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严重发病区因病落果损失量达20%以上.因此该病的防治是油茶丰产的重要一环.病菌主要在病树上的枝、蕾(芽)、叶、果的病部越冬.次春病组织中菌丝向健部蔓延,孢子随雨露及雨夹风传播,先侵害春梢,继而多次侵染新果及叶、蕾(芽)等,夏秋时还侵染不定芽萌发梢,  相似文献   

2.
应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研究球孢白僵菌侵染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壁的过程以及寄主中肠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48h,芽管平均长度达到3.08μm时即可侵入幼虫体表.随着侵染时间延长,芽管伸长形成菌丝,逐渐萌发生成新的分生孢子,在后期菌丝间出现丝状物和网状结构,这2种现象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分生孢子多数以芽管方式侵入表皮,也可以产生附着胞再侵染.组织切片显示:侵染3天的幼虫腹部体腔中脂肪体组织变得模糊,细胞核不明显,马氏管出现空泡并变形.中肠围食膜被分解消失,肠壁肌肉层向内皱褶,排列紊乱,出现破裂,肠腔内变浑浊.  相似文献   

3.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严重发病区因病落果可达20%以上,因此该病的防治是油茶丰产措施的重要一环。病菌主要在病树上的枝、蕾(芽)、叶、果的病部越冬。次春病组织中菌丝向健部蔓延,孢子随雨露及雨夹风传播,先侵害春梢,继而多次侵染新果及叶、蕾(芽)等。夏秋时还侵染不定芽萌发梢,导致落果、落蕾、枝条溃疡和枯死。秋后可以从果皮蔓延侵染近熟种子,并可侵染花器。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每年7—9月初是果实炭疽病的发病盛期,也是  相似文献   

4.
梨黑星病,俗称黑霉病、疮痂病等,是颍上县梨树的主要病害,能侵害梨树所有的绿色幼嫩组织,如叶、叶柄、果、果柄、芽、新梢及花。主要特征是染病部位层生黑霉(分生孢子堆)。一、发病规律梨黑星病是真菌病害,病原是一种子囊菌,以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为主要繁殖方式。病斑上的黑色霉层便是病菌繁殖传播的分生孢子。菌丝在5~28℃下均可生长,但以22~23℃为最适宜。分生孢子在5~30℃均可萌发,以20℃最适宜;分生孢子萌发所需的相对湿度为70%以上,低于50%则不萌发。在自然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在残叶上存活3个月,在温度为15~20℃,pH值5.6~6.6和有水滴存在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借水滴的滴溅而扩散。在雨水充足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大约3h即可完成一次侵染过程。分生孢子侵入梨叶、梨果,潜育期为12~20d。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发病重。根据1998~2004年颍上县梨园中观察记载,梨黑星病在酥梨树上,一般3月初侵害芽,4月上旬侵害叶,5月上旬侵害果。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第一次发病高峰;如果7月雨水多、湿度大,可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入秋多雨气温下降,又值秋梢抽生,病菌侵害又成高峰。以后病菌反复侵染可延至10月下旬。1997年冬季,...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液泡分选蛋白Vps26在油茶果生刺盘孢中的生物学功能,为阐明Vps26的作用机制和防治油茶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Over-lap法构建CfVPS26基因敲除载体片段,利用PEG介导的转化法将该片段转入果生刺盘孢原生质体中,对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转化子进行验证筛选; PCR扩增启动子在内的CfVPS26基因回补片段,构建回补质粒并转入突变体原生质体中,荧光筛选回补菌株;对野生型菌株、突变体和回补菌株进行营养生长、附着胞形成率、细胞壁胁迫、糖原染色及致病力等生物学表型测定。【结果】筛选验证获得CfVPS26基因缺失突变体ΔCfvps26;该突变体生长速率均显著小于野生型菌株和回补菌株,气生菌丝也明显减少;在含有细胞壁抑制剂200μg·mL-1荧光增白剂和0.0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PDA培养基中,突变体ΔCfvps26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的抑制率;在含有内质网胁迫剂二硫苏糖醇的PDA培养基中,突变体菌株ΔCfvps26耐受性增强,抑制率显著低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进一步研究发现,CfVPS26基因缺失突变体分生孢子产量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糖原的代谢受阻,无法在油茶叶片上形成病斑,致病力丧失。【结论】液泡分选蛋白CfVps26参与调控油茶果生刺盘孢生长发育、产孢、附着胞形成、外界胁迫、糖原代谢和致病过程。本研究可为阐明CfVps26参与调控果生刺盘孢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新型杀菌剂的开发提供潜在靶标位点。  相似文献   

6.
对引起油茶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10~3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以及分生孢子正常萌发,其中30℃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pH3.0~11.0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和分生孢子均可萌发,pH6.0最利于菌丝生长,pH5.0~7.0最适宜分生孢子萌发。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可溶性淀粉和尿素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和麦芽糖与谷氨酸的不利于菌丝生长。甘露醇和甘氨酸有利于产孢,半乳糖和硝酸钾不利于产孢;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7.
核桃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枝枯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枝干,造成枯枝和枯干,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枝条枯死,对产量影响较大。病害先从幼嫩短枝开始发生,然后向下蔓延直至主干。受害枝条皮层初呈暗灰色,后变浅红褐色,最后变成深灰色,并形成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枝上的叶片逐渐变黄、脱落,枝条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大量黑色短柱状物(即分生孢子)。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等传播。  相似文献   

8.
木霉菌对杨树树皮溃疡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高克祥  刘晓光 《林业科学》2001,37(5):82-86,T002
应用哈茨木霉(Trichodema harziaunm)T88菌株和深绿木霉(T.atroviride)T95菌株分别与杨树烂皮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和杨树水泡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进行了平皿对峙培养和载片对峙培养;并研究了两种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菌落的影响和其非挥发性代谢物对菌丝干重的影响;分别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两种木霉菌的重寄生现象。结果表明:对峙培养中木霉菌T88和T95对两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种木霉菌均能产生挥发性代谢物质并不同程度地抑制病菌菌落的生长,在密闭条件下T95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0.30%。两种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质可以强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明显降低其菌丝干重,并具有热稳定性。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以观察到木霉菌的菌丝在病原菌的菌丝上平行或波浪式生长,并在其上产生钩状分枝、吸器或附着胞吸附于病原菌的菌丝上,或穿透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或使病原菌的菌丝细胞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显微和超微层面探究油茶柱头和花柱的结构特征,可为探讨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细胞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油茶杂交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开花当天的雌蕊为试验材料,利用细胞学方法研究油茶柱头和花柱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油茶雌蕊具完整的柱头、花柱和子房结构,湿性柱头其表面密布乳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厚,细胞器丰富,细胞间具有丰富的分泌物。基本组织细胞内含物和细胞器较少,细胞壁薄且壁外无分泌物。整个花柱由3~5根独立花柱组成,上端约2/3部分相互分离形成离生区,从2/3处开始到花柱基部相互连接形成合生区。每根花柱中空,由外表皮、基本组织和花柱道内表皮构成。花柱通道细胞外充满大量分泌物,该细胞比基本组织细胞大而规则、细胞质浓厚,具有腺质细胞的特点。花柱道从上到下贴合逐渐紧密,花柱基部的各花柱道之间相互连通,形成狭小的缝隙。[结论]本研究分析了油茶柱头和花柱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特征,探明柱头乳突和花柱通道细胞为分泌型细胞,基本组织细胞结构单一,从柱头到子房花柱道逐渐变窄,在基部相互连通形成狭小的缝隙,花柱通道细胞从上至下壁外分泌物和细胞内细胞质浓度、细胞器数量与种类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1发病特点 杨对溃疡病病原为群生小穴壳菌.病菌以菌丝在寄主体内越冬,翌年春气温升到10℃以上,菌丝开始活动,杨树表皮出现明显的病斑.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也可在病组织内越冬.孢子借风雨传播,主要通过伤口侵入,也可由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干和主枝上,不仅危害苗木和幼树,也能危害大树.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枯梢,甚至整株死亡.病斑发生在树干基部0.2~2.5m高度范围内.感病植株多在皮孔边缘形成近圆形水泡状溃疡斑,初期极小,不明显,其后变大呈典型水泡状,直径约0.5~1.5cm.泡内充满灰褐色液体,水泡破裂,液体流出后遇空气变为黑褐色,并残留在病斑处.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后期病斑上长出许多针头状黑色小点,受害严重植株,树干上病斑密集,并相互连片,病部皮层变褐腐烂.秦皇岛地区每年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达到发病高峰,7~8月由于气温偏高,病势减缓并逐渐停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