林土壤碳氮过程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是碳和氮的重要贮存库,土壤碳氮转化是陆地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过程之一。森林土壤中碳、氮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关键。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森林土壤碳氮的矿化是森林土壤最主要的碳氮过程。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与大气交换含碳氮物质,则是土壤碳氮过程的直接反应,也是影响尹土壤碳氮过程和土壤碳氮库动态的主要方面。然而。从大尺度上探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氮过程的分异机理,研究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碳氮过程特征及探索森林土壤碳氮过程与植被的互动机制及关键植物种君l对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研究土壤碳氮过程有关的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等内容还未见报道,认为这些内容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如3S技术和电子午专感器技术等将会很快应用于森林土壤碳氮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以NH4NO3为原料模拟4个强度的氮沉降,分析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氮沉降量(L,50 kg N yr-1 ha-1)提高了TOC、ROC、DOC和MBC浓度,但除MBC外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中氮沉降量(M,100 kg N yr-1 ha-1)提高了TOC和DOC浓度,降低了ROC和MBC浓度;高氮沉降量(H,150 kg N yr-1 ha-1)提高了ROC和MBC浓度,降低了TOC和DOC浓度。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碳含量的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综述了N沉降胁迫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方式和过程,分析了目前N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细根生物量、土壤呼吸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但由于N沉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作用过程,N沉降对森林土壤碳库的总效应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氮沉降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文中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过程对氮沉降增加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氮沉降增加对植被固碳过程的影响以及土壤碳输入和碳排放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理,探讨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指出在全球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森林植被和土壤固碳分配、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过程植被和土壤界面碳、氮循环过程的耦合机理将是未来森林碳循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活性部分占总有机碳的很小一部分,却直接参与土壤生物和化学转化过程,因而,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对土壤碳库平衡和土壤化学、生物化学肥力保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气候、植被、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子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在碳循环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综述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与温度和土地利用与管理措施等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10—2012年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的调查、测算、分析,对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沼泽土〉暗棕壤〉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各土壤类型有机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之间除暗棕壤(P=-0.900,0.01〈ɑ〈0.05)外,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不大;处于寒温带的爱辉区和孙吴县与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4个地区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未发现普遍规律;土壤碳储量分布规律为暗棕壤〉白浆土〉沼泽土〉草甸土〉黑土。2010—2012年,小兴安岭北坡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整体呈先减后增趋势,这主要与森林经营导致的森林面积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林火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火因子是干扰森林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与大气的碳素交换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了解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循环过程的具体影响,对发现火干扰下森林土壤中碳循环的机理,特别是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林火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测定土壤有机碳的几种不同方法,比较了其适用性,探讨了在不同林火强度和不同土壤深度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情况。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今后森林土壤有机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关帝山森林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生态功能区设置典型样地,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系统由人工林→次生演替早期杨桦阔叶林→次生演替中后期云杉、杨、桦混交林顺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平均值先增加后减小,碳氮比平均值呈逐渐减小趋势.3指标变异系数在11...  相似文献   

17.
自然因子对中国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分析了森林植被、土壤属性、立地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凋落物和根系输入等自然因素对中国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森林植物种类组成决定了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量和分解速率,导致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分布有很大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碳储量会呈现增加或产生波动2种情况。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而土壤碳储量又影响着土壤结构、根系深度、土层特性、有效水分保持能力、土壤生物多样性等; 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立地条件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温度、水分、CO2浓度等气候因子在森林土壤有机碳的蓄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的输入也可以改变土壤碳库。  相似文献   

18.
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及碳储量特征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础。采用不同林型土壤样品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罗浮山5种不同林型土壤中有机碳、碳储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土壤理化性状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其中,华润楠-密花树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最高,马尾松+木荷针阔混交林、黄樟+华润楠+青冈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最低;各林型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容重、土壤的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土壤培养实验和双指数模型(把土壤有机碳划分为活性碳和缓效性碳库)的方法,来分析确定长白山和祁连山的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分析和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释放的CO2的速率。结果表明:活性碳库占总有机碳的1.0%–8.5%,平均驻留时间的平均值为24天;缓效性碳库占总有机碳的91%–99%,平均驻留时间的平均值为179年。根据缓效性碳的大小和平均驻留时间可以得知,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有机碳较长白山的难分解。通过分析影响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因素––土壤粘粒含量、海拔和温度,结果显示两种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快慢与其温度正相关,并且长白山和祁连山的累积的土壤有机碳和缓效性碳的含量随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033和0.6575,充分表明温度和土壤粘粒含量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大量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文献资料,综述了森林土壤碳储量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今后森林土壤碳的研究趋势。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分布受地形、气候、植被类型、土壤性质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人为因素对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合理的人为调控能促进森林土壤碳的积累,过度的干扰则会显著降低土壤碳储量。构建全国森林土壤生态监测网络对森林土壤碳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并加强新技术应用,建立森林土壤碳库系统是未来森林土壤碳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