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华鼢鼠俗称"瞎老",在大宁县分布较广.近10多年来,随着全县油松林地面积的增加,大面积危害油松林木,咬断根系,吃掉根皮,使整株油松死亡.据对全县几个乡镇的调查,危害油松幼树死亡率达到15%~31%,破坏了整个林分结构.而且,树龄10年、树高3m的大油松常被咬死,危害十分猖獗.此外,鼢鼠还啃食林地其他植被和草类.在鼢鼠分布密度较大的坡地,由于林地植被被啃咬,使植物生态群落衰退,土壤有机质减少,夏季雨水冲刷洞边系统,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
中华鼢鼠俗称"瞎老"。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推进,中华鼢鼠成为危害未成林造林地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在山西省岢岚县分布广、危害重。根据调查,全县幼树被害后死亡率高达15%~32%。在中华鼢鼠分布密度较  相似文献   

3.
油松由于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仅我华池林业总场目前油松造林保存面积28.2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90%以上。但中华鼢鼠在该区分布数量较广,对油松幼林危害极其严重,甚至形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掌握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开  相似文献   

4.
陈孝达 《沙棘》2006,19(4):37-39
34.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中华鼢鼠又名瞎狯,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北部和秦岭山区。其食陛很广,各种林木、种子、蔬菜、苜蓿等,在林木种类中以沙棘、苹果、山楂、油松等较为喜食。在陕西和甘肃的大部分沙棘林内,都有中华鼢鼠的危害发生,有的根部被咬断使植株枯死,有的整株树苗被拉入鼠洞内啃食,从当年新植树苗到10年以内的沙棘林;受鼢鼠危害很严重。是人工造林和天然林更新的一大灾害。  相似文献   

5.
油松是忻州黄土丘陵区造林的主要树种,近年来,由于受中华鼢鼠严重危害,幼林成片死亡,成活率逐年下降。例如,1982年偏关县楼里背油松林地平均每亩有鼠2—2.5只,受害死亡株率高达87%。此外,鼢鼠对林地及其植被破坏也很严重,常导致地埂塌方、表土流失。因此,消灭鼠害已成为当前林业生产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于1982—1985年在偏关县明灯山、水泉乡等林场,对鼢鼠进行了野外调查、室内饲养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渭北高原及陕北高原的一些林分进行次生林改造.经模型和ANOVA分析证明:改造后,林木被害程度随定植年限的变化总体遵从Logistic模型.其中,全面清坡模式林木被害程度最高,林下更新模式最低.鼢鼠对油松、侧柏和刺槐的危害年限依次为林木定植后11、9和6年,其中油松定植2~6年,侧柏1~4年,刺槐1~2年被害最严重.单个鼢鼠对油松和刺槐的危害强度主要取决于林木的定植年限,与改造模式和林地鼢鼠密度关系不大;而对侧柏的危害强度不仅取决于林木定植年限,也与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密切相关.林木定植年限和单个鼢鼠的危害强度是影响林木被害死亡率的关键因素,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林 《内蒙古林业》1990,(12):22-22
落叶松、油松、樟子松已成为乌盟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中华鼢鼠对林木的危害日趋严重,在鼠害最严重的林地内,林木受害率几乎等于死亡率。为了有效地控制中华鼢鼠的危害,经过多年的实践,到目前在乌盟“三松”林区使用地箭捕杀中华鼢鼠是最好的一种防治方法。比法从春季土壤解冻至秋季土壤冻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命中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如果每100亩林子用1付箭子移动地捕杀就可控制害鼠危害.  相似文献   

8.
自80年代中期,大同市开始遭受中华鼢鼠的危害,除分布于高海拔山区的华北落叶松外,其他树种均有受中华鼢鼠危害的现象,受害最重的是油松、樟子松和仁用杏,受害面积已达8563hm2。平均受害株率达到10%左右。调查数据表明:1对鼢鼠每年可危害10年生以上油...  相似文献   

9.
中华鼢鼠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鼢鼠属啮齿目,仓鼠科,俗称"瞎老",在山西省及整个黄土丘陵区广泛分布。随着山西省针叶树造林面积逐步扩大,鼢鼠的发生呈上升态势,危害日趋严重。据对左云县油松幼林设样地进行系统观察,遭鼢鼠危害的树木死亡率高达18%~30%,2.5米高的大树也常被咬死,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中华鼢鼠在我国华北黄土丘陵地带分布很广,在大同市主要危害油松、云杉、侧柏、杏等树种幼龄林.它挖洞取食、啃咬树根、毁坏幼林,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同时对农作物、草场危害极大,大量纵横交错的鼠洞常使农田雨季被毁.为有效控制中华鼢鼠的繁衍,大同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林业局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强行政管理,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保护林木免受其危害,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1970年以来,六盘山林区营造了4万亩针叶林,但目前仅保留下5000亩幼林。其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栖息于造林地中的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 cansus食害幼树,致使年年造林不成林。中华鼢鼠(以下简称鼢鼠)广泛分布于六盘山林区,不仅危害落叶松、油松、杨树、榆树等,而且对苹果、杏、花椒等均能造成危害。为减轻和控制鼠害,巩固造林成果,我们以六盘山东麓的和尚铺林场为基点,利用多种方法,对中华鼢鼠进行了灭杀试验。一、鼢鼠对幼林危害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分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的关键因子,为查明人工林土壤水分消耗状况,以晋西北岚县人工柠条和油松为研究对象,草地作为对照,定量分析和评价0~600cm土壤水分垂直剖面变化。结果表明:油松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在7.8%~9.7%之间变化,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范围为7.3%~11.3%;油松和柠条林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度干层和中度干层,含水量小于6%的重度干层不存在;油松林地枯落物的水文效应使其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低于柠条林地。不同土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不同。从土壤水分亏缺的垂直变化来看,表层中层底层。从不同植被类型来看,柠条油松草地。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山西省国有林场火烧后油松天然林林下植被的样方调查资料,并通过室内分析,对2a后不同强度火干扰下的林下植被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被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样地中林下植被的物种的组成及重要值和生物多样性随着火烧强度增加而上升,表现出重度火烧中轻度火烧未火烧的趋势,其中火烧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明显高于未受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的多样性。(2)林火使土壤pH升高,表现中轻度火烧重度火烧未火烧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中轻度火烧对油松林地土壤容重与全氮的变化趋势一样,土壤A层10cm提高了5%、58.3%,10~20cm却降低了9.2%、17.6%;重度火烧对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全磷呈上升趋势,土壤A层(10~20cm)与B层(10~20cm)分别上升了(8%、2%)、(20%、42%),其中土壤全磷呈现显著差异水平。在自然更新的条件下,不同强度的火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改变了油松天然林土壤养分的含量,也间接改变了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中华鼢鼠俗名“瞎瞎”。多生活在土层较厚的林地,宜林荒山、草原、农田、堤坝等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鼠类。各地分布不均,以西北、东北地区最多。每年春天,随着温度上升,土层解冻鼢鼠开始觅食活动。主要的食物是植物的根、茎、叶,尤其喜食油松幼苗和根茎带甜味的草本、木本植物,对幼林、收草、庄稼以及堤坝等危害极大。多年来,我局有关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不断摸索治鼠害的途径,曾先后采用了挖洞、投毒、设夹、挖隔离带等方法,但其效果均不理想。去年六月,我局从某研究所引进窒息灭鼠弹技术用于防治中华鼢鼠。此项技术最初用来防治田鼠、家鼠等,用于防治中华鼢鼠,在国内属于首创。我局技术人员亿多次试验的基础上,试制出专门杀灭中华鼢鼠的新型灭鼠弹。该弹在模拟试验和实地试验中效果良好,去年十一月份通过宁夏回族自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人为的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鼠类的严重危害,我省森林鼠害主要以延安、渭北黄土高原区的甘肃鼢鼠,陕南林区的中华鼢鼠和秦岭以南林区内的罗氏鼢鼠为害最为严重。鼢鼠为害多种树种,如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杨属、榆属树木及刺槐、沙棘、果树等,对油松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立地条件幼林中华鼢鼠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调查方法1996-2001年8月,我们通过现场调查土穴和在全县6个林场更新地、封山育林区设立标准地,利用人工捕捉、洞道解析等方法进行详查,了解本县鼢鼠危害的基本情况。为了使调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全县的幼林地内中华鼢鼠活动及危害的范围,分别把古城、华隆、夏玛、乌鞘岭、哈溪、祁连等6个林场的更新封育林地作为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分别按不同坡向、不同坡度、不同土壤厚度、不同地被物等分类设置固定观察样地。然后根据土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北地区啮齿动物的发生现状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各省区地下害鼠主要监测对象是甘肃鼢鼠、中华鼢鼠和高原鼢鼠;监测的主要地面害鼠是小家鼠、达乌尔黄鼠和灰仓鼠等13种;草兔已经成为一种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害鼠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且有爆发成灾的趋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原先发生在农田的害鼠变成了林地害鼠,造成了在局部地区林地鼠害发生面积的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不同林龄、不同土层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地细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并以附近的半固定沙地为对照,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油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放线菌门(35.62%)、变形菌门(21.87%)和酸杆菌门(14.46%)是油松人工林地和对照的优势门;营造油松人工林显著改变了沙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R=0.581,P=0.001);不同林龄间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但0~2 cm、2~10 cm和10~20 cm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油松人工林地0~2 cm土层中的拟杆菌门较2~10 cm和10~20 cm提高223.37%和142.33%;0~2 cm土层中的黏球菌门较2~10 cm和10~20 cm提高76.17%和39.88%;0~2 cm土层的游动放线菌属丰度较2~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提高5.70倍和6.69倍;0~2 cm土层的芽单胞菌属丰度较2~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提高2.22倍和5.09倍。科尔沁沙地营造油松人工林显著改变了沙地细菌群落结构,林地表层土壤参与碳、氮循环及抗真菌细菌类群...  相似文献   

19.
李日 《山西林业》2006,(6):37-38
1分布及危害 1.1分布 油松小卷蛾在大同市长城山林场分布普遍,天镇县的二朗山、陌高县的大元沟、大同县的采凉山等油松林地均有该虫发生。危害区域内海拔在1300m~1700m之间。危害树龄在15a~25a之间的人工油松林。  相似文献   

20.
中华鼢鼠,又名地羊,群众俗称瞎瞎。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其危害的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山松、落叶松、榆树、杨树、柳树、刺槐以及各种经济林、灌木林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