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赤峰地区桦树、山杨、栎树、榛子、山杏、黄柳等6种树种不同器官碳含量测定,对乔灌木层碳密度的分析,结合赤峰市2017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估算出赤峰市桦树、山杨、栎树、黄柳、榛子、山杏等天然林乔灌木层总碳储量为3497.27万t,以桦树、山杨、栎树为主的天然乔木林乔木层固碳价值为28810.73万美元,以黄柳、柠条、山杏、榛子为主的天然灌木林灌木层固碳价值为6546.58万美元。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是研究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参数,以赤峰市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种油松林生物量、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生物量随着树龄增长而增加,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也不相同,干的生物量最大,枝的生物量最小。油松各器官平均含碳量变化不显著,其中,树枝平均含碳量为499.38 g/kg,叶为495.95 g/kg,树干为471.11 g/kg,树根为472.52 g/kg。油松人工林各林龄乔木层碳密度在9.2~30 t/hm2之间波动,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呈乘幂关系,拟合方程为:y=9.6328x0.868,拟合率为0.9459。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21.20 t/hm2,赤峰地区油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碳储总量为362.1033万t。  相似文献   

3.
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种杨树生物量、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生物量随着树龄、胸径、树高的增长而增加,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也不相同,干的生物量最大,叶的生物量最小,生物量依次顺序为:干根枝叶。树干的平均碳含量最大,为471.00 g/kg,根为461.14 g/kg,枝为468.00 g/kg,叶最小,为446.20 g/kg,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杨树人工林胸径与单株碳储量,树高、胸径与生物量、单株碳储量模型均符合乘幂模型,模型拟合率均大于80%。杨树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37.783 t/hm2,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乔木层碳储总量为26 539 627.38 t。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6年沙县森林资源建档数据,采用Arc GIS10. 0软件估算沙县森林植被地上部分碳储量。结果表明,2015年沙县森林植被地上部分碳储量为612. 5万t,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碳储量分别是584. 0万t、23. 7万t、4. 8万t;地上部分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林分,高达91. 74%;针叶林、阔叶林位居前两位,分别占38. 60%、26. 64%;针叶树种是阔叶树种的近两倍,分别占60. 15%、31. 18%;成熟林、近熟林位居前两位,分别占36. 34%、26. 31%;人工林、天然林近对半分布,分别占52. 79%、47. 21%;重点生态区位外碳储量高达66. 83%。  相似文献   

5.
对宁德市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木荷人工林、天然阔叶林等4个主要林分类型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密度最大,达到244.42 t/hm^(2);其次为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分别为224.03 t/hm^(2)、211.01 t/hm^(2);木荷人工林有机碳密度最小,为191.86 t/hm^(2)。据此,结合宁德市国有林场2021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初步推算其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碳储量为802万t,其中:乔木层总碳储量316.86万t,占39.51%;林下植被与凋落物层18.06万t,占2.25%;土壤层467.08万t,占58.24%。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赤峰市敖汉旗平缓固定沙地杨树人工林纯林、杨树与樟子松混交林、杨树与柠条混交林3种营林模式的不同树种的标准木生物量、碳含量进行测定,估算出不同模式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相同林龄(20年生)不同营林模式碳储量差异较显著,其中杨树人工纯林碳储量最大为41.04 t/hm2,杨树与柠条混交林碳储量较小为21.6110 t/hm2,杨树与樟子松混交林碳储量最小为20.607 t/hm2。  相似文献   

7.
油松人工林碳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木兰林管局油松人工林19块标准地分林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进行了生物现存量的实测与碳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构成了林分碳储量的主体.分配次序为土壤层>林木层>地表枯落物层>草本层>根桩>灌木层,林木层碳储量分配次序为干>枝>根>叶.建立了林木蓄积与生物量、碳储量的回归模型,认为幂函数形式有较好的适用性.以林龄(A)和3株优势木平均高(H)建立了土壤有机碳密度(Soc)拟合方程,可用于具体小班土壤碳密度的估测.木兰林管局油松人工林林分碳密度为76.586 2~284.417 8t/hm2,平均值为143.1 t/hm2,其中林木平均碳密度为30.454 5t/hm2,土壤平均碳密度为110.773 5t/hm2;现有油松人工林碳储量估测结果为983 314.0 t,其中林木碳储量为208 923.0 t,占总碳储量的21.25%,土壤碳储量为760 881.0 t,占总碳储量的77.38%.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营雷州林业局30个5年生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的调查、试验,旨在阐明不同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及营建桉树碳汇林的合理措施.结果表明:30个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储量为148.743 t·hm-2,高于之前学者研究的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分别占34.39%、61.88%;乔木层平均碳储量达51.948 t·hm-2,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23(101-1)、25(179-1)、4(BU1)、26(184-1)号无性系表现最优;土壤层的平均碳储量为92.033 t·hm-2,不同无性系土壤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是2.430、0.731、1.592 t·hm-2,占比例较小.营建桉树碳汇林关键在于无性系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赤峰市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林龄各器官的生物量、碳含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1)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各主要器官平均生物量均表现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其中以干器官变化幅度最大。各器官中,以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根、枝、叶。影响生物量的主要因素是林龄,次要因素是不同器官。(2)落叶松不同林龄各器官碳含量在470~505 g/kg之间,差别不大,其平均碳含量为481.07 g/kg。此数值可为落叶松碳储量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3)落叶松各器官平均碳储量随着林龄增加均呈逐渐增高趋势;相同林龄各器官平均碳储量大小为干根枝叶。(4)落叶松人工林各林龄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呈现先升高趋势,其变化呈乘幂关系。截止2013年末,赤峰市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总碳储量为3.8×106t。  相似文献   

10.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层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公益林更新调查数据,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植被层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植被层碳储量约为26.87Tg,平均碳密度22.22t/hm2;2)植被层中,以灌木层碳储量最大,占植被层碳储量的66.06%;3)碳储量地域分布以中铁-军功、白扎、玛可河、通天河、江西等保护分区为主,合计占总碳储量的68.81%;4)天然林在植被层碳储量中占绝对优势,分别占乔木层碳储量的98.49%和灌木层的99.71%;5)林分中碳储量以近、成、过熟林为主,三者合计占林分的57.04%;6)乔木树种主要集中在圆柏属和云杉属,占乔木层碳储量的94.57%;灌木树种集中在山生柳和杜鹃,占灌木层碳储量的76.50%。  相似文献   

11.
针对密云县冯家峪镇9种典型森林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开展乔木、灌木、草本、土壤和枯落物碳储量调查,并对增汇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冯家峪镇现有森林面积12 823.55hm2,总碳储量为692 141.73t;油松林的碳储量最高(195 806.52t),柞树林以144 831.77t次之,再次为落叶松人工林(74 597.60t)。2)冯家峪镇不同林分中,落叶松人工林的碳密度(72.02t/hm2)为最高,其次为油松人工林和刺槐人工林,分别为64.42t/hm2和62.87t/hm2,侧柏人工林的碳密度最低,为42.79t/hm2。在对总的碳密度的贡献中,乔木碳库和土壤碳库起着主要的作用。3)与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平均水平(40.06t/hm2)相比,冯家峪镇森林通过合理经营其碳储量可增加潜力为166 400t。  相似文献   

12.
研究喀斯特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同一器官中的碳含量存在差异;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中的碳含量也不同,除楸树外,3种树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碳含量普遍高于地下部分(根);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变异系数为0.88%~7.02%;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的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09.70~461.02,335.44~569.61和307.01~400.88g·kg-1,植被恢复初期,柏木林地、楸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地提高了56.37%和33.49%,而花椒林地下降了2.09%;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4种林分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楸树林>车桑子林>花椒林>柏木林;楸树、花椒和柏木林地0~20cm土层碳储量分别为113.061,82.424和126.841t·hm-2,与对照地相比,楸树和柏木林地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了31.14%和47.13%,而花椒林地却下降了4.39%,车桑子林地0~10cm土层碳储量为50.517t·hm-2;楸树林、花椒林、柏木林和车桑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7.207,84.117,127.919和53...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3种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数据,对各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含量以及碳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生物量分别为103.46、140.55、164.15 t/hm~2;林下植被及死地被物层生物量分别为7.762、6.994、8.622 t/hm~2。林木各器官含碳量:马尾松天然林0.427~0.530 g C/g、马尾松人工林0.443~0.574 g C/g、湿地松人工林0.444~0.466g C/g。3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马尾松天然林678.025 t/hm~2、马尾松人工林777.11 t/hm~2、湿地松人工林834.135 t/hm~2。其中植被层分别为48.199、70.788、76.438 t/hm~2;死地被物层为0.667、0.659、0.742 t/hm~2;土壤层为629.159、705.664、756.955 t/hm~2。碳储量分布格局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研究结果可以为贵州喀斯特地区针叶林管理及运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火力楠是原生于我国南部、生长迅速、用途广泛的优良乔木树种。试验以生长10年的火力楠人工林为材料采集乔木各器官及乔灌草凋各层样本,采用相对生长法以胸径为变量与树木各器官结合,建立标准木主干、枝条、叶和根四种器官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模型,通过换算干重比的方法估算生物量并加以比较;乘以对应的含碳系数换算成碳储量,再加和估算林分总碳储量。火力楠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为21.60 t·hm-2;总森林生物量为25.96t·hm-2;林分总碳储量为12.60 t·hm-2。试验地火力楠人工林的郁闭度较大,林下植被较少,乔木层碳储量占比很高,反映出火力楠是较好的碳汇树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甘肃子午岭森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的估算,对不同起源和龄组的碳储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子午岭林区总碳储量740.73万t,平均碳密度20.85 t/hm~2;中龄林碳储量占乔木林碳储量的58.07%;阔叶混、油松、栎类、针阔混4类优势树种碳储量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91.35%;碳储量大小顺序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过熟林;林区天然林碳储量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含量和碳储量,测定了林地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及根系碳储量,并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了乔木层碳储量。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8、30和4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内,总碳储量分别为104.9 t·hm-2、136.67t·hm-2和176.89 t·hm-2,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9%、14.97%和28.48%,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为90.73%、72.98%和68.01%。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的正向积累是导致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相对准确地计量地带性森林碳库大小是估算区域森林碳汇潜力的前提。根据全市不同森林类型设置样地900个,运用样地清查法估算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52.16 Tg C。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21.97 Tg C和27.16 Tg C。碳储量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从化区和增城区;总碳储量的组成中,土壤层碳库比例最大(58%),其次为乔木层碳库比例(40%),而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和细根(≤ 2.0 mm)的生物量比例大多在1%~2%;天然林碳储量与人工林接近,但是碳密度显著大于人工林(p < 0.05);不同林龄从小到大排序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成熟林;天然林以阔叶混和它软阔的碳储量最高,阔叶混和黎蒴的碳密度最高。人工林不同林型从大到小排序为:南洋楹 > 黎蒴 > 木荷 > 木麻黄 > 它软阔 > 阔叶混 > 湿地松。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78.03 t C hm-2,其中,植被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79.61 t C hm-2和98.42 t C hm-2。本研究全面计量了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现状,这对评估该地区森林固碳潜力和指导碳汇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物量、碳储量是评价森林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及室内烘干称重等方法,研究了苏木山林场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以及乔木层净生产力、碳储量积累特点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平均木的生物量分别为26.41 kg、32.70 kg、107.81 kg;林分生物量分别为43.66 t·hm^-2、79.88 t·hm^-2、125.83 t·hm^-2;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之和分别为1.44 t·hm^-2、1.19 t·hm^-2、0.95 t·hm^-2;乔木层净第一生产力分别为2.56 t·hm^-2·a^-1、3.07 t·hm^-2·a^-1、3.40 t·hm^-2·a^-1,碳储量分别为22.20 t·hm^-2、40.55 t·hm^-2、63.80 t·hm^-2。苏木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储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各器官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皮>叶。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9年湖北省林业资源连续调查第六次复查数据和标准地实测数据,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推荐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和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710.01 Tg·C,其中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15.74%、2.89%、2.11%和80.56%,天然林和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420.43 Tg·C和151.59 Tg·C。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11.51 t·hm-2,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差异较大,介于88.32~177.79 t·hm-2之间。森林不同林层中,乔木层碳密度介于7.63~55.7 t·hm-2,灌木层碳密度介于0.25~12.49 t·hm-2,枯落物层碳密度1.14~3.53 t·hm-2之间,土壤层碳密度介于73.25~136.87 t·hm-2之间,主要集中在30 cm的土层厚度,呈现明显的表聚特征,土壤碳储量平均为植被层的3.88倍。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近成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湖北省森林主要以中幼林为主,林业碳汇潜力巨大,合理的经营方式,可以提高森林结构质量水平,有效增加森林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2年河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建立不同优势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或标准地资料,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7522.68万t,碳密度129.42 t·hm-2。其中森林土壤层碳储量6045.03万t、占总碳储量的80.36%,乔木层碳储量1018.30万t、占13.54%,森林下层植被和枯落物层碳储量为459.35万t、占6.10%;在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最多为6201.95万t、占82.4%。研究可为当地森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