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浙江省内37份金枣柿和3份农家柿品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表型性状和果实营养成分指标,分析不同产地金枣柿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金枣柿枝、叶、芽等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1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23%23.54%,其中萼片长与柿蒂长变异系数最大,果形指数、叶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果实营养成分在单株间的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9.58%66.21%,平均变异系数为37.89%,变异程度高于表型性状;21对SSR多态性引物可从40份材料中扩增出381个DNA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2.89%,UPGMA聚类分析显示,所选SSR标记能将供试材料完全区分开,在遗传相似系数0.74时将40个试验单株分为3类,主坐标分析所得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为金枣柿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文冠果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分析。11个引物在6份文冠果种质中共扩增出14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78条,多态性谱带比率为55.7%。UPGMA聚类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为0.47时,6份供试样品可分为2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板栗种质资源在迁西地区的表型多样性、变异规律及变异水平,为迁西地区板栗的引种、育种等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6个板栗群体39份板栗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坚果成熟期采集刺苞与坚果,并测定其相关表型性状。采用双因素巢式分组试验设计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1)刺束长度在群体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群体间差异性不显著,其余9个性状指标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各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北京、河北、湖北、山东板栗群体平均变异系数较大;3)群体间平均变异与群体内平均变异比约为2:11,表明各性状群体内的变异远高于群体间的变异;4)采用系统聚类中Ward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基本相吻合。【结论】板栗刺苞与坚果表型形态性状多样性丰富;其中北京、河北、湖北、山东板栗群体平均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其板栗表型性状多态性较为丰富,性状遗传稳定性较低,具有较大的遗传潜力;通过对比群体间与群体内的变异系数得出群体内变异是板栗表型性状呈多样性的主要来源;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得到地理分布相近的板栗群体可以相互引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评价、优良种质挖掘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98个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3种质量性状和16种数量性状进行观测和描述,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多样性指数,对其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黑龙江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在叶片、果实、枝条等方面变异类型多且...  相似文献   

5.
部分野生与栽培牡丹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孟丽  郑国生 《林业科学》2004,40(5):110-115
利用RAPD技术对芍药属牡丹组的 11个野生牡丹类群和 12个栽培牡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17个单引物和 1个组合引物共扩增出 191条谱带 ,其中 15 3条表现多态性 (占 80 1% ) ,揭示了牡丹组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 :革质花盘亚组的野生类群与栽培品种聚为一类 ,革质花盘亚组各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近。 5个野生种与受试牡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值为 0 4 8~ 0 5 7,与栽培牡丹间亲缘关系从近到远依次为 :杨山牡丹、四川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和矮牡丹。另外 ,本次RAPD试验扩增出的 2 5个特异标记可用于牡丹组内种间、品种间的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11个肉桂(Cinnamomum cassia)家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用12条ISSR引物对11份肉桂供试材料检测出条带15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80条,比例为51.95%;11份肉桂家系供试材料的等位基因平均数Na为1.519 5,有效等位基因Ne为1.360 4,基因多样性指数即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04 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99 9。聚类分析显示,11份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130 7~0.354 8之间,说明其遗传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在遗传距离为0.249 5处可较明显将11份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在遗传距离0.292 0处分为2个类群,种间各自聚类显著,可区分清化桂和西江桂。  相似文献   

7.
【目的】种质资源变异研究是开展遗传改良的前提与重要环节,了解变异程度可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遗传信息,分析不同种源青海云杉无性系表型变异程度和规律,为青海云杉目标性状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张掖市龙渠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内的7个种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和统计不同种源的青海云杉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表型性状,通过多重比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分析和讨论青海云杉种源间、种源内表型性状多样性特点。【结果】青海云杉不同种源间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青海云杉表型分化系数平均值为74.20%,青海云杉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间的变异;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丰富,变异范围为11.40%~55.50%,平均变异系数为21.07%;不同种源间变异差异明显,隆畅河林区种源平均变异系数最大(23.15%),西水林区种源平均变异系数最小(18.46%),11个表型性状间大多数呈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欧氏聚类分析可将7个种源青海云杉划分为5个类群。【结论】不同种源青海云杉球果与种子的表型性状变异较为广泛,变异来源丰富。因此,在青海云杉种子园遗传改良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育种目的,充分考虑种源间和种源内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在青海云杉种质资源收集、遗传多样性保护以及遗传改良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滨梅不同种源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采自江苏省吴江苗圃收集的6个滨梅种源叶片样品(分别标记为7、9、10、11、12和13号),分析了ISSR、RAPD2种分子标记,以探讨各种源间的遗传变异及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ISSR标记的19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产生了13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条,占总条带的66.42%.条带大小300~3030 bp;RAPD标记的15个多态性引物共产生9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总条带的53.5%,条带大小为300~3000 bp.基于ISSR标记的6个种源间遗传距离为0.0680~0.9479:而基于RAPD标记的遗传距离为0.0412~0.6439.2种标记的聚类结果,7、9、10、11、12号可归为一类.另外13号单独归为一类,该分子标记结果与形态变异类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浙江省樱花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运用ISSR分子标记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对95份樱花种质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7条引物共扩增出110条清晰条带,其中101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78%。95份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8~0.90,平均0.61;遗传距离为0.10~1.38,平均0.50。根据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77 5时,95份种质资源可分为四大类,分别包含了23份、42份、25份和5份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樱花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和ISSR分析百日草自交系间的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运用RAPD与ISSR技术分析了百日草20个自交系的种质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供试材料中147条RAPD引物和44条ISSR引物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12条,ISSR引物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47条带,多态性位点数为100,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0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355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169;ISSR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多态性位点数为97,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6.38%,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4013和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728.试验表明,RAPD、ISSR及两种分子标记整合后的结果较为相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结果将20个自交系基本分为2类:一类群来源虹越种子集团公司;另一类群来源甘肃酒泉种子集团公司,分类与原产地相关.RAPD与ISSR标记是研究百日草种质遗传多样性有效的工具,在分析百日草的亲缘关系特别是系谱关系时,ISSR是一种多态性和重复性优于RAPD的分子标记.两种分子标记整合后既能鉴定出自交系的系谱先后关系,也能反应来源相同自交系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金花茶组物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南宁金花茶公园29份金花茶组物种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筛选出的14条引物扩增得到133条清晰条带,其中12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4.74%。29份金花茶种质材料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0 6,Shannon’s 信息指数为0.531 4,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81 0.835,金花茶组物种的遗传基础较宽。用NTSYS软件对样品进行UPGMA聚类分析,29份金花茶样品聚为3大类群,其中扶绥中东金花茶单独为一类,顶生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聚为一类,其它金花茶聚为一类。分析结果表明:夏石金花茶和小花金花茶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支持将两者归并到柠檬黄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和毛籽金花茶亲缘关系很近,支持合并到同一个种;龙州金花茶和薄叶金花茶分别归为单独的种。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南宁金花茶公园29份金花茶组物种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筛选出的14条引物扩增得到133条清晰条带,其中12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4.74%。29份金花茶种质材料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60 6,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31 4,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81 0.835,金花茶组物种的遗传基础较宽。用NTSYS软件对样品进行UPGMA聚类分析,29份金花茶样品聚为3大类群,其中扶绥中东金花茶单独为一类,顶生金花茶和龙州金花茶聚为一类,其它金花茶聚为一类。分析结果表明:夏石金花茶和小花金花茶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支持将两者归并到柠檬黄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和毛籽金花茶亲缘关系很近,支持合并到同一个种;龙州金花茶和薄叶金花茶分别归为单独的种。  相似文献   

13.
适于草果遗传多样性分析的RAPD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和德宏州陇川县的12株草果优良无性系为材料,利用RAPD标记技术,选用192个RAPD随机引物,对草果进行PCR扩增,并用UPGMA法对RAPD引物扩增条带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以期筛选出适用于草果遗传多样性分析的RAPD有效引物。实验共筛选出21个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并具有可重复性特点的有效引物。21个引物在实验选用的12份样品中共扩增出177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数为119条,占扩增总带数的67.2%,每个引物平均扩增出8.4条带。结果表明,12份草果样品聚为A组和B组,其中A组又分为两个亚组,聚类结果与所选用材料的地理来源基本一致,这也说明该研究所筛选得到的21个RAPD引物适用于草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该研究为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草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黑龙江省24种茖葱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不同茖葱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关性数值,并通过一系列软件对上述相似性数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茖葱种质间遗传距离较远,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UPGMA软件可以将黑龙江省24份茖葱种质聚类分为两大类群Ⅰ和Ⅱ,第Ⅰ类群和第Ⅱ类群又各分为2个亚类群,聚类结果反映的不同种质间亲缘关系与其种植地点有一定关联。SS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亲缘关系近的品种有伊春五营翠北林场和伊春新春林业局北沟林场,另外,鹤北金矿林场、同江前进农场和伊春红星林业局汤北林场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SSR分子标记技术揭示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茖葱种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黑龙江省茖葱种质资源的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和掌握广西乌榄的资源类型及其遗传变化规律,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桂西南地区收集到的42份乌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4条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24条带(DNA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条带74条,平均多态性比例(PPB)59.68%;经Ntedit软件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GS)的范围值在0.726~0.903,平均为0.817,表明SCoT能够揭示乌榄种质间的遗传变异。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12时,可将乌榄种质资源分为A、B 2个大组,每大组又各分2个亚组,亚组内种质资源按照采样地聚集,说明乌榄的亲缘关系与地理起源有一定的相关性。总体上,橄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人心果品种资源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7个人心果品种(类型)及4个蔓妹人心果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9对引物(Pst Ⅰ-Mse Ⅰ)共扩增得到1131条带(75~500 bp),其中多态性带1096条(96.90%).28个品种(类型)具特征性条带,特征带大小为350~500 bp.品种间多态性比例在22.19%~45.89%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0~0.87.UPGMA聚类结果将31个品种聚为蔓妹人心果类群(MAM)和2个人心果类群(SAP1和SAP2).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52处,4个蔓妹人心果品种首先被区分开,单独聚为一类(MAM).人心果类群中,11个美国品种和10个国内地方类型在相似性系数0.66处聚为一大组(C、D组),相互之间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大部分栽培品种聚于D-2亚组,与地方类型有一定的遗传距离,说明栽培种的亲缘关系较为相近.人心果表型标记与分子标记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相关性不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44份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鲁豫地区的44份楸树优良种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8对PstI/MseI引物组合从44份楸树种质中共扩增出108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NPB)1043条,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5.60%。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135.88条带和130.38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平均基因多样性(H)、Shannon平均信息指数(Ⅰ)分别为1.3210、0.2003和0.3204,且8对引物组合共产生261条特异性条带,表明楸树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和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出,各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022~0.7919间,平均为0.6527。以遗传相似性系数0.65为界44份楸树种质可划分为5组,其中第1组包括15个山东种质和2个河南种质;第2组包括18个山东种质和3个河南种质;第3组包括3河南种质;第4组包括1个河南种质;第5组包括2个河南种质。这表明不同地理生态条件造就了各种质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综上,AFLP标记技术能较好的揭示楸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可为楸树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别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揭示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分析不同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并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判断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品种。【方法】以柿近缘种君迁子、油柿、浙江柿、美洲柿、金枣柿及柿变种野柿共计9份材料作为对照,从已发表的柿属植物 SSR 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柿主栽品种(18份)、农家品种(55份)及野生资源(20份),共计93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利用17对 SSR引物对102份材料进行 PCR扩增,共得到159个不同的 DNA片段(即条带),平均每对引物9.35个,范围为5~14个,扩增条带最多的引物有2对,分别来自位点 ssrDK11/DQ097479和ssrDK14/DQ097482,最少的来自位点8125/DC592401;所得到的所有条带均具有多态性;共得到508个谱带类型(即带型),平均每对引物29.88个,范围为8~53个,最多的引物对来自位点 ssrDK11/DQ097479,而最少的则来自位点5553/DC585710;特异带型总数为267个,平均每对引物15.71个,范围为2~37个,最多的依然来自位点ssrDK11/DQ097479,最少的同样是5553/DC585710;特异带型比率73.68%~25.00%;种质鉴定率1.96%~36.2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8397,范围是0.4667~0.9647; 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为2.6586,范围为1.1121~3.5967;平均观察杂合度( Ho )为0.7774,范围是0.1471~0.9608。综合对比,ssrDK11/DQ097479、ssrDK14/DQ097482和mDp17/EF567410这3个位点遗传变异程度最高。主坐标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柿及其近缘种彼此之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柿种下所有资源单独聚为一大类,能够与近缘种区别开;与其他近缘种相比,美洲柿与柿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扩增的位点可鉴别所有供试资源,并可判断部分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品种。【结论】河南省柿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程度较大,杂合程度高,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所用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柿种质资源鉴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南方型黑杨种质材料的表型及生长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黑杨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并进一步为南方地区黑杨种质资源定向选育提供参考,选取地径、苗高、叶面积、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绿素、侧枝数、叶厚、单株总叶片、叶片干质量共11个树体性状及生理指标,同时观测记录了每个无性系的生长期和抗性,对62份南方型黑杨种质资源的1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份黑杨资源分成7个类群,各类群材料根据不同性状的相似性进行聚类,整体比较分散,具有较高的分化强度。13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介于0.587~1.550之间,平均值为1.098,叶片相关性状以及生长期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主成分分析将相关变量转化为叶片形态、单株叶片数量、抗性及生长期、侧枝数4个主成分,涵盖了13个测定性状80.953%的遗传信息。本研究首次从表型及生长相关性状等方面探明了南方型黑杨的遗传多样性,对于充分发掘黑杨资源优良基因型,进一步开展南方型黑杨遗传改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灯盏花主要数量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布于云南省9个州(市)20个县的22份灯盏花种质资源的12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叶片因子、花序因子、粒重因子和产量(干重)因子作为灯盏花的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2.78 %.据此,在进行灯盏花优良种源选择时对其叶片因子应选择高,粒重因子应选择偏小,而花序和产量(干重)因子应选择适中者;遗传距离为5时,可以把22份灯盏花种质资源分为5大类,其中滇西北迪庆香格里拉的D10,丽江古城的D09,大理鹤庆的D11各聚为一类;玉溪通海的D19和与通海县毗邻的红河州石屏县的D18聚为一类,其余产自红河、文山、曲靖、昆明、楚雄等5州(市)的17份灯盏花种质资源聚为一类.其聚类结果与灯盏花的地理分布密切相关,滇西北地区的灯盏花种质资源遗传分化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