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森林死亡是森林衰退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全球升温导致全球范围内尤其半干旱区极端气候频发,造成大面积森林死亡,对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等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死亡呈现出不同的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研究森林死亡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生态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样地网络实地调查与遥感分析是进行森林死亡动态监测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森林死亡的定义、生态影响和监测方法以及气候变化与森林死亡之间的关系等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结果发现未来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深入分析干旱胁迫的时空特征,厘清干旱的季节性特征和融雪时间的变化等,并加强生物群系之间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控制实验的研究,以揭示干旱和升温对森林死亡的作用机制。第二,研究干旱胁迫下树木的碳储存与利用机制以及生态水文过程等现象,深入探讨两者的耦合机理,并增加对大气CO_2、氮沉降、臭氧和干旱动态变化以及植物生产力、树液流动、菌根作用等的分析,构建和完善基于过程的树木死亡机理模型,以便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森林死亡事件的发生。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体系,为大尺度上的森林死亡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CO2和其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全球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气候变化及CO2浓度的升高对森林植被地理分布和组成结构、森林生产力和碳氮循环,以及极端灾害事件(病虫害和森林火灾)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对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的气温不断增高,降水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根据气候变化现状和趋势,文章从陆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响应、北方森林的分布变化、生产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火干扰等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北方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全球森林火灾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亦随之增加,世界各地森林火灾潜 在的危险将长期存在,严重程度也将大幅增加。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资源和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极为困难,是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生态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之 一。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是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的重要依据,加强其规律研究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 森林防灭火工作。针对气候变化现状及发展态势,结合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森林火灾现状,系统论述 了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的影响,主要阐述了气象条件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气候影响 森林可燃物,气候影响森林火源,气象影响森林火行为,气候决定森林火灾周期以及气候变化对森林火 灾时空分布规律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从解析我国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入手,通过气候变化 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的研究,客观认识我国和各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国家和地 方各级政府有效开展森林火灾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 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第21届国际林联世界大会看全球“森林与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森林的水文生态功能研究、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对林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高新技术在森林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生态模型研究等4个方面论述了第21届国际林联世界大会关于“森林与水”的研究进展。从森林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结合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产力和系统能量及物质循环的研究,揭示各种森林水文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依然是森林与水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尤其是森林植被对集水区水量平衡和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尺度转换、森林流域经营和生态系统管理、遥感和稳态同位素等新技术在森林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现代森林水文学研究中的模型和模拟技术等,将是21世纪“森林与水”研究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6.
林火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火是全球大多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干扰因子, 它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林火与气候变化是当前林火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文中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和林火排放物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 气候变化将导致森林火险期延长, 出现潜在极端火行为的天数增多, 森林火灾更加严重, 特别是北方森林火灾增加显著。未来的研究趋势是, 采用卫星遥感数据在大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 把林火模型与气候模式和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耦合, 构建更为复杂的林火排放模型, 以深入揭示林火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气候异常对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近年频发的自然灾害(森林火灾、超强台风、高温干旱)入手,从气象与森林火灾的角度,对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可能使火险期提前和延长;气温日较差大,可能使森林火险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增加了引燃的可能性和扑救的难度;降水的年代际和区域间差异加大,使干旱年份和干旱地区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增大;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加大了那些极端高温干旱地区火灾频发及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可能性。由于气象专家预估未来的20~100年,气温将持续上升,且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也将增加,因此未来的森林火险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通过参加国际林联第24届世界林业大会, 结合会议论文和现场报告等资料可以看出, 森林和水不仅可以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 而且还存在相互作用。研究森林和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了解全球森林和水相互作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总结森林与水研究的趋势和热点问题, 重点阐述在生态水文认知、干旱适应综合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水文过程、森林和水管理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期借鉴国际森林和水生态系统保护、研究和管理理念, 拓宽我国生态水文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抚育间伐为促进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空间和环境条件,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性措施。通过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树种组成、空间分布、层次结构,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水文生态过程产生影响。该文综述了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生态过程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为实现新时代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降水截留规律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兵  阎洪 《林业科学》1997,33(4):299-306
本文以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全球变化为背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技术手段,从林冠截留、枯落物蓄水、林地拦蓄这三个森林水文生态功能最主要的层次出发,模拟分析了气候变化前后我国森林降水截留功能地理分布规律的差异。203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未来情景依据7个GCM大气环流模型的预测结果,选用树冠降水截留模型和森林综合截留模型,在IDRISI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林林降水截留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气候变暖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选择。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  相似文献   

12.
以黄山区域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黄山50年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主要特征,总结、分析、评估与预测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潜在威胁。结果表明:①50年来黄山区域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正趋变暖,但局部期间也有震荡现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比较显著;②黄山年降水总趋势呈波动性减少,减少率为-2.28mm/年。上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偏多,21世纪初降水显著偏少;近20年来极端天气发生频繁,未来有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频数还可能会更高。③气候变暖会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及黄山森林的脆弱性,改变森林结构与分布,致使多数森林群落生产力趋于下降,使动、植物物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变化可能导致松材线虫等外来物种产生快速扩散与大规模入侵,致使黄山松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
在气候暖干化趋势下,进行森林经营树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有助于适宜的经营技术构建以及森林经营对气候变化的应对。选取围场县龙头山林场天然华北落叶松,建立年轮宽度年表,应用相关分析、Mann-Kendall检验、逐步回归等方法,研究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60年来,本地区气温显著升高,在1980年发生升高突变;降水量有减少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明显。2)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受气温与降水的双重影响,与多数气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多数降水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当年3,4月份降水是树木径向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3)生长季极端高温与径向生长呈显著负相关,湿润指数与径向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4)利用当年生长季平均温度及3,4月份降水量和湿润指数模拟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发现在暖干化趋势下,研究区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将呈现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14.
森林植被变化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93,自引:3,他引:90  
从森林植被变化对水量、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从世界各国的研究来看,普遍的研究结论认为森林减少可以增加流域年产水量;森林植被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径流泥沙含量;森林植被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溪流水质状况。由于影响森林水文生态效益的环境异质性的普遍存在,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影响程度在不同水文生态区差别很大,因此,要想将一个地区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应研究结果可靠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其他流域,必须重视森林水文生态过程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森林在固碳方面具有经济、有效、持久和生态协调性强的特点,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从生态功能、大力发展森林、科学经营等方面探讨了发展森林资源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温度、降水和CO2变化影响着园林植物的物候和生物多样性.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园林植物可以通过增强碳汇功能,改善植物配置等缓减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下园林植物未来的研究热点为:不同园林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入侵物种物候学的研究,极端气候对园林植物物候的影响,不同地域影响园林植物的主导因子,多种环境因子交互作用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7.
应用官司河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流域降雨-径流过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地理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的空间异质性,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尤其是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也存在着空间分异。本文根据森林水文过程和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形成机理,建立了通用性较强的官司河分布式水文模型。官司河模型根据流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空间异质性把流域分成一系列的单元和作用层,以单元和作用层为基本单位,连续计算每个单元和作用层的水文过程和水文要素变化,包括降雨输入、冠层截留、枯落物层吸水、入渗、蒸散、壤中流、地表径流等,进而得到流域水文的时空变化。用此模型模拟了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浅谈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生态系统较完善,所以自然保护区在历史上基本没有暴发过大面积病虫害。但近年来全球气候条件异常,极端气候现象增多,季节变化反常,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使病虫害的发生风险不断增大。为防患于未然,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和森林健康生长,本文就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旨在为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极端天气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碳汇能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在极端天气事件的扰动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产力和碳汇能力等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章以气旋、冰冻雨雪灾害和极端干旱为例子,主要讨论极端天气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响应机制。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还应该加强长期定位监测研究工作,采取合理有效的森林经营和恢复手段,共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区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是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前提。基于大量研究梳理了近50~60年四川气候变化趋势,归纳了气候变化对四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诱发灾害、水资源、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粮食生产、人体健康、旅游资源等重点领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60年,四川气温不断升高,降水持续减少,气候趋于暖干化,但区域差异明显,四川盆地趋向暖干,川西趋于暖湿;干旱范围、强度和频次增加,极端降水日数略微减少、频数增加、强度微弱增加,川西地质灾害风险增大;水稻增产潜力下降,玉米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减少,冬小麦潜在产量下降,玉米、小麦、油菜全生育期和关键生育期水分亏缺;水资源分布改变,山区尤其溶岩地区缺水加剧,冻土融化加剧;近20~30年,总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略有上升,川西高原植物生长期提前,大熊猫栖息地向更高海拔扩展;城市潜在不宜建设用地有所增加,城市高温热浪、内涝风险加大;高坝群等基础设施服役环境恶化;气候变化为传染病传播提供有利环境,增加疾病传播风险;以水、气为主的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为此,提出了区域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对策,以期为理解和适应气候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