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中华鼢鼠俗称"瞎老"。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推进,中华鼢鼠成为危害未成林造林地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在山西省岢岚县分布广、危害重。根据调查,全县幼树被害后死亡率高达15%~32%。在中华鼢鼠分布密度较  相似文献   

2.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在河南灵宝地区主要危害苹果、梨、樱桃等多种林果树木.2008-2010年3年时间,对灵宝川口林场燕子山林区苹果园内中华鼢鼠的危害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园内中华鼢鼠种群密度为3~4只/hm2,略高于中华鼢鼠的种群密度经济阈...  相似文献   

3.
<正> 1970年以来,六盘山林区营造了4万亩针叶林,但目前仅保留下5000亩幼林。其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栖息于造林地中的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 cansus食害幼树,致使年年造林不成林。中华鼢鼠(以下简称鼢鼠)广泛分布于六盘山林区,不仅危害落叶松、油松、杨树、榆树等,而且对苹果、杏、花椒等均能造成危害。为减轻和控制鼠害,巩固造林成果,我们以六盘山东麓的和尚铺林场为基点,利用多种方法,对中华鼢鼠进行了灭杀试验。一、鼢鼠对幼林危害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正>一、调查方法与内容根据彬县的地理条件,南北二原川道按不同气候带,分别在南原底店、国营西庙头林场、韩家乡、小章镇等乡村设点调查,共设立标地8块,抽查样本400多株。调查内容包括病虫种类分布、危害部位、病虫生活习性、病虫发生规律及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5.
甘肃鼢鼠是一种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的地下害鼠,主要栖息于农田、草原及林区,对农、林、牧业危害严重。特别是对脆弱的西北黄土高原的森林生态建设及水土保持工作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治理。据调查,林地甘肃鼢鼠的发生具有面积大、范围广、危害严重几个特点。延长县各个林场和乡镇的荒山造林地均有甘肃鼢鼠发生,如县流域办在七里村镇的唐子沟流域先后造林三次,均告失败,这种现象在七里村镇的其它地方、郑庄镇、郭旗乡等地亦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6.
中华鼢鼠俗称"瞎老",在大宁县分布较广.近10多年来,随着全县油松林地面积的增加,大面积危害油松林木,咬断根系,吃掉根皮,使整株油松死亡.据对全县几个乡镇的调查,危害油松幼树死亡率达到15%~31%,破坏了整个林分结构.而且,树龄10年、树高3m的大油松常被咬死,危害十分猖獗.此外,鼢鼠还啃食林地其他植被和草类.在鼢鼠分布密度较大的坡地,由于林地植被被啃咬,使植物生态群落衰退,土壤有机质减少,夏季雨水冲刷洞边系统,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青海省广大的天然次生林区的很多林场,都积极地开展了造林更新工作,栽植的云杉和落叶松一般长势都很好,特别是引进的落叶松成活率高,生长快,很受群众欢迎。但由于老鼠等啮齿动物的危害,毁坏了大面积的落叶松和部分云杉幼林,造成很大损失。尤其以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anri)最为严重。它终年在地下生活,挖掘洞道寻找植物根为食,在地面沿洞走向形成许多龟裂纹和小土堆。鼢鼠取食时常把树木幼苗拖入洞内,致使造林地缺苗断株。我们1971年调查,在一个鼠洞内曾找到20余株被咬断的落叶松5年生苗木,地经粗0.9—1.3厘米。  相似文献   

8.
1976年,我县在海拔1100米的中梁子山上建立了一个漆树试验林场,栽植了15万多株漆树,成活很好,但遭瞎鼠危害极为严重。经扑捉鉴定,这种瞎鼠是南鼢鼠(Mro-spalax rothschildi Thomas)。为了消灭鼢鼠,确保漆林,我所和试验林场合作,对鼢鼠的危害情况、生活习性和防治进行了观察和试验,取得了一些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华鼢鼠俗称“瞎老”,在大宁县分布较广。近10多年来,随着全县油松林地面积的增加,大面积危害油松林木,咬断根系,吃掉根皮,使整株油松死亡。据对全县几个乡镇的调查,危害油松幼树死亡率达到15%~31%,破坏了整个林分结构。而且,树龄10年、树高3m的大油松常被咬死,危害十分猖獗。此外,鼢鼠还啃食林地其他植被和草类。在鼢鼠分布密度较大的坡地,由于林地植被被啃咬,使植物生态群落衰退,土壤有机质减少,夏季雨水冲刷洞边系统,造成新的水土流失。1形态特征中华鼢鼠体长18cm~30cm。体短粗,略呈圆筒状,背面稍平,头宽而扁,耳壳退化,额头有一白色斑…  相似文献   

10.
鼢鼠是一类营地下生活的动物.常见于我国北部地区,对农业危害甚为严重(寿振黄1962年).但迄今为止未见有关对我省危害华山松等幼林的罗氏鼢鼠(Myospalaxrotchilidi)调查研究和防治方法的报导.为了保护造林成果,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1980年曾在巫溪县白果林场进行了定点调查,对危害华山松、油松等的罗氏鼢鼠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采集标本35套.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焦健 《甘肃林业科技》2011,36(3):50-51,57
通过对永登县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的调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得出:鼢鼠活动频繁时应以药剂诱杀为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灭鼠;其它时间采用熏杀法和人工地箭法进行辅助防治.  相似文献   

12.
立远林场防治甘肃鼢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鼢鼠是西北地区营造林的主要害鼠之一。2004年以来,甘肃省立远林场对如何防治甘肃鼢鼠的危害进行了研究,现将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连续3年对广东省西江林业局直属9个林场的马尾松林分设立标准地进行松突圆蚧的虫情调查,同时调查胸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被调查标准地所在的高要、德庆、云城、新兴、云安、郁南等区县均为松突圆蚧发生区;各标准地因受害时间及危害程度不同,造成虫口密度有极显著差异;不同龄组的马尾松均受到松突圆蚧的危害,同一时期,林龄越大,虫口密度越大;除通门林场外,其他各标准地由于受到松突圆蚧的危害,森林资源增长缓慢。建议将西江林业局受松突圆蚧危害的马尾松林纳入广东省林分改造工程建设范畴,间伐或皆伐后套种或全面更新阔叶树种,从根本上遏制松突圆蚧的虫情升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4.
1982年5月~10月,我们在小北湖林场所管辖的4721公顷的天然红松母树林,进行林分类型、林木生长、结实量、更新、土壤、植被、病虫害等多种专项的调查研究。红松林分布区共设置410个调查样点,设置标准地23块,路线调查60公里,解析木、标准木83株,挖土壤剖面30个,设置更新调查样方12000M~2。  相似文献   

15.
固原市退耕地甘肃鼢鼠发生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从宁夏固原退耕还林区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持续发生的实际出发,以甘肃鼢鼠发生特点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标准地调查法,经分析表明固原市退耕地甘肃鼢鼠发生面积124 667 hm2,其中重度危害5 867 hm2;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Garr、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 cipis-rupprechtii Mayr、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山杏Prunus armeniaca Linn、山桃Prunus da- vidiana(Carr.)Franch等常规造林树种,且幼林受害严重;发生状况与退耕地坡向、坡度有密切的关系,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是鼢鼠发生的重点区域。并对甘肃鼢鼠大规模人工捕打后自然种群的消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固原市的生态条件和林业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合宁夏农林业生产实际和鼢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经1992-2001年对祁连山北坡林区中华鼢鼠在不同立地条件的调查,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鼠的数量分布和发生危害规律,掌握了其发生、危害情况,为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的决策防治及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红庄林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随机设立13处样方,调查甘肃鼢鼠密度、样方内植被的种类及每种植被所占比例,结果表明:样方内甘肃鼢鼠密度与菊科植物比例成显著正相关,与禾本科植物比例成显著负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1.518 3x1-5.330 8和y=71.678 0-1.891 1x2。甘肃鼢鼠喜食的植物依次为菊科、禾本科、杂类草。  相似文献   

18.
紫椴是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伴生树种,也是珍贵用材树种。作者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双丰林业局燕安、青林两个林场,做在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的更新实验,通过树高、高生长、地径、成活率、冻害率、冻害长度、鼠害等调查,进而得出不同抚育强度条件对紫椴树种更新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孝达 《沙棘》2006,19(4):37-39
34.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中华鼢鼠又名瞎狯,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北部和秦岭山区。其食陛很广,各种林木、种子、蔬菜、苜蓿等,在林木种类中以沙棘、苹果、山楂、油松等较为喜食。在陕西和甘肃的大部分沙棘林内,都有中华鼢鼠的危害发生,有的根部被咬断使植株枯死,有的整株树苗被拉入鼠洞内啃食,从当年新植树苗到10年以内的沙棘林;受鼢鼠危害很严重。是人工造林和天然林更新的一大灾害。  相似文献   

20.
1995-1998年在祁连山北坡人工造林地对中华鼢鼠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不同生境中鼢鼠的数量分布和发生危害情况,基本掌握了其种数数量变动及危害规律,并根据气温、性比等因素,建立了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短,中期数量测报模型:F=1.679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