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土壤含水量、氮肥和磷肥作为试验因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水肥耦合条件对尾巨桉苗木生物量的影响,并建立了尾巨桉苗木生物量的水肥耦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水、氮、磷三因子影响尾巨桉苗木生物量的顺序为:土壤含水量>氮肥>磷肥;单因素边际效应表明,尾巨桉苗木生物量增产效应随着水分供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氮、磷供应的增加而减少;水氮耦合对尾巨桉生物量有较好的正效应,而土壤含水量与磷肥、氮肥与磷肥耦合效应不明显。水肥耦合效应的最优组合为: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9.90%,氮肥5.04g,磷肥12.60g,此时尾巨桉苗木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119.81g.株-1。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木麻黄低效防护林生长主要特点、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大面积木麻黄低效防护林的成因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立地条件较差、林木衰老、灾害天气频繁及病虫害对木麻黄防护林的破坏;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立地条件与造林树种选择不当、造林材料遗传性不高、苗木质量低下、林分密度和土壤管理不善以及人为干扰对林分的破坏等。针对木麻黄低效林的形成特点和原因,提出木麻黄低效防护林改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滨海沙地相思树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胜 《防护林科技》1999,(1):12-14,29
在滨海沙地进行5个相思树种的引种试验,通过10a观测研究认为:相思树普遍能够适应滨海风沙地的恶劣条件,生长较好;厚荚相思生长迅速,干形较通直,高生长优势明显,可望成为继木麻黄、湿地松之后,营造海防林以及低效林更新改造的又一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和10个外生菌根菌接种滨海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总生物量和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两种菌根菌后能显著地促进滨海木麻黄苗期的生长;滨海木麻黄对供试的内生菌根菌和外生菌根菌的菌根依赖性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接种菌根菌后滨海木麻黄苗的保存率比对照显著提高;苏格兰球囊霉90068、地表球囊霉9004、苏格兰球囊霉90036、黄硬皮马勃0207、松茸和彩色豆马勃9705在促进滨海木麻黄苗期生长和提高保存率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可在滨海木麻黄苗期接种应用.  相似文献   

5.
木麻黄幼林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沿海防护林中木麻黄二代更新的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二代更新木麻黄幼林对施用氮、磷、钾肥的化肥反应十分敏感。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可以极大地提高木麻黄二代更新的成活率;极显著地促进幼林树高生长。试验表明,磷肥是木麻黄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施用高量的磷肥,同时施用适量氮和适量钾肥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肥效。合理的氮磷钾配合比例,按N∶P∶K=1.3∶3.0∶0.9最为经济有效。施用农盐对木麻黄生长不利。木麻黄根瘤粉末接菌效果不明显。种植豆科绿肥,因缺水难以成活,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樟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樟树当年生幼苗为材料,设置全素、缺N、缺P、缺K、缺Mg 5个处理,观测其营养缺乏症状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樟树幼苗缺N时症状出现较早,表现最为明显,其叶片偏小、变黄绿色,整株矮小,长势较弱,其次为缺Mg,而缺P和缺K幼苗症状出现缓慢,表现相对不明显.不同缺素处理的樟树幼苗的苗高、地径、各组织生物量、主根长、侧根数量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全素处理(P<0.05),其中缺N影响最大,其次为缺Mg处理.缺素处理增加了幼苗叶生物量比,降低了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其中缺Mg对根系生长影响最大.因此,N和Mg是限制樟树幼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樟树苗期营养管理中,应及时施用N肥,并保证Mg、P和K肥的供应.  相似文献   

7.
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导致大面积木麻黄低效林的土壤成因进行综合诊断,建立包含4个变量的判别函数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矿物养分含量不足和中粗砂比重较大,是形成这类低效林的重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8.
风积滨海沙土木麻黄采伐迹地肥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滨海沙土按其属性的差异分为盐渍型潮积滨海沙土和淋溶型风积滨海沙土两个亚类。潮积滨海沙土分布于高潮或潮水沟所能影响的沙地地带,因有潮水补充养分,木麻黄经几个轮伐期,几代更新,生长仍然壮旺,是木麻黄生长的黄金圣地。风积滨海沙土分布于潮积滨海沙土的内缘,即离海稍远的沙坝、沙丘或平坦沙地。木麻黄第一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低效林分特点及其改造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麻黄低效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及林分生物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林,其林木株数依直径的分布呈偏态分布,小径木明显多于中径木。低效林的生长曲线变化平缓,生长高峰较正常林来得早,而持续时间较短。根据木麻黄低效林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将其划分成4种类型,并提出了低效林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P、K3种大量元素配方施肥对1a桢楠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为桢楠苗期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桢楠幼苗苗高、地径和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其中N2P3K1组合(尿素2 g·株-1、过磷酸钙8 g·株-1,氯化钾0 g·株-1)条件下植株苗高、地径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处于最高水平,该组合植株生长表现最佳.N、P、K对桢楠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效应不同,主次顺序均表现为N>P>K,其中N元素影响最大,P元素和K元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种源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海南和福建三省选试验点,对木麻黄3个树种,48个种源进行了引种试验,5年生的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木麻黄生长量普遍优于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间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普通木麻通C-1,C-3,14233和细枝木麻黄13513等种源在3个试点均生长良好,但14233和C-3抗风性较差,林木生长与苗期的相关性较差,普通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差,而细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广西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3年生木麻黄林带的生物量为100.01t.hm-2,生物量的大小序列为干材>根系>树枝>叶枝>干皮>枯枝。立木生物量总量的空间格局是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器官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却有所不同,干材和干皮生物量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树枝生物量则主要集中在树冠中层或中下层,叶枝则主要分布在上层或中上层。沙地木麻黄林带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为7.693t.hm-2.a-1。海岸沙地木麻黄这种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足以说明它对海岸沙地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田间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方法、施用不同种类化肥及不同施肥数量对木麻黄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福建省东山县沿海风沙土木麻黄幼林人工施肥以:开放射沟长40×宽20×深20(cm)(A3)+45%硫酸钾复合肥(B3)+250g/株(C2)组合最好,1年生木麻黄幼林平均高生长量达6.1m、平均胸径生长量达4.2 cm。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科尔沁沙地东南部草地生产力自然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该文采用3因素2水平析因设计研究了水、氮、磷添加对沙质草地的影响。8种处理分别为添加水(W)、加氮肥(N)、加磷肥(P)、加水+氮肥(WN)、加水+磷肥(WP)、加氮肥+磷肥(NP)、加水+氮肥+磷肥(WNP)和对照(CK),每种处理6次重复,随机分配在48个4m×4m的样方中,样方之间留2m缓冲带。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质草地生产力的恢复受氮素的限制,与水和磷无关;2005年生长季所有添加氮肥的样方,生物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均较对照明显增加(P<0.05);禾本科根量在地下生物量中占优势。受限于地下生物量测定,目前的研究可能低估了我国北方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水分和肥料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因子,水肥管理是人工林培育的核心问题,水肥耦合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人工林水肥耦合研究,可为制定水分和养分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探索结合区域生境特征的节水、节肥模型,构建结构稳定和功能高效的生态系统。文中综述人工林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现状,分析水肥耦合对植株功能性状的影响,探讨土壤肥力与植物养分利用对水肥耦合的响应,以及人工林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与水肥耦合的关系。我国水肥耦合的相关研究还需要不断推进和深入,为集成基于水肥耦合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未来需要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结合植物水肥需求规律深入研究,二是深化水肥耦合对人工林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研究,三是揭示水肥耦合对人工林生长衰退的影响机理与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杨树营养及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肥是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关键技术。在阐述杨树养分特性和养分诊断技术的基础上, 分别从施肥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和施肥技术方面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杨树施肥研究, 并提出3点建议:形成适于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品种无性系的施肥技术体系; 注重和加强淋溶、水肥耦合等施肥机理的研究; 借鉴农业先进施肥技术, 摸清杨树与土壤的养分供求关系, 实现林业精准施肥。  相似文献   

17.
Sheriff DW 《Tree physiology》1996,16(6):527-536
Thinning of forest stands is widely carried out to minimize the slowing of growth of individual stems that follows from increasing competition among trees as they become bigger. After thinning, there is an increase in the growth rate of remaining trees because of an increase in the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per tree. Often, there is also an increase in foliar efficiency (biomass increase/foliage amount). On sites where mineral nutrient supply is limiting, fertilizers may be applied, often in association with thinning, to boost productivity. Growth responses t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depend on an adequate supply of other resources, but also involv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among mineral nutrients and between nutrients and other growth-limit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effects of thinning and fertilizing on the carbon gain and growth responses of Pinus radiata D. Don to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light, mineral nutrients and water) and to changes in the canop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木麻黄苗期最佳固氮基因型组合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苗圃中,对放线菌F287与不同基因型苗(14个种源的普通木麻黄和10个种源和家系的山地木麻黄)组合的研究表明,在生长和生物量指标上,参试苗木的基因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按种与未接种处理间也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接种后形成的24固氮基因型组合体的各指标增量平均值变化非常大;根瘤数为0.3-8.9个/株;苗高为-2.1-40.3cm;地径为-0.04-0.18cm;地上生物量为-0.2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木麻黄防护林现存的主要配置模式进行了筛选。选取对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生态防护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3大类8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策略层各评价因子中,生态防护功能依然占首位,社会经济价值指标也占了较高的比例。在综合效益上,各配置模式排序为:木麻黄与相思类混交(D1)>林果复合经营(D6)>木麻黄与多树种混交(D4)>木麻黄与桉树类混交(D2)>木麻黄与其他树种混交(D5)>木麻黄与灌木(D7)混交>麻黄与松树类混交(D3)。并根据海岸带立地条件的差异对各模式的梯次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海岸带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粗枝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粗枝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对提高其生长量效果显著。接种不同弗兰克氏菌菌株的粗枝木麻黄苗木的生物量。根瘤重量和数量及叶片N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以88052、87066和87287菌株接种效果最好。在接菌与施肥的试验中,接菌不施肥处理的苗木叶片N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